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之细水长流_分节阅读_第580节
小说作者:卉苗菁彩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5 MB   上传时间:2020-09-11 16:35:28

  她在山东新得的那个盐碱庄子地不能只做工坊,也要好好种粮食棉花。想前世南泥湾、北大荒、

  沙漠都被改造成了鱼米之乡,她也可以试试跟盐硫地要粮食

  午后回家谢尚告诉红枣道:“初九的客人要加上周掌院、祝世叔和马世叔三家人。红枣笑问道:“是要来咱们家看泉吗?

  谢尚奇道:“你怎么知道?

  红枣卖弄道:“山人自有妙计!

  谢尚见状伸手抓住红枣做出凶狠的样子威胁道:“你说不说?

  红枣憋不住笑道:“我席上听周夫人说玉泉山的泉不少都冻住了!

  京师的风俗和雉水城颇有不同,比如雉水城十三上灯,而在京城,则是初八

  初八一早,树林搬来十好几箱子的花灯,前堂正院的回廊挂起来,然后又于院子中间那拿竹竿原木架堆花灯。

  红枣早上遛弯时没在意,但午饭后一出屋便瞧着不对了,叫了树林来疑惑问道:“这搭的是什么

  怎么瞧着似个乌龟?还这么大个?

  树林笑回道:"太太:京里这边元宵要扎鳌山灯!

  闻言红枣想起来了,前儿吃席的时候就有人提过,当时红枣只以为是鳌山这个地方产的花灯,结果没想是拿花灯堆成个山样大的乌龟。

  老爷去岁独占鳌头中了状元,"京里待久了的树林却觉得自己干得不错,邀功道:“所以小人去岁年底定了许多的状元灯准备挂在鳌头这里

  打发走树林,红枣和谢尚勉强笑道:“京里这个鳌山灯新鲜啊,我听人说午门前也会扎一个!谢尚看着院里的渐渐成形的巨型乌龟灯心里也是神兽奔过,嘴上只道:“午门这个灯陛下恩许天下臣民同赏,且自今日起还会放烟花。我叫人打听了哪天人少,咱们也去瞧瞧!

  红枣还没携过这世的午门呢,闻言自是愿意:笑道:“那感情好!若是晚上人多,咱们只白天瞧瞧也行!

  红枣还记得十一年前雉水城城隍庙灯会的践踏惨剧。

  不大愿意去轧这个闹猛。

  闻言谢尚没说话。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他都没和媳妇一起看过花灯呢,必是要一起瞧一回

  初九一早,红枣正在厨房看酒席预备,忽然小丫头跑来告诉道:“太太,宫里来人,老爷已经接了出去!

  红枣不知何事,赶忙回到正房,然后便听得三声炮响,知是钦差进府,只得耐心等待

  一时振理跑来告诉道:“回太太的话,陛下谕旨老爷十五进宫赴宴赏花灯!

  红枣闻言放了心,笑道:"这是好事!

  候谢尚进来,红枣与谢尚道喜。谢尚方告诉道:“午门鳌山灯会是陛下与民同乐的意思,往年也都会招前年的一甲入宫赴宴,然后午门赏灯。

  闻言红枣明白了一—这就跟前世国庆庆典一样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

  而新科一甲就是天下学子的代表。

  虽说是定例,"红枣笑道:“那也是老爷凭自己本事挣来的!

  红枣说得真切,谢尚却不觉得欢喜,而是忧愁道:“但这样一来,元宵节就只你一人在家了万家团圆的日子却得与媳妇分开,不开心

  前后也就两个时辰的事,"红枣倒是想得开:“我且等老爷家来再吃元宵就是了!

  晚饭改夜宵而已,多大事?

  妇此谢尚方觉得好受了些,嘱咐道:“那就说定了。你等我家来再吃元宵!

  九月来谢家看泉的时候,泉眼还只是一个泥水坑:如今四个月过去,就地重游,泉眼已修成一方白石净池,块衬得泉水格外清冽。

  周文方、元维、文明山、艾正等人见状自是人人夸好,而头回来的祝文、马英等人更是赞不绝口连道名不虚传。

  亭子原本不大,人却多,加上还有两个取暖炉子。轮番看泉的时候,文明山偶然瞅到一角的炉子不免惊奇道:“大尚:你家这炉子怎么看着跟一般的不一样?我先前竟没见过!

  不会煮饭归不会煮饭,作为一个煮酒烹茶爱好口腹之欲的风流名士,文明山的各色炉子还是见过不少—从江中扁舟上活杀现煮鲥鱼的灰黑泥炉到名妓煮茶的精致紫砂炉,他都见过。

  闻言众人的目光都转到了炉子上。谢尚见状瞧了显荣一眼。显荣立刻回道:“回文老爷的话,这炉子是我们太太叫人新做的。

  新做的?“文明山一听就来了兴趣,问道:“这炉子有什么特别吗?”

  显荣端开炉子上的茶吊子后告诉道:“先前我们太太看炉了烧的煤块碎渣多,担心下人们不经心煤渣煤灰污了泉水,便让人做了这个整块的蜂窝煤来。

  这样换煤的时候:拿火钜整垬的替换,不似先前倒来倒去都是灰渣。”

  而且因为这蜂窝煤都是一般大小,烧的时间也都一般长,好控制。太太便又叫人做了这炉子,夜里封上三块就能烧到天明,省了守夜人看炉子的事。

  众人听后不免面面相觑

  俗话说事不过三"。一连三次被御史台弹劾奢靡的谢尚,连带他媳妇于众人脑子里已然被打上了财大气粗,爱慕虚荣,追求奢华,一掷千金的土豪标签。

  谁也没有想到居家过日子,日常戴着价值几千两七宝项圈的谢尚媳妇会如此地精打纽算,能留意到煤渣煤灰这样的琐事做岀蜂窝煤不说,还能想着为守夜婆子减轻伙计而不怕费事地再特造一个炉子来一-但撇开虚荣奢华,在场人无不心想:谢尚这个媳妇的心地倒好,颇知道体恤下人。

  这样的好东西,"文明山问谢尚:“甘回斋会卖吧?

  谢尚一向不管这些事—一他还是听显荣说才知道媳妇悄没声地又做了一个炉子和什么蜂窝煤。当着人,谢尚自不会自爆其短,大手一挥道:“以咱们的交情提什么卖不卖。回头我让人送你几个。

第540章 营养钵

  女客连甄氏在内都是头一回来谢家花园看泉。

  看到随着水位下降而渐渐显露出来的勃发喷泉,无不觉得新鲜有趣,连一贯不大开口的元和都忍不住问道:“尚嫂子,刚井里的泉水都流去了哪里?

  间言红枣便站在亭子敞开的格子门边讲了一回前方圆池的作用。

  众人走出来看圆池。看到水面上悄然结起的薄冰,周夫人不免感叹道:“这就冻上了!红枣笑应道:"冻住了也好,等冻结实了凿出来储进冰窖,留待夏天用

  周夫人听后笑道:“你倒是会想。京里夏天冰价高,若家里有冰窖确是趁现在存冰便宜!似城里的宣窖,还有宫里的内窖都是从腊八就开始取冰

  送走客人谢尚跟红枣提起文明生提议卖炉子的事:红枣方告诉道:“提到卖炉子,我先前也曾想过。但烧炉子得有峰窝煤,而做蜂窝煤得圢煤模具。这模具和炉子都用到铁。铁和盐一样归朝廷管制咱们做几个炉子模具自用送人还行,但说到贩卖:却是麻烦一一跟先前的马掌一样,即便咱们能弄到铁,也没那许多铁匠来干这个

  所以我琢磨着倒是今年年底由老爷进给陛下做寿礼好了,陛下一高兴再赏咱们一两个九宝项圈九宝玉带不比咱们自己做了卖省心来钱,而且还光宗耀祖,人前露脸?

  谢尚

  谢尚做梦也没想到他媳妇的算盘竞打在弘德帝身上,目瞪口呆之后依言思了一回,发现竟然可行,不免悔青了肠子一他竟然把到手的九宝项圈九宝玉带白送了人!

  红枣,“谢尚版为心虚地告诉媳妇:“我先不知道你的打算,刚酒席上答应给各家送四个炉子。连周掌院在内,一家没拉。

  红枣闻言一怔,转即安慰道:"送了就送了吧!也不是什么大事。

  她也就是那么一想。

  常言道天威难测"。谁知道这蜂窝煤贡上去是个什么结果?说不准以为"煤"同"霉”:翻脸定罪也是有的。

  不贡便不给贡吧,换一样好了

  前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红枣见多识广,一点不担心江郎才尽。

  眼见媳妇一句责怪没有,谢尚是又欣慰又懊恼;试探问道:“那年底贡寿礼怎么办?

  红枣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炉子原不值什么,送便送了。横竖离年底还早,咱们可以慢慢想!

  再者老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去岁年底咱们出尽了风头,今年咱们缓缓也没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红枣说得在理,谢尚心里好受了一些,嘴上虽没说啥,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以后管住嘴,不再拿媳妇新做出来的东西轻易送人。

  老爷,“红枣告诉谢尚道:"一时半会没这许多炉子,得现做。最快也得二月中下旬才能有。”这倒没什么关系,"谢尚复了往日的洒脱,不以为意道:“我回头告诉他们一声就成!

  进家后文明山不及和甄氏夸赞席上的奶油蘑菇汤便道:“书怡,开春后但等化雪咱们家园子便建个水窖存储雨雪浇花吧!

  大尚那么有钱,他媳妇过日子尚且会虑到煤渣这样的小事,文明山如此想:没准大尚就是因为有他媳妇这样的精打细算方才有现在的家私。

  对比自己,他家虽说有些祖业,但他不是宗子:将来分得的资产有限一-总之跟谢尚不能比。他媳妇年岁还小,说不得他这个一家之主要帮着想想怎么管家。

  甄氏闻言一怔,转即笑应道:"老爷说的是,妾身也正要和老爷商量这事呢!

  哦?“反是文明山诧异了:“你也想到了?

  不是妾身一个人想的,“甄氏谦虚道:“而是今儿席上听太太们议论后想出来的!

  甄氏简要地说了一回今儿看泉吃席的事,最后和文明山感叹道:“这俗话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才是正月,谢太太便已虑到了半年后夏天用冰的事。

  咱们家也有冰窖:只是还空着。我一会子叫人打扫了,安排人去城外拉。据说城外野河口就有人凿冰卖

  似水窖,今儿席上也提到了。谢太太说她先前挖泉就是想修个水窖存水浇园

  老爷,"吴氏告诉艾正道:"今儿我跟谢太太打听了修暖棚的事。

  艾正闻言一愣:“你告诉人咱家要拿花园子种菜了?

  哪儿能了?“吴氏笑道:"我只说搭个暖棚种花,结果没想周夫人、文太太家都修了!闻言艾正放了心,然后道:“对了,开春咱们家除了暖棚,再修个水窖…

  元维和宁氏感慨道:“大尚、明山、艾正三个人里我原以为大尚家世最好,平时花钱也大手大脚结果没想却是他媳妇最会过日子,难怪早年便写出了《中馈录》,确是贤德。

  宁氏闻言笑道:“老爷今儿遇上了什么,这般感慨?

  元维把炉子和蜂窝煤的话告诉了一遍,宁氏吃惊道:“亭里炉子还有这么一出,可叹我当时瞧见竟没注意到!

  我也是听文明山提后才知道的,"元维笑道:"而且我看大尚:他似乎也不知情。

  大尚也不知道?“宁氏觉得难以想象,转念一想又觉得正常一一自古男主外,女主内。元维也未必知道家里炉子灶台的事。

  大尚好福气!"宁氏改口赞叹道

  元维点点头,心说子安这个儿媳妇真是娶到了

  虽说还有点珧脱,去岁腊月整出了元宝鞋的事,毕竟还是年青气盛的缘故,但等几年就更好了

  周夫人听到周文方告诉的蜂窝煤一事微微一愣:转即恍然道:“佩儿的夫家在西山有个煤窑

  正月十一这天早起还是万里无云的好天气:但等午后日头便忽地隐了。从祝文家吃席回来的红枣下轿后看看天上突然涌现地云层,不无忧心地问谢尚道:“老爷,这是又要下雪了吧?

  肯定地语气。

  谢尚点头认同道:“是啊!而且还不小!

  俗话说“春雪冻麦根。这都是春天了,还这样下雪,红枣心说:别真是小冰河吧!

  进家后红枣叫来了晓乐,问道:“太平庄以往的春耕都是怎么样的?

  晓乐把所知道的告诉了一遍。红枣知道北方冷,粮食都只一季。但听得三月种水稻,八月收,三月种小麦,八月初收,三月种玉米,八月初收:三月种红薯,八月收,忍不住吐槽道:“十月中才下雪,下剩两个多月就干看着地荒着?

  晓乐垂着头不敢说话。

  这个问题他也想过,但请教了庄里的老农却是无解一—一般粮食菜蔬的生长都要百日以上,没有足够的生长期便没有收成。

  吐槽归吐槽,问题还是要解决。

  红枣回忆了好一刻后方不大确定道:“我记得玉米从发芽到出苗要好长一段时间,不是三五天的

  十年过去,早年在高庄村跟着她爹娘种地的事红枣差不多已经忘光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7页  当前第5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0/7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之细水长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