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节阅读_第82节
小说作者:星陨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17 KB   上传时间:2020-11-09 19:29:33

  他不知道他们离开对百越族来说是对是错,只是身为族长,他需要为自己身后的族人们负责任。

  起码现在看来,他们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凄苦,已经算的上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了。

  至于那些留在了密林的同胞们,他会缅怀,却不会留恋。

  其余已经成为一村之长的越族族长们也都把碎裂的瓦罐收拾干净,然后入土埋葬。

  就像是埋葬了一个时代一般。

  从今以后,他们就只是大秦名下的一村之长了。

  边关,百越族们最后的老弱妇孺们惊恐的看着大秦士兵们,身体的颤抖从一开始就没有停下来过。

  郑循从帐中,走向他们道,“今后世间将不再有百越族,至于你们,可愿并入你们越人的村落中?身为你们的同胞,他们会照顾好你们的。”

  一听到不用留在这里,越人的老弱妇孺们连连点头,迫不及待的想要离开这个噩梦之地。

  此一役,百越族的青壮们全都阵亡,他们这些人自然没有那个心力来恢复百越的荣光,想到这里,他们不禁悲从中来,任由胜利者们对他们任意安排以后的去向。

  能够去那些由越人组成的村庄,已经算是最好的出路了。

  越人俘虏们被打散,每个村庄送上一些,让那些村庄对他们进行开导和消化。

  南方事了,郑循不由看向了咸阳城的方向。

  “先生可是要离开了?”大将们迟疑的问道。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这位先生说话啰嗦,还喜欢跟他们讲各种道理,让他们压抑心中的火气,可是不得不说,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位的唠叨,如今他要离开,众人心中都感到不舍。

  “是啊,循要回去复命了,愿以后能在咸阳城和诸君相见。”郑循道。

  他要离开了,可是驻扎在这里的大秦士兵们接下来还有事情要做。

  修整山林、重整河道、驱逐瘴气,把他们打下来的地盘一一建设上属于大秦的城池……

第99章

  百越的收复让朝中一片喜气洋洋。

  郑循也在归来的路上。

  一想到自己送到郑循身边的那些晚辈,代左相的胡子就不由自主的高兴翘起。

  说服过半越人臣服大秦,郑循身上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连带着他身边的那些助手们也能跟着沾一波好听的名声。

  这比买卖可以说是做的实惠。

  百越收复,开心过后,朝堂之上就讨论起了南方那些不毛之地的建设来。

  多山林,河道蜿蜒,道路崎岖,更有环境气候恶劣,滋生毒虫瘴气等种种困难。

  最重要的是,那些地方荒无人烟。

  原先还有个百越能够跟大秦五十万的士兵做邻居,现在百越迁移中原的迁移中原,被灭的被灭,可以说大秦士兵们的处境一下子就孤单了起来。

  不过没有了敌人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让人放心的建设,不用再担忧敌人的干扰。

  “陛下,南方五十万士兵,是否能抽调二十万去往北方边关?”至于剩下的三十万大军,已经不需要抵御外敌,之后可以驻扎在南方进行日常建设。

  建设速度他们并不指望,因为等施工队腾出手来,百万施工大军绝对能把建设进度给快速提拉上来。

  “那就抽调二十万去北方边关,把善水的都留下,让他们就地砍伐树木造船,派一部分人出海捕鱼。”赵燕歌道。

  朝臣们听了眼中不由一亮,他们的注意力一直都放在了南方那些山林上,却忘记了百越族大都临海,而海中的物产比之陆地上面还要丰富。

  先不说大秦百姓们现在用的平价海盐,珊瑚、珍珠、海贝等天然的珍宝和饰品,就说那海中数不尽的鱼就足够缓解大秦现在的缺粮之急。

  “陛下,大量捕捉海鱼,该如何向内陆进行运输?都制成咸鱼么?”也就只有制成咸鱼才能拥有较长时间的食用期,要是不抹上盐,那些鱼肉还没等运到地方就馊了。

  活鱼除外,只是旅途颠簸,要想鱼全活着,那是不可能的。

  “可以把鱼制成罐头,密封包装带回来。”赵燕歌道,准备在沿海区域建造玻璃罐头工厂。

  相比起玻璃来,铝罐头无疑更加适合运输,碰撞后也不易碎,但是谁让玻璃的原材料比铝更容易获得,也更廉价。

  除了少数知道玻璃制造真相的人,谁能想象的出来那些精美的,宛若玉石水晶一般的玻璃、镜子、落地窗……一切源头的原材料是沙子。

  就像陶器的原材料是土一样,同为随手可得的沙子同样能够在大秦造成流通和普及。

  既然是玻璃工厂,那么能让罐头批量生产的器械是必不可少的,这点墨家和公输家的人就能办到。

  玻璃在海边工厂就地生产,省去运输环节,之后只需要运回内陆来就行了。

  不少鱼的体积都很大,罐头也准备了好几个款式,有巴掌大小的,也有坛子大小,上面是配套的玻璃盖子。

  中途只要小心运输,一般问题不大。

  不仅如此,陆地上道路颠簸,还可以走水路来保证运输。

  南方的道路自然没有修建到百越族边上,和三公探讨了一下,赵燕歌把海味的运输路线改为了水路。

  至于陆路路线,等把南方的路修好了再说。

  赵燕歌让龙卫的人带着玻璃的模具器械前往沿海区域建设工厂,公孙太尉则把南方的二十万大军调到了北方边关,代左相则把相应的二十万大军口粮给划分到了北方。

  龙熠来向赵燕歌禀报,“陛下,全国福利院已经全部完工,天下流民都已得到安置,那些匈奴俘虏们接下来让他们做什么?”

  施工队完工以后是看他们自己意愿是否继续干活的,可是那些匈奴俘虏们则不是,大秦不可能白白养着他们。

  “接下来就让他们去修驿站。”赵燕歌头也不抬道。

  “对了,我记得下面来报过不少匈奴妇人都生了孩子,那些孩子是怎么处置的?”

  “按照秦律,凡俘虏者后代也,代代为奴。”龙熠道。

  “那就去问问他们,是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彻底断了关系,还是让孩子们继续跟着他们做奴隶?”赵燕歌道。

  那些思维已经成年的匈奴人是不要想着他们效忠了,他们这辈子都注定只能和鞭子为伍。

  可是那些孩子则不同,只要斩断亲缘,不接受那些老一辈匈奴人的灌输,他们长大以后自然就会以大秦人自居。

  这可比他们世世代代为奴隶,却怎么都无法消灭匈奴这个存在好多了。

  明明是一个让他们绝根的计划,听到这话的匈奴俘虏们却满脸喜色的把孩子抱出来,一个不拉的全都交给了福利院的人让福利院带走。

  福利院是他们参与建造的,他们自然知道那是一个什么地方。

  虽然今日分离以后,他们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和孩子们再有见面的机会,可是只要知道他们的未来是好的就足够了,比跟着他们代代成为奴隶强多了。

  有些匈奴俘虏更是面露担忧的询问,是只有这批孩子,还是以后的孩子都能送到福利院去?

  “以后你们生的孩子都可以送到福利院去。”福利院的人道,“进了福利院,他们就是大秦的人,从今以后和你们再无关系。”

  “这是自然的,这是自然的。”一位匈奴妇人抚摸着自己的肚子不禁喜极而泣道。

  他们身为战败者,成为奴隶以后,每日只给提供简单的吃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就是他们未来一生的命运,可是现在,他们未来注定同样成为奴隶的后代却能摆脱这个枷锁,拥有一个全新的人生,这让他们如何不激动。

  哪怕以后一生都无法再相见,他们知道他们在大秦的某个角落生活的很好,就足够心安了。

  福利院又添了一大堆的奶娃娃们,让福利院原先的大孩子们感到很好奇,因为他们的样子和其余的小娃娃们有些不一样。

  同为婴儿,他们的身子骨更加健壮,就像小牛犊一般。

  动手戳一戳,他们还“咿呀咿呀”的打回来,半点不怕生。

  看着这群孩子,福利院的老人们眸光闪烁,准备以后对他们重点关照,他们要把这些草原上面的小狼崽子们教的着华服,知礼仪,让他们彻底的融入大秦。

  尽管福利院没有什么工作,可是他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却不少,毕竟都是没什么力气的老人和孩子,光是照顾他们就很耗费精力,在福利院中则形成了大的带小的这种模式,让这群懂得如何照顾人的孩子们迅速的成长了起来。

  “爷爷,我饿。”一个半大的小子扑到王老汉的怀里道,摸着又变得干瘪的肚子眼中开始泛起泪花。

  他的肚子真的好不争气啊,明明大家都吃的一样的饭,他却比同龄人更加容易饿。

  “乖,先拿块糕点垫垫。”王老汉温柔道,把自己的点心递给小家伙,现在他正是要长身体的时候,如果没吃饱,饿的自然就快。

  小子没有去接那块糕点,把手背过去道,“爷爷你还是把糕点留给弟弟妹妹们吧,我可以去喝水。”

  “我们福利院的粮食不多,我们不能用自己种地么?”他不禁疑惑道,“我的力气可大了,可以帮爷爷一块种地。”

  王老汉把手中那块糕点塞进小子的嘴里,看着他想咽又不想咽的纠结表情笑着道,“乖,再忍忍,等再过不久咱们就有钱买很多好吃的了,到时候一定能让你们吃个饱。”

  全国各地郡县已经向朝廷申请开设各种各样的工厂,刚巧他们镇子上就有一个,有些活计那些半大的小子们就能胜任。

  不仅如此,之后他们身上还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任务,那些任务所得到的钱财足够他们福利院吃饱。

  等以后福利院的这些孩子们长成以后,所能做的事情也会更多,看着那群正在玩耍的孩子们,王老汉不由笑了起来,只觉得浑身充满力气,还能再活数十年。

  沿海区域,三十万大军在这里设下盐场,引灌海水之后就开始了晒盐,继而开始造船结网出海捕鱼。

  水中物产丰富,一网下去,鱼鱿虾蟹,应有尽有,渔网有眼,能够让小的漏出去,大的留下来。

  海边玻璃工厂已经在建设中,他们把捕捞上来的鱼虾稍作处理,就装进玻璃罐中封存起来,然后通过水路运往内陆。

  沿海区域,除了盐取之不尽外,其余调料都非常稀少,如果真的要给海鲜玻璃罐头弄一个味道的话,还真得咸鱼高居榜首。

  几十万人的效率自然不是盖的,沿海区域的玻璃工厂很快就建了起来,用着模具,大批量的玻璃罐头被生产出来,水中的海鲜被捕捞,然后密封运输。

  咸阳城中很快就出现了海鲜的身影。

  尤其是【食楼】,烤鱿鱼、麻辣烤鱼、清蒸大闸蟹、清蒸大龙虾……各种各样的味道香的直往人鼻子里钻。

  贵族们已经是【食楼】的常客,如果说【食楼】哪天推出新的菜品的话,那第一波品尝新菜的人中就绝对会出现贵族的身影。

  “只有麻辣烤鱼,没有生鱼片么?”贵族们看着菜单道。

  脍炙,脍炙,指的就是生肉和烧烤。

  被片的薄薄的一片雪肉,沾上不同种类的酱汁可以品尝到不同的味道,如果不喜欢调料,肉片原汁原味的入口口感也上佳。

  “回客人,上面说生的东西里面有很多脏虫子,不宜食用。”跑堂的小二道。

  “虫子?什么虫子?”贵族们疑惑道,他们以前生鱼片吃的不少,还真没见过什么虫子。

  见到他们疑惑,小二从后厨端上来一盆体内长了虫子的死鱼道,“客人们请看,这些虫子是长在鱼体内的,是不能吃的。”

  鱼已经死了,它体内的虫子却还活着。

  要是以前贵族们见到这一幕可能会觉得没什么,可是听过小二这么一解释,他们怎么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呢?

  话说回来,仔细一想,【食楼】还真没有给客人提供过生肉。

  “把鱼端下去。”一名贵族道,眼不见心不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3页  当前第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1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古代搞基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