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节阅读_第90节
小说作者:星陨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17 KB   上传时间:2020-11-09 19:29:33

  郡守府邸,郡尉和监御史两人一左一右,把郡守给夹在中间,三人一同看向这份收到的官报。

  郡下县衙府邸,县令的身侧则是县丞和县尉们,也一同看向了那份大秦官报。

  “官报好像和大秦民报有些不一样啊。”郡尉道。

  大秦民报看上去薄薄的一份,可是官报却很厚实。

  “听说官报发行量很少,只有很少一小部分人才有资格看得到。”郡守道,就像他们郡,三个人,就一份官报,显然是上面给郡里通用的,单人收藏是不可能了。

  官报的封面是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气质卓然,身为官员,他们当然要对自己上司的上司有所了解。

  “这是陛下和殿下,我们翻阅前需要焚香沐浴。”监御史道,其余两人皆面色肃然的点头赞同。

  等他们都洗好以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天。

  等心静下来以后,他们这才抱着满心的虔诚,小心翼翼的翻开大秦官报的第一页。

  从北到南,从草原到沿海,从基建到经济,大秦第一份官报里面是满满的干货。

  看完以后,三人只觉得对大秦目前的整个形式了然于心。

  明明他们身处郡城,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却能对远在天边的地方知道的那么熟悉。

  这就是情报所带来的力量。

  民报只是对百姓们造成冲击,官报却是对他们这些官员造成冲击。

  看到官报里面,大秦对右相、左相还有公孙太尉三位朝中元老的肯定,不少地方官员都心潮涌动,只觉得满心向往。

  官报上可是说了,只要他们的政绩有突出的地方,同样能有登上官报的机会。

  这是在所有同僚面前长面子的事情,人生在世,很少有逃脱的掉“名、利”二字的人。

  大秦边关和南方沿海驻军身为大秦的守护神,官报自然少不了他们的那份。

  比起驻扎南方沿海的军队来,北方边关的距离无疑更近,比南方军队先收到大秦官报。

  边关将领们围绕着官报站着,神情严肃莫名,终于,他们等到了他们想见的人。

  翁老和隐者两人的出现就像救星一般,将领们看着他们眼睛发亮道,“两位先生,还请教我们怎么做。”

  “直接翻阅即可吧。”隐者不由道,低头一看,瞬间看到了官报上面的帝后肖像画。

  “……还是先沐浴一番吧。”隐者改口道。

  虽然他现在都还没有大秦户籍,不算是大秦的子民,可是这段时间他为大秦收复草原部落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已经不知不觉把大秦当成了自己的国家,自然的,头顶上的君王自然要敬重。

  北方边关洗澡可一点都不墨迹,要多快就有多快,现在为了表示对陛下的敬意,几个边关将领们很难得的用上了肥皂把他们全身上下搓洗个干净。

  用水一冲洗,肥皂的味道残留,闻到后,他们有些不适应自己身上的味道,这个味道太香了,简直就像是女子身上的香味一样,出现在他们这群大老爷们的身上,真的很别扭。

  这样总算是敬意十足了吧,边关将领们顶着一身皂荚香进了帐中。

  翁老,隐者还有他的两个弟子也洗漱了一番,身上还氤氲着一股水汽。

  “好了,开始翻阅吧。”隐者道。

  话刚说完翁老就迫不及待的打开第一页,边关将领们挤压着凑近了细看。

  “咦,这官报上面有我们边关的事情呢。”

  官报上对北方边关收复草原部落的功绩给予了肯定,这让第一次受到中央明确表扬的边关将领们眼中蓦然一酸。

  这让他们觉得他们为大秦流过血,拼过命的一切都值了。

  因为上面是真的把他们的牺牲给看在眼里,而不是无动于衷。

  有时候,心寒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心热同样也是。

  “大秦真的变了。”隐者道,他的感触虽然没有那些边关将领们深,却清楚的看到冥冥中有什么已经变了。

  就像是原本有些松散的东西,正在逐渐汇聚,并且有拧成一股绳的架势。

  而维护那些东西的中枢,就是这本大秦官报。

  “接下来,我们北方边关要做的就是修建长城,收复草原,在长城之外开始建城。”帐中众人明悟道。

  “我要把这份官报拿去读给将士们听。”一位边关将领开口道。

  没有丝毫的羞涩,边关将领们听了纷纷响应。

  帐中只剩下师徒侄四人,青袍少年和白袍少年看着他们的背影,呢喃道,“师傅,他们好像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是信念,是由那份官报所带来的信念。”隐者道。

  “我懂了。”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几句话的翁老突然道。

  隐者道,“你懂什么了?”

  “那股力量,原先我一直隐隐绰绰着,可是就在刚才,我突然明悟了,原来那股力量就是民心。”翁老道。

  “民心。”隐者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是啊,那正在逐渐聚集汇聚在一起的可不就是大秦的民心么。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陛下这是反着来:得天下再得民心啊。”翁老不由感叹道。

  为什么他一开始没有想到这方面去?无非就是没有先例罢了。

  多少君王在登位之前礼贤下士,登位之后就不再复之前的贤德面孔。

  这是上位者的长有转变,是以翁老被一叶障目,没有第一时间就分辨清楚。

  “有这样的君王,是大秦子民之幸。”枭雄、仁德,这两种帝王品质居然同时出现在了一个人的身上。

  隐者闭眼道,“师弟,如果再早上几十年,陛下早些年出世,只怕我就要违背对自己的承诺,下山辅佐于君王了。”

  鬼谷纵横一生,一旦得遇心中理想的君主很难忍住不动心。

  隐者欣赏秦四世的杀伐果断,同时更欣赏他对百姓的仁德品质。

  这样的君主,将注定会轰轰烈烈一生,只有跟随着这样的君主,才能让他纵情施展一身纵横之术。

  “那师兄你可比师弟晚了一步啊。”翁老可没忘记是自己先入秦为民的。

  “不晚,我还活着不是么。”隐者笑着道。

  今陛下才成长,他却已老叟,但他们能够相遇,就是人间幸事一件。

  把赵燕歌引为心中明主的隐者不知晓,其余百家都是他这样想的。

  一个能够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一身才华,这样的君王哪里找,现在有这么一个君王出现,还不赶紧抱紧大腿。

  如果说儒家在赵燕歌之前还有引导朝堂风向,准备让天下奉行以“仁”为本,传播儒家思想的话,那么和赵燕歌一番剖明心志的谈话以后,左相就放弃了这个心中野望。

  周时君王选择以“礼”治天下,最后还不是架不住“无礼之徒”的蛮横。

  而他儒家呢,如果本身不具备足够的实力,万一以后遇上“不仁德”却又很有实力的家伙,绝对无法继续维持儒家的“仁德”。

  反观法家,面对“不法之徒”,又有实力,又有律法约束,虽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可是就现在看来,他们无疑比儒家更加适合大秦。

  儒家只是想让他们儒家的名声在天下人心中更进一步而已,本身并没有颠覆朝纲的打算,尤其是赵燕歌结合儒家的特长,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专注教育事业,努力达成教化天下的成就。

  真要有实现“天下大同”的那一天,天下谁还能忘得了他们儒家。

  至此,左相就一直专注大秦的教育事业。

第108章

  这是一个璀璨至极的时代,就在天下百姓都还在基本生存线上挣扎的时候,一些先驱们就已经挣脱肉身的束缚,升华到了精神上去。

  百花齐放,枝叶恒生,战国时代所诞生的百家思想是后世远远不及的。

  赵燕歌并没有让他们哪家独大的意思,身为一个帝王,哪家有用就用哪家,而不是把某一家高高捧起到神坛上。

  帝王是一个掌控者,而非被掌控者。

  在赵燕歌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中,百家中的人在民间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

  就像医家,原先就是中九流的位置,戏曲家们就更不用说了,每日走街串巷卖力表演才能赚些辛苦钱。

  古代学习技艺的学徒们日子过得都非常苦,可是就算如此,也依旧有大量的人对这些行业前仆后继,为的就是能够学习一技之长,给自己后半辈子挣一个铁饭碗。

  开始时很辛苦,到后面其实也算不上甜,但是比起大部分在田间地头种地的老百姓们要强多了。

  还有匠人们的位置,一直都处于被人呼来喝去的地位,万一碰上一个富贵的主家,想要修建豪华陵墓什么的,他们为陵墓内布置很多机关,为了自己死后不被人打扰安宁,

  一般都会坑杀这些知道内情的匠人们。

  赵燕歌对他们一律平等对待,由上至下,大秦现在的风气已经好了很多。

  尤其是百家的地位,已经在天下人心中趋向平等,而不是因为所擅长的东西不同,而被人给区分个三六九等。

  “陛下,已经开始有商人来找报纸做广告了。”家的人开心道。

  一钱一份报纸,还不如报纸的印刷费呢,所以从一开始,报纸就没打算从天下百姓的手中赚钱,报纸上面被预留的广告位才是民报赚钱的大头。

  “那些过来想要报纸打广告的商家要严格把关,不能只向钱看齐。”赵燕歌再次叮嘱道。

  民报到底是官方品牌,赵燕歌自然不会为了一些小钱而自砸招牌。

  而这个时期的商人们呢,基本都是讲“诚信”的存在。

  因为“诚信”是立商之本,这个时代,哪怕是最底层的商人们都有契约精神。

  不像后世,已经把“无尖不商”给变成了“无奸不商”。

  虽然朝廷没有明确说明,可是那些心思敏锐的商人们却察觉到了大秦的风向好像已经开始慢慢的变了。

  而且是朝着对他们有利的方向转变的。

  虽然他们现在的地位还是很低,却已经没有了之前兢兢战战,提心吊胆的感觉。

  “听说大秦今年的商税又提高了。”【食楼】内,一群大腹便便,面容白胖,非常有亲切力的商人们聚在一起道。

  他们是咸阳城内能拿的出手的最批顶尖的商人,手头的财富就像那些贵族的底蕴一样,天天吃【食楼】也能消费的起。

  “民税被调控着下降了一成,我们多交点税是应该的。”一位商人道。

  和百姓们种地比起来,他们经商来钱可比百姓们快多了,对此心里对民间的民税调控并没有什么不平的感触。

  他们虽然是商人,却非常能够体谅朝廷所制定的重农抑商政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3页  当前第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0/1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古代搞基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