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后妈文里当女配[七零]_分节阅读_第125节
小说作者:奶酪月亮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46 KB   上传时间:2021-04-14 19:36:05

  要知道,机械制造可以说是庆大最早成立的工科系之一,始成立于1932年,是一个经历过时代变迁,不断打磨却越发坚韧,且拥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方向,也是现在的华国所短缺,并需要培养的,以推动机械研究、制造进步的稀稀缺行业。

  但就是这么一个本应该被大力培养的专业,却成了恢复高考以后,因教育部大力推广对于医学、师范和农业学校和专业,而成了同为第一届第一批高考生眼中,一个谁都不愿意欧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愿意冒险而故意忽略的冷门专业。

  当然,这并不是说医学、师范和农业就不重要。

  只是在同9527捆绑,见识了系统空间这样奥妙的世界以后,苏秋月随着自己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全面,便觉得自己心里头像是攒了一口气一样。

  ——她想要通过自己,通过华国千千万的青年的共同努力,让自己的祖国变得强大,变得越来越强大。

  而想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医学、教育和农业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但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发达的武器,没有可以捍卫领土,也威视他国的底气,再好的医学、教育和农业的发展,也只会让这个国家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成为被觊觎、被侵占的对象。

  所以,科学研究是必须要的。

  尽管现在它还没有被重视,没有人们的关注和了解,但苏秋月相信,总有一天,它会像是深埋在海水里的宝藏一样,被人们发现、挖掘并热爱!

  当然了,这些还只是苏秋月自己内心一些不为人知的想法,还需要她去努力、去验证,通过这些去换来收获与回报,并达成她所思所想的目的,强大自己的祖国。

  而就在苏秋月若有所思地想着这些的时候,一旁的苏有粮和田凤娟早就已经换了一个新的话题说了起来。

  只见苏有粮对林七露出了这几天都没有出现过的笑脸,亲切地说道:“考上庆大好啊,这样你和秋月就可以一起去学校报道,住校的时候互相也能有个照应,我跟你婶儿俩人也能放心你们两个孩子的相处了。”

  是的,苏有粮在这几天不知道林七被录取学校的时候,每天想的除了是防着这小子行为不轨,做出点啥冲动的事情以外,思考的就是他和苏秋月要是没在一个学校,会不会怀有二心,对着校园里那些青春洋溢的小姑娘看花了眼的“异校”情况了。

  但现在知道林七也考上了庆大,俩人在一个学校以后,苏有粮这心情就又变好了,拍着林七的肩膀说道:“你小子还挺有本事的,就只是在考前学了一个多月就考上了庆大,你说这要是让大队里头那些没考上的知青知道了得多气人!不过他们也的确没法和你比,你可是从小就跟着家里头念书读报的孩子,尤其是你父母”

  苏有粮道:“你爸……你父亲他那可是咱们这边最早一个出国留学的人,我记得当初学的好像也是个啥高深的玩意儿,你母亲也是书香世家,当年还教过队里头的学生背诗呢。”

  过去这么多年,多少也释怀了的林七并不介意任何人用平常的语气提起自己的父母家人,便接着苏有粮的话茬说道:我父亲他当年出国学的是物理,母亲她擅长的则是外语,本来在……出现以前,他们已经受到了省城大学的邀请,想要他们去那里任教老师,只是……”

  沉默片刻后,林七才又说道:“不过,这也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听出对方话里略有些伤感意味的苏有粮连忙说道:“哎呀,总之你父母真的都是特别厉害,你也是随了他们的聪明脑瓜,考上庆大也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林七摆了摆手,道:“叔你就别夸我了,我也这也是侥幸。非要说的话,我这还是看了秋月写的那套教材才考上的呢。”

  这话说得苏有粮爱听。就在他正准备继续就着教材和后天的表彰会跟林七继续唠下去的时候,田凤娟就直接开口打断了他心里头那些分分钟也放不下的赚钱小九九。

  “小七,你考上大学,还是庆大这件事情是个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婶儿刚刚想了,等过些日子我跟你叔就联系人,也给你和秋月俩人热热闹闹地办一场升学宴!虽然咱们在这和大队里头也都没啥亲戚朋友了,但你叔和你婶我们俩,还有秋月在省城都认识了不少同事和朋友,到时候也正好能借此机会把你介绍给他们认识认识,你觉得怎么样?”

  田凤娟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要借这次升学宴把苏秋月和林七的事儿给定下来。

  实际上,早在他俩人互表心意的时候,田凤娟就看出来了,这俩孩子是早就已经情投意合,只是都习惯了平常的相处,一时半会儿谁也都没能察觉出来,才造成了之前他们俩之间险些误会的事情,但只看这几天苏秋月和林七俩人的相处就能知道,这俩孩子如果未来不能跟彼此结婚,那场面就相当没办法收拾了。

  当然了,田凤娟说这些话倒也不是想给他们俩捆住,更不是想急于求成,催着他们俩干啥。她就只是想从中推波助澜一把。要不然的话,真要等这俩孩子再像告白时候那样磨磨唧唧的,那这俩人估计能谈一辈子对象也不提结婚的事儿。

  想到这里,她看着坐在对面,白净的脸上已经染上一抹绯红,明显是听懂了自己话里意思的林七,又看了看还坐在那儿眼神发愣,想来还在发呆的苏秋月,心里不住地感慨。

  她想:这可能真是就是什么锅配什么盖了,像是她闺女这天马行空又特立独行的性格估计是只有林七能毫无芥蒂的接受,而林七这个孩子的敏感和略显极端的性情,以及为人诟病的家庭成分,也只有秋月这个孩子能在第一回 见面的时候就没有半点怵头的往前凑,叫林七能够为她而收敛。

  为此,田凤娟在想清楚这些以后,是毫不犹豫地将关注点放在了苏秋月身上。

  “闺女,对于升学宴的事情,你怎么看?”田凤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闺女,试图得到她一个和林七差不多的反应,以证明她能够明白举办升学宴的意思。

  “我怎么看?”

  苏秋月眨巴眨眼,认真思索了一番以后,非常直女地说道:“我肯定是边吃边看了。所以妈,到时候咱们要是办升学宴的话能不能去国营饭店办?不行的话,在院子里摆酒席也能接受,但一定得找个手艺好的大师傅过来掌勺!”

  田凤娟无语。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见她用略显勉强的声音说道:“……好,妈一定,一定给你找个手艺好的师傅。”

  而回应田凤娟的,则是苏秋月的一声欢呼,和林七看向苏秋月时很是满足愉快的目光。

  田凤娟:“……”

  算了,孩子高兴就好。

  ……

  几天后,省城政府各部门联合举办的表彰大会如约而至。

  苏秋月作为考出了全省第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全科满分成绩的,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自然是这一场表彰会上最受关注,也最为出众的一个。

  在众多记者、政府人员、以及不少过来围观的学生和学生家长面前,苏秋月平静又不是荣幸地接过了由省长亲手递交给她的,来自庆大的录取通知书,和由省□□送出的五千块钱的奖励,并同他们亲切握手、交谈,同他们一起,由拿着海鸥牌照相机的政府工作人员拍照,如实记录下了这一幕。

  而一起被定格在相片的,还有除苏秋月以外的,考取了省城第二名一直到第十名的九个同学。

  其中,就有在拍照的时候,特意站在苏秋月身后位置同她一起喊出了“茄子”露出了真诚笑容的林七。

  这是他们俩的第一张合影。

  未来还会有无数张。

  等到苏秋月终于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活动以后,正想着能回家好好休息的时候,等待她的,却不是家里温暖的小床,而是簇拥上来,将她团团围住的记者采访和拍照的环节。

  面对这些热情的记者,苏秋月盛情难却,只能勉为其难地借助这个表彰大会和热情的记者来顺便宣传一下自家“银河”复习册的生意了。

  于是,在表彰大会的第二天,以苏秋月作为人物封面的报纸陆续出版上市。而在报纸内容中,除了对她所取得成绩的表扬夸赞,和她以往经历的介绍以外,被提到的最多次的,就是这一本“银河”高考复习资料。

  被籍籍无名的人宣传,和被考取了全国第一,全科满分成绩的人来宣传,其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在已知高考会成为常态,第二次高考选拔就在1978年春天这个消息的情况下,银河高考复习资料瞬间就成为了可以和盛行于沪市的《数理化自学丛书》相提并论的复习资料,受百万人的追捧。

  要知道,参加第一届高考的学生大概有570万人,可顺利上岸,被各个大学、专科院校录取的人,却只有27万人。这样呈现在数据上的鲜明对比所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教育行业,尤其是针对高考复习资料的印刷、售卖行业,将会成为未来暴利的存在。

  为此,苏有粮直接和省城教育部,以及印刷厂达成了合作关系,将手里头的资料交给了省教育局的人,以官方的身份去和印刷厂进行合作。而他自己则落得个一身轻松不说,还能从中不费吹灰之力,也不担任何风险的,获取其中的五成利润。

  当然,印刷和销售范围是仅限于H省以及以下县城、公社,和生产大队。

  至于H省以外的市场,和苏秋月日后再整理出来的资料,则仍旧属于苏有粮一家三口所有。

  而这样稳定的收入也成为了苏有粮在决意带着全家跟着苏秋月和林七一起去首都生活,而放弃了制衣卖衣生意以后,最大的收入,也将成为他,或者说是小苏家未来去主要经营的品牌生意。

  于是,在忙活了一天,终于招待完了过来参加苏秋月和林七升学宴的同事朋友以后,苏有粮在跟田凤娟俩人把院子收拾利索,回屋休息的时候,忍不住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她爸,那等到了首都以后你也不打算再搞卖衣服的生意了?”田凤娟在听苏有粮说完这些规划以后,忍不住再三确定地问了一句。

  “再看吧,反正现在是不能做了。”苏有粮多少还是有一些舍不得这个赚钱的生意,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媳妇儿你也知道,现在虽说是粉碎了四○帮,形势也没有从前那么严峻了,但投机倒把可也还是重罪。首都又是咱国家的心脏所在地,抓投机倒把这种事肯定要比省城严得多。”

  苏有粮道:“咱现在手里头有钱有房有稳定的收入,闺女和林七那小子都考上了大学,媳妇儿你这边也得到了领导的推荐,能被调动去首都妇联当干事,家里头先是要啥有啥了,就没必要再像当初一样去冒险了。”

  田凤娟明白苏有粮话话里的意思。

  ——他这样做,是担心会影响闺女的前途。

  而在想清楚这一点以后,田凤娟也看出苏有粮略有些低落的神情。她知道,自家男人这是钻死胡同里,觉得家里头这几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儿干,就他一个连投机倒把都不能继续做的闲人,心里头不是滋味儿了,觉得不被需要了。

  为此,田凤娟搂住苏有粮的肩膀,像是俩人刚结婚时候,总爱去小河沟那边散布时一样,将头轻轻靠在了他的肩膀上,柔声道:“是啊,咱家现在啥都有了,这些都是你给我们娘俩创造出来的。等过些日子咱们去首都,拥有了咱家的四合院以后,那家里头缺的少的东西,可还都得指望你来呢。”

  “我能干啥啊。”苏有粮下意识地否认道,“再说了,那首都的四合院里头咋可能会啥也没有呢。就算是没有,那也肯定都能花钱买来,咋说也是首都啊。”

  “那咋能一样嘛。再说了,闺女之前不还说想要在院子里弄个秋千嘛,那你说,这四合院里咋可能会咱想要啥就有啥,肯定要你去帮闺女弄的。”田凤娟继续用言语激励着对方。

  “可,我也不会弄秋千啊。”苏有粮有些不自信地说道。

  “不会可以学啊。”田凤娟理直气壮地说道,“不光是闺女的秋千,我还想要个有三个灶眼儿的厨房,方便我以后给闺女炒菜、蒸饭、炖汤全部耽误,这个也得你来!”

  苏有粮终于意识到了田凤娟话里所表达的意思。

  在沉默片刻后,他用略显沙哑的声音回答道:“……成。只要你们娘俩想要的,我就一定努力,保证给你们弄出来!”

  “那我还想要个摇摇椅,到时候放在四合院的院子里,天儿好的时候,可以躺在上面晒太阳!”

  “好,到时候我弄个双人的回来,咱俩一块儿躺着晒太阳。”

  “我还想要个鞋架。你给我买的鞋太多了,得有个鞋架把它们都摆起来才行。”

  “那我的鞋能不能也跟你的一块摆着?”

  “还得再多买几口锅和熬汤的瓦罐!”

  “那得再买几个铲子和大勺。”

  “还要……”

  “……”

  “媳妇儿你等会儿,我有点记不住了,得起来拿个本记一下。”

  于是,在升学宴没结束时,才有那么一点点察觉苏有粮好像是有些情绪不对的苏秋月还没来得及找林七说这事儿呢,在升学宴结束的第二天,她就看到了一个活蹦乱跳,精神十足的苏有粮。

  苏秋月: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爸这样的话,那等以后会是我变这样,还是哥哥呢?

  林七:月儿你要是喜欢叔这样欢脱型,我也不是不可以!

  所谓什么锅配什么盖,说的就是苏有粮这个“锅”,刚好遇到了最了解他的田凤娟这个“盖”。

  严丝合缝,一点都不漏气的,其实就是天作之合。

  而同样严丝合缝,尺寸匹配正合适的,还有林七这个“锅”和苏秋月这个“盖”。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算是真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

  在升学宴办完的一周后,苏秋月家的门口便来来往往了不少陌生面孔,有的是过来的邻居街坊,有的是原来省一高没说过两回话的同学,还有的是随着首都日报内容中的宣传闻讯而来的记者。

  总之,整个胡同都因为苏秋月这个全国第一的出现,而热闹得不得了。

  “这里这里,这里就是考了全国第一的苏秋月家。”

  “这里?看起来还真是平凡普通,没想到会孕育出这样的人才。”

  “行了行了,你们俩别说话了,赶紧敲门,争取能给苏秋月做个专访!”

  这三个人是来自省城一家小报社的工作人员,也是最早一批过来踩点儿,想要借苏秋月这个全国第一的头衔跟着增加点报纸销量的人。

  然而,就在这三个人拍了半天的院门都没得到回应的时候,路过胡同的街坊花大婶见了,连忙喊住他们,问道:“诶诶诶,你们仨干嘛的,站在别人家的门口窃窃私语是想干啥啊!”

  三个人连忙解释道:“大娘您别误会,我们是报社的记者,想要来参访一下这户人家,正好您过来了,我们也想问问您,知不知道这户人家去哪儿了,什么时候回来?”

  花大娘打量了一番他们以后,才说道:“你们这是想来采访秋月这小姑娘的吧?那我劝你们就别费工夫敲门了,人家一家子早就在头两天办完升学宴以后就出发去首都了,人家孩子考上的是首都庆大,庆大你们知道吧?那得早早过去准备,不能耽误报道的,咋可能还在这儿待着啊。”

  “去首都了?!”三个人有些意外这个答案,连忙问道,“那大娘您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吗?”

  “还回来?你们是不是不知道首都是啥地方啊,人家去了就不打算回来了。”花大婶跟看傻子似的看着这仨年轻人,好心地说劝道,“还有,你们仨要是没啥事儿就赶紧离开人家门口吧,别老站在那儿跟要偷东西是的,这粮子临出发的时候可把这房子都托付给我们这群街坊照看了,你们这穿成这样站在这儿……容易引起误会。”

  自以为穿着讲究,戴着小毡帽的三个人:“……”

  原本笃定自己能够才放到好的内容,在报社和领导面前长长脸,却铩羽而归,灰溜溜地回到报社的三个人是如何也想不明白,这是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家庭条件,能够在才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还没有半个月,距离开学报道也还有至少一个月的情况下,就带着全家人前往首都定居。

  但不管他们怎么费解,苏有粮一家外加林七这个未来女婿,也都还是踏上了前往首都的火车,准备迎接他们的新生活了。

  当然,想要迎来新生活,还需要一点点的,来自于旅途的等待时间。

  因为,从H省坐火车去首都,是需要不止一点点时间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5页  当前第1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5/1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后妈文里当女配[七零]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