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_分节阅读_第96节
小说作者:寒小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14 KB   上传时间:2020-10-16 17:41:36

  不等杨冬燕追问,他就主动道:“我不想让先生用大海碗喝茶。”

  有道理!!

  杨冬燕脑补了一下她上辈子的倒霉儿子,甭管是身为王爷的刘谏,还是翰林出身的刘诰,端着大海碗喝茶……

  那画面太美了,如果可以的话,她真想看一看。

  还有她那玉树临风,人称南陵小潘安的长孙刘修,一手捧着大海碗喝茶,一手拿着油饼啃,想想就感觉特别梦幻,把南陵少女的美梦全部打破的那种感觉。

  不过,先生就不必了。

  杨冬燕觉得先生不可能大清早天不亮就登门,因此她第二天才去买茶具和茶叶,又让方氏多买了一些好菜。

  谢师宴总是要请的吧?到时候问问先生,或是上饭馆吃,或是待在自家吃,都成。其实,最好是等大牛过来了,正式请一顿,可那样就没个准日子了,倒不如先请一顿,横竖请客吃饭这种事儿,少一顿没礼数,但多一顿就无妨了。

  还不止呢,只怕到时候他们还得回一趟老家,自家出了个秀才公,无论如何都得请亲朋好友吃一顿,还得祭祖,告知这一好消息。

  好在这事儿不急,哪怕杨冬燕也觉得窝头大概率是通不过这一届的乡试,那也没得说直接放过的。

  ——呃,你上辈子的倒霉孙子就临阵脱逃了。

  幸好,杨冬燕这会儿啥都不知道,要是叫她知道她曾经最最疼爱的宝贝孙子刘侾当了逃兵,她一定会让那孙子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等杨冬燕和方氏都回家了,先生还不曾到。

  不过,等方氏将水烧开之后,就有人敲门入内了。

  窝头乖乖的等在门边,亲自将先生迎进了堂屋。

  因为临时赁的房舍,除了清净之外,几乎没什么太大的优点。不过,先生也不会嫌弃这个,跟窝头一起坐到了堂屋的饭桌边上,又让杨冬燕和方氏不要忙活了,有些话因为窝头年岁小的缘故,他是希望有大人在场的。

  杨冬燕直觉接下来不会是什么愉快的经历。

  果不其然,先生说的是源自于自身的告诫。

  窝头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虽说将来的前程未必就真的能一帆风顺,但不得不说,他要比起码九成以上的人都要幸运。

  而曾几何时,先生也跟窝头一样,年少有为,前途无量。

  直到他被人暗算,瘸了一条腿,从那以后就同仕途无缘了。

  他没详细的说这里头的过程和细节,只说如今再追究这个已经没太大的意义了。他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别遭了奸人暗算。

  “去年我不曾陪同一起来,是我知道,以魏承嗣当时的学识,不大可能考上秀才的。而我的其他学生情况也类似,我就没跟着一起来。今年就不同了,我以为有三人是很有希望的,还有我的好友闵先生。以防万一,我就跟着过来了。”

  不遭人妒是庸才。

  反过来说,身为庸才是不会被人嫉妒的。

  连秀才都考不上,谁会嫉妒呢?可一旦考上了秀才,尤其是年岁轻的,很容易因为年轻高调而遭了别人的嫌。

  先生告诉杨冬燕等人,他当初就是因为太过于高傲,觉得自己年仅十五岁就能考上秀才,且还在榜单上名列前茅,便以为将来前程无可限量,自此眼高于顶,对于那些落榜之人不屑一顾。

  自然,暗算他人的绝对是品行不端之人,毕竟是否考中全看自身本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品行不端之人,在暗算他人时,也是有一定的选择性的。

  或是挑个最软弱无能好欺负的,或是挑最为嚣张猖狂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减少竞争对手,去掉最优秀的那个。

  但先生遇到的情况是,当时他已经考上了秀才,暗算他的人却是落榜了的。

  换言之,无论先生如何,都碍不着对方。

  更讽刺的是,对方跟他还是多年的同窗好友,交情要远远的胜过于这次同窝头一起考中秀才的闵先生。毕竟,那位家里太穷了,不是在努力养家糊口就是拼命读书,事实上在先生出事之前,俩人几乎没说过几句话。

  “魏承嗣年岁尚幼,有时候未必是他太过于张扬碍了他人的眼,也有可能是心直口快说错了什么话。”

  “像你们这样挺好的,租个小院住下来,平常也不用去参加什么读书人的诗会茶会,其实没意义的。我年轻时候,就是习惯了在各种场合出风头,总觉得多结交一些读书人,对将来的仕途也有帮助。”

  说到这里,先生苦笑连连。

  有帮助吗?反正在他出事之后,还跟他往来的只有那位闵先生,其他曾经对他推崇至极的所谓好友,纷纷避开。最近几年,更是完全失了联系。

  “魏承嗣,你要记住,只要能一次次的披荆斩棘,在科举之途上越走越远,你迟早会有很多志趣相投的好友。而在眼下,谈同窗之谊、谈至交好友都太早太早了,与其将心思放在那上面,不如埋头苦读。”

  交朋友这种事儿,真的不需要着急的,无论什么时候都来得及。甚至因为将来会越走越远,才会交到更多的能耐人。

  反之,假如你停滞不走了,即便早年交到了好友,人家也不会站在原地等你的。

  先生尽可能的用窝头听得懂的话,对他进行最后的教导。之所以说是最后,也是因为他知道窝头考上秀才后,不可能在继续在他的门下读书了。不过不要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将来若是窝头出息了,作为他的授业恩师,一样能沾到光。

  跟其他那些还能更进一步的私塾先生不同,他这辈子也就那样了,还不如安心教导学生,只要能教出一个出息的学生来,他这辈子都会衣食无忧的。

  窝头老老实实的听着先生的教导,那模样跟平常上课无异。

  而这一天的午饭,先生拒绝去饭馆里吃饭,最后还是同意留在家里吃了一顿便饭。

  临走前,先生还笑着鼓励了窝头,还道若是窝头真的考上了举人,记得千万要来一趟学堂,谢师宴大可不必,但得留下一篇文章,好叫他炫耀一番。

  窝头一直把他送出了巷子口,这才回了家。

  回到家里,他才露出了一些难过的表情,拽着他奶的袖子问:“奶,为啥这世上有那么坏的人呢?我先生可好了,那人为啥就要害他呢?”

  先生的腿跛得并不厉害,就是那种稍微注意一点儿,走得略慢一些就看不出来的。可饶是如此,身有残疾者都不可入仕,连乡试的大门都进不去。

  考不上,和不能考,那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儿。

  前者属于自身实力不济,后者却实在是叫人难以平息怒火,甚至忍不住怨天尤人。

  杨冬燕深以为,先生能熬过去那道坎,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别难过了,对于那种见不得别人好的坏人,咱们能做的,就是要拼命过得好。”

  “可过得再好,先生都不能再考科举了。”窝头还是难过,他年纪轻,又没经历过什么事儿。

  以前最多也就是家里发达后,曾经的玩伴不爱搭理他了,可这也不算什么,窝头是个心大的,你不跟我玩我就去找别人玩,一点儿都没放在心上。

  第一次,他直面人心险恶。

  杨冬燕想了想,道:“考状元啊!其实都不用等你考上状元,只要你能考上举人,你先生就不愁招不到学生,还能提高束脩呢。”

  “那不还是考不了科举吗?”

  “你这倒霉孩子!”杨冬燕就无奈了,敢情这还是个爱钻牛角尖的执着娃儿?不过再一想,窝头要是不执着,也不会那么喜欢读书,还一直一直用功苦读了。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法子。

  身有残疾或者面容有瑕者,不可出仕,主要是因为当官者得以见天颜,也就是说,怕冲撞了皇帝。但事实上,皇帝哪里有那么好冲撞的?不过就是底下人自个儿定下的规矩,又因为九州大地从来不缺人才,所谓的科举也仅仅是选拔人才的其中一种方式,勋贵权臣们毫不在意。

  像刘诰这种凭自身能耐出仕的,在勋贵圈子里并不算多,多得是老子是高官勋爵,上书请求赐官的,哪怕身上并无功名也无妨。

  在这种情况下,残疾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当家人跟皇帝求个恩情,免于殿前失礼之罪,便可出仕为官,更别提仅仅参加是科举了。

  别的不说,安平王的次子就是在某次狩猎过程中,伤到了右眼,这还是面部伤残,最后还不是照样当官。

  杨冬燕记得,在她死之前,那孩子都已经是副都统了。

  所以呀,这世上就没有真的被堵死的路,真要是觉得前路受阻,只能说明自身还不够强大,或者就是没投个好胎。

  “你要是真能耐,等考上状元当了大官,可以跟皇帝求个情,到时候你先生就可以继续仕途了。”

  多大点事儿呢!

  杨冬燕说得那叫一个容易,她完全不知道平民出身的读书人,即便真的考取了功名,升官也是极难的。

  不过不要紧,反正窝头很高兴,他读书又多了个动力。

第066章

  院试放榜之后的第三天, 那些原本住满了读书人的客栈就空了个七七八八。不过各家客栈的掌柜们并不着急,反而吩咐伙计们抓紧时间收拾客房,等待着下一波的客人到来。

  今年有乡试, 乡试跟前面的童生试不同,除非遇上极为特殊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每届的开考时间都是全国统一的。

  正常为八月初九第一场考试, 又因为要提前一天入场的缘故,多数学子在八月初一就会赶到,甚至有些性急的,七月下旬就到了省城。

  院试放榜之时就已是七月初十,等那些落榜的学子离开后,又匆忙收拾打扫了一遍客房,差不多第一波乡试考生就到了省城。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离省城越远地方的学子,一般会最早赶到。反而是那些离省城极近的,多半都会拖拉到八月初。

  没过多久, 离贡院不远的几条街上的客栈又住满了客人, 言行举止与先前那些读书人无异, 非要说的话,就是年岁普通大了许多。

  这倒也正常, 虽说白头童生的确存在, 但多半人还是比较理智的。倘若上了年纪都没能考取秀才功名,很多人就会选择放弃。

  反倒是秀才不同, 横竖每年都是要参加岁考的,但凡岁考通过,就有资格参加下一届乡试。若通过了既是幸事,要知道, 只要考取了举人,就能当官,即使谋不到好缺,最起码也能当个学官。学官一职不入流,既不需要背井离乡,又能每月得一笔不菲的收入,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秀才而言,无异于最大的梦想。

  再一个,乡试并非每年都有的,三年一届的频率导致了每届都有无数秀才前往省城应考。

  万一呢?

  万一考上了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多数时候来参加乡试的人,甚至要比先前来考院试的还要多。

  这也就导致了客栈供不应求,若来得晚了一些,就得去更远一些的客栈入住,或者去别家借宿。

  本来,这事儿跟杨冬燕无关的,可谁让她赁下的院子离贡院不算远呢?距离不远还清静,在七月底的时候,愣是一天接待了三波学子。

  杨冬燕一头黑线的轰人离开,心里还纳闷咋滴大牛二牛他们那么慢,消息送出去那么多天了,也没人来省城?

  殊不知,牲口铺子那边秋收前后是最忙碌的。

  家里没牲口的,盼着赶紧买一头牲口,好帮着家里拉粮食,有些还能帮村里其他人家拉粮食赚几个小钱。也有那家里有牲口想卖的,那也得熬过秋收,待粮食都进仓了,赶紧将牲口卖出去,好拿钱多置办一亩地。

  总之,在杨冬燕他们三人来省城的那段时间里,牲口铺子彻底忙疯了。当然,这也是因为大牛二牛一直坚定不移的以诚信为本做买卖,口碑这玩意儿,很大程度上是口口相传的,到了一定的时间,自然会爆发。

  这倒是苦了小杨氏。

  婆婆和妯娌就跑了,家里的男人又因为铺子里太忙碌了,索性不着家了,晚间就歇在铺子后院里。这就导致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小杨氏一个人来做,不光要生火做饭、洗衣打扫,还得照顾三只小猪。

  偏生这三只小猪各有各的麻烦。

  猪崽太吵了,成天到晚的不安生,她还想念离家的那些人。一会儿问奶啥时候回来,一会儿又说要坐在院门的门槛上等哥哥回家,一会儿又跑过来嚷嚷着咋滴爹也不见了。

  这也就罢了,起码猪崽大了,除了看着不让她跑出院门外,旁的还是比较轻松的。偶尔,猪崽还能帮着看下猪小妹,勉强算是个不添乱的小帮手吧。

  再说猪小妹,以前杨冬燕照顾时,小杨氏就觉得猪小妹很好带,不哭不闹的,最多也就是懒了点儿,贪睡不爱动弹。但这算是缺点吗?

  当然那算啊!

  等小杨氏自己接手的时候才发现,猪小妹不光屙屎撒尿需要人提醒,连吃饭喝水也是。假如没人管她,她完全可以一口气睡一天,不吃不喝外加尿一炕。

  然而,前头两个再怎么样都比不上最后那个。

  猪小小妹啊,人家还是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婴儿。尤其杨冬燕刚走那会儿,人家才刚满月不久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2页  当前第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6/2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太太的咸鱼人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