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_分节阅读_第248节
小说作者:痒痒鼠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08 MB   上传时间:2020-10-25 19:50:08

  “……我——不!”加新嘎用力喊出来,真怕他阿玛命令他明年就娶妻生子做阿玛。

  “表哥,我马上去找大哥。”留下这句话,匆匆行个礼,迈开腿就跑,不一会儿就不见人影。

  保康乐呵,一伸胳膊甩起来二表弟的钓竿,正是一条十斤沉的大草鱼。

  青黄色的身体长长胖胖的,大头又宽又平,特活泼地甩着鱼尾巴……保康哈哈哈笑,弘晏睁大眼睛。

  弘晏蹲在鱼桶边看着大草鱼,特不服气,特不明白,他今儿这么乖,明明没有偷偷吓唬鱼儿,一点气息都没外露!

  “阿玛,这鱼儿笨笨?”弘晏气呼呼的,不是他的问题,是鱼儿太笨。

  亲阿玛端坐不动,笑着解释:“一般情况下,秋天一到,鱼儿们为了育肥长膘安全过冬,身体自发地食欲大增,四处游弋寻食,不分荤素,见食就吃。很多钓鱼人都抓住这个黄金时间段,来一个大丰收。”

  “但是我们今儿钓鱼的位置不对。这里靠近路口,人来人往的,新鱼不敢过来,老鱼都习惯了,胆子也大了,经验也丰富了……你二表叔一扔鱼竿,鱼饵一动,老鱼以为是路边的人撒鱼食。”

  弘晏:“……”

  低头看这条大草鱼,伸手戳戳它的鱼鳞,没成精啊?不对……弘晏立马朝自己的鱼竿跑,猛地一甩鱼竿,果然有一条吃完他的鱼饵没来及跑的大鲢鱼。

  弘晏哇哇大叫。

  “阿玛——阿玛——”

  保康瞧着胖儿子惊喜的小模样,乐呵:“阿玛看到了,弘晏棒棒哒。”

  弘晏:“阿玛,‘老鱼’?”

  “老鱼。”

  弘晏特高兴。

  稳稳地控制小鱼竿,稳稳地将鱼放到鱼桶里,目光灼灼地看着大鲢鱼,大有任凭见奸诈似鬼,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小霸气。

  亲阿玛瞧在眼里,心里头那个笑,一收杆,一条两斤沉的鲤鱼冒出来。

  弘晏听到水声转头一看,立即高兴地拍掌大叫:“阿玛,鱼有胡须。”

  “对,有胡须,是鲤鱼。晚膳我们做红烧鲤鱼、酸菜草鱼、清炖鲢鱼。”

  “还要豆腐。”

  “好,豆腐。”

  父子两个收获满满,一起收拾道具准备回去午休,清清给小格格吃完奶抱着睡着的小格格回来一看,加新嘎走了,多了三条鱼……

  “晚膳三条鱼?”

  弘晏:“额涅,红烧鲤鱼、酸菜草鱼、清炖鲢鱼。”

  清清忍不住乐呵:“这感情好。什么口味都照顾到,我们弘晏就是聪明。”

  弘晏:“阿玛聪明。”

  “好,弘晏的阿玛聪明,弘晏聪明。”

  一家四口人,带着三条鱼儿回去畅春园,皇上一看,嚯,全鱼宴,他老人家也喜欢。

  午休起来后保康在小厨房一通忙乎,在一家老下的期盼中端上来八大碗,都是鱼,不管是口味清淡的皇太后,还是要喂奶的清清,三四岁的小弘晏,都吃得赞不绝口。

  用皇上的话说:“第一次发现草鱼也挺好吃。”

  皇太后也说:“保康手艺好。一般来说还是海鱼的味道更好。”

  保康特骄傲地笑。

  陪着皇太后去散步,送皇太后回住处,和胖儿子一起洗漱沐浴玩水,清清给两个孩子讲故事,他去书房看看晚上的公文,临了了,还给师祖写一封信显摆一二才回去休息。

  稳定期间的大清国没有大的兵事,康熙四十八年的冬天来临,皇上只负责祭祀等等活动,一般不大管事儿;保康只做好迎接欧洲大团的准备,他也不忙碌。

  咳咳,政务基本都分派给胤禛,胤禛忙不过来还有其他哥哥弟弟不是?还有那么多要抓住改革的尾巴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文武大臣不是?

  反正他们都特不忙,让人看了特羡慕特想撂挑子不干的那种羡慕。

  冬至节来临,河水结冰,四九城里头开始忙乎着给明年夏天储存冰,祭祀河神,保康带着大一家子的闲人们,亲友团里面的闲人们,冰钓、滑冰、冰壶、冰球、冰上芭蕾……

  京城里头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他又领着人开始玩滑雪、雪中诗词、雪中书画、雪中插花比赛……

  等到腊月节来临,那自然是更会玩儿。冬季美食初赛,冬季运动会,冬季马球比赛,冬季戏剧大赏、冬季博物馆之行……

  这次不光他亲近的人一起玩,大清的文人墨客、各行大师们一起玩,他还邀请四九城的洋人们、其他各国常驻使节都参与进来。

  四九城的老百姓跟着王爷乐哈哈,渐渐领悟到他们王爷的意思:我们大清是友好热情的国家,是礼仪大国,我们肚大能容万物,也能容得下来自五湖四海,全世界任何一个友好正值的人们,对大清国抱有善意的人们。

  四九城的老百姓懵。

  他们平时也就在心里吐糟一下,表面上对那些洋人真没直接喊人家“蛮夷”,他们才不会和广东福建那边的人一样闹腾,难道要有大事儿发生了不成?

  那当然是大事儿。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炖肉……等到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家家户户放鞭炮拜新年,皇上他老人家颁布消息了。

  十八个国家的使节一起来大清,大清国可爱的父老乡亲们,做好接待的准备哦。

  不说四九城的老百姓懵,全大清国人都懵。

  十八个国家的使节,这得多少人?吃喝拉撒的,娘啊,听说还有好多皇帝女王亲王……虽然他们都小国吧,可小国的女王也是女王不是?

  大清人以前只听说,现在突然要见到了,那是真稀奇。

  再一琢磨琢磨朝廷公布的接待方案,注意事项等等,都觉得,皇上他老人家就是太好了,王爷太善良了。

  大清国的老百姓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都特“心情复杂”。

  以前那法兰西来了也就来了,他们毕竟送来过金鸡纳霜,有功劳;英吉利嘛,来了也就来了,毕竟他们国家的那个牛顿先生是真有点水平,可这猛地一下都来了,大清人反应过来了。

  甭管法兰西还是英吉利,还是那沙俄,这些小国搁在以往,那都是来朝拜觐见的,哪有资格和他们平等论交?

  康熙四十九年一月十九日,第一批使节团来到天津港,大清人立马睁大眼睛。

  无他,就看看这些人给皇上怎么行礼。

第170章

  皇上对大清国人的反应哈哈哈笑, 保康也哈哈哈笑。

  这还要怎么行礼?这些年那准格尔和高丽来朝见,除了一开始的三跪九叩大礼后面也都不同以往繁琐了,更何况这根本不是他们的藩属国。

  但是同样重视礼节的皇上老人家郑重表示, 他对大清人的心意,是知道的,是感动的。皇上老人家在朝廷邸报《京报》上严肃声明,我们是礼仪大国,尊重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礼仪表达方式。

  皇上老人家甚至根据自己的博学,总结自己一辈子和西洋人打交道的经验,写了一篇小文章出来。

  比如,欧洲人普遍忌讳数字十三,其原因源于基督教;欧洲人将黑色作为葬礼的表示;欧洲人喜欢的花草虫鱼和我们不大一样, 我们喜欢的吉祥物孔雀和仙鹤,在法兰西和英吉利是□□和蠢汉的代称……

  再比如, 他们聊天说话和我们这不一样, 人和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熟悉的人不要问私人问题;他们的日常手势也和我们不一样, 招手一类友好的手势,在奥斯曼帝国意味着“下地狱”……

  法兰西, 男子讲究优雅的绅士精神,女子讲究优雅的着装举止。

  西班牙,男子讲究热情, 强调信誉, 重过生命、财富的那种;女子必须戴上耳环, 若出门没戴耳环, 就像一个正常人没穿衣服一样被人笑话。

  荷兰, 曾经的“海上马车夫人”其实是欧洲最正统的民族, 爱清洁、讲秩序……的人。

  匈牙利,不分男女老少都较迷信。甚至认为餐桌上有禽类,好运会飞走。

  奥地利人在特定时间内不喜欢食用虾类。因为虾会倒着行走,象征不吉利,若吃了虾,新的一年生意就难以进取。

  如此这般,一项一项的,清晰明了。大清人总结皇上老人家的意思,我们大清人面对他们的时候,着装整洁,干净利索,保持有礼貌的低调,不骄不躁,友好交流。

  大清人再次在家里将自己和家人和家都洗洗刷刷,对皇上总结的一条条小窍门,一面感动,一面觉得西洋人果然和他们不一样——麻沸散都没有直接开膛破肚的不开化蛮夷嘛,姑且忍让包容一二。

  大清人拿出他们最大的诚意,咳咳,他们自认为的,按照官府衙役的指点做出“热情欢迎”的姿势。

  西洋人:“……”

  大清、大清人,果然和传教士,和每一个来过大清的欧洲人回去后说的话一样,果然是让所有西洋人特羡慕,特不爽,还没有理由反驳特郁闷的那一种。

  欧洲人眼里的东方人是什么样子的那?

  作为第一批来到大清的奥地利查理亲王,一位年轻的,蓄着小胡须的,满头金色大波浪大卷发的东方文化爱好者,一身绑腿裤加一套金色东方丝绸披风,金光闪闪,美美地用着瑞亲王殿下亲自泡的大清红茶,哈哈哈笑着解释。

  “这应该从大航海后,来东方的第一批传教士开始,距今一百多年。瑞亲王殿下你知道,当年意大利的一位传教士马可波罗曾经来到东方,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

  东方的土地辽阔,东方的物产丰富,东方的人口众多……”

  保康微笑点头。《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东方财富的倾慕,也算是引发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的原因之一。

  查理亲王对此感慨特深:“后面的很多传教士再写书,其实大同小异。

  他们都认为,东方人曾经的伟大成就和他们现在的愚昧无知一样厚重。对外来人的排斥和偏见,日常勤俭节约,有礼貌、谨慎的性格,溺死女婴的迷信……”

  “但是,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他们都一致认同一件事情,东方世界是全世界文明的一个大集合,拥有世界上其他居住地区人类的所有最美丽物事。”

  保康哈哈哈笑,查理亲王也笑:“这是真的。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父皇指着地图告诉我,上帝将地球上最好的乐园赐予不信仰他的东方人,上帝最喜欢的土地不是欧洲,而是东方。”

  “上帝,那个时候欧洲人羡慕东方人拥有的一切,却又不甘心。鄙视手工匠人和科学家,科技落后偏偏不自知,狂妄自大,却生活在没有瘟疫没有战争的美丽天国……”

  说到这里,他又有感叹。

  “后来我一度怀疑,不光是我,我们都在怀疑,是不是,上帝听到了欧洲人的心声,特意给东方送来瑞亲王殿下?谁能想到,短短不到三十年,东方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上帝!”

  查理亲王一副特郁闷的模样,特不明白他们最信奉的上帝为何会偏爱只崇拜偶像的东方人。

  保康:“……”

  保康给查理亲王续一杯茶,笑得自在。

  “佛家说‘天机不可泄露’。应该是,万事自有其命运。既定的命运也好,打破的命运也好,都是其气运所知。”

  查理亲王听得懵懵懂懂,只听明白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凭借他对东方佛门教义的理解,不再询问。转而说起大清国发达的纺织业。

  保康看看时间,干脆领着他去参观内务府的一处古董作坊。

  “自从开始大机器织布,传统织布机就慢慢地被取代。如今还有的一些老作坊,都是怀旧的人喜欢穿传统布匹,也可以说是为了保存传统技艺特意留下来。”

  “传统织布机都有一个传统木床类似的框架,织布时,机身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一端是布满经线的机头,机头两端有六个翅,可控可放机头转动……”

  离机头不远处安装竖立的框架,通过上方的横木棒向下引绳提拉两个缯。缯,与机头等宽、高约几寸的长方形线刷,缯的下方通过引绳连接两个踏板,轮流踏下踏板,缯便分出高下,均匀穿过细细缯眼的经线便被分为两层。

  织布梭子从两层经线中间穿过,带领纬线与经线交错,再通过机杼的挤压便形成布匹。这样织出来的布匹全是手工,工序非常复杂,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

  前期的轧花、弹花、纺线、络线、浆染、经线、刷线……单是织布就要再经过作缯、闯杼、吊机、栓布、织布、了机等等十几道工序,再加上后面的晕染、晾晒……

  如此下来,即便是之前男耕女织的时代,也不是所有妇女都是织布能手,很多重要工序都要请能手来帮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05页  当前第2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8/30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穿之皇家小和尚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