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盛芳_分节阅读_第55节
小说作者:须弥普普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8 KB   上传时间:2020-12-16 19:39:33

  沈念禾开了盖子,立时就闻得一股极浓的姜味同红枣味,过了一会,那红糖的味道才泛得起来,白瓷碗衬着里头已经煮胖了的红枣、枸杞,另还躺了两颗白生生的蛋,十分好看,只是不知为何,那蛋比寻常的鸡蛋看起来要小上许多。

  还没吃,闻着这味道就比早间那一碗相差甚远。

  裴继安见她拿着汤匙,还特地将那托盘中剩的一个白瓷盘推得过去,道:“若是不吃枣皮就放在此处,吃不惯枸杞也放在此处。”

  沈念禾尝了一口,一碗汤、料七三开,姜丝已经被全数虑干净,碗里全是能吃的东西。

  那鸡蛋香味极浓,应当是初生蛋,蛋黄颜色黄艳极了,煮得只在中心有一点点的溏心,吃来粘牙,蛋白则是在外头裹着薄薄的一层,比核桃还小,一口就能吞进去一个。

  也不知是怎么做的,这一碗里头的金丝枣儿味道极浓,可当中却只沉了四颗小枣子,多一颗都没有,吃进去才尝出来枣子特有的甜香,枣核已经去了,却又没有被煮久了的杂味跟淡味。

  不过是一碗姜糖蛋而已,味道竟是全然不同。

  裴继安在一旁等两人吃完好收拾碗碟,趁着这空隙去倒了两杯温水过来给她们漱口,见沈念禾一颗一颗挑着枣子吃,已是恢复了七八分精神,心中松了口气,笑道:“明日再给你做,枣不能多吃,我还把核去了,怕发苦上火。”

  郑氏吃第一口就吃出味道不对,此时听说是侄儿亲手做的,也不觉得奇怪,却是好奇道:“怎的一样是姜糖水,早间我做的那一碗就不如你这一晚枣味浓?”

  裴继安道:“我另取了一些,同姜切丝先煮水,下鸡蛋前才捞出去的,其余枣子早上已是去核蒸着了,吃起来就不干瘪,却也不至于吸进去汤水,乱了枣子本身的味道。”

  他说起厨事来,头头是道,虽不知道究竟其中有几分可行,可听着十分能唬人。

  沈念禾忽然就有些明白这裴三哥为什么不喜欢给别人插手做事了,他当真不只是挑毛病而已,自己实打实会去琢磨着做。

  按着他这个做法,除非花大价钱养人,不然外头谁肯给你做得这样麻烦。

  郑氏便同沈念禾开玩笑道:“你三哥这一手,将来便是不在衙门里头讨生活,出来去酒楼里头做个厨子也能养活咱们一家。”

  一时三人都笑了起来。

  沈念禾笑过之后,心中却很是感慨,只觉得安贫乐道一词,仿佛正合形容面前这两位,明明一夕之间跌落得这样快,却不见半点怨恨同不满。

  她同裴家人相处得越久,就越佩服沈轻云的眼光,能找出这一家,又下得了决心把女儿托付过去。

  裴继安等沈念禾把那汤喝完了,才将盘盏收得起来,放在一旁,也不着急把东西拿下去,而是端坐在一旁,看了郑氏一眼。

  郑氏犹豫了一下,还是道:“念禾,有一桩事情,我同你三哥商量过了,还是要叫你知道才好。”

第119章 严父慈母

  郑氏并不知道沈念禾头夜已经听到她同侄儿的议论,是以交代沈家、冯家事情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发虚。

  “两边都说给你定了亲,眼下已经各递了状子去京都府衙,应当过不得两日就要当庭对质……”郑氏一面说,一面转头看向裴继安,“我原想等一等再同你说,你三哥却特地交代,此事要问过你的意思。”

  裴继安接口道:“我托家中旧日的长辈帮忙问过京都府的右推官,此案应当定在后日开审,那一个假的‘沈念禾’虽然不会上大堂,冯、沈两家却会当庭对证,按着眼下情况,如果没有意外,沈家赢面更大。”

  沈轻云虽然已经同河间沈家义绝,可在世人看来,他毕竟姓“沈”,无论按着礼法也好,按着律令也罢,如若他死了,沈家照料并且给他的独生女儿安排亲事,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你对此事是个什么想法?”裴继安虽是坐在椅子上,却把腰略弯了弯,又将头低了一半,看着沈念禾,眼睛里并无半点勉强之意,“也不必担心,便是我办不了,总能寻得旁人帮忙办了,并无半点麻烦,你怎么想,就怎么说便是。”

  沈念禾颇有些犹豫。

  昨夜听得郑氏同裴继安所说,此案的动静应当并不小——冯蕉三朝宰相,沈轻云又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两人前后脚走了,剩得唯一一个孤女,又有偌大的家产,自然引得京中人人议论。

  按理来说,最好要马上站得出去戳穿那一个假的“沈念禾”才是,偏偏她也是个西贝货,说不得还没有假的了解真的究竟是什么情况,况且两家各有势力,自己并无半点能力,裴家也势弱得很,真的争起来,未必争得过。

  可如果由着两家吵完,官司一判,那假的“沈念禾”自然而然就能继承所有沈家、冯家家财。

  冯芸死国,沈轻云生死未知,冯蕉也能称得上死社稷,她虽不是真正的“沈念禾”,却实在不忍心将他们的心血断送了。

  裴继安看她踌躇不定,便道:“你且想一想,明日再答复我也不迟。”

  语毕,同郑氏一齐出得门去。

  沈念禾躺在床上,思来想去,忽然记起来自己好像忘了一件事情。

  《杜工部集》虽然只卖了两三日,可已经传扬得开来,到得今时在文人圈中可谓尽人皆知,那书前还印着自己的“自白书”,就算她不站出去,沈家、冯家人迟早会知道。

  既然已经躲不过了,倒不如主动出面来得更好。

  她拿定了主意,心中暗暗谋划了一番,等到想得清楚,见房中的漏刻已经到了酉时,连忙爬得起来,也不再耽搁,连忙去敲了隔壁裴继安的门。

  ***

  夜色渐深。

  太子周承佑满头满脸都是汗,正坐在床前泡脚。

  他一左一右都跪着一个小黄门,各自拿一方厚厚的大巾子沾了热水给他紧紧捂着膝盖,过不得几息,还未等热气散了,就连忙又换一条新的。

  周承佑的嘴唇发着乌青,却是强忍着并不说话,上下槽牙咬得死紧,几乎要发起抖来。

  反反复复不知换了多少条大巾子,一旁又有内侍不断地添热水,直到周承佑膝盖上的淤青发出来了,站在旁边的老黄门才松了口气,只是仍旧不放心,小声问道:“殿下,还是叫下官去找个医官过来罢?”

  周承佑过了好一会,等到呼出一口长长的浊气,复才摇了摇头,道:“不必了,找些外敷药来擦一擦,明日就能好多了。”

  父亲本来就多疑,眼下正在病中,更是想得多。

  他打发自己去跪列祖列宗,才跪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被太后拦了下来,此时不知心中多么恼火,若是自己这一处再去叫什么医官,岂不是打他的脸?

  都说天威难测。

  自己监国了这许久,本来已经很碍眼,原来父皇是正沉疴难愈,无法可想,可就在那种时候,但凡有点力气,都要抓着他训斥不停,眼下能动了,恐怕会更甚。

  周承佑的双脚泡得通红,两边膝盖上都是发肿的淤青,足有一寸高,看着十分吓人。

  供着周家先祖牌位的宫殿从不烧地龙,里头也没有炭,今年冬天格外冷,前几日一直在下大雪,今日也是小雪飘个不停,跪在地砖上,同跪在冰砖上也无甚差别。

  幸而看守宫殿的老太监晓事,还给他换了个最厚的蒲团,不然还不知成个什么样子。

  周承佑这一处才把脚擦干了,正要上药,外头明明无人通传,却是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多时,陈皇后进得门来,一眼见得儿子的膝盖,眼眶立时就红了,含着泪道:“出了这样的事情,怎的不叫人来同我说一声?”

  一面说,一面上得前去。

  跟在后头的黄门连忙取了一个小药瓶出来。

  陈皇后也不用旁人,接了药瓶过来,亲自给儿子上药,原本立在身侧伺候的人连忙退得出去。

  周承佑推脱不掉,原本还没什么,见得母亲这般,眼睛也忍不住跟着红了起来,道:“母后不必忧心,其实也没跪多久,父皇就叫我起来了。”

  陈皇后眼泪一下子就淌了下来,道:“我的儿,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要说这些话。”

  她手中擦药,不免会碰到伤处,周承佑痛得直嘶气,却是强忍着不出声,还咬着牙笑着安慰她道:“只是看着厉害罢了,睡一觉起来就好了。”

  陈皇后擦完药,给儿子把被子盖了腿脚,见得左右并无一人,便把声音压得低了,道:“昨晚,皇上召了人去福宁宫伺候……”

  这话虽然说得隐晦,可周承佑也不是三岁小儿,一听就听懂了,登时惊得连痛都觉察不出来,失声道:“父皇病体未愈,怎能如此不管不顾……”

  又道:“太医也不晓得劝一劝?”

  陈皇后眉眼间尽是无奈,道:“陛下而今哪里是听得进劝的,好似是那星南大和尚的话——太后今日同我说起此事,很是后悔,只说如果知道那和尚是如此模样,未必会给他进宫来。”

第120章 问诊

  陈皇后知道这宫中眼目众多,天子此时病情得了些许转圜,虽是惜命,却更恋权,正铆足了力气四处使劲。

  她唯恐自己在此处留得久了,反倒要带累儿子,是以亲手擦完药,看着太子躺下之后,就出得殿去。

  陈皇后先去了慈明宫。

  当着傅太后的面,她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倒是傅太后担心孙子,连问了好几句,又问周承佑的膝盖,又问他的肠胃,再一迭声催着叫太医过去。

  太子虽是太平日子出生的,养得也精心,可不知为何,那肠胃却是接了他那父皇周弘殷,自小就弱,回回吃了不好消化的都要胀气,肚子一受凉就要发疼。

  陈皇后其实已经心疼得不行,可话里话外半点抱怨都没有,反而带着笑道:“母后别急,太子拿热水泡了脚,臣妾方才去瞧过了,也没跪太久就得了母后遣人过去拉起来,其实没怎么伤着,连太医都不用叫,倒是那孩子难过得很,直说自己没做好事,叫陛下失望了。”

  一边是儿子,一边是媳妇跟孙子,孰亲孰疏,一目了然,她虽然不算精明能干——精明能干的在天子面前也要做出老实憨厚的模样,却也知道此时应当怎么做。

  果然傅太后问过之后,就放下心来,又劝她道:“太子是个好的,你也要劝着他不要记恨他爹,陛下是个刀子嘴豆腐心,不知多极记挂这个儿子,我叫人去拦的时候,他其实也后悔呢,只是怕孩子不上进,又不知怎么使劲罢了。”

  三十来岁的人了,读了几十年的书,在各部衙门里头也做过几年的事,管京都府衙管得半点不差,监国了这大半年,也不见出什么大乱,可就是这样,在太后、天子口中,也不过是个“孩子”。

  陈皇后太明白这一对母子嘴里的“孩子”,同自己心中的“孩子”,必定不是一码事,却更明白这时候自己不能乱了阵脚,便规规矩矩应道:“母后放心,太子一向是个懂事的,不必臣妾多嘴。”

  她来慈明宫,一半是为了道谢,一半是为了安傅太后的心,说完儿子,也不多留,问了安就走了。

  等她一走,傅太后脸上的笑就冷了下来,对着一旁的老嬷嬷道:“你且看她罢,口口声声都是儿子,皇上而今好容易病好了些,也不见她多费半点心想着。”

  邢嬷嬷笑着道:“哪个做娘的心里不挂着儿子,且看太后这一处就晓得了——得亏那星南大和尚得用,陛下此时都能去崇政殿看折子了。”

  听得天子身体的事情,傅太后面上也多了几分笑意,只是那笑意里头又夹杂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担忧。

  那星南大和尚医术自然是好的,却也未必比那些个一辈子钻研医术的老医官好多少,当日他给自己开的药,吃了之后,症状是平缓了些,却也不至于陛下这般如同服了仙丹一般,立时就好了起来。

  傅太后活了七十余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尤其刚进宫的时候,曾听老人说过前朝皇帝吃丹药吃得两窍流黑血,却以为这是在排毒,还把清白宫女拿给道士去帮着炼童女丹,最后练出小道士的事情。

  可听说是听说,眼下真的见到了,却叫她犹豫得很。

  是该信还是该不信呢?

  若说不信,陛下从前病得连多走几步路都要喘气,一日咳上七八百回,她时常忧心儿子的肺都要给咳出来,可吃完星南大和尚的药之后,确确实实好转了太多。

  可若说信,她又总觉得这事情怪怪的,心中十分没有底。

  傅太后本想问问媳妇,可见得陈皇后一心扑在太子上的模样,显然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管皇帝。

  虽然早就这一对夫妻原本就只是面子情,可看到媳妇这样怠慢,傅太后还是恼火得很。

  她是此时腾不出手,又顾忌着太子的面子,不好去管,若是放在年轻的时候……

  想到这一处,傅太后不由得叹了口气。

  虽然疼孙子,可儿子毕竟是排第一,就算放给媳妇去做,自己也不会放心。

  “你找人再去一趟南边,问问那飞云寺里头挂单的和尚同左近百姓,瞧瞧那星云大和尚究竟是个什么来头。”傅太后交代道。

  宫中先头已经去了一趟,回来都说是个普度众生的慈悲心肠,在飞云寺主持了七八年了,方圆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夸他好的。

  可越是挑不出毛病,傅太后就越是不自在,仿佛起夜的时候,如果是在自己殿里,睡了几十年的地方,摸黑都不怕,可一旦去了别的地方,不把蜡烛点上七八根,她都放不下心。

  如若以为是通途大道,最后一脚踩空,掉下悬崖了呢?

  邢嬷嬷立时就应了下来,转身出得门去,把用惯的黄门叫了过来,特地交代道:“不要只问寺里此时在的,查查飞云寺里头挂单的册子,找前些年那些个在里头住过半年以上,后来又走的了,摸出几个问一问,再找找左近住的老人,看看查不查得到他来历。”傅太后叮嘱道。

  虽是出家人,到底是不是石头缝里出来的,也是胎生父母养,也要吃五谷杂粮。

  再怎么说自小父母双亡,可什么时候到的飞云寺,在飞云寺之前又在哪里,治过多少病症总能问到罢?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7页  当前第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2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盛芳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