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嬉闹三国_分节阅读_第157节
小说作者:春溪笛晓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99 KB   上传时间:2021-04-13 19:53:57

  小小八足蟹,横行又霸道!

  遇到我二哥,清蒸复红烧!

  屋里静了一下。

  曹冲很久没诗兴大发,大家都快忘了他的绝世诗才。

  至于曹丕,曹丕他不是很想当这个二哥,甚至想转让弟弟。

  曹冲一点都不脸红,还积极怂恿旁边的曹植:“四哥,到你了!”

  曹植:“………………”

  曹植无法,只得现场作诗一首,表达了一下对螃蟹的喜爱之情与对曹丕这个兄长的感激之意。

  曹植正儿八经地起了个头,其他人听完后都缓过劲来:这才叫诗啊!

  吃人嘴短,每个人或长或短都赋诗一首,夸起了秋蟹的美味。

  等送走郭嘉他们,曹冲又拉着兄弟几个续摊,表示自己刚才要大伙作诗可不是强人所难,而是有个大计划要展开。

  朝廷对南方的控制太有限,比如当初孙权父子几人跑到长江以南去,就可以据长江天险苟成一方霸主;蜀道那么难走,谁要是跑去蜀中割据,也可以独成一国!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北方商人恨不得天天往南边跑,南方百姓也恨不得把好东西都往北边送,如此财货往来、互通有无,大江南北的百姓自然而然就亲如一家,最好就是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分都分不开!

  到那时候谁要是想拥兵自立,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曹彰没听明白:“那与写诗有什么关系?”

  曹冲说道:“这蟹在洛阳长不好,南边才有。如果以后蟹贵起来了,脑筋灵活的商贾就会去琢磨南边哪儿的蟹最好吃,怎么尽快把这些地方的蟹运到洛阳来!”

  曹丕皱眉说道:“鼓励商贾之事,岂不是强支弱干?”

  曹冲说道:“不是这样算的,前朝达官贵人向来爱竞富比奢,父亲一直对此深恶痛绝,那是因为他们所好的东西对百姓有害无益。可一直不给人花钱也不是个事儿,有钱没地方花,谁还会努力干活?我觉得等天下粮食丰足,百姓安居乐业,大伙可以尽情攀比,但应当攀比各地的名产!”

  曹丕点头。

  曹冲侃侃而谈,给曹丕他们分析建立卖蟹产业链能带来的好处:“比如蟹这东西不占农田,南方临水的人家便有机会弄到,倘若有人愿意花钱去收,地方上的百姓也算是多一样营生。蟹要运到北方来,少不得要雇人雇船,回头要是没仗打了,不想回家种地的士兵大可以去跑跑船,也算是份不错的活计。”

  卖蟹可以这样,别的地方名产也可以这样。

  朝廷把控好大方向,修好大路、掏净大河,保证陆路和水路畅通,更深入、更细致的地方开发大可以引导地方官员与百姓慢慢完成。

  俗话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若非西汉时期横扫匈奴、打通河西走廊,频繁与西域进行贸易往来,哪能有后来的西域长史府?

  只有联系足够紧密,才能把圈下来的地盘真正消化成自己的!

  所以,他们是时候给接下来的南北大融合埋点伏笔了!

  今年秋天他们自己吃蟹,明年秋天大家一起吃蟹,争取让需求促进生产和运输,逐步形成完整的吃蟹产业链!

  只要他们积极做好市场导向,总有一天他们安坐洛阳就能坐享天下所有美好事物!

  曹冲拉着曹植的手,一脸诚挚地说道:“以后,可能要让四哥你多多写诗了!要是实在写不出诗,写写赋文也没问题!”

  曹植听得一愣一愣的。

  怎么吃个蟹,还吃出个南北大融合来了?

  等听到曹冲让自己多多写诗文的要求,曹植抬眼看了看坐在旁边的曹丕,不由给曹冲提了个醒:“二哥的诗文也写得极好。”

  曹冲对此颇为赞同,小鸡啄米一样点头:“那是自然,二哥和四哥一个都不能少!”

  据传他二哥登基后曾特意写过好几道《诏群臣》来点评南北水果,表示南边橘子酸倒牙、龙眼荔枝淡出鸟,还是咱北方种的葡萄大枣御梨好吃!

  作为皇帝时刻不忘亲自为本土水果带货,他二哥可以说是很努力很敬业了!

  这种了不起的精神,怎么可以不发扬光大!

  曹彰听着他们说话,也很想参与进这个计划里头。他闷闷地说道:“可惜我不会写诗。”

  曹冲说道:“二哥你的长处我们可比不了,你以后得去把北边那些不安份的家伙收拾收拾,不然以后谁敢去草原上收羊毛啊!”

  曹彰一听,顿时就浑身有劲了:“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我十八岁就跟着父亲打得乌丸闻风丧胆!”

  曹丕见曹冲把兄弟几个安排得明明白白,忍不住问道:“那你小子负责做什么?”

  曹冲理所当然地说道:“我负责想想各地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这也很费脑子,重要得很,说不定还会和奉孝先生那样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吃胖,多愁人呐!”

  曹丕:“……”

  曹彰:“……”

  曹植:“……”

  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想揍弟弟。

  兄弟几人喝到半醉,各自归去。

第161章 【过河拆桥】

  第二日曹冲让周不疑把诗文整理整理,搭配秋蟹吃法不着痕迹地散播出去,尤其要突出渲染吃起来多风雅多有格调,只有有地位有品位的人才懂得细细品味其中妙处。

  在荆州时周不疑已经展露过营销天赋(卖茶),曹冲对他的实力很是信任。

  曹冲笑眯眯地说道:“此事不着急,循序渐进就好,左右大伙真正吃上秋蟹估计得等明年。”他顺道把南北大融合的重要方略给周不疑讲了讲,要他搭配这个搞宣传。

  周不疑点头把活揽下了。

  曹冲把事情安排停妥,便去给太学开学做最后的排演。

  太学开学当天,曹操是要亲临主持祭祀仪式的,这种仪式倒是对封建迷信没什么关系,单纯只是表达对往圣先贤的缅怀与传承之意。

  曹冲想着开学光一个祭祀仪式不够带劲,早前便叫人排演了两场戏,一场是《周游列国》,一场是《孟母三迁》。

  这就是太常职能足够广的妙处了,曹冲毫不费劲地从太乐那边薅到一批优伶与乐师,又安排出身世家、品位出色的实习生天天去盯着排戏,对每句台词都反复推敲琢磨!

  现在,是验收成品的时候了。

  其实前段时间曹冲也来验收过一次,不过他停了一会就觉得犯困,要求推翻重来,务必要演出让人不困的效果来。

  真是愁坏了底下的实习生,他们觉得能排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曹冲只得捋起袖子教他们几招突出舞台效果的招数,让他们照着这个思路改戏。

  都是聪明人,举一反三是基础技能,实习生和优伶们很快按照曹冲的要求砍掉让人犯困的部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突出主题!

  《周游列国》这出戏,讲的是孔子向诸国寻求任用的故事。

  大伙是时间都是宝贵的,曹冲让人重点突出其中一两个国家发生的事,其他只点出他在每个国家表达的主张便好。

  曹冲着重想突出的是孔子这个时期辗转求明主任用的思想:“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孔子早年对于弟子为得位不正的人做事很不满,后来在周游列国途中晋国有个佛Z的官员搞叛乱,想请孔子去帮忙。

  当时孔子考虑要答应,弟子们不解地问:“以前您说‘有人干不好的事时,我们不能加入他’,那您为什么要去帮佛Z?”

  孔子就对弟子们说了这样一段话:“对,我是说过。只不过足够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足够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我的志向不会改变,可我不愿意当只能挂起来看而不能吃的匏瓜。”

  对于碰过许多次壁的孔子来说,哪怕是一个不怎么算明主的人来相请,只要对方能接受并采用他的政治主张,他也愿意去尝试!

  曹冲相信文武百官和太学博士之中肯定还藏着不少面服心不服的人,所以准备搞搞宣传:你看看别人孔子为了得到任用都不断放低择主标准了,现在有这么好的朝廷可以效命,你们还想那么多有的没有的做什么!

  我们,要向孔子学习!

  至于第二场《孟母三迁》,那就比较传统了,讲的是一开始孟母带着孟子住在坟头周围,孟子一天到晚学人办丧事,孟母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搬家;孟母搬到市井之中,孟子一天到晚学人行商贾之事,孟母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再搬家;最终孟母搬到学宫周围,孟子学的都是揖让进退、祭祀宴客之事,欣慰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住的地方!”

  作为类似于故事中这个“学宫”的存在,太学不得做好表率作用?

  明儿就要搞太学开学典礼了,曹冲拉着荀攸和司马懿来看《周游列国》和《孟母三迁》这两出戏的彩排。

  主要是让他们看看有没有需要避讳的地方,有的话赶早让人改改!

  对于曹冲让人排戏这件事,荀攸自然是知晓的。

  想到明日曹操他们都要到场,荀攸没有松懈,特意腾出时间过来看彩排。

  两出戏看完,荀攸和司马懿都有些吃惊:原以为曹冲只是排两出戏热闹热闹,没想到这两出戏看起来竟演得似模似样。

  尤其是《周游列国》,完全演出了孔子的半生坎坷,每次他不得任用、慨然离去,都让人跟着惆怅。

  都想良禽择木而栖,可好木兴许不想要良禽!

  经历过汉末动乱的人看着孔子怆然坐在黄河前弹《陬操》悲叹天下失道的一幕,不能说代入感太强,只能说完完全全就是身临其境!

  至于《孟母三迁》,那也是演绎得可圈可点,很有教育意义!

  两出戏的选材没什么可挑剔的,荀攸与司马懿讨论了一下,觉得没太大的问题,不仅这次可以演,以后还能让他们去别处演演。

  这么好的台本、装扮和配乐,只演一次太可惜了!

  曹冲收到荀攸两人的好评,夜里便安心地睡了一觉。

  第二日一早,他早早起来随着大部队去了太学那边。

  虽说太学的架子是他一手搭起来的,可在曹操领来的文武百官面前他的分量还是有点不够看,只能老老实实地在旁边当陪客。

  曹操亲自主持了祭祀仪式,对这段时间陆续到太学报到的太学生们发表了一段简短的讲话,便被人领着入座,观看曹冲让人排演出来的两出戏。

  曹操自觉自己是爱好文学的人,心里对孔孟之道虽然不甚赞同,但为了天下安稳还是没有抄儒学的家。

  听曹冲介绍说这两出戏讲的是孔孟之事,曹操本来觉得肯定不怎么样,结果等乐声一起,他便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体。

  不管内容怎么样,乐师倒是挺不错,这曲子绝对不会让人打瞌睡。

  等到正戏开锣,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身形高大的孔子吸引过去。

  看着每到一地基本都碰了一鼻子灰,仍是执着地发表着自己的政治主张,配乐还一次比一次苍凉,众人都觉心酸不已。

  到孔子说完“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后又仰头叹息说“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所有人都能清晰地感觉到孔子的痛苦与悲怆,甚至觉得他仰起头时应当时在流泪,在为天下失道而流泪!

  最终这出戏结束语孔子坐在黄河边上谈《陬操》,一声接一声,如泣如诉,悲凉不已。

  了解孔子生平的人都知道,周游列国到这里还未结束,孔子的后半生只会更坎坷,天下只会越来越乱!

  等回过神来,不少人才发现自己竟已泪流满面。

  他们悄悄把泪水擦干,另一出戏也开始了,这次出来的是几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天真的嬉笑声拉回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到《孟母三迁》演完,所有人的心情差不多都平复过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3页  当前第1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7/2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嬉闹三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