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节阅读_第64节
小说作者:星陨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17 KB   上传时间:2020-11-09 19:29:33

  赵燕歌手头上还是有控制力的,只是他描眉的力道太深,让公孙起的柳叶眉变得又黑又粗,赵燕歌自己画的时候可能没觉得,可是只要一拉开距离,就会觉得公孙起的眉非常不协调。

  意识到自己可能是画坏了,赵燕歌瞬间抽身后退,却还是被公孙起一拳打在了肚子上。

  结结实实收拾完赵燕歌以后,公孙起把被赵燕歌给画坏的眉型给擦拭掉,之后用眉笔对自己的眉型稍作修饰。

  那动作轻柔的让赵燕歌分不清楚公孙起到底有没有描眉,因为眉型在他看来根本就没有任何变化。

  “媳妇,我晚上好想抱着你睡啊。”赵燕歌抱着软乎乎的公孙起道,这还是他们晚上第一次分开,数月快将近一年的同床共枕已经让两人之间彻底的适应了彼此,乍一分开睡,床边没了枕边人,不禁让人心里面空落落的。

  “也就这几天的时间,等祭祖完毕就好了。”公孙起道,她也很不习惯,斋戒沐浴期间吃的饭菜可没有大鱼大肉,让公孙起的肠胃都跟着素了起来,更别说身边少了最习惯的人,公孙起手有时摸空都会下意识的惊醒。

  不过好在斋戒沐浴也就几天的功夫,两人忍忍就过去了。

  悠扬的编钟开始奏鸣,赵燕歌天不亮就起身穿戴礼服和给头发束冠,满朝文武立于台阶之上,呈阶梯状从低到高排列着,另一边,公孙起身穿皇后礼服,夫妻两人汇合,携手一同踏上高高的祭坛。

  钟声好似从云端飘下一般,就如同祭坛的阶梯,望不到尽头,等赵燕歌和公孙起两人踏上最后一层台阶,天边红光乍现,一轮红日快速的从云层中跃了出来。

  祭祀开始,再无一丝嘈杂之音,伴随着编钟奏曲,气氛变得庄严肃穆。

  左相踏上几步台阶来到祭坛上,大声诵读祭文。

  祭文毕,祭祀所用的三牲被人抬上来,还有玉器绵帛等多种华贵物品,最后被端上来的就是五谷,只是今年又多加了玉米和棉花等东西。

  它们的前面就是桌具,桌具上面摆香案,立牌位,帝后开始上香祷告。

  秦三世现在还活蹦乱跳的,桌具上面自然没有他的牌位,有赵燕歌这个当儿子的代劳,他回不回来影响并不大。

  事实上赵燕歌这套流程已经走了三次,从他登基后祭祖一事就是由他全权负责的。

  帝王祭祖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每个步骤都不能出现失误,要不然会不吉利,也会预示明年可能会诸事不顺利。

  一整套流程下来,太阳已经来到头顶上,不少人腹中已经饥肠辘辘,赵燕歌和公孙起也不例外。

  待礼毕,帝后转入殿后,左相宣布祭祀结束,文武百官们一直紧绷的身体放松,接着鱼贯下了台阶。

  高高的祭坛上面只有几间宽敞的建筑物,里面陈列着大秦的各位祖先,香烛供奉从不间断。

  这样的地方自然是没有卧室和厨房的,转到殿后,赵燕歌帮公孙起把皇后玉冠摘下,让不时常佩戴重物,没有磨炼出来的公孙起松了一口气。

  站了大半天,两人活动了一番筋骨后才下祭坛,等回到别院,两人就把身上繁琐厚重的礼服一脱,只身着里衣的躺在了床上。

  公孙起把玩着赵燕歌道头发,问要不要给他换一个发型。

  男人的发型几乎都千篇一律,又不能像女孩子一样佩戴珠钗首饰,联想到他之前给公孙起描眉一事,赵燕歌自然是拒绝的。

  “你的头发发质很好,不好好打扮一番实在是可惜了。”公孙起道。

  “打扮?我拒绝女式发型,还有女装。”眼看公孙起眼中神色越来越危险,赵燕歌连忙下床,用准备吃的借口及时逃离虎口。

  “我可没说让你女装,那是你自己想的。”公孙起道。

  不过古代的男女装束除了款式不一样,不也算是另类的裙装么。

  没一会饭送进来,夫妻两人用过之后就准备回宫。

  “陛下,下面最近收上来了很多活兔子,是否要发放下去,让百姓们负责喂养?”龙熠进来禀报道。

  “不用了,马上就要过冬了,就先把它们安置在玻璃大棚内,等明年开春了再说吧,对了,记得给兔子们准备好笼子。”赵燕歌道。

  兔子并不是群居物种,一个笼子里面最多只能一公一母,要不然性别相同的兔子会互相打架并进行厮杀,直到一方死亡为止才会停下。

  别以为兔子外表软萌就以为它们性格温顺,尤其是在野外能生存下来的兔子们,不管公母都是很彪悍的。

  没有驯化的兔子一个不注意就会咬伤人的手,是以除了日常投喂,宫人们基本都不会近它们的身。

  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秋季悄然离去,咸阳城开始迎来了冬天。

  大秦施工队,工人们拿着工钱,红着眼睛,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他们修建好的最后一段路,冬天来了,工程停工数月,他们也能趁这个机会回家陪陪家人,手里有钱了,今年怎么都得买点肉回家不是。

  因为工人的人数众多,众人回家的方向有不少同乡和邻乡的一起同行,有的离家远的,已经开始了加快赶路,想赶紧回到家,有离家近一点的,和同乡们说着笑着也踏上了归途。

  就在修路附近的工人们则把剩下的工具带回自己的家中放好,等明年大家都回来了,会延着这段路继续开工。

  “阿嚏。”

  “这天气可真是越来越冷了啊。”回家途中的工人们不由紧了紧身上的衣服道。

  “可不是,还好我们冬天不开工,要不然就身上这件衣服,怎么可能挡得住风雪。”

  他们基本一身单衣,有的人身上衣服就是有夹层,里面填充的也是绒草和棉絮,也暖和不到哪去。

  身上没有足够保暖的衣服,到了冬天难免会四肢冰冷动作僵硬,干活不如春夏秋来的麻利。

  眼看着风雪将至,工人们纷纷加快了赶路的速度,争取在天气彻底冷下来之前赶回家里面。

  “阿嚏。”聂粮狠狠的打了一个喷嚏,问道,“东西都收拾好了么?”

  “回大人,东西已经都收拾好了,我们随时可以出发回咸阳了。”下面的回禀道。

  就在数天前,打井人们已经各自归家,他们这批负责善后的人则留下收拾着东西,除了必要带走的工具,像剩余不多的水泥原材料,聂粮直接留给了村民们减轻车上的负担。

  所有东西都收拾妥当后,众人正准备离开,然后就看见村民们连忙出来相送,并感激的为他们奉上烙饼和储藏起来的野菜。

  这聂粮哪里敢要,要知道百姓们可不同他的身份能够衣食无忧,这些粮食百姓们送出一些就少吃上一些,冬天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们难免要饿肚子,聂粮连忙推却,道,“诸位的感激我已经收到了,只是这些东西是万万不能收的,冬天本就不易,我们并不缺少吃的,诸位还都请回吧。”

  “可是大人们,我们只能用这些东西来回报你们对我们的活命之恩啊,你们不收下,我们心难安啊。”村长说道,大人们为他们彻底解决了今后用水的难题,让他们以后遇上干旱也能安稳度过,这种大恩大德,他们只能拿出点吃的东西做感激已经很不好意思了,要是再不收下,他们心里只会更加羞愧。

  “你们不用这样,你们都是大秦的子民,我奉陛下的命令前来北方地区打井,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如果真的想感激,那明年就让这片土地丰收吧,这比送吃食更能让我们心满意足。”聂粮道。

  “这是肯定的,有了那么多井还有蓄水池,我们这里地处平原,明年一定会丰收的。”村长不由自信道。

  “我们平时也会勤加捉虫,不会再让蝗虫们有再来的机会。”

  众人依依惜别,直到看不见村民的身影后,聂粮才放下帘子。

  尽管打井的队伍已经解散,聂粮也已经回咸阳复命,可是他们的事迹却一直都在那些被打过井的北方区域广为流传着。

  “臣,聂粮,拜见陛下。”咸阳宫内,聂粮行礼道。

  “那些井都打好了么?”

  “喏,陛下,有了那些井,只要地下水还在,那些区域就不会再有缺水的危机。”聂粮道,不仅如此,他们新打的井上面还安装上了墨家和公输家人研发出来的取水装置,哪怕是一个妇人也能把井里面的水给打上来,可比以前的老井轻松太多了。

  聂粮把打井的详细情况汇报给赵燕歌,赵燕歌在打井工程上面打了对勾,意味着这个工程的终结。

  “外出几个月,你也辛苦了,今年冬天就在家中好好的休息吧,多陪陪家中的父母和妻儿。”赵燕歌给聂粮放了一个大长假,让刚干完一个工程的聂粮不由放松下来。

  禀报完后,聂粮就出了咸阳宫往家赶去。

  天上不知不觉中下起了薄雪,等聂粮回到家里,身上已经染上了一层霜色。

  “好冷啊。”聂粮连忙钻进了屋里。

  这场雪昭示着冬季已经来临,北方各地已经陆陆续续的见了雪,南方却没雪下,不过气温骤降,街上的行人们越发的少了,都是快步的往家赶,不怎么逗留。

  一间大通铺内,正在报团取暖的众人冷的牙齿开始上下打着架,被冻得直哆嗦,身上的被子也不保暖,人一旦离开一会,温度立马就凉了。

  “阿嚏,对了,我们赶紧烧炕吧,我们这大通铺下面就是炕,烧了炕床上就暖和了。”有人冷的提议道,缩在被子里面瑟瑟发抖。

  众人这才想起来他们建造这临时居所时搭建的炕头,天气还不热的时候,谁都没有想起它,现在天气一冷,他们怎么就忘了呢,还好有人提醒。

  大通铺的炕头有好几个入口,从房间里走出的人身上里三层外三层的披着数层里面人的衣服,顶着室外的寒风跑到柴房内去取柴火。

  等火点着后,他们的身上才稍微回暖。

  炕被建在大通铺的下面,下方的火势一点着,入口上方位置的人很快就感觉到身下不再像之前那样冰凉,而是开始变的暖和,哪怕身上的被子依旧不保暖也感觉不到之前的寒冷。

  几个大通铺的入口被一齐点着,之后往里面塞了不少耐烧的柴火以后,外面的几个人立马就跑回了屋子里面。

  “怎么样?炕热了么?”

  “热了热了,你们赶紧上来试试。”几人的室友们道。

  大通铺上,几人一摸被子,没有以前的冰凉,摸着反而热乎乎的,再躺下一试,立马就感觉严寒离开了他们的周身,温暖的一点也不像身处冬天。

  “暖和吧,没有想到炕这么暖和,还好我家之前也搭了炕头,今年家里面估计也能过上一个热乎年。”一个北方大汉声音洪亮道。

  之前的地下排水建设工程,他们就是从北方赶往南方的,哪怕冬天未开工也没回去,一来一回,他们在家里面也待不了几天,还不如留在这里和大家伙一起挤大通铺,一大群血气方刚的大老爷们挤在一起可比一个人待着暖和多了。

  “可不是,听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家家户户都搭了炕头,尽管这个冬天可能还会饿肚子,可起码不会再冻死那么多的人了。”有室友感叹道,众人听了完全赞同。

  每一次冬天就是一次自然灾害,不知会有多少人会活生生的冻死,家里面的墙壁、衣服、被子都不保暖,冷风“嗖嗖”的从缝隙往屋里吹冷风,不少人睡着睡着,身子就僵硬了。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烧炕的人家也多了起来,炕一旦烧起来,就温暖的让人不由自主的依赖,停不下来,哪怕外面依旧刮着冷风,他们的床上却暖和的不得了。

  听着屋外冷风打着漩儿的声音,老汉和老伴盘腿坐在炕上道,“你还记得咱们去年么,差一点家里面的孩子们就去了。”

  “怎么可能不记得,那个时候几个孩子身子冰凉的,咱们怎么捂都捂不热,可把咱俩吓得呀,差点也要没命了。”他老伴听了不由心有余悸道。

  冬天一家人挤着暖和,去年冬天几个孙子孙女是跟着他们一块睡的,可是谁知道天气会那么冷,哪怕他们紧挨着,家里面能盖的全都盖到了被子上,一场风雪也让那几个孩子身体冰了起来,要不是她和老伴一宿未眠的挨个抱着哈气取暖,他们两个老的要是再睡的沉一些,第二天那几个小家伙的身子都能凉了。

  万幸,他们活着度过了那个冬天,要不然他们两个老的也要跟着一起去了,这样一来,他们的家就彻底的散了,完了。

  今年家家户户盘了炕,孙子们没有来,看到这似曾相识的冬季,就不由回想起了去年那惊心的一幕。

  还好,今年不会发生那种情况。

  这个冬天,不人的肚子还是饿着的,可是躺在家里面的暖和的炕头上,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冬天的温暖。

  冬天没有要干的活,为了减少身体上的消耗,百姓们大都窝在床上,每天只少少的吃点东西垫一下肚子,心里计算着家里余粮,祈祷着这个冬天过去,春天快点到来。

  街道上的店铺也跟着萧条起来,不少商家都关了门,也有人揣着手跺着脚,在店里来回走动依旧坚守着。

第81章

  一到冬季,最受影响的是底层的百姓们,不管是出行还是衣物,他们都陷入了困境。

  可是对于上层社会来说,区区严寒压根阻挡不了他们的脚步。

  比如食楼,每日依旧客满,生意一点都没受到天气所带来的影响。

  季节更替,食楼内的菜谱也得到了更换。

  冬天吃什么最美味?莫过于点上一锅麻辣十足的火锅,和志同道合的同伴们一同品尝。

  火锅无非就是水煮,只是食楼内的味比以往所吃到的那些味道都要美味,麻辣鲜香,让人舌尖回味无穷。

  在火锅这个名字出来之前,它们被称之为涮锅、铜锅子,是青铜锅涮菜吃的一种吃法。

  火锅的菜色百搭,可以任意由人搭配,更何况这个时节可是冬季,食楼内的菜单上还有蔬菜,这自然让那些贵族和士大夫们非常的感兴趣。

  并且那些绿色蔬菜不是存储起来的,而是新鲜采摘下来不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3页  当前第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1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古代搞基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