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分节阅读_第228节
小说作者:痒痒鼠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8 MB   上传时间:2020-10-25 19:50:08

  对“速度”的最初感受,体会不同长度、弯度的滑梯给人带来的速度体验,借着加速度与骤减速度提供的触觉刺激,感官刺激,于神经顺畅身心兴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不说弘晏玩得乐不思蜀,就是清清都玩得尖叫连连,彻底放开自己。自从学会飞飞后就变得特懒惰的小鹰儿,今儿也特给力,围着小伙伴弘晏扑棱翅膀,“嘎嘎——嘎嘎——”不停。

  保康眼见他们母子玩得开心,自己也开心,带着他们和园里的大小动物们一起玩耍,还学他们的各种声音“唧唧”“咕咕”“嘤嘤”……不停。

  皇上听说那玩乐场的宫人扫个地都能扫出来舞蹈,有模有样地和皇太后“抱怨”:“皇额涅你看,这保康就是会玩儿。昨儿还说汗阿玛你就尽管清闲,今儿自己又忘得把公务都忘到脑后。”

  皇太后特理直气壮:“保康还是一个孩子心性,清清也不大,弘晏正是玩乐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不玩,做什么?”

  皇上:“……”

  “他们一家三口不玩,做什么?”听听,听听,虽然他也觉得因为熊儿子这宫里头的人都变得幸福快乐,可皇上怎么都觉得皇太后太偏心。

  皇上表示他是来显摆的,不是来接受打击的。

  “皇额涅,玄烨的年龄大了,钓钓鱼、养养花,含饴弄孙……可那公务总要有人做不是?”

  皇太后:“嗯,皇帝的年龄大了,凡事有皇子们做,皇帝揽个总儿就好。”

  皇上:“……”张口结舌说不出来话。

  这“皇子们”里面,绝对不包括熊儿子。皇上的一颗心拔凉,可皇上不放弃,“皇额涅,保康可是皇子中唯一的亲王。”

  皇太后不以为意:“皇帝若觉得合适,可以多封几个亲王。”

  皇上:“……”彻底傻眼。

  可是皇太后已经没有注意力给皇上了,皇太后接过来宫人送来的照片儿,瞅着照片上面弘晏板着胖脸严肃地和小猴子说话的模样,哈哈哈笑。

  人间五月天里,大清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技艺中心……京城,从畅春园里蔓延出来一股浓浓的幸福之情,慢慢的快乐之意,好似一股旋风般辐射到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清国。

  大清人就感觉,这日子真好,幸福、满足、快快乐乐的还有奔头儿。皇上就感觉,他治下的大清国,那是真好,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康熙四十六年五月二十八,皇贵妃娘娘去世,养子胤禛作为孝子,直郡王、太子、保康等等兄弟帮忙,葬礼有条不紊地进行,也是火葬。

  六月初八,弘晏的抓周礼在清华园低调举行,弘晏看看他玛法的玉佩好,看看他阿玛的玉佩好,看看那金元宝好,看看那胭脂也好……

  看来看去不知道怎么选择才好,也不知道怎么全抓住才好,毕竟弘晏宝宝只有两只手啊。

  弘晏宝宝对阿玛额涅玛法玛麽求救,可没人帮他,他小小的生气,干脆耍赖一般一屁股在明黄绢布上,鼓着腮帮子,气呼呼地表示,弘晏都要,弘晏不要选。

  不说皇上傻眼,他亲阿玛保康也傻眼。

  九月十八日,大清国在瑞亲王的带领下,开始第一次裁军。为期三个月,严格审核,精简无效机构,郑重安抚被裁掉的将士们……在没有闹出大乱子的情况下,裁掉大清在役官兵的百分之十,整整四十万。

  这其中有一小半儿,是只领军饷不做事的满汉蒙二十四旗子弟,朝廷也终于彻底放开八旗子弟的经商务农权利,“铁庄稼”全面取消,只给真正贫困的八旗人家一定的补助银子。

  大清国人沉默,一种带着泪意的沉默。

  从此以后,满汉蒙回藏,不管在旗不在旗,都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吗?多少阶级矛盾多少内部争斗,都没有这个“旗籍”于无形中给他们的伤害大。

  他们或者会苟且偷安,他们或者懦弱不争,对官员们的行为各种忍让忍到忍无可忍……但他们有基本的爱国心,他们有基本的自尊心,他们,在认识一个个字儿,会写自己名字的同时,也在觉醒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也是华夏人的灵魂之一,这也是华夏文化的精髓之一。

  保康因此感慨颇深,笑容灿烂。

  保康笑得满脸骄傲且自豪:“不管有多少‘恨其不争’,可每次看着老百姓自发地爆发出来的浓烈情感,都是那么的感动。”

  “他们很好。他们可以为了安稳忍让,也可以为了生存拼杀,大清国的父老乡亲们啊,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情怀激荡之下,保康对这片土地的未来,升起强烈的信心——这么可爱的父老乡亲,必然有世界上最幸福的日子,也让他对下面的裁官行动,有了莫大的动力。

  康熙四十六年的春节过去,康熙四十七年来临,保康信心满满地做好准备应对各方阻力,裁掉各个衙门里的各种剩余人员。

  保康就直接说:“吏部、户部、兵部……自古以来的官僚系统,君王不入民间却日益集权——前朝官员,一开始面对大规模民变,那就是大大方方的无动于衷和瞒报消息。等到后来越闹越大,正好互相推诿责任。”

  “可是官僚主义就和人性一样,无从避免。大清国,不管未来如何,完善的社会监督与完备的法制监督,可以将其遏制在一个差强人意的水准线上,这是一场长长久久的博弈。”

  “优化选拔官员的机制,改善官场风气,让更适合的人担任合适的职位;强化监督系统,逼迫官员们不大敢知法犯法……这都是好方法,可是特权和利益的诱惑太大。”

  “主政者不停地分化所有官员的权力和职责……不停地增加官僚队伍,以此达到某一种平衡,甲到甲乙,再到甲乙丙……官僚队伍越来越大,互相推诿互相包庇的行为越来越明目张胆,如此恶性循环……”

  皇上不耐烦地听着熊儿子的布拉布拉,只嫌弃地一挥手:“行吧,你就折腾吧。只要你能兜回来就行。”

  其他兄弟们听着保康弟弟/哥哥的一番“分析”,差点给他跪下。

  行吧,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正直的人太少,做正直的人太累,能坚持正直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凤毛麟角。我们保证好好干活,保证不给皇家丢人还不行吗?

  特权和利益的诱惑如此之大,能坚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毫不动摇——他们一定是其中一个,就是好想哭。

  一干兄弟们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做皇子的沉重压力和重担,肩膀上那沉甸甸的责任,呜呜呜,直不起腰杆子了都,呜呜呜。

  除了胤禛一脸正气,其他人都满脸悲戚。京城这些被裁下去的官员们,能做到不做事还有高人一等的职位,自然都和“权力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他兄弟们伤心,太子更伤心。

  太子都不敢想象,他若是做了皇帝,还被保康弟弟指着鼻子骂的情景,只能和汗阿玛一样挥挥手忍下所有的憋屈,来一句“行吧”。

  直郡王越琢磨越觉得压力山一般的大。如果做皇帝不能耍威风,不能随意显摆君威无上,而是压力,责任,还有那什么自我控制……那出家做和尚都比做皇帝好。

  可是他们都没奈何。

  所有的皇子都清晰地意识到,他们的保康弟弟/哥哥不做皇位,但他时刻看着,看不顺眼就直接动口,动手——他们可不是汗阿玛,保康弟弟/哥哥直接和他们动手那非常有可能。

  亲亲汗阿玛瞧着这一个个的怂样儿,牙疼;瞅着熊儿子端得一派风光霁月、温润如玉的小样儿,更牙疼。

  “既然要做,就要做好。小吏们的事情先不说,吏部、户部、兵部……这些大清国的基础部门,一定要细细地做到位,明白不?”

  “明白!”

  带泪的吼声。皇上听着特顺耳,一挥手,示意他们都可以滚了,他老人家要去抱孙孙去了。

  众位皇子:“……”好想哭。

  一月二十八,大清国第一次裁官行动开始,历史铭记。

  官员不再是终生制。托情面花银子将没有能力的家人送进官僚系统,甭管有多少合法的、合情的、合理的……理由,不能否认的是,它在加剧社会矛盾增加国库负担。

  大清人都是沉默。可这也是一个公平不是?这是他们瑞亲王给他们争取来的公平。廉洁公正用心做事的人,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第156章

  一个个皇子站出来表态, 一个个的风度翩翩、风姿清雅,看得大清老百姓哈哈哈乐呵。

  瞧瞧皇上老人家将皇子们培养的,多好?面堂周正、五官端方、身姿挺拔、气度雍容……

  皇上:骄傲。

  皇子们:心里苦哇。因为这次他们并没有全部参与, 他们的保康弟弟/哥哥只要求他们不给使绊子不使乱子就行, 当然他们有意见可以提出来,就是,具体施行人都有他和五阿哥胤禛来。

  哥哥弟弟们能怎么办,内心独白都是:行, 你俩狠。

  保康哈哈哈笑:谢夸奖。

  胤禛冷着脸:做该做的事情, 怎么就狠了?

  说实话, 官僚机构臃肿是任何一个朝代发展几十年上百年后的必然, 不光是官僚, 小吏机构也是。

  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有关于这一方面的条令,明朝的张居正也有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却都难以根治, 一切只因为, 这本就是无法根治的事儿。

  官僚机构的自身膨胀差不多算是一种本性。

  如何遏制这种本性, 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方法, 比如西方国家的议会或者类似机构审议预算等等方式,都是尽可能地避免官僚机构的自我膨胀, 吃掉过多的国家财富混乱国家管理。

  当前大清国的官僚机构膨胀,宋朝时期的情况有点儿类似。

  飞速大发展中的大清国,朝廷不光原有的衙门人手不够, 新出来很多新部,新衙门, 主管天然气的, 主管技艺研究后勤的……根本就没人。

  朝廷急切之下, 不停地选拔官员,很多人为了报效国家,为了改换门庭,为了高薪厚禄……争抢进入官僚系统,

  一场科举取各科进士达六千人,不算恩科,三年一次,想想这人有多少?还有通过博学鸿儒科考进来的,恩荫的,买官的,之前因为犯小错儿下去又自己活动上来的……

  上上下下加起来,每三年官员的增加,以上万人数计算。尽管有因为贪污犯罪等等被打下去的,可还是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阳春三月里,兄弟忙碌的间隙,保康抿口茶,放下茶盏感叹:“一个国家是一棵树,老百姓才是根基,外面那些光鲜亮丽迎风招展的官员们是枝丫,包括皇家宗室,如果我们不控制,任由这颗大树疯长……”

  “大部分的养分都供应到枝杈的生长,枝丫长得比树根还粗壮……”

  胤禛眉心紧皱:“官比民多,将比兵多。这是宋朝的情况,其他朝代也有。人之常情。很多主政者面对做事的人,第一反应还是平衡,而不是精简。就好比很多当官的人,第一直觉就是升官发财、欺上瞒下,推诿责任。”

  “现在大清国有三亿五千万人口,弟弟还觉得,应该控制一下人口增长。”

  保康:“……”

  胤禛抿口茶一副特严肃的样子:“大清吸取前朝的教训,不分封诸王,除了铁帽子王,其他宗室都是降等袭位,且只有一个儿子可以承袭,如今更是收回给八旗子弟的奉养,这方面的国库压力非常低。”

  “但自从‘一条鞭法’实行取消人头税后,大清的人口太多,增长太快。还都主要集中在京畿地区、江南地区、东南沿海……国家暂时无力好好地养育这么多的孩子,一般家庭也无力好好地养育。”

  保康:“……”

  保康找回自己的声音:“胤禛弟弟说的对。如果不管一管,再过二十年,那很可能就是五亿人口。管一管,时间拉长,改为五六十年后,五亿人口。”

  胤禛再抿一口茶:“保康哥哥说得正是弟弟所顾虑。小套套现在越发薄了,价格也越来越低了,一般家庭都可以用得起。这样一来,一个小家庭,一对夫妻,只剩三到四个孩子即可。”

  保康:“……”

  眼睛瞪圆、嘴巴张大,结结巴巴的,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

  “三四个?”

  胤禛:“嗯,三四个。保康哥哥也认为三四个太少?”

  保康赶紧摇头,大力摇头。

  “不不不,哥哥不是说少。哥哥一开始听你说要控制人口,以为一家就生两三个,比如哥哥,哥哥就认为,一个孩子就挺好。”

  胤禛:“……”

  这次轮到胤禛不可思议不敢相信。

  “两三个?多子多福才是好。三四个都少了。”

  “哥哥还认为一个孩子就挺好?难道哥哥就要弘晏一个孩子不成?弟弟要去告诉汗阿玛和皇额涅。”

  说着话就站起来就去畅春园。

  “哎,哎,哎,哥哥就是说一说。哥哥这是随缘份。”

  保康赶紧起身拦住,胤禛用眼神表示不相信。

  保康:“……真的真的哥哥嫂嫂从来不用小套套小药丸更不用。”

  他一口气说出来,胤禛来不及阻止,登时脸通红,知道保康哥哥向来不大避讳,强撑住气势问道:“改明儿我要弘晖额涅和嫂嫂去聊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05页  当前第2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8/30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穿之皇家小和尚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