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春狂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54 KB   上传时间:2022-10-21 20:39:11

  这样的战绩让城中众人心中都不由得畅快起来,仿佛终于疏解出了心中的一股郁气,好好扬眉吐气了一把。

  这些时日里来,大家心中都藏着一团火,极为不平。一是因为西戎实在是狼子野心,竟然这样狂妄地带着人袭击广平城,二是因为这段日子,两边都各有胜负,还僵持着,暂时分不出个什么胜负来,实在是让他们有些憋气。

  今日这一仗,让他们觉得实在是难得的畅快,这些西戎人就像是败家之犬一样,匆忙撤退,整个阵型都乱糟糟的,毫无章法,他们若是不趁此机会上去咬下对方一口肉下来,岂不是浪费了这难得的良机?

  只可惜,原本韩小将军和狄校尉都了人,想要趁势追击,最终还是被拦了下来。

  毕竟穷寇莫追,这些西戎人只是一时被吓破了胆子,才会这样惊慌失措,若是带着人追击到远处去,说不定对方很快便能反应过来,带人反击回去,若真是如此,那他们追得太远,一时之间也很难有人前来解围,便很容易陷入包围之中。

  但即便如此略有遗憾,众人心中还是畅快得很,韩老将军也难得露出笑意来,令人统计好这次的成果,他会尽快将这次的战报送上去,以论功行赏,想必陛下他们,也很期待这次的消息吧。

  正如韩老将军所想,战报很快便被呈到了宣文帝面前,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也对这次战报十分满意。

  宣文帝也仿佛可以预见,广平城很快便能带着击退西戎的战果,凯旋回朝了,他心中也已经开始思量着,等事端平息之后,他要给这些将领们什么赏赐擢升了。

  ◉ 第86章

  姜虞也得知了广平城大胜的消息, 心中自然也颇为喜悦,毕竟对她来说, 宣朝总是更有归属感的。

  而且这次上战场的, 还有一些自己曾经见过的人,这也会让她觉得,这次战争仿佛与自己有了些联系一般。

  这些消息都是新任的护卫统领周宴同她说的, 这人家中也算是武将世家,只是到了他这一代, 许多亲族都不愿习武从军,更想科考入仕, 做个文官了。

  因此如今家中竟只有他一人是个武职, 他又是家中独子,要侍奉父母, 也很难有机会能亲自上战场, 好好展现一番自己的武力能力了。

  因此,他言语中对韩楚清倒是颇为羡慕, 说起他这些时日里来已经凭着战功不断升官时, 看上去也有几分若有似无的向往。

  不过他也清楚,自己并不会选择像他那样随着父兄长辈一同上战场,因此也不过是在心中想想罢了,他还是安心做好自己的事, 踏实升迁吧。

  姜虞却并不很意外韩统领能有如今这样的成就, 或者不如说, 当初他给自己当一个每日巡视,其实实际上闲得无聊的护卫统领, 才真是浪费了对方的才能, 耽误了对方的时间。

  如今他有这样的成就, 也是他应得的。

  倒是那个绿眼睛的狄罗,才让她感到有些吃惊。

  毕竟对方当初刚刚遇见自己的时候,看上去还只是一个可怜的小孩呢,身形瘦弱,完全不像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反倒还要更小几岁。

  后来被韩统领收到麾下之后,倒是挺认真的,在自己身边轮值时,也总是沉默寡言,低着头不太说话,像是尽力要把自己的存在感缩到最小。

  因此他随着韩统领一同上战场的时候,也确实让姜虞吃了一惊,毕竟在她看来,对方还是最初印象里的那个年纪还小的家伙,要是在现代,也正是上学的年纪,怎么就要上战场去了?

  不过这毕竟是他自己的事,她也不好多说什么。

  如今听到了对方有关的消息,知道这人居然在战事上也有些天赋,能力不弱,还得了嘉奖之后,也不由得安心了几分。

  毕竟是同自己认识的人,知道对方并没有在战场上送命,反倒做出了几分功绩,也确实是件令人开心的好事。

  除此之外,周宴也一一说了关于那些送去的新式火药的事,毕竟他得了国师的好,叔父也因此在陛下面前露了脸,领了监造火器的职,如此更该投桃报李。

  姜虞却不是很在意,毕竟她现在什么都不缺,只希望这些人能尽早发挥火药的功效就好。

  如今也确实很合她的意,军器监里的匠人师傅一个个都很有能耐,仅仅只是她的一句指点,就能琢磨出如今最适宜的配比来。

  还能更进一步,做出改良,实在是让她不由得感叹起来,哪个时代都是不缺人才的,即使是这样的古代世界。

  而且加紧研制出来的火器也能恰逢其时,送到前线去,行动力也确实值得称赞一声。

  而且这新式的火器第一次在战场上露面的时候,还打了对面一个措手不及,很多人最初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东西居然是以往那些杀伤力并不强的火器。

  那一战实在是难得的压倒性的胜利,因此宣文帝得到战报之后也是龙颜大悦,将这件事好好宣传了一番,朝堂民间也为这场大胜喜悦不已。

  也有很多人关注到了其中起到极大作用的新式火器,一些消息灵通的人也知道了这里面还有国师的功劳。

  原本已经消停些的众人,又开始心思活络起来,想把家中子侄也送到国师面前,混个面熟也好,到时候说不定就也能得到一两句指点呢。

  不过可惜的是,如今已经护卫在国师府的那些禁卫们,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能力都不差,他们家中的小子就算在宫中禁军领了职位,当初选拔入国师府时也是被刷了下来的。

  没办法,家里孩子不争气,他们就算是想找门路将人塞进去,也是不行的了。

  因此,这些考虑了一圈最后发现还是没有办法的大人们,见到家里无所事事悠闲自在的儿孙们,一个个都看得有点心烦,恨不得抄手就打上一顿。

  你看看,那韩楚清跟了国师那么一段日子,从青州回来没多久就立了功升了官,现在跟老将军上广平城打仗去,那也是打得风生水起的,职位越做越高。

  之后接任的周家小子,习武不算出众,脑子倒是聪明,头脑灵活,这才刚刚去了国师府没多久,就受了指点,帮了他叔父一把,搞出了这么有用的火药来。

  要是家里小子能有机会也去一旁当个护卫什么的,是不是也能像他们俩那样,做出些事业来。

  这些莫名其妙挨了一顿揍的家伙,听着亲爹的话,倒是显得有些委屈。

  爹哎,他们俩那么有出息,那也是他们俩自己本事大,这样的人到哪儿都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再者说,那他们俩家中不也是武将世家,本来就有这个底子,这如何能比得上呢。

  听得家中子孙这样的话,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这俩人的能耐,自己有能力,又在合适的时机碰上了贵人罢了,他们实在是没有这个命,还是算了吧。

  ……

  而自从那个赵姓商人献上棉花之后,不仅得到了陛下的召见,还有幸亲眼得见国师真颜,并且得了许多赏赐不说,族中也有了个可以入太学的名额。

  可以想见,只要这个送上去的读书名额不是个什么不学无术的家伙,在国朝最好的学府读上几年书,基本也能考出个什么名头来,到时他这商贾之家,可就真的要出个读书做官的人了。

  那便是改头换面,从地位卑贱的商户,一跃成了最令人羡慕的阶层,到时再过个两三代,将家中子侄培养出来,也可以说自己是书香世家了。

  因此许多商人眼红他这经历,恨不得发现宝贝的是自己才好,他们中也不乏曾去过边境小国,亲眼见过那“白叠子草”的人。

  只是一则这东西根本比不上京城华丽精致的刺绣锦缎,略显粗糙,大老远带回去也赚不了什么钱。

  二则大家也只知道这东西足够柔软保暖,但是只以为这是西昌国特有之物,其他地方或许也种不出来,拿回去也不过是用来图个稀奇。

  谁能想到,这东西就这么巧入了国师的眼,还惊动了陛下和太子,要大力推广种植此物呢。

  那家伙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虽然这些商人面上一副不屑的样子,觉得赵商只是运气好,可是做生意这回事,本来就跟运气息息相关,他们也恨不得自己哪日也能找见什么东西,呈给国师,一眼就被看中,从此青云直上。

  因此,很多商人也开始悄摸打听起那些边境小国,偏僻地方独有的东西,偷偷买下来想呈给国师,渴望下一个得到召见的,就是自己。

  此后,姜虞很是见识了一番各地风物,东西着实多得让她眼花缭乱。

  只是看了一两回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之后,她原本还想要淘些漏网之鱼的心也歇了下来。

  也是,能碰上一次棉花就已经很幸运了,哪儿能什么都有呢?

  因此,她便只定好每月的一天,腾出时间见见这些送上来的东西。

  今日便是往常一般的日子,她正随意地走在原本极为空旷,但是如今却被许多盒子箱子占得满满当当的殿里。

  这些送上来的东西,若是她没看上,基本都是要原样退回的,她也不想让别人借着这个机会上来行贿讨好。

  正漫步间,她便看见了窗台下一盆看上去极为眼熟的植物。

  不会吧,难道真的是自己想的那个东西吗?

  她近前两步,低着头仔细打量这盆看上去显得有些怪异的植物。

  这种微妙的感觉,怎么跟上次发现棉花时候的感受一样呢。

  见她注视着眼前的东西,一旁的管事急忙上前开始介绍起这东西的来由,甚至不需要名单,便能流利地将其说得明明白白的。

  “回禀大人,这是市舶司使府上的二公子送来的番椒,气味重,犹为辛辣刺鼻,或有微毒,因而只作观赏之用。”

  姜虞有些无言,果然,她看见这个辣椒放在花盆里,就猜到了,这怕不是又把这东西当成观赏植物送来了?

  这回一听,果然如此。

  不过这也正常,虽然他们已经知道了棉花的作用,但是对于这些王公贵族来说,这东西可远远比不上他们平常所用的绸缎,更不必说还会想到这东西可以用来让百姓做取暖用了。

  辣椒也是,这种辛辣刺激的东西在没有得到普及推广之前,很少有人会喜欢这样味重的口感,还会担心这东西是不是有毒,危及身体,也不愿去冒这个险。

  即便知道这东西能吃,但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缺这么一口,还不如放在家里看个好看算了。

  姜虞倒是还挺喜悦的,虽然不是其他什么食用作物,经济作物,只能算是调料,但是她还真的有些思念这一口了。

  也不知道这种刚刚传入的辣椒,做成辣椒油,弄个辣子鸡,味道和后世比,有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她这样想着,一边露出一个满意的笑来,“这番椒我收下了,送些回礼给他吧。”

  “再派人问清楚,这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可还有余下的了?”

  下人应喏之后,便立即退下了。

  姜虞却还是有些遗憾,现在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辣椒了,要是暂时没有,这东西还是要用作留种的,一时半会儿也不能用来吃了。

  作者有话说:

  明代以前,调味料以花椒、姜、茱萸三种使用最多,被称为“三香”。

  辣椒原产地美洲,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最初的记载是明朝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燕闲清赏笺·四时花纪》里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

  这个类目下面介绍的都是各种花卉,比如什么月季牡丹,金钱花,佛桑花,紫罗兰花。

  从这个分类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还是把它当做观赏作物的。

  明末的《食物本草》里也有它的记载,不过当时只是将辣椒引为药物,而且多外敷,极少内服。

  直到清朝后期,道光嘉庆年间,人们开始普遍吃辣,黔、湘、川、赣几省已经“种以为蔬”、“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所以其实这些省份吃辣的历史大概也就三四百年的时间。

  ◉ 第87章

  这一任的市舶司使姓秦, 这人一向是个长袖善舞的家伙,与同僚的关系都不差, 而这样一个肥差, 又是油水丰厚的职位,能落到他们家,除了他这人本身能力不错以外, 也因为他是太子妃的外家,按辈分来说, 太子妃徐氏还要叫他一声表舅的。

  秦家得了这样的好差事,自然也对太子极为恭敬顺从, 虽然在这样的职位上, 免不了贪墨一些,毕竟官场规矩, 总不好做个显眼, 大公无私的家伙,自己得了名声, 反倒害了旁人的利益。

  但他们家一向进退有度, 从不胃口大张,贪下太多银子,这样的作风也让宣文帝和太子比较放心。

  这样一个重要职位,接手的人见到这么多银钱往来, 上下打点, 能保持住本心, 不狮子大开口,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因此这些年来, 秦家风评一向不错, 只是旁人偶尔还是会提上两句秦家那位二公子, 这人从小就是个闲不住的顽皮猴子,有一次偷偷随着父亲去了市舶司,看得眼花缭乱的,差点不小心登上了那些番僧的船,回不来了。

  那一回可真是吓了秦家一大跳,他们家上上下下还以为是没看住人,叫拍花子掳去了,后来还是一名眼尖的船员见到了他的衣裳,猜出了他必定是个家里有钱的公子哥,联想到秦家的事,才把人找到的。

  此后,这秦杭也被狠狠教训了一顿,不许他再私自跑出门了。

  不过这家伙也向来是个闲不住的,如今年岁渐长,在市舶司也领了个闲职,却不像是其他家纨绔公子那样流连风月,反倒是对那些番人故事颇为感兴趣,还曾收集过一些专门出了本册子,据说销量还不错。

  虽然学业上算不得多出彩,但是他学那些番话的水准却不差,不过是常常同一些外来的番人交谈几日,便能很快学上对方的语言,几次下来,就能说得有模有样的。

  而且他对于各种番话都有所了解,甚至能融会贯通。一些略有相似的番话,他也能从中找出特点,很快便能掌握上手。

  连秦家的一些亲朋好友们也打趣着说,二小子这般天赋,合该去鸿胪寺,做个译官好了。

  很多人也知道秦杭对这些事感兴趣,因此也很会对症下药,搜罗些新奇玩意儿或者是有意思的故事献上,想同他攀上点交情。

  毕竟这可是市舶使家的公子,若是真能借此扯上点干系,对于这些商人来说,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退一步说,就算没能得到什么方便,混个脸熟也是件好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7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