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潜入梦_分节阅读_第113节
小说作者:第十个名字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28 MB   上传时间:2015-12-04 12:10:37

来订做衣服的人多了,洪涛立马就涨价,一涨就是一倍,而且还不是毫无理由的乱涨,他还是有说辞的,听上去很有道理的说辞。他的理由就是我没涨价,我只是开发出来了一种新产品,这种新产品就手工定制服装,而原来那些卖一百多、二百多、三百多的服装都是机器缝制的。你愿意要机器缝制的,那就还是原价,你愿意要由高级师傅手工缝制的,那就得付出高价,这很正常也很合理。

其实根本就没有手工和机器缝制的区别,这种订制的服装很多地方都是不能用缝纫机缝的,尤其是比较薄的丝绸面料,必须靠手工缝制,唯一能偷懒的就是可以用锁边机锁边,省了手工包边了。不过洪涛这个说法很狡猾,因为你没法去考证,你总不能把刚买来的衣服拆开看看到底是什么针脚,而且如果不是专业搞这个的,你也分不清那个是机器缝的,那个是手工缝的。

面对两种商品,一种听起来比另一种档次低,如果你手中不缺钱的话,那你肯定要买档次高的那件儿。但是档次的高低只能听洪涛白话,你没地方比较去,所以就靠洪涛这句话,原本一样的衣服,突然间就身价翻倍了。那有人问了,人家如果非要买那种便宜的、机器缝制的衣服怎么办呢?嗨!如果洪涛没有这个把握,他也不会出这个主意的,你非要买是吧?送你两个字儿:没货!

第348章 赚钱的买卖

再有一样儿,就是刘白氏弄的那个裘皮服装了,自从韩雪姐妹拥有了之后,很快就传到了那些不差钱儿的妇人们眼中,于是各种需求都来了。要是光靠刘白氏一个人,肯定是不会去做这些买卖的,她忙不过来,但是小姨的学习能力超群,她居然用了一年时间就能照猫画虎了,而且连带着其他几个服装店的员工也都学会了一些。

一旦这些手工裘皮服装出现,那营业额不高涨都不科学,这玩意虽然制作起来麻烦,原料也有限,但是售价和利润都是惊人的。最低档的狐狸皮短大衣,在洪涛的唆使下,还得买个上千块呢,像韩雪姐妹那种精品,不给个五位数都不让你看一眼。你还别嫌贵,有些毛皮的花色一年都不见得能凑上一件儿,这件儿你不买,那就拜拜了您呐,那年还能有这个模样的,那可就说不好喽。

排在第四位的就是奋进商店了,它的收入很稳定,差不多每个柜台的价格都在1000一个月,所以一年的收入多也多不了,少也少不到哪儿去。现在里面的商户已经换了大半,原本那些捞够了第一桶金的知青们,要不拿着这几年攒下来的本钱出去闯荡挣大钱去了,要不就是跑去其他地方继续开店去了。

新来的这些有多一半全是卖旅游纪念品的,要问京城想买旅游纪念品哪儿最全?您去什么广场、大栅栏、王府井、故宫、颐和园都没用,您得往雍和宫正门南侧的奋进商店里看。这里的旅游纪念品都是成套的,从十几块钱到几百块钱的档次都有,林林总总十几套,而且还能拆开重组,内容涵盖了京城里所有能找到的有特色的纪念品,除了吃的东西之外。你要是在这里还挑不到合适的,那你也就彻底挑不到了,所以不光来雍和宫的外国游客会来买,有些消息灵通的京城人也会时不时过来买一套送人用,虽然价格稍微贵了一点,但总比你满城去转悠强吧,用这个送给来京城探亲的亲朋好友最合适了。

家具厂的生意其实也挺火红,但是洪涛在这里只有两成股份,这还是大姨夫死活塞给他的,每年也就十万块左右,还没有大江爷爷的府菜馆收入多。张家府菜现在都快成了旅游定点饭店了,虽然每桌的菜价一涨再涨,但这个名声一打出去吧,你不想做这个买卖都不成了,每天的订餐电话响个不停,一聊都是下个月某天某天的订位电话。

每次见到洪涛,张爷爷都要埋怨他几句,怪他出了那么一个给导游提成的馊主意,害得他每天一餐改成了两餐,每餐一桌改成了两桌,就这还是解决不了吃饭人太多的问题。为了家里的这个买卖,大江的妈妈已经从单位办了病退,专门回来帮着老头张罗这个饭馆,再加上大江平时也能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帮他爷爷一把,这才勉强不会累坏了老头。

现在府菜馆的一桌菜价已经涨到了300,还不包酒水,一天就是1200,一年下来流水稳稳四十多万。由于不能点菜,做什么就吃什么,所以采购成本就又降低了,差不多可以达到涮肉店一样的六到七成毛利。房子没房租、电费和水费也可以忽略,还没有雇工的工资,所以纯利也是差不多,洪涛每年从这里又能拿到十多万。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洪涛就又多了一个进项,那就是小五那两个服装摊位和在同江的那个贸易公司。服装摊位的收入并不太多,主要原因不是那里不挣钱,而是小五放到那里的两个人根本就不是做买卖的料,既不会吆喝也不会拉买卖,完全是守株待兔型的,还爱答不理,这要是能把买卖干火了才是邪了门了呢。

洪涛和小五都对这个问题无计可施,这两位据说还是小五手下脾气最好、最有耐心的两位,洪涛也不敢把别人派过去,因为小五这两个摊位在秀水街的名声太臭了,大家表面上全是笑嘻嘻,但是暗地里都是撇嘴,也就是小五这种人才能待得住,换别人早被挤兑跑了。

不过洪涛和小五现在对这两个服装摊位的要求都不高,他们只是拿这里当做一个收集信息的据点,毕竟这里是全京城聚集外国客商最多的地方,多听听多看看,早晚会有用的。

同江的商贸公司就不一样了,那个玩意简直就是一个吸金的怪兽,趁着现在那边刚刚开放边贸,洪涛这边又准备充分、资金充足,黑子他们在那边是混得风生水起,不光在江对岸勾搭上了几个苏联本地倒爷,还在同江这里认识了几个当地的大二倒贩子。

大宗的、容易出手的货物,他们就堆放在货场里,等着有车皮之后拉回来交给洪涛出售。零散的、不太容易出手的玩意,他们就直接处理给那些当地倒爷,由他们各显神通去四处消化。虽然可能要让一点利润出来,但是架不住频率快啊,赶上高峰的时候,一天能倒腾好几次。

这样倒腾起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牢牢的把江对面的苏联大倒爷、大掮客们拴在黑子他们身边,因为他们只要有合适的货物,黑子就能用东西和你换,分分钟有货,谁不愿意和这样的客户做买卖呢?所以黑子他们越是折腾的欢,两边的倒爷们越是高兴,也越是信任这间叫做秀水的商贸公司,甚至有一些倒爷都误认为这里是京城秀水街的分支机构。

现在黑子在那边已经不叫黑子了,一般人见到他都尊称方老板,因为黑子姓方,全名方清瑜,这个很秀气的名字和他那个人完全是两个位面。而苏联那边的人则称呼黑子为“方哈结衣”,刚开始洪涛以为这是一个日本名字呢,后来才明白,这个哈结衣是俄语里领导的意思,而黑子姓方,就成方哈结衣了。

这位方哈结衣同志只用了半年时间,就从洪涛这里陆陆续续的弄走了五十多万的货物,但是他送回来的更多,木材、钢筋、盘条、工字钢、化肥都有,数量忽多忽少,有时候只有一节车皮,有时候一整列车都是,完全取决于弄到了多少车皮。

这些东西到了京城,就都是抢手货,大部分都卖给了大姨夫的建筑公司,毕竟他名义上还是那里的员工,和领导们搞好关系,将来肯定没亏吃。而且人家也不是不给钱,也不是要少给钱,完全是按照市面上的价格来结算,可能是比黑市价格稍稍低了那么一点,但是洪涛觉得没必要在这种问题上斤斤计较,因为你以后总有求着他们的时候。

这些东西一共给洪涛带来了70多万元的利润,也就是说应该是140多万元的销售额,他和小五一人分一半嘛。另外在小五的贸易公司那边账上还趴着50多万元,那些都是在当地倒腾来倒腾去之后的利润,也就是说这家贸易公司,半年左右,就给洪涛划拉来了一百万。

确切的说不止一百万,因为小五过去之后,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仔细盘点了一下那边租用的货场和库房,然后给洪涛发来电报,大概意思就是说:兄弟,货物太多了,车皮不够用,发不回来啊,有些木材堆在那里,下了几场雨之后,都长出蘑菇来了。

具体有多少,小五也说不清楚,按照他的初步推算,货场里那些东西至少有运回来的四到五倍那么多,也就是说大头合算都扔在旷野荒地中发芽长锈玩呢,好几百万的物资就白白堆在那里,拿到手的只不过是个小头,也就五分之一。

但是对于这个情况洪涛也无能为力,他就算亲自跑过去,也不可能让双鸭山货运站里多出五十节车皮来。这还真不是黑子他们不努力,也不是这里的货运站调度们拒腐蚀永不沾,而是这里的运力本来就那么点,总不能全都调拨给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贸易公司吧。

办法洪涛确实没有,不过他有馊主意,他立刻就回电给小五,让他拿出百分之十的利润,使劲砸,就算把那里的站长拉下水,也得多搞出点车皮来。另外别光盯在双鸭山一个货运站上,再多跑几十公里,去佳木斯,把那里也砸出关系来,两个货运站一起运总比一个强啊。

原则就是一个: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与其让那么多好木材、好钢铁都在荒野里生锈长蘑菇,不如把钱分给大家赚,就算多赚不了一分钱,你不是还多落一份儿人情呢嘛,人情这个玩意,你是越用越厚,咱又不是打算干一锤子买卖,今后很多年都可以用上这些人情的。

赚钱的生意看完了,洪涛觉得自己这十年的功夫没白下,和上辈子比起来,他现在已经是个大大的富人了,年入近四百万巨款,而且还不用操心受累,你还想怎么过啊?以这个年代的物价水平来讲,至少相当于二十一世纪里的亿万富翁了吧,而且待遇只高不低。当然了,在享受上还是没法比的,毕竟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哪儿摆着呢,就拿最简单的出行来讲,你肯定不能说坐飞机就做飞机,更不能想出国就出国。

第349章 花钱的窟窿

“哎呀,尼玛呀,看来我还是个穷人啊!不成,我还得琢磨琢磨,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不过洪涛只高兴了一袋烟的功夫,准确的说是一根雪茄烟的功夫,也就半个小时吧,然后当他再翻开那些支出账本的时候,眼前那一大片红灿灿的数字,又让他重新精神抖擞起来,小眼睛里放出了阵阵绿光。

这些年的支出大户,首先就是房子,从他开始翻建小二楼开始,每年基本就没闲着,否则也锻炼不出来大姨夫手底下那好几支工程队。现在实际上归属他所有的房产总共有十四处,小二楼不算,那是街道的产权,和他无关,只能算是租用。除了小二楼之外,新丽都、灵境胡同、东四、沙子口这四处都翻盖成了临街铺面,而且都已经使用上了,目前转移到了韩燕名下。

新丽都不用说了,自己开店;灵境胡同出租给了皮尔卡丹开店,楼上是临时的库房;东四的铺面还在精装修,那里也是地面两层、地下一层的小楼,洪涛打算是给谭晶开健身房美体中心外加健身舞蹈学校用的;沙子口的房子盖成了一个大库房,因为高度原因,只有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目前也被用于中转货物,从京城发往同江的物资和同江发回来的物资都有一部分暂时存在哪里,毕竟货运站不是咱自己家开的,有些东西还是放到自己的地盘上更省心。

剩下的十处房产就都是不临街的院落了,大部分都已经修缮或者翻盖完毕,唯一还未完工的就是旧鼓楼大街上那座最大最完整的院子。由于洪涛对那里的翻建要求比较高,什么材料都得用原汁原味的老料,所以工程进度很慢,基本是干一周停一周,全是在停工待料呢。

这些房产的购买,就花了洪涛近三十万,再翻建、装修一番,又是近四十万的支出,光是旧鼓楼大街上那个院子,修缮、装修的造价就达到了十万,直接就可以再买两所院子了。但是洪涛不心疼,那里是自己以后的小窝,挣钱不就是买快乐、买舒服的嘛,花了再挣呗,只要自己高兴就可以。

除此之外,洪涛这几年每年的个人支出平均起来也要好几万,这里有他自己买东西买车的钱,还有带着那些女孩子乱逛的花销,这里还不算他那个篮球联赛和从拉尔夫那里进货,如果算上这两笔,他一年十万都打不住。

最后还有一个谭晶呢,光是在八六年,洪涛就在她身上投入了近三十万的投资,除了养成她的消费、生活习惯之外,还要给她请各种老师,这些老师不见得是教她什么技能或者知识的,但是有这声老师和没这声老师,对于她以后的发展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些人都是文艺、电视、电影、新闻圈子里的名人,如果谭晶要想往这个圈子里钻,那没有几个给你站脚助威的人,你是要撞得头破血流的。可是这些老师也不是那么好叫的,你不光要陪着人家吃、陪着人家逛、还得出手大方一些,逢年过节你不得提上点洋货看看老师去?赶上老师家有个婚丧嫁娶、搬家、升职的事情,你当徒弟的不得去表表心意?这些都是钱啊!

不过洪涛还没有疯狂到要利用谭晶当自己的某种筹码的地步,他给谭晶请的这些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她们都是女人!这是必须的!这点洪涛非常清楚,不管谭晶以后如何选择她的发展道路,洪涛都要帮她避开前进路线上的某些障碍,干爹、干哥哥就算了,她有自己这么一个干弟弟就够用了,不用再去卖身不卖艺。洪涛为她做每件事儿之前,都会和谭晶讲清楚这样做是为什么,有那些好处和那些坏处,一丝一毫都不会骗她,到底做不做,完全由她做最终决定,而且不会埋怨她,更不会责怪她。

当初刚刚接触谭晶的时候,洪涛只是临时起意,想捎带手的帮一帮这个女孩子,并没打算让她日后如何如何,只要生活好一点,就可以了。但是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洪涛发现她身上有一种当明星的潜质,她是这个材料,如果不让她去试试,那就有点浪费了。

所以,洪涛慢慢的才开始改变自己的初衷,并且给谭晶重新规划了一个人生方向,打算推她一把试试,看看能不能在自己手中弄出一个明星啥的来。当然了,这里他也是有私心的,俗话说的好,不图利谁早起啊?

他的私心主要有两个考量,一就是如果谭晶真的红了,那他可以借着谭晶的这个身份,做好些他以前不能做或者不敢碰的生意;二就是他打算拿谭晶当个试验品,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毕竟亲手捧红一个明星,这是很难得的经历,上辈子他想都不敢想,只能是在街头巷尾道听途说,谁谁谁,是谁谁谁捧起来的,说得还有鼻子有眼儿。

现在自己重生了,有这个条件了也有这个可能了,他非常想让自己也当一回这个传说中的谁谁谁,就算他一直躲在幕后,大家都不知道他的这个事迹,但是等他老了之后,每当看到谭晶的作品,就可以对自己的孩子、朋友吹一吹牛逼了,看到没?这个明星就是当初你爹我、你哥们我捧出来的!

但是这一切,洪涛都有一个底限,那就是至少在自己能把控的基础上,一定要对谭晶无害。想成功,付出是肯定的,但是这要看付出什么、付出的是否有尊严、有人格,如果仅仅是为了成功而委曲求全、为了艺术献身,那洪涛觉得这个钱花得就没意义,不能说是自己害了谭晶吧,至少是不成功的,谭晶乐意不乐意洪涛管不着,他自己肯定是不乐意的。

大舅单位那个副厂长办事很靠谱,赶在九月中旬就把谭晶的挂历印了出来,总共二十万册,并且还给洪涛介绍了两位书商,他们就是专门倒腾这种玩意的,全市的各大书店、邮局、报摊都有关系,可以帮洪涛把这些挂历送入流通环节,至于最终的销售情况,这个人家无法保证,不过他们看过样品之后,还是很乐观的。

谭晶这个挂历拍得不错,那位长发艺术家手底下真是有两把刷子,再加上洪涛专门从北影厂高价请来的化妆师,挂历上的谭晶要比平时更性感、精致了,尤其是她嘴边上那颗痣,被化妆师和摄影师特意保留了下来,还突出了一下,让她格外妩媚。

除了挂历内容不错之外,最让那两名书商看重的就是这个挂历的印刷质量用纸都是当时国内最好的,但是销售价价格却丝毫不比其它挂历贵,而且还可以代销。

“小兄弟,不是我多嘴啊,我们和杜厂长也是老熟人了,你这个挂历定价有点太低了吧,这差不多也就是成本价了,那你掏钱印这么多没钱赚啊,搞不好还得赔钱,你图什么呢?”两位书商并没有因为价格出奇的低而高兴,他们必须要把这里的事情搞明白,才能尽心尽力的去帮洪涛铺货。

“嘿嘿,您二位也是老江湖了,我就不编瞎话了,这个挂历确实不赚钱,而且确实是赔钱,但是只要它们能卖出去,挂到大家家里、办公室里,我就不赔,您二位看到挂历下面这三行字了吗?我的钱就从这里赚。”洪涛嘴上说不骗人,但是这个话还不都是实话。

他只说了其中一个窍门,就是在挂历上打上了丽都美容美发美体中心和金梅服侍的广告,但是没说谭晶的问题,他这是一石三鸟。既让谭晶在大家面前出头露面、又让成本降到最低、最后还帮自己的其它产业打了广告。

这玩意到底是赔是赚那就不好说了,这得看您从哪个方面分析,洪涛自己觉得应该是赚了,能让谭晶外加那三家店铺的名字整天晃悠在十多万家庭和办公室里,受众至少得乘个十吧?上百万人在未来一年里都得被迫的看这几个玩意,不管他喜欢还是不喜欢,你说这个广告费应该花多少?

“得,您是高手,咱根本就玩得不是一个档次,我们就不和您在这儿露怯了,您放心,这二十万册挂历我们哥儿俩包了,马上就铺货去。”两个书商让洪涛这么一顿忽悠,心里也开窍了,原来这个广告也是一笔收入啊,对于他们这些常年和图书、挂历、出版物打交道的人来说,这应该又是一个敛财的窍门啊,既然得了人家的提点,那总得回报一下吧,卖力气干活吧。

“应该说是十九万册,我个人先买一万册,我朋友多,各处送送就差不多了!”洪涛又做出一个让两位书商直挑大拇指的事情来,你看看人家这个才叫老板呢,一句话朋友多,就一万册拿走了送朋友去了,操,别闲着了,赶紧留名片要电话吧,这种老板一定得认识,说不定哪天就能凑一起发财呢。

第350章 教唆

洪涛这次不是编瞎话忽悠人呢,他真的自己掏腰包买了一万册挂历,然后分给大姨夫五千册,街道、分公司、总公司之类的地方就你就挨个办公室送去吧,您要懒得送就让小舅舅去,反正他闲着也是闲着。再给韩雪三千册,那些供货商们也来点,什么?在外地呢?邮局干嘛吃的?挨个给我邮递。再给韩燕一千五百册,凡是丽都的会员,一人两册,来一个就发一个,顺便把这几个店里也都挂上,谁来了都得看见。

最后剩下那五百册是洪涛自己的,家里人每家来几册,送同事送朋友,篮球队从队员到教练一人来几册,拿家玩去,老师们也不能落下,反正只要沾边的人,必须有。本来洪涛还打算给谭晶一百册,让她拿回学校去给老师同学们散散,但是谭晶死活不要,她那个脸皮还是没练到家,这尼玛是好事儿,别人想上还上不了呢,你藏个什么劲儿啊,好像干了亏心事一样。

其实谭晶还不是坑洪涛坑的最狠的那个人,要说单体伤害值最高的,那你得往老那家看,从那二爷开始,到他那个表侄子那老三,这两位一个赛着一个的狠。那二爷是长时间、细水长流的挖洪涛的钱包,每年不花出去几万块那就算白活,赶上精品的字画、瓷器之类的,花出去的钱那就更没谱了,不过这些大笔的采购,一般都是会和洪涛商量的。

那老三比他表大爷狠多了,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就从洪涛这里抢走了三十多万,全是用那些玉石原料换的,现在洪涛那个地下室里的三个通长的木质大酒架上,只有半个放的是酒,剩下两个半上面码放的全是一块一块用报纸包裹着的石头块,另外墙角还摞着一大堆麻袋,猛一看以为是防汛抗洪用的沙袋呢。其实里面装的全是蓝宝石,到底真假,洪涛还没功夫去琢磨呢,他打算以后有时间了,让那二爷找个明白人来给掌掌眼,可别让那个烂赌徒给坑了。

不过那老三好像还真的变了,他弄回最后这一卡车蓝宝石之后,就把儿子接了回去,据说还让那二爷给踅摸着有没有合适的老婆再续一个给孩子当妈,然后他要去官园那边开个小店,专门卖这些玉石小件什么的。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感谢洪涛给他这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而他最感激的不是这些钱,而是洪涛给他指了一条自己靠本事挣钱吃饭的路,现在他才知道原来老爹留给自己那点知识并不是一点用没有。

大姨夫那个建筑公司洪涛并没有投资,不是不想投,而是这一年以来他就没找到什么正规的工程干,都在给洪涛忙活他那点私活儿呢,就这样也没亏着,不光从洪涛兜里掏走了近百万工程款,还把队伍给锻炼、整合了一下。下一步他就打算真正进入建筑行业去靠自己的能力挣饭吃去了,年前已经谈好了一项大工程,三座17层的居民楼,就在新开发的方庄小区里。也是从别人手里转包过来的,不光利润不太丰厚,还得在年前的时候带着人家的两个主要负责人去一趟香港,说是考察,其实就是变向的糖衣炮弹,不给好处谁把工程转包给你?

洪涛对于大姨夫的这个选择比较看好,一步一步走,别着急挣钱,把自身队伍锻炼好,以后有的是机会去挣钱。这个去香港考察的主意就是他给大姨夫出的,当初大姨夫问他给甲方送什么礼物和送多少提成合适,洪涛觉得光靠这种手段不足以在众多竞争者中间脱颖而出,后世里那些五花八门的贿赂手段随便拿出一个来借鉴借鉴,就够吸引甲方负责人眼球的了。

那些手握工程承包权的人物,人家缺你这几个钱?或者说收谁的不是收啊,干嘛非收你的啊?你送多了吧,你自己难受,明显就是赔本,你送少了吧,人家肯定看不上。干脆,咱不直接送钱了,咱变相一下,想去国外开开眼不?你自己没关系去吧?咱有啊,万老板那边分分钟能找个香港的破皮包公司给你发邀请函,出国考察!多高大上的理由?既能满足个人私欲,又能兼顾名声好听,这比送钱可就更得人心了吧?

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的,据小舅舅回来和洪涛学嘴,对方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听了大姨夫这个计划之后,恨不得马上就把合同签了然后当天就上飞机。就这样大姨夫还不答应呢,非得让人家带着合同,到了香港考察一番之后再签,把人家给感动的,都快马上摆香案、买猪头,和大姨夫结拜成异姓兄弟了,其实真要是仔细算下来,这一趟旅程的花销比直接送钱送礼还要少花两成多。

本来大姨夫不打算带着小舅舅去的,但是洪涛又帮小舅舅说话了,他必须去,这是一个见世面的机会,早几年见和晚几年见绝不是一个概念。一个见过世面的人,说话办事都和没见过世面的人就是不一样,这是必然的,所以他和大姨夫说了,宁愿自己掏钱,也得让小舅舅去。

“你不陪我们一起去?香港啊,你不想去看看?到时候正好你放暑假,我也给你报个名,就当是我们公司的业务员吧。”大姨夫又一次采纳了洪涛的建议,打算带着小舅舅一起去,不过他更想带着的是洪涛,于是开始诱惑洪涛。

“香港就算了吧,以后有机会去澳门的时候再加上我。”洪涛把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一样,那个弹丸小地方有啥可去的,他上辈子去过无数次了。买洋货?有了拉尔夫他们洪涛还缺洋货?一分钱关税都不带的,原产地卖多少钱就多少钱,一分钱都不带加价的,还得是批发价!什么?拉尔夫加钱?托拉尔夫带个东西他还敢自己加钱?以后还想不想继续愉快的交易了?

“澳门,去澳门干嘛?”大姨夫肯定是跟不上洪涛的节奏。

“赌场啊!谁还玩麻将啊?您就没看过录像带里那种赌场?您说您带着甲方往那里走一圈,给他们买上几万筹码,让他们输个痛快,你这个合同是不是就签下来啦?”洪涛又把负能量传输给大姨夫一点。

“这……这合适嘛?这不是赌博嘛?”大姨夫体内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您都行贿了,还怕赌博?那个罪名大啊?再说了,以后您不光得陪着赌、还得陪着飘呢,您以为随随便便盖个楼,您就挣几百万,就靠空口白牙就能找到这样的好活儿?”洪涛干脆把以后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日子先和大姨夫聊聊吧,先给他打打预防针,免得他到时候再犹豫。

“你说你这是什么孩子啊?有教自己姨夫搞这个的吗?你大姨要是知道了,不得抽死你!”大姨夫脸都红了,不知道是真气得啊,还是兴奋的。

“得,您别和我聊这个,到时候一边儿是几百万上千万的利润,一边是手底下几百号工人眼巴巴的看着您发工资,一边是我大姨,您自己选吧。要不这样,到时候您让我小舅去张罗,他没心理负担,您就睁只眼闭只眼装不知道就成,这也是我干嘛非让他跟着您的原因。”洪涛这点负能量不光要传给大姨夫,还得把小舅舅也拉进去,这要是让高燕知道了,估计晚上就得和大姨一起提着菜刀来找洪涛算账。

“我回家得和我们家老四、老五说一声,让他们以后少搭理你,你这个孩子毁了……”大姨夫看洪涛的眼神就和当初洪涛父亲看小舅舅是一个系列的。

“您等等啊……这句话我得记上,下次但凡您再有事儿求我,我就得收费,我不能干这种帮别人排忧解难,结果还挨骂的事情!”洪涛又把他那个小本子掏出来了,上面记满了谁谁谁那天诋毁他了、污蔑他了、和他打赌了,这是他的变天帐,但凡上了这个小本子的人,再想求他办事儿,不掉一层皮就别想痛痛快快的过关。

虽然洪涛在大姨夫这个建筑公司里没有一分钱投资,但是他肯定不会漏掉这块肥肉,要问八十年代末期一直到21世纪初期什么玩意最挣钱,那必须是房地产开发了。它像一头吸金巨兽,一头把银行贷款吸进去,另一头又把老百姓攒了一辈子的存款吸进去,养活了贪腐、贿赂、奢侈、浪费这几头巨兽,下面还带着小秘、二奶、豪车、房叔、房姐一大串小崽子,真正得到实惠的不是倾家荡产当了房奴的老百姓,而是那些不能说也不让说的玩意。

当人们把兜里的钱都攒着买房而不敢花的时候,那些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怎么办?他们生产出来产品卖给谁去?即使卖出去了,但是老百姓消费能力的下降,造成原本应该用五年就要更新换代的电器要用七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舍得换,企业的利润自然下降。另一边,银行把贷款都贷给房企了,那些民营制造业就没奶了,只要自身稍微资金链一出问题,那就得倒闭,因为你没地方找贷款周转去。

第351章 前车之鉴

洪涛不是经济学家,但是他用最简单的百姓思维也能判断出这玩意到底是好是坏,我们用人口红利换来的大笔外汇全用到了盖楼、修高速路、修高铁、盖地标性建筑、进口奢侈品上了。这就像一个穷人,卖血换来第一桶金,结果他没去干个小买卖来来试图赚第二桶金,而是回家把自己家里装修一下,然后对别人说:你看,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确实,你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因为你住上新房子了嘛。但是问题来了,当你花光卖血的钱之后,你怎么办?新房子不能给你产生一分钱利润,一个家庭要想生活好,必须去赚外人钱,自己家里这几口人互相把钱给来给去是没意义的。而一个国家要想富强,首先你得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来卖给外国人,去挣他们的钱。

好了,问题来了,房地产能挣外国人的钱嘛?显然不成,它只能在你们自己家这几个人里来回倒腾钱,等于是把家里人的钱都聚集到某个人手里,然后他拿着你们一家的钱,对外人说,你看,我们家富了吧,我兜里有这么钱,你们没有吧。

面对这种情况,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朱总理治理过,他严令银行不许再给房地产企业贷款,于是房地产业进入了寒冬,各地的房价开始回落。但是看看中国的历史吧,历朝历代都这样,朱总理也免不了俗,他挡人财路了,人家讲道理讲不过你,没关系啊,让你下台别干了总成吧,于是从九八年开始,房价又开始飞得更高了。

这个道理是就洪涛这么一个聪明人明白吗?肯定不是,照他这个经济学基础和智商,他应该是很靠后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但是为啥明白人都不站出来制止一下呢,哪怕呼吁呼吁也成啊。因为大环境不允许,谁说实话谁倒霉、谁按照道理办事谁下台,谁不跟着一起挖墙脚谁就是异端,分分钟让你身败名裂。

于是洪涛这个本来就没啥牺牲精神的俗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是做为一个重生者,他心里又太清楚了,这样站一边看着很难受啊。怎么办呢?于是这个没追求的玩意说了:操,崽卖爷田一点都不心疼,你们卖得,为啥爷我卖不得?让你们看看,爷我比你们卖得还拿手!

有时候洪涛自己都觉得自己很恶心,从后世没带回来一点能造福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点子来,愧对了超人、蜘蛛侠、蝙蝠侠、汽车人这些穿越重生加变异的前辈了,根本就没有人家那个只身拯救全人类不惧粉身碎骨的大无畏精神。但是他又找到理由来安慰自己了,因为我国的文化自古也不鼓励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我们从小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要听老师话、要听单位领导的话、要听组织的话、要听上级的话。

所以洪涛决定还是听大家的吧,既然你们都说挖,那好吧,咱就看谁挖的利落吧,我一个人顶你们十个,不就是挖墙脚嘛,谁怕谁?至于说把墙挖塌了怎么办?切,你多虑了,老祖宗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说辞,比如说:天塌了有高个的顶着、上梁不正下梁歪等等,这些都能让你时时刻刻减低自己的负罪感。

这些都是洪涛的理论基础,实际上他只是想弄一个施工机械租赁公司,资金就是那些从苏联换回来的大型施工机械,合作对象就是大姨夫的建筑公司。他会让小五找人注册一家公司,然后挂靠在大姨夫建筑公司下面,每年给大姨夫的好处就是可以打折从这里租用施工机械,而且是优先保证大姨夫的使用,然后剩余的时候,就把这些机械租赁出去。

这只是第一步,到时候洪涛还将让小五从苏联那边雇佣熟练的技工过来,让他们一边操作这些设备,一边给签订了长期合同的青年工人当老师,把他们也都训练出来,这样公司以后不光可以租赁设备,还能连操作这些设备的高级技术工人一起租,配套!

你要说二十一世纪蓝翔技术工人满大街都是,洪涛一点意见都没有,但是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这种高级技术工人还是很稀罕的,这个买卖坐上十年八年的肯定没问题。

但是这么好的买卖洪涛干嘛又让外人来干,自己还是躲在旁边不让利益最大化呢?还用问嘛,胆小呗,他觉得这种产业玩着玩着就有点涉黑的意思了,抢工程、抢地盘肯定避免不了,就算你不这么干别人也得这么对付你,那咋办呢?如果要是洪涛自己干或者让大姨夫小舅舅他们干的话,那只能是选择退避,因为咱不是那种人,玩不来那些。

可是让小五干就没这个问题了,别人不惹他他还想去惹别人呢,整天打得和血葫芦一样,这是他们的常态,如果那个月没听见自己那个朋友和手下被人扎死了,他们就觉得这个生活特别的没意思,太平淡!你说放着这么好的资源,你不把他放到能发光发热的地方去,做为一个重生者,洪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还是那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人就得玩什么鸟才对。

在洪涛的未来规划里,小五他们不光有施工机械租赁这一只鸟可以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也是非他莫属的。不过那个行业还要等上一两年,等京城开始在三环之内大规模盖楼的时候,搬家公司这个玩意就可以开张了。这个东西不用小五他们的人去当搬运工去,只需要他们在城区各地设立服务网点即可,谁敢来咱地盘里抢食儿,直接赶出去就OK。

等搬家公司干个十年八年的,咱再利用手中的人力和交通设备,摇身一变,咱又叫物流公司了,嘿,简直就是无缝对接,除了换一块牌子和名片之外,基本上连工作服都不用换,就立马进入了另一个暴力的朝阳产业。洪涛决定在这些产业里面都要有自己的影子,咱不拿那个大头,咱就跟着喝汤还不成吗?

至于制造业、零售业,洪涛打死都不会去摸一下的,别人干可以,他还可以给与一定的帮助,但是他自己是绝对不会干的。因为今天早上他路过珠市口东大街的时候,突然被路边一家服装店给吸引了,到不是这家服装店的面积有多大,也不是它有何经营上的特色,而是它的名字对洪涛来说太敏感,它叫国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8页  当前第1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3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潜入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