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_分节阅读_第66节
小说作者:寒小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14 KB   上传时间:2020-10-16 17:41:36

  就睡着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杨冬燕是从外头回来了。

  农忙时节,儿子儿媳们都下地抢收了,她这个老太太也不能全然袖手不管,于是就接手了做饭的活儿。她刚才是去菜园子里摘了些新鲜果蔬过来,又去后院摸了几个鸡蛋,在去灶屋之前,她还透过窗户往东二间里看了一眼,确定俩孩子都好好的待在屋里,啥事儿都没有,这才轻松的走进了灶屋,准备做饭。

  结果,她才进了灶屋没一会儿,就听到猪崽呜呜呜的哭了起来,紧接着就一溜儿小跑,咣咣咣的奔到了灶屋里。

  “咋了?”杨冬燕也没太当一回事儿,手上的动作并不停,随口问了一句。

  猪崽边哭边控诉坏哥哥的恶性:“……要烤了我!”

  这时,窝头也过来了,一脸无辜的解释道:“我在给猪妹背书,她睡着了,我把她弄醒让她认真听,要考考她。”

  “烤!”猪崽指了指灶膛,“烤地瓜、烤花生、烤毛栗。”又反手指了指自己,还把手指头戳到了自己的鼻子上,“烤烤烤猪崽?”

  “不是那个烤!是考试!”窝头很认真的解释着。

  猪崽才不听解释,她就像每个闹脾气使小性子的小姑娘似的,把身子一扭,屁股冲着倒霉哥哥:“不准烤猪崽!”

  杨冬燕忍着笑安抚小孙女:“不烤猪崽,不烤猪崽。窝头,你去考隔壁的萝卜土豆去!”

  猪崽猛点头:“烤萝卜、烤土豆!”

  反正只要不烤猪崽,她才不管她哥想烤啥。

  搁在别家,兄弟姐妹之间发生了矛盾,当长辈的要调解起来还是蛮难的。好在,放在老魏家那就不是个事儿。杨冬燕打发窝头折腾堂兄弟去,自个儿则顺手掰了一截小黄瓜,往猪崽手里一塞。

  成了,世界终于清静了。

  整个农忙阶段,类似的事情就没少发生过。猪崽一开始是真的搞不懂,后来大概是弄明白了,可她知道每次自己一哭,她奶就会随手塞一些吃的给她。

  于是,她哭得可起劲儿了。

  偶尔碰上哭不出来的时候,她拿手捂住脸,呜呜呜的假哭着,从手指缝里看她奶拿了啥好吃的。

  杨冬燕:……

  真是小看这娃儿了。

  谁说爹娘都是蠢货,生出来的娃儿一定蠢上加蠢的?瞧瞧她家猪崽哟,看着是傻乎乎的,可实际上貌似也不是那么傻?

  等到秋收结束后,别人看着都是又黑又瘦的,就连小杨氏都瘦了一大圈。没办法,秋收太苦了,就算家里的伙食不差,在高强度的劳作之下,想不瘦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直到粮食都收了上来,大家才总算松了一口气。

  其实,接下来的事儿还有不少,粮食总得晒干吧?自家院子不够大,就得去挤村里的晒坝,或者借别人的院子晒。晒干了的粮食也还要脱粒去壳,到这一步才算真正的结束。

  不过就算还有不少收尾工作,对比前些日子的忙碌,那可要轻松太多了。

  杨冬燕总算没再出幺蛾子折腾家里人,而是让他们好好的休息了几天。

  偏生,大牛二牛是闲不住的,主要也是心里惦记着买地的事儿。很快,他俩就开始结伴往外头跑,东家瞅瞅西家看看的,弄得村里人一度觉得很纳闷。

  方氏可没他俩那么好的体力,在家里足足歇了三天后,她才总算缓了过来。

  很快,方氏也开始频繁的出门,她比大牛二牛的人缘好多了,门路也广。毕竟,早先为了草市的买卖,她没少到处串门子收东西。

  又几天后,方氏就回家报告了好消息。

  其实每年秋收之后,一直到年关之前,都会有人家卖地的。有些是卖了下等田再添些钱买中等上等的田,有些是为了儿女嫁娶,也有些是为了还债。

  通常来说,每到年关之前,就会有人贱卖自家田地,为的就是还上欠债好过年。毕竟,收债的人也想过个好年。

  不过像这样的地,一般人是不会接手的,不是田地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会胡乱借钱又还不上的,能是好人?当然,如果是家里人得了疾病,因为看病抓药这种事情欠债的,就是另外一回事儿的。像前者那般,年前是贱卖了,搞不好年后就会来搞事。不怕事的人家倒是会乘机以低价收购,老魏家就算了吧。

  想也知道,之后大牛二牛又会离家外出,真要是有麻烦上门,还不够折腾家里人的。

  也因此,当方氏提到缓一缓兴许会有低价田出售后,就被杨冬燕一口否了。

  还是那句话,可以,但没必要。

  于是,方氏又说了两处。

  一处是一亩中等田并半亩上等田,田应该是不错的,大牛二牛之后也可以去仔细看一下,关键是价格略贵一些。

  “一亩中等田要八贯钱,倒是还好。可那半亩上等田也要八贯钱。”顿了顿,方氏猜到杨冬燕要说什么,忙道,“不拆卖,他们家就是指着那半亩上等田发财呢。”

  杨冬燕几乎立马歇了这份心,想起方氏刚才说是有两处,又问:“那另外一处呢?”

  “那处更麻烦。”方氏一脸的挣扎,“田没问题,价格也公道,可人家说了,要么五亩地一齐卖,要么让咱们自个儿再去找买家,凑份子一起买。”

  大牛急急的问道:“价格多少?地儿在哪一块?”

  “五亩地都是中等田,要价四十贯钱。”方氏又详细的说了那地的位置,大牛边听边认真的回想着。

  其实,像这种一齐出手的也好理解,卖家是为了方便,买家也是很乐意的。谁不希望自家的田产是连成一片的?不然东一块西一块的,打量着好玩啊?像这样连在一起的田产,无论是自家耕种还是赁出去给人种,都方便得很。

  “钱倒不是问题……”杨冬燕迟疑了一番,随后指派大牛二牛先去瞧瞧,不能对方说是中等田就是中等田的,亲眼瞧过总归能安心一些。

  大牛点头答应,说明个儿一早就跟方氏一起去瞧瞧。

  索性买地一事不着急,况且虽说秋收已经过了,但也不是每户人家都干完活儿了,碰上动作慢的,指不定还在地里忙活呢。

  杨冬燕的心态就很好,谁让她上辈子买地都是几百上千亩的买的。哦不,她上辈子那就不叫买地,而是叫买庄子。直接将田产连带山头,包括原本就生活在那里的庄户全都一起买下来。

  唉,往日如烟……

  真他娘的怀念啊!

  杨冬燕只顾着怀念往昔,窝头却是兴高采烈的。秋收假长归长,其实也就半拉月,他马上就可以去上学了。

  总得来说,老魏家这边是属于忙碌中带着喜悦的,哪怕之后大牛和方氏又将其他村子跑了一遍,就为了寻找合心意的地,也是乐颠颠的。

  直到窝头再度开学的三天后,大牛脸色凝重的找了杨冬燕。

  “咋的了?你这是啥表情?买地的事儿黄了?”

  杨冬燕就很纳闷,按说就算黄了也没啥的,他家能看中的地,别家也一样能,只要没到最后一刻,卖家换了交易对象,都是很正常的。

  可大牛却摇了摇头。

  拖了一把凳子过来坐下,他脸色相当凝重的告诉杨冬燕一个消息。

  今年的收成不太对。

  杨冬燕一脸的茫然。

  秋收都已经结束了,各家各户的粮食都应该已经收上来了,这个时候才跟她说收成不太对?

  “其实咱们家今年的收成就不太好,我想着,会不会是地里没人管着,这精心侍弄田地,跟隔三差五的照看一下,肯定是不一样的。”

  大牛耐心的跟杨冬燕解释着。

  其实单论他们老魏家的话,那么就不是今年的收成不太好,而是连带去年就已经大不如前了。这也是没办法,以前大牛二牛极少出门,他俩虽木讷不爱说话,但却是老庄稼把式,侍弄田地的好手。可随着两年不断的外出,肯定没办法像往年那般精心侍弄田地了。

  所以在发现田地减产后,大牛二牛虽然是不太高兴,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可那是他家!

  别人家多半还是有认真侍弄田产的。多数庄稼人,就是靠自家的那几亩地养家糊口过日子的,怎么可能不精心侍弄呢?那是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田地上头。

  结果跑了这几天,大牛就发现,不止一个人说收成不太好。

  一开始,他还没太在意,因为减产的数量还属于能控制的,谁家的田产也不可能每年都收获一样份量的粮食,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个高低起伏的。

  可随着跑的人家越来越多,类似的话也是越来越多,大牛不由的心里打鼓。

  终于他忍不住去找了老叔。

  魏家老叔是真正的老庄稼把式,种了一辈子庄稼的那种。甚至于,连大牛二牛都是他一手教出来的。

  “老叔也说了,他家今年的收成也很一般。”

  很一般就代表着,这个收成是能养家糊口的,不至于让家里人挨饿,日子也是能过去的。

  但感觉就是有哪里不对。

  杨冬燕听得一愣一愣的,说真的,她完全是白瞎了乡下出身,两辈子对于田边地头的那些事儿,都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的。

  不过,就算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儿,但闹灾荒粮食歉收这种事儿,她还是听说过的。

  努力的回想了一下,上辈子碰上这种事儿她是怎么做的?

  上辈子的年轻那会儿,要不是碰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干旱和蝗灾,她和她男人压根就不会背井离乡的逃难。也是因为各地都出现了很严重的灾荒,才有了后来的战乱四起。

  说白了,普通老百姓就是盼着安稳过日子,只要能吃饱穿暖,哪个都是安安分分的。可一旦连吃饱都成了稀罕事儿,眼睁睁的看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饿死……

  那还安分个屁啊!

  豁出去一切还能挣出一条活路来,安分守己最后只能沦落到等死的结局。

  至于等上辈子的后来,杨冬燕记得每次听说哪里遭灾了,王府都会拨钱拨粮去赈灾,也会定时在城门外施粥。

  ……

  然而这些经验放在眼下,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绞尽脑汁的想了半天,杨冬燕小心翼翼的开口试探道:“那兴许,明年会好的?”

  “希望吧。”大牛还是忧心忡忡的,他本来只是自己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儿,在跟老叔交谈之后,又得知以前每次遭遇大灾荒都是要预兆的。

  像水患,多半都是连日暴雨来袭,河床淤泥堆积未曾及时清理。

  又如旱灾,除了久不下雨外,前几年也会发生类似的减产事件。

  再一个就是,恶性循环。

  今年兴许只是减少了一小部分的粮食产量,大家伙儿的日子还是能过去的,毕竟前面那些年,地里的收成都十分的不错,绝大多数人家都是存有余粮的。

  可那是今年。

  如果明年的情况并未好转,反而愈发不行了呢?到时候,只怕就要动用存粮了。可存粮又能捱多少日子呢?

  还有种子的问题。

  今年其实并非粮食减产,而是粮食看着没往年那般好,份量减轻了,意味着今年的粮食可能就不大适合留种了。毕竟,种子的好坏关系到下一年的收成,本来用作留种的,就是这一批里最好的粮食。

  对了!

  大牛猛的一拍脑袋,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忙起身往外走去。不多会儿,他就抱着几个小麻布袋子回来了。

  “娘你还记得不?我和二牛在邻县买了一些粮食种子回来。”

  杨冬燕就算本来是不记得的,这会儿都看到了还能不记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2页  当前第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2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太太的咸鱼人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