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节阅读_第50节
小说作者:星陨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17 KB   上传时间:2020-11-09 19:29:33

  “只要你不滥用刑法,陛下会有很大几率支持你的。”右相道。

  只要他这个学生不在半道上走歪,陛下也能坚持下去,右相相信,大秦律法不会在秦四世时代受到太大的冲击。

  见过右相举荐上来的人以后,赵燕歌后面又陆陆续续的召见别的人才,或多或少都给安排了一些任务,其中以严晏身上的任务最重,毕竟是右相推举上来的人,肯定是有本事的。

  而严晏不知道的是,王田律法并没有他想象的阻力巨大,最大的那些阻力,也就是贵族们早就被赵燕歌给收服,现在已经不成气候。

  严晏需要做的就是完善王田律法,制定天下土地的所有权,严晏是法家人,又是右相举荐,赵燕歌就直接把这事交给了他去做。

  科举考试三天休息一场,要是以前,他们还需要出去一趟,可是现在,科举房内能吃能住,每日还供应一日三餐,舒服的那些学子们都懒得再出去。

  中场休息,不少学子们都躺到床上开始入睡,快速的恢复着自己的精力,为下一场考试做准备。

  第二场考试的时候,天上不巧下起了一场秋雨,不少睡饱的学子们都庆幸今年科举棚新建,要不然他们一边躲雨,一边答题,所耗费的精力会更大。

  一不小心卷上滴了雨水,可是会影响卷面分的。

  而在新考棚内,他们只需要专心答题,不需要分心外面的风雨,一时间连带着心情都舒畅起来。

  秋雨淅淅沥沥的落下,打在屋檐上,“噼里啪啦”作响,雨势越来越大,天气也随着这场雨的到来彻底转凉,不少开窗的学子们都选择关上窗户专心答题。

  考场的考官们看了艳羡不已,道,“也就他们赶上了好时候,要是搁在以前,秋雨过后,多少考生会因为淋雨生病而坚持不下去中途弃场,可是这次呢,没有了那些外在因素影响,到现在他们都还是满员。”

  “这样不好么,可以让那些学子们尽情的一展才华。”有考官笑着道。

  “说到这个,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算十取一的比例,那也将有数百之数,你说朝堂之上能安置的下么?”

第64章

  朝堂上面的位置都是固定的,有人上来,就得有人下去,就算下面的人想上去,上面的人还不想下来呢。

  数百新晋考生会对现有的朝堂造成多大的冲击?

  提到这个话题,考官们不由皱眉沉吟,连带着室内的气氛都沉重了一些。

  “他们就算考中也还是新人,能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冲击啊。”深入想了想,考官们不由摇头失笑道。

  就算那些人有才干,那也必须得用时间来沉淀沉淀才能让他们上任,比起精通政务来,难道陛下会选择那些新手,而不选择他们熟练的老手?这怎么可能。

  “也对,可能是我太杞人忧天了吧。”那名隐隐有危机意识的考官身体不由放松下来。

  毕竟那么多官员呢,他下去的几率还是很小的。

  遂把脑海中的那点不对劲给抛到脑后去。

  秋雨一连下了数天,让整个咸阳城都变得凉快起来,赵燕歌在咸阳宫内精神奕奕的处理着政务,龙卫为他带来了来自南方的信件。

  负责出使百越的郑循已经到达了百越和大秦的边界,刚一过去他就发生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好在有随行的医者为郑循及时诊治,说是没什么大碍,等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

  水土不服不是疾病,大秦军队刚去百越边境的时候也发生过大规模水土不服的状况,到现在,那些大秦军队已经对边境适应良好,只有第一次去的人才会受到一些影响。

  对于百越,赵燕歌虽然是派人前去交涉劝降,可那些人要是不愿意接受投降,赵燕歌也是不会对他们手下留情的,所以现在郑循出使完全是因为“大秦礼节”。

  要是可以,赵燕歌也不希望两方打起来,主要是怕他一个收不住手把他们全都打死。

  龙卫内,墨家和公输家的人来报,说机械工厂的原材料已经准备妥当,机械工厂已经可以开工了。

  因为机械工厂的事,两家人频繁的来往工厂,赵燕歌有事离不开咸阳宫,给赵燕歌汇报了一声后,龙卫内的两家人纷纷出动去看工厂开工。

  他们到的时候工厂已经里三圈外三圈的围满了人,见到熟悉的人过来,被乡亲们团团围住的老村长艰难的从人群中挤出来道,“诸位大人,小老儿带你们进去吧。”

  工厂门打开以后,两家人率先进去,老村长停在门口,有人问道,“李村长,他们是谁啊?”看那衣服的做工就一定不是和他们一起报名的。

  “我不是带你们参观过工厂里面么,到时候你们就坐在位子上,等着他们来指导你们如何做。”老村长笑着说道,非常的开心。

  工厂开工,他们村子终于可以自食其力的挣钱了。

  听到老村长这么说,众人恍然,“原来他们是我们的师傅。”

  “当不得,顶多只是指导一二罢了,李村长,你让已经报名的大家伙们先进来吧。”一位公输家的长辈走出来道。

  每个人都被安排了属于自己的岗位,从流水线的源头到尾端,左右两边全都坐满了人。

  坐在位置上,众人心生期待的等待着工厂开工。

  很快的,零件被搬过来,墨家的年轻人们开始教导着大家们手把手的组装。

  刚开始上手的时候可能有些难度,可是只要熟练了,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的非常快。

  那些原本心里还很忐忑激动,有些担忧他们能不能胜任的老人和妇人们在上手学会以后,脸上纷纷露出笑容。

  而墨家的晚辈们也觉得非常轻松,不需要给他们讲解这其中的弯弯道道,只需要告诉他们如何去做,一人上手一到两个步骤,每个人都做的越来越熟练。

  他们手把手的从头教到尾,感觉比教导一个弟子还要容易。

  就在百姓们都开始上手以后,他们前面的板子突然动了起来,墨家的人打开流水线的开关,速度并不快,可是百姓们却被吓了一大跳。

  “流水线,真是名副其实,原来它真的会动啊。”众人惊叹道,然后就看到他们的东西流到了下一个人的手中,众人这才恍然,原来他们真的只需要负责自己的位置就可以了,连动都不需要动的。

  工厂刚开工,墨家和公输家的人需要帮衬上一段时间,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工厂处。

  就在科举大考临近结束,考生们依依不舍的离场之际,两家人跑来给赵燕歌高兴的汇报道,“陛下,陛下,工厂的作用还真大,短短数天就生产出了十几辆收割机,要是原材料的供应和速度提上去,生产数量只会更多。”

  “所以这就是工厂的正确使用方法。”赵燕歌笑着道。

  工厂的作用就是化繁为简,能让更多的普通人都能上手,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做到为群体更好的服务。

  收割机的速度上来了,可以预见,以后收割机的生产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眼看就要到农忙了,收割机已经可以开始贩卖了,要是卖不了,就把那些收割机全都出租出去,少收一点租金,让百姓们尽快的收割粮食。”

  “喏,陛下。”墨家和公输家的人应声道。

  售卖收割机自然不需要人跑腿去售卖,把已经做好的收割机分发到每个郡县,让郡守或卖或租就可以了。

  大秦有几十个郡,数百个县,上千个村庄,他们这几十辆收割机完全是杯水车薪啊,这样一想,两家人连忙回去工厂加快收割机的生产。

  而工厂内的工人们更是对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收割机感到好奇,那么大一个家伙,他们把它从零做到整,心里的满足感不用细说,听说收割机是用来收割庄稼的,他们都想看看这个大家伙是怎么运作的。

  墨家的小辈为他们用野草展示了一下收割机的力量,不到半天的功夫,就把一块草地给推平,让工厂的工人们纷纷睁大眼睛看着,不敢相信这样的东西居然是他们帮忙做出来的。

  “这个东西还能做到脱壳,这样一来,有了收割机,我们得省下多少的力气啊。”百姓们小声探讨道,直觉得神奇至极。

  他们干了一辈子的农活,还是第一次觉得种地还是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

  要不怎么说人家有脑子和文化,而他们就只能在田里种地呢。

  科举棚,考完试以后,学子们就依依不舍的整理行李离开,他们的试卷被送到稷下学宫,由稷下学宫的老师和考官们一同评改。

  不同于后世,这个时候的卷面可不讲究统一答案,除了固定答案的那些题,其余的都是开放题,每个学子的答案都不一样,这也就意味着考官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批阅试卷。

  有时候遇到相左的答案,可未必是错的。

  考官们经验丰富,能从考生们的答题思路看出他们是哪一家的人。

  而这其中,儒家的考生是最多的。

  就在考官们在埋头批改试卷时,已经考完的考生们聚集在一起,开始了事后对答案这个从古到今的惯例。

  虽然答案已经没有更改的可能性,可是和人对对答案,知道自己是对的,好歹能求一个心安不是。

  “这次的考题,问我们水患该如何治理,大家都是如何做答的?”有考生问道,众人纷纷回想自己的答案。

  王生在一旁听着,思绪却飘到很远,他们考之前所猜测到的和干旱蝗灾有关的考题压根没影不说,这一次的考题满满的都是务实,再结合施工队修路一事,王生已经知道自己入了朝堂后该如何去做事。

  众学子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从地势环境出发的,有从建筑牢固程度出发的,对水患纷纷给出自己的对应方式。

  尽管这些方式还很稚嫩,有些地方考虑的还不够全面,可是却让批阅的考官和老师们看了不由会心一笑。

  考官们日夜不停歇的批阅着考卷,终于在半个月后第一次走出了房门,迎来了久违的太阳光。

  接下来,答题最优秀的十份会送到咸阳宫里,由赵燕歌来决定考生们的名次。

  与此同时,临近他们名次的公布时间,稷下学宫的学子们也起了一个大早,“我有些睡不着,你们呢?”

  “我也是,心里就是紧张的,昨天辗转反侧了一个晚上,到现在都还不困。”

  “也不知道我这次能不能考上?如果考不上,我以后可能就不再参加科举,而是去办个学堂教导村子里面的孩子们读书认字。”一名中年考生苦笑道。

  不是他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是他更知道身边这些年轻学子们有多优秀。

  “如果我这次没考上,我就会留在稷下学宫里,继续钻研学问。”年轻一点的学子说道,身上朝气蓬勃,好似灿烂的朝阳。

  “你们是参加了这次大考的考生么?如果是的话,请随我来,有人想见你们。”一个宫人打扮的侍者说道。

  众学子们面面相觑,有些狐疑的跟着侍者进了宫。

  “奇怪,是让我们所有人都去么?难道我们都考中了?这不可能吧。”有学子皱眉道。

  可是看到侍者能带着他们顺利的进入咸阳宫,学子们立马安静下来,不再交头接耳。

  “陛下,4860名考生们已经全部到齐。”龙卫道。

  一身玄青色常服的赵燕歌走出来见众学子们,“这次诸位考生们的答题都很精彩,只是我想看一下,大家动手实践的能力的如何,如果实践成果出色,哪怕没有考中,我也会把人留下来,而理论和实践都出色的学子们,我将会有重赏。”

  学子们心中一震,自认没有考上的人仿佛看到了再来一次的机会,而自认答题优秀,对自己成绩心里有数的人则对赵燕歌口中的重赏起了势在必得之心。

  “陛下,不知您说的是哪种实践?”有考生心里紧张,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

  “各种实践。”赵燕歌笑着道,把所有考生们都叫来,手中那前十份优秀答案引而不发。

  文武百官们都以为这场秋试已经随着批阅完毕而落幕,可是只有三公们知道,这只是某些事情的开始。

  这四千多名考生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是从千万人中被一次又一次筛选出来的,尽管胃口有些大,赵燕歌还是把他们全都送过去参加紧急培训。

  刚培训了数百人的左相看到加大了十几倍的数量,心里有些想要吐血,不过好在他不是一个人,刚教导出来的那些人已经帮他分担一些了。

  “你们一人带上一些,去把他们的基础给培训一下。”左相道。

  “喏,左相大人。”身后数百人应道。

  一带十而已,比左相一带数百可要轻松多了。

  只是,哪怕没有收到确切的消息,他们心里也清楚,四世陛下培养他们肯定不是看着好玩的。

  众人垂眸,把心思收敛起来,而后去教导后面来的新人们。

  “晏……。”看到严晏也在其中,一名法家弟子不由惊呼出声道。

  不同于他们参加科举,严晏一方大部分人都是被举荐上来的,见到法家弟子,严晏回头颔首,算是打过招呼的意思。

  就在那些人按部就班的培训着,朝堂之上,不知何时起,开始变得风声鹤唳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3页  当前第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1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古代搞基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