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芳_分节阅读_第166节
小说作者:须弥普普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8 KB   上传时间:2020-12-16 19:39:33

  那神色一闪而过,很快被景氏掩饰了过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只站得起来,又与沈念禾道:“当日我这相公多得你外祖父教诲,靠着长辈提携,才有今日,他昨日听得我遇到你,念叨了一晚上,若不是碍于半夜不好使人去寻,当时就想叫我把你接回来……”

  又道:“从前极难着家,便是回来也往往要到得天黑,今日这时辰还未下卯,人却已经回来了,可见你这石伯伯如何有心。”

  她上前几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沈念禾的人半挡住,等到石启贤进门,也不让开,口中称一声“参政”,正要同两边引荐,却见那对方已是在离得几步远的地方站定,只应了一声,继而看着沈念禾,道:“你便是念禾罢?”

  他问完这一句,本来想说什么,却是停顿了一下,仔细打量了一回沈念禾的脸,复才叹道:“你同六冯先生生得极像……”

  语气唏嘘之外,又掺着几分复杂。

  来人既是长辈,沈念禾便向他行了一礼下,郑重打过招呼。

  石启贤忙让她起来,又道:“都是自家人,如何这般客气!”

  复指着边上的交椅道:“快坐了说话!”

  等到人落了座,又招呼下人送时鲜果子、蜜饯小食,还不忘问道:“你外祖当日不喝点茶,你这一处却有什么东西不好入口的?”

  沈念禾面上微诧,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

  石启贤便叹道:“在我这一处,便同在家也是一般,有什么事情一一说了便是,哪里要这样小心。”

  便又召来侍立的仆从,指着沈念禾边上那一杯点茶道:“沈姑娘不喝点茶,将来只给她上熟竹水便是……”

  一言一行,十分体贴,仿若十分亲近,看着沈念禾长大,对她无比疼爱的长辈一般。

  交代完茶水,石启贤便看向了郑氏,又看了一眼自家夫人。

  景氏一向反应极快,这一回却不知为,居然没有接话,最后却是沈念禾出来引荐了一回,说是裴家长辈云云,只是毕竟此时一屋子都是生人,便掩去裴七郎事不提,单说是南边来的,家中此时只有一个侄儿,才回京做官。

  石启贤十分上心,诚意十足地道了谢,又道:“若非夫人,我这个侄女还不晓得要吃多少亏……”又发话,“若是那小兄弟遇得什么事情,不妨来寻我。”

  郑氏笑着谦虚了几句,复才道:“不过是个小官,哪里就劳动到参政亲自出来管了?”

  石启贤同她寒暄了一回,继而感慨道:“原是总有事情耽搁,而今却得天之幸,叫我寻到这个侄女,断没有不接回来照料的道理,只事情须要细细商议,看她同夫人你感情如此要好,一时半时,也不好分开,却不如一同来住一住,当做走亲戚也好。”

  他说到此处,见得边上的景氏,又对她道:“人既是来了,却要劳烦你多费些心思,我见后头竹贤搂很不错,也是时常收拾的,略整一整就能住进去,叫人量了尺寸,把四季衣裳同首饰做做,眼下天时虽热,左近却有些消暑纳凉的地方,趁着有空,不妨带念禾一同出去走走,也好散散心。”

  再同女儿道:“瑶璧也一同去,有个说话的作伴,热闹许多。”

  最后看了看景氏,又看了看厅中侍立的从人,却不同她们交代,而是转头吩咐自己管用的管事,道:“一会细细问一问沈姑娘忌口,定要小心照料了,若是有什么慢待,却不消我自家来管!”

  那管事忙应诺。

  石启贤三言两语之间,已是把沈念禾住所、出行、饮食全数布置妥当,乃至于郑氏也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说完这一通,也不等沈念禾拒绝,已是复又站起身来,歉声道:“我那衙门里头还有事,却不好回来太久,等明日再来说话。”

  语毕,又同景氏交代了两句,这便匆匆走了。

  他从回来到走,统共不过是盏茶功夫,管的全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莫说景氏就在堂中坐着,便是随意一个管事都能料理得了,哪里用得着一朝参政忽然中途从衙署中跑得回来,光是路途都要白费不知多少功夫了。

  不过有了石启贤回来的这一趟,便是郑氏也明显感觉到厅中各人看向自己的眼神都变了,便是原本就没什么毛病的仆从,再端茶送水时,连一丝声响都不敢弄出来了。

  景氏等到石启贤走了,转而同沈念禾笑道:“实在不是我,你此刻看到了,便是你石伯伯也不肯让你在外头住。”

  又与郑氏道:“夫人也一起住进来罢,京城有别他处,寻个合宜的落脚之地实在不容易,却不晓得你那侄儿而今几岁几何,又在哪里做官?咱们府上虽然地方不大,房舍却是足得很,不如一同来此处住下,有什么事情也好照应。”

  她在此处劝了半晌,先劝沈念禾,见劝不动了,又去劝郑氏。

  郑氏若无那几分清傲之质,又如和能与裴七郎两厢钟情,若出自本心,自然是不肯寄人篱下的,看着沈念禾不肯,更不可能答应了。到得最后,沈念禾趁着天色不早,便同郑氏一起坚辞了,要自回潘楼街。

  景氏拦阻许久,实在拦不住,只好亲自送出厅去,又叫女儿送去二门。

  众人一走,她面上的表情就收了起来,变得有些难看,整个人慢慢坐回交椅上,甚至等不及回房掩门,已是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旁人或许不知道,她长于冯家,又哪里会不清楚。

  ——老相公冯蕉何时不喝点茶了?不喝点茶,只喝熟竹水的,从来只有他那独生女儿冯芸。

  冯芸爱喝熟竹水,尤其偏爱紫竹叶煮出来的,冯氏夫妇为了女儿,特地从潭州移栽了几株在她院子里,除却看着清幽,也能拿来煮水喝。

  石府里就有几丛紫竹,乃是石启贤前些年特地花了大力气从南边运来的,单独栽在竹贤搂里,那楼中藏有许多书,后头院子也大,本是做书房用的,后来被改做了客房,虽然从未有人住进去过,只因石启贤交代过,从来都打点得十分漂亮,今日被他重新点了出来,景氏这才晓得把从前事情一一翻捡出来,在脑子里品砸。

第311章 如鲠在喉

  景氏越是琢磨,自记忆里翻出来的细节就越多。

  石启贤说沈念禾相貌肖似冯蕉,其实他话中的“冯蕉”,并非真正意指“冯蕉”。

  昨日头一回见面,景氏只顾着哭,一时太过感伤,旁的东西并没有多做留心,今日再见得沈念禾,便发觉她眼、鼻、嘴唇皆像冯芸,眉毛则随了沈轻云,硬要跟外祖父扯上关系的话,同冯蕉只有依稀的气质相似而已。

  石启贤如此说话,不过是不好提及外姓之女,只好转了道弯。

  其实平心而论,当年冯芸那般美貌,性情又温婉可人,才干上算学无双,能当一司之事,得同龄少年喜欢,实在再正常不过了。

  景氏在冯家住了几年,可谓同冯芸一起长大,当时并不觉得,此时明明斯人已逝,此时看到沈念禾,却是忽然想起从前事情。

  那一回正值春日,诸人结伴踏春游乐,一干人等少不得或比骑术,或比箭术,或比球技。冯芸见不得自己父亲下头弟子输,换了骑装,同众人一同打马球,最后赢了对方球队——那一队中,正有沈轻云,而己方一队中,却有石启贤。

  此时再做回想,石启贤家中甚贫,其实正当春闱,乃是改头换面,鱼跃龙门之际,听得兄长说,平日里这一个连吃饭都要算着时辰,从前不知道邀过多少次,都叫不动,怎么偏偏只有那一回冯芸跟了去,而石启贤就肯跟着外出踏青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若是没有沈轻云,石启贤科举高中,又极得冯蕉喜欢,虽然有种种不利,譬如年纪既大,家中又贫,门第寒素,然则未必没有可能。

  可惜遇上了沈轻云,等待沈、冯两家结亲,婚礼办完之后,最后在冯蕉的问及之下,才把自家婚事托付给了师娘——明明当时他已经高中,多的是名门贵女愿意出嫁。

  景氏靠在交椅上,下半身都有些发麻,依旧不愿意动弹。

  她其实不应该想这么多,也没有什么资格愤懑,况且已是到了这个岁数,儿女都要成亲了,按理并不当有什么事情还会看不开,可她依旧忍不住悲哀,独自一人坐了半晌,强令不要去想那个丈夫,而是去想沈念禾。

  ——石家是不能让她来住的,自己不知道还罢,既是知道了,又见得丈夫如此反应,哪里还敢?

  要是他生出什么幺蛾子,要把沈念禾说给自己儿子,还不够一辈子膈应的!

  不过就算只看在冯芸的面子上,感其恩情,她也得要照顾好对方的女儿。

  景氏想了想,在家中产业里挑挑拣拣,择了一个距离石府不远的两进宅子,拟要拨出去给沈念禾住,又叫了心腹的过来,吩咐道:“叫个中人来,喊她好生挑几个合用的,凑上十来个,一并给那沈姑娘送去,叫她选一选合用的。”

  那心腹道:“怕是外头买的不怎么懂得伺候人,还得好生调教过……”

  景氏道:“你挑几个府里头的下人,先送过去,等把新人调教好了,再看要不要接回来——将日常用的东西都捡一捡,布置布置,不要空着房房舍让人进去。”

  她是个知恩图报的,看着一个孤女,也觉得造孽,再怎么如鲠在喉,一想到冯芸,就硬不起心来了。

第312章 时辰

  景氏在此处安排沈念禾住处,更已经预备好把郑氏也算进去,只是仍有些把不准,便问道:“今日来的那一个婶娘,除却穿着寻常,看起来倒像是有些出身的,方才不好问,改日叫人递了帖子去,请她一并同沈念禾住了,也好做个照应,想来不会拒绝。”

  外地转官进京的小官家眷,又不是亲娘,还是个婶娘,穿着虽然干净整洁,料子却已经称得上朴素,想来家境很是寻常。

  这一家从前照应沈念禾,此时自家作为姨娘长辈,投桃报李,帮着回报,自是理所当然的。

  看她今日来时,连个丫鬟都无,等到将来搬出来,又有宽敞新屋住,又有下人伺候,甚事都不用自己做,出有车,食有肉,穿有衣,一应不用自己出银钱,怎么想都不会拒绝。

  便是再要脸面,思及这一举动还能同参知政事家沾亲带故的,即使不为自己着想,只为那个还要做官的侄儿,也当会明白如何作选。

  景氏这处才交代完毕,心腹还未来得及走,却听得外边有人掀帘进来,抬头一看,乃是自家女儿。

  石瑶璧面上带着笑,快步走得近了,道:“娘,我回去想了想,爹爹要叫那沈姐姐住竹贤楼,其实倒是很没有必要,她才来,样样都不熟悉,下头人也未必能伺候得好,不如先来同我住一阵子,有我照料,想来会便宜许多,那楼里则要慢慢收拾——从前毕竟做书房的,这般仓促要做闺房,哪里布置得了?”

  景氏抚着女儿的手道:“你是长大了,十分懂得体贴,只是我再一想,今日看她同那个婶娘感情要好得很,仓促之间要分开,未必肯,对方又不愿意一同搬进来,倒不如给她另择一个住处,一齐住得进去,本是自家的宅院,我也拨人去打点照料,想来要比寄人篱下舒服许多。”

  又叹道:“当日我实在吃够了这个亏,而今看着那沈念禾,便不想她重蹈覆辙。”

  冯家待她再好,哪里又有自己家里自在?从前当真是一句错话都不敢说,行事时也要时时留心,唯恐露了怯,得照料时,又觉得愧对,拿了东西,总不能坦然受之,而是所获越多,心中越惴惴不安。

  景氏从前吃的苦头,而今见得沈念禾,便不欲要她再吃一回,何况又遇得丈夫那般反应,为人为己,都不能让她再住进来。

  ***

  景氏有景氏的打算,石启贤有石启贤的想法,郑氏自然也有自己的主意。

  她还未回家,就有些后悔,当着沈念禾的面不好说,见侄儿在外两日不回,有心要给他捎信,却也晓得裴继安不是那等不爱着家的,若非忙极了,不会彻夜不归,因怕自己贸贸然去得衙门会做打扰,只好耐心等着。

  这日郑氏候到半夜,也不敢回房睡,只在正堂点了灯,原还拿了绣样在手上,欲要给沈念禾做小衣,谁曾想坐着坐着,上下眼皮直打架,本想眯一眯,结果一眯直接就睡死过去,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被人推醒,爬起来抬头一看,对面正站着许久不见踪影的侄儿。

  裴继安站开两步,见她醒了,道:“大半夜的,婶娘留心着凉。”又剪了灯芯,添了油,将灯盏往郑氏面前推,催她回去睡。

  郑氏先还有点困顿,看到侄儿回来,整个人立时就醒了,忙道:“我正要找你,半日见不到人,是特地来这里等的!”

  语毕,急急把这两日景氏的事情说了,又叹道:“念禾虽然说了不会去,只我想着,那参政夫人未必就会放心,我旁的都不怕,只有一桩——沈官人那一处虽有书信为证,毕竟人又不在,要是她不肯认,觉得咱们家不够妥当,起了旁的心思……”

  郑氏倒不觉得景氏的想法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她以己度之,若非裴继安是自家侄儿,又看他从小长大,知道人品能干,单以外人思想来看,一个落魄氏族的独子,伶仃得很,内无亲眷,外无助力,还是吏员出身,甚至不能科举,如何堪付终身?

  沈念禾父母已经不在,也没什么靠谱的亲人,郑氏连着两天见了景氏,知道此人从前承冯家恩情,而今有能力也有心护着这个小的,况且除却景氏,将来未必没有旁的人也会站得出来,多半也要挑毛病。

  虽然沈念禾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已经决定的事情,轻易不会因为旁人的影响而变更,可婚姻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若能在众人的羡艳中嫁给裴继安,总好过被外人议论纷纷,说什么“下嫁”,“沦落至此”的好。

  “这一阵子你若是得了闲暇,不如还是提前递个帖子去石家,趁着他府上便宜的时候,拜访石参政并他那夫人一回,当面好生保证,想来能得些用……”

  景氏看不上裴继安,无非因为他出身并背景太差,不过郑氏对侄儿十分自信,觉得只要人站在面前,十个里头有十个都看得出他的好处,届时当面做一回保证,虽说不至于能消弭后患,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响鼓不用重锤,虽然只听得提了两句,裴继安立时就听懂了,他沉吟了片刻,摇头道:“石参政朝中事忙,未必有时间理会,况且我突然递帖子上门,也没有由头,说不得还要给旁人以为这是在趋炎附势。”

  他说到此处,又安慰郑氏道:“说什么都是空话,总要做出些事情来才能站得稳,左右念禾及笄还有小半载,足够我站稳脚跟了,婶娘莫急,我自有分寸。”

  郑氏听他这般轻描淡写,一时把心放回了肚子里,果然回房睡了。

  裴继安收拾好正堂,自洗漱一番,等到一个人躺回床榻上的时候,再细思方才郑氏所述,又联想前两日石启贤同自己见面时的场景,很确定对方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同沈念禾的关系,虽不知道眼下情况如何,不过两人官职相差太大,平日里几乎没有交集的可能,也就懒得去多想,先把此事放在一边,暗暗盘算起旁的东西来。

  他脑子里过了一遍白日间做的事情,又把明日要做的东西全数安排一回,等到一一妥当了,忍不住就看了一眼角落漏刻,算一回时辰,早已过了丑时。

  因两日不曾回家,他实在想见沈念禾,见得离天亮还有个把时辰,只好强压着心中情绪,闭了眼睛睡觉,一面睡,一面还总是时不时醒来,又去看那漏刻,算着对方平常早间起来的时辰。

第313章 蒸过头了

  裴继安半睡半醒,才睡了个把时辰,就觉得两眼清明,再无心睡眠,见得已经过了寅时,想起上回沈念禾夸过自己做的小花糕比外边卖的好吃,忍不住就爬将起来去得厨房,收拾一回里头东西,捡出要的材料来做了几样糕点,趁着蒸笼上了锅,又看时辰还早,索性出门一趟。

  裴府就在潘楼街上,不过坐落于小巷之中,一出巷子,外头就是大路,虽然才过寅时没多久,天也只有蒙蒙亮,却已经能见得人声马声不绝于耳,沿途举着灯笼火把的仆从络绎不绝——今日乃是大朝会,一应朝官都要进宫上朝。

  裴继安官位微末,朝会与他并不相干,只去寻那等早点铺子给沈念禾买豆浆饮子、麻饼、炙焦等物。

  天还没有大亮,为了做朝臣并仆从生意,潘楼街上的早点摊铺俱已开张,不少边上还围了许多人,裴继安择了一个摊子,才走得过去,正要同小贩说话,却听得边上一人奇道:“裴继安?”

  他觉得那声音不甚熟悉,转头一看,颇感意外,应了一声,道:“詹官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7页  当前第1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6/2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