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潜入梦_分节阅读_第24节
小说作者:第十个名字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3.28 MB   上传时间:2015-12-04 12:10:37

“里院就有几块,垫在咸菜缸下面呢,养蛐蛐有什么好玩的?不如咱们去抓土鳖吧,三个一分钱,晚上出去抓一会儿就能挣1毛多。”小舅舅对于蛐蛐没什么兴趣,他只对两种东西有需求,一个就是钱,一个就是臭大姐。

“给,这是我今天抓土鳖的钱,就算我跟你一起去了,过些日子我让你和我一起去抓蛐蛐,你别说今天我没和你去抓土鳖啊!”洪涛从兜里掏出一毛钱纸票,放到小舅舅手里,然后从工具箱里拿起一把锤子直奔后院。

据洪涛的姥姥给洪涛讲早年间的老故事,在洪涛出生前没几年,护城河里边还有城墙呢,后来挖防空洞的时候缺砖,结果劳动人民聪明的脑袋一转弯,直接就把城墙给扒了,城墙砖都拉到防空洞里砌墙了。不过总会有剩下的城砖,而且数量还不少,有些就当垫脚石砌了台阶,有些就常年扔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一直到21世纪,这些大砖头才又成了好东西。

“啊!!!……哎呦喂,你个缺德孩子,差点吓死我!黑灯瞎火的,你在这儿干什么坏事儿呢!”洪涛拿着锤子跑到了里院,找到那两口水缸,正要用锤子把下面的城砖砸下一块来,忽然里院走出一个人,被洪涛吓了一跳。

“婶儿,我要弄点城砖用,没事儿,您忙您的吧。”洪涛一边说,一边手起锤落……

“咣……哗啦……操!”城砖是砸掉了一个角儿,但是洪涛的手还没那么大劲儿,锤子弹了起来,撞在旁边的水缸上,把水缸也给打破了。

“哎呦,这回算是让我逮着了吧,你这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走,找你姥爷去,让他看看,这次还有什么说头没!”隔壁的婶子刚要走,听见声音之后又回来了,伸手揪住了洪涛的耳朵。

“我数数啊,我都有大半年没帮你出头了吧,你这是不是怕姥爷太闲了,成心给我找点乐子啊?”姥爷这次没护犊子,答应了隔壁婶子改天赔他家一口水缸,然后问洪涛。

“嘿嘿嘿,这次是意外,我是去砸城砖的,结果不小心把水缸给砸了。”洪涛让老头给逗乐了,没想到姥爷还有点幽默的天赋。

“砸城砖干嘛用?”老头之所以没护犊子,主要是和邻居家张爷爷关系不错,不愿意因为一口水缸给两家添麻烦,这要是换一家关系一般的,保准得说:你们家水缸放的不是地方!这是没伤到我们家小涛,要是伤到了,你们家赔得起吗!

“您等着啊,我今天弄了点儿好玩意回来,我去给您拿去。”洪涛一般的事情都不瞒着姥爷,一溜烟跑回小舅舅的屋里,把那一箱子蛐蛐罐给抱了过来。

“哎呦,这不是蛐蛐罐嘛,我看看,我看看,像是个老物件啊!”姥爷虽然不算真正玩虫的,至少也算个业余选手,让他说出什么门道儿来,他肯定不成,但是认出来还是没问题的。

“我花4块钱从委托商店里买来的,您看值不值?”洪涛直接把收购价缩水了10倍,他经常这么干,80块钱买块老手表,他说20买的,还特意让委托商店的售货员给他开假收据来骗他姥爷,当然正式盖章的收据是开不出来的,只能是没有章的收据,真正的收据他全藏起来了。

“值了!我觉得照这个成色,至少也是大清朝的物件了,比我这个蝈蝈葫芦还要老,等以后你再看到合适的葫芦记得给姥爷弄一个来,一只蝈蝈它不爱叫,我得再弄一只。”姥爷也不和洪涛多讨论钱的问题。

“今天我碰见一个姓那的老头儿,是个蹬板车的,他教了我不少养蛐蛐的知识,您认识他嘛?”洪涛想从姥爷这里打听打听那个老头的底细,毕竟姥爷土生土长在这一片已经几十年了,说不定认识呢。

“大秃瓢那个?三轮车锃亮?”姥爷果然认识。

“对,就是他,是他把我拉回来的,还给我讲了好多玩蛐蛐的规矩。”

“嘿,那可是是个玩主儿,早年间他家有个大院子,就在钱粮胡同里,后来铁杆庄稼倒了,铁杆庄稼就是……”姥爷开始给洪涛介绍那个老头的来历。

“铁杆庄稼我知道,您接着说!”洪涛几乎和每个成年人聊天,都得这样打断别人几次,到不是他不礼貌,而是对方总会不由自主的去给他解释好些他不应该知道的东西。

“后来他父亲卖了不少家当,开了一家车厂,买卖还算不错,在东城这边都叫他那金牙,他有一嘴大金牙。再后来解放了,他那个大儿子是国民党军官,带着一家人想坐飞机跑,不过飞机票只有3张,本来是准备给老爷子一张,弟弟一张,然后让老妈和弟媳妇在这里等死。这位那二爷也是条硬汉子,直接把飞机票给了他怀着孕的媳妇,然后带着他老妈一起留了下来,唉,造孽啊!”姥爷说到这儿,也有点激动,叹了一口气。

“那后来呢?”洪涛没想到那个嬉皮笑脸的老头还有这么曲折的身世。

“后来他老妈没几年就死了,当时他把家里能卖的全卖了,不顾政府的禁令,从西山请来好多和尚,给他妈在东四大街上做法事,一直走到了东直门外。后来政府没收了他家的院子,他就在院子旁边搭了一个小院儿自己住,刚开始是帮人家摇煤球,后来也不知道从哪儿弄来那辆车,就开始蹬板车了。可惜他那个媳妇和孩子了,死活都不知道,他也一直没再娶,就一个人过倒现在,等他闭眼的那一天,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唉……造孽啊……”这么一会儿工夫,姥爷已经说了两次造孽了。

第75章 优还得加

“那您和他熟吗?”

“不熟,我只是知道他,他可不认识我,人家是旗人,从小就住大宅门里,后来虽然破败了,但是倒驴不倒架,咱们是小门小户的,玩不到一起去。比如你姥爷当宝贝这个蝈蝈葫芦,到了人家那儿,估计连拿都不拿,嫌寒蝉啊。”姥爷的答案让洪涛很失望,原来说这么半天,还是不认识啊。

“那我弄蛐蛐罐去了。”洪涛一看没啥收获,自己拿着那一角城砖回到了小舅舅屋子里,拿起一把钢锉开始在城砖上蹭,下面用报纸接着。

自打洪涛开始养蛐蛐开始,姥姥家里的厨具算是倒了霉了,第二天中午洪涛吃完了饭,就把姥姥的捣蒜锤翻了出来,把他挫好的城砖面子在放到捣蒜罐里,一通猛锤,力争做到更细更粉。下午放学之后,他又跑到二环路的地铁工地上,找了一兜子纯正的黄土,和一袋子熟石灰,继续在捣蒜罐里研磨,一直折腾到吃晚饭。

这天正好吃饺子,小姨负责砸蒜汁,小姨也不知道那个捣蒜罐让洪涛给用过了,拿起来就用。结果吃饭的时候,一桌子人都吃出了一股子石灰味道,有怀疑醋坏了的,有怀疑香油有问题的,只有洪涛知道,那是捣蒜罐子没刷干净,但是他只能偷着乐,不能说,这玩意太惹众怒了。

折腾了好几天,他终于按照那二爷教的方法,把5个蛐蛐罐儿都砸好了底儿,果然和那二爷说的一样,这个底上的土层,即使把罐子扣过来,用手拍都不带掉渣的,就好像是水泥抹的一样,又平又结实。

可是这还不算完呢,砸好底儿的罐子还不能用,还得用茶水养,于是洪涛姥爷的茶叶又开始倒霉,每天洪涛上学之前都会在水壶里泡一壶茶,然后在书包里带上一个蛐蛐罐儿,一起拿到学校里去,别的同学听课,他用一根毛笔蘸着茶水往三合土上抹。这下他算是找到了一项娱乐,连着2礼拜都没上课睡觉,而是在课桌下面捣鼓他的蛐蛐罐子。

在养蛐蛐罐的同时,他也没闲着,书包里除了书本之外,还带着钳子、铅丝和从废品收购站弄来的铜丝。刷完了三合土,就开始编蛐蛐罩,弄这玩意他比较拿手,上辈子他也编过不少蛐蛐罩,什么样儿的都有。

除了做手工之外,洪涛又去几个委托商店里转了转,想找找还有没有卖蛐蛐罐的。他也想给自己凑一桌,既然要玩,那就玩得专业点儿,可惜的是,去了好几次都没碰到,至于那位那二爷,他也没见到,到不是他不在,而是不巧,几次去他都帮人家拉活儿去了。

自从转到了五班,洪涛好像就在学校里消失了,课间的时候也不怎么去抢乒乓球案子了,现在大江的胆子已经没原来那么小了,至少敢去争取自己的基本利益,加上他的乒乓球技术与日俱增,不用洪涛帮他抢案子他也能玩得上。老师们好像也把洪涛这个怪异的学生给忘了,除了在上体育、音乐和美术课的时候,老师嘴里还会蹦出这个名字,平时在班里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洪涛的座位附近已经成了同学们的禁区,谁也不会到班级后面的墙角附近玩耍,就算追跑打闹的时候,大家也会故意避开这个角落。因为那里总是坐着或者趴着一个大个子同学,谁惹到了他之后,就会在下课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挨顿揍,大家明知道打人的都是他小舅舅年级里的学生,但是却抓不到他的把柄。

本来班级里每周都会轮换一次座位,每一列同学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整列整列的向右移动,但是洪涛自己却纹丝不动,一直守着教室左后方的角落。这里靠着窗户,可以让他上课时极目远眺,而且还靠着暖气片,能在冬天的时候提供足够的热量,在夏天的时候摸上去冰凉舒适。班主任也不去管他,爱坐那里就坐那里吧,最好能坐到楼道里去,老师才高兴,眼不见心不烦。

在期末的时候,洪涛这个名字再次浮现在小学部所有任课一年级的老师眼前,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看,这个名字还是牢牢的趴在楼道里的光荣榜上,而且还是最上面那一行,全部6门课除了100分就是优,体育老师和美术老师更狠,他们觉得优还不足以表达他对洪涛的认可,于是在优字后面加了一个红色的加号。

被洪涛牢牢压在身下的,就是金月了,她所有的科目也都是100分或者优,之所以不能和洪涛并列第一名,差就差在那两个加号上了。金月曾经问过洪涛,如何才能让老师也给她的优后面写上一个红色的加号,洪涛琢磨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答案,只能告诉小女孩,死了这条心吧!

最高兴的就要属洪涛的父亲,自己儿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充分证明了他上次大闹校长室的正确性,至于那些不喜欢洪涛的老师,他全部无视了,只能说他们是目光短浅之流。于是在家长会上,洪涛的父亲又给在座的家长和老师上了一堂课,着重讨论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说就是一堂课,等他说痛快了,家长会的时间也到了。

“小涛啊,今年暑假爸爸带你去北戴河吧,看大海去,你还没见过大海吧?”回家的路上,父亲可能觉得光是给其它人上一堂课还不足以表达他的心情,又抛出另一个很大的奖励来奖励儿子给自己争气。

“爸,今年我就不去了吧,明年再去,我小姨的裁缝店可能就要开张了,我这个当师傅的怎么能不在场呢。”洪涛知道父亲并没有忽悠他,上辈子的时候父亲就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带着他去了北戴河,不过不是父亲和他两个人,而是好几车人,那是父亲单位里组织的福利,年年都去。

“哦,那也成。你小姨也是耽误了啊,原本她的学习还是不错的,可惜后来这么一折腾,就全荒废了。你可不能学你小姨和你小舅啊,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干个体户了!”洪涛的父亲对洪涛这个小姨和小舅都没什么好感,主要是怕他们把自己儿子给带坏了,所以一说到他们,立刻警觉了起来,这都成本能了。

“您觉得个体户没出路吗?说不定过几年个体户会比您这个大学老师挣的还多呢?”洪涛虽然知道和父亲讨论这个话题根本没意义,但还是忍不住要说一句。

“挣得多有什么用?你长大就知道了,没有知识,钱再多也会让人看不起的。你这个思想苗头很不对啊,我和你说……”果然,父亲一听洪涛这个话,立马就进入了上课模式,打算深挖一下儿子的思想根源,及时把儿子的这种思想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停!我没这个苗头,我只是和您探讨一下这个学术问题,和我没关系,成了,您回家吧,我该去给姥姥家买黄酱了,今天中午吃炸酱面。”洪涛根本不给父亲上课的机会,一旦让父亲把自己给卷入了上课模式,他说起来就没完了,至少一个半小时不停,这正好是一节大课的时间。

“嗨!我还没给你说完呢……这孩子!别回家太晚!”父亲刚要开讲,忽然发现学生没了,一肚子的话窝在心口,很是难受。

暑假是每个学生都盼望已久的日子,洪涛也不例外,不过让他稍微有点郁闷的就是父亲也是老师,他也放暑假,而且每天上午都坚持要抽出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给儿子讲一讲课。洪涛现在也没心情在编瞎话骗自己父亲了,因为他宁可让父亲认为自己的是怪胎,也不想整天去听初中数学。

于是洪涛又从父亲那里获得了2本书,一本叫微积分、一本叫解析几何,然后每天早上锻炼完,洗完澡,吃完早点,他和他父亲就一起荡漾在高等数学的海洋中,正好又给洪涛回了一次炉,上辈子他除了英语之外,就是高数最次,因为这种学问是需要徐徐渐进的,他高中就没学扎实,到了大学就更跟不上了。

上午的时间被占据了一大半,吃完午饭之后,金月又来占据他下午的时间了,她不在自己家里好好写作业,非要成立什么学习小组,玩什么一帮一、一对红的桥段,不光她要来,还把张大江也拉了过来,一帮一的一,就是她自己,后面那个一就是张大江,不过能不能一对红,洪涛很是怀疑。

怀疑归怀疑,洪涛也不能说不让他们俩个来,虽然自己从来不写作业,包括暑假作业,但是他们俩还得写,总不能打击小孩子的积极性吧。但是洪涛也不愿意让他们俩把自己下午的时间再占用一大半,于是他想了一个主意,就是让金月和张大江一起坐在自己那辆竹子婴儿车里,然后他推着他俩一起上街。

第76章 抓蛐蛐

这种竹子婴儿车后世可能都看不见了,这个车里有三块挡板,可以任意搭配组合,让车变成好几种形态。当三块板都平铺在中层时,这辆车就变成了一张婴儿床,车的两头还有小门可以打开,增加床的长度。当把中间那一块板放到上层之后,婴儿车又变成了一辆可以让两个小孩对着坐,中间还有一个小桌子的推车,可以推着一对儿孩子上街,而且孩子面对面坐着,该玩还是该写字,都不影响。

如果把三块板都收起来,那竹子车就变成了一辆小型载重车,推200斤白菜回来不再话下,急了还装几百块蜂窝煤。洪涛也不知道这个车是谁设计的,简直就是绝了,非常符合当时的生活条件,既便宜又多功能,小孩用完了也不浪费,家里大人照样能用。

现在洪涛就充当了家里的大人,推着金月和张大江走在东四北大街上,他打算再去委托商店里看一看,还有什么好货色没有。再次来到商店门口,洪涛给金月和张大江一人买了一根大雪糕,让他们俩坐在竹子车里继续写功课,然后自己走进了商店里。

“嘿,小孩儿,来来来,你不是要蛐蛐罐儿嘛,又有货了,过来看看来。”洪涛刚进入商店,柜台后面那个男售货员就像看到财神爷一样热情的招呼上了,由于洪涛没事儿就在这几家委托商店里转悠,身份还特别特殊,这几家商店的售货员基本都认识他了。

“这和我上次买的那个蛐蛐罐是一套吧?还是那个人卖的吗?”洪涛看着柜台上那4个蛐蛐罐儿,怎么看怎么眼熟,盖子下面的款儿都是一样的,如果不是里面还没砸底,洪涛甚至以为自己家里的蛐蛐罐被人偷了,又卖到这里来了。

“这我没法告诉你,你又不是第一次来了,这个规矩你还不懂?要不要?”售货员没告诉洪涛卖家是谁,这是委托商店里的规矩,如果把卖家告诉买家,那商店还怎么吃中间的手续费。

“要!您给我找个东西装装,别碰坏了。”洪涛当然懂这个规矩,也就不再追问了。

“对了,还有这些玩意,那个卖家说是一套的。”售货员伸手从后面的货架上又拿起一些东西,扔在了柜台上。

“这是什么玩意啊?……他没说这是什么?”洪涛伸手拿起一个来看了看,材质好像是骨头做的,一寸宽、3寸长,几毫米厚,上面啥东西都没有。

“我哪儿知道啊,他说是和这些蛐蛐罐配套的,一个罐子一个,这是4个,另外还多给了4个,不知道什么意思,你自己琢磨去吧。”售货员找来一个木头箱子,里卖还有稻草,不知道原来是装什么用的,不过装这个4个罐子倒挺合适。

“谢谢您啊!等我会儿,我出去一下……”洪涛没接那个箱子,而是招呼了一声,转身跑了出去。

“大叔……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下次要再有这种玩意,您受累,帮我留留,我隔三差五肯定来一趟,百分百买,您不用担心砸手里,怎么样?”过了几分钟,洪涛一溜小跑又回来了,凑到柜台边上,左右看了看没人注意,伸手递给售货员一盒牡丹烟。

“哎呦,你比那些货串子可懂事多了,那帮孙子天天净拿嘴填忽我,没一点儿正经的,你放心吧,有货我给你留着,卖不出也不他们丫的!”售货员的后槽牙马上就露出来了,一盒牡丹烟8毛5分钱,已经算是好烟了。

“得嘞,那就麻烦您了啊!”洪涛本来是想买盒1块3毛1的中华烟来着,结果边上的小卖部里没卖的,现在看来,牡丹烟就足够了,还帮自己省了好几根大雪糕钱。

“哦,对了,您看见那二爷了吗?”洪涛突然又想起了那个老头,自从上次见到他之后,一直也没再见面,他还有好多东西想问呢。

“……没……你问他干嘛?”售货员脸上的表情有点古怪。

“嗨,也没急事儿,就是想让他给我讲讲这些罐子的知识,成,您忙着,我走了。”洪涛并没发现售货员的表情,他根本就没回头。

“走喽,回家喽!小心点啊,别给我踩坏了!”洪涛抱着小箱子回到竹子车旁边,把箱子放到了金月坐着的挡板下面,还特意叮嘱了他们俩一声,然后推着小车继续上路,往东单方向走去,那边还有一个委托商店。

农历6月29,公历8月5号,星期三,这一天晚上洪涛姥姥家里又坐了一大桌子人,今天姥爷特意去牛街买回来8斤羊肉片和一堆牛肚、牛百叶,点上铜锅子,要在家里涮羊肉。要说今天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其实啥也不是,今天立秋,按照京城的风俗习惯,这一天要贴秋膘。

贴秋膘的意思就是吃点油水大的东西,把整个苦夏里失去的营养补一补,然后准备熬过寒冷的冬天。往年贴秋膘也就是饱一顿油渣韭菜饺子,不过今年市场上卖的主副食明显多了起来,不光猪肉、鸡蛋、麻酱、香油的定额都提高了一点,就连平时很少见的牛羊肉也都露面了。东单菜市场里还有了猪肉白菜馅的速冻饺子卖,而且不要粮票就能买,那个队伍从商场里都排到了商场外面,洪涛去晚了,看着长长的队伍连排都没排。

相对于这口吃来说,洪涛更喜欢立秋这个节气,因为他可以去抓蛐蛐了,至于那些蛐蛐到底是脱了几层壳的,他就没功夫去琢磨了,那些知识还太深,一边玩一边琢磨吧。

吃完了涮羊肉,洪涛拿出白天新买的4节一号电池,换到手电筒里,然后穿上一身旧衣服,拿起蛐蛐罩子和一根用通条改的小铁棍,招呼上不情不愿的小舅舅,迎着月光走向了胡同深处。之所以要叫着小舅舅陪伴,主要还是为了自身安全着想,他在这片名声太臭,学校里的同学也都住在这一片,万一自己落了单,挨揍的可能性不能说很大,但也不是没有,还是加个保镖比较合适。

在胡同里抓蛐蛐比在野外容易多了,胡同里没有杂草,只要听到了蛐蛐叫,你就循着声找吧,一般都会摸到某个大杂院里,那些蛐蛐不是藏在墙角的砖缝里,就是藏在花盆、水缸之类的杂物缝隙里。只要确定了蛐蛐的位置,这只蛐蛐也就无处可逃了,如果是墙缝里最容易,只需要用蛐蛐探子伸进去,把蛐蛐赶出来,用蛐蛐罩子一扣就算齐活了。如果要是藏在杂物堆里,那小舅舅就要倒霉了,他得负责把杂物搬开,还得轻手轻脚的搬,不能惊动了蛐蛐。

抓蛐蛐最大的难题不是蛐蛐,而是人。大杂院里突然来了两个陌生小孩,摸着黑举着手电筒在院子里乱窜,搁谁看见了也得往外轰,所以抓蛐蛐的时候还要避开大人,最好是在9点多以后,那时候的人们睡得都早。

另外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墙缝里、杂物堆下面藏着的各种昆虫。比如说蝎子、蚰蜒(钱串子)、蜈蚣之类的虫子,这些东西有的吓人,有的咬人,有的叮人,当时的老人为了不让自家孩子到处乱跑,就经常吓唬小孩说:别四处乱钻去,赶上钱串子钻你屁眼里去,你就没救了!

就因为这句话吓唬小孩的瞎话,不知道有多少钱串子被孩子们踩死,它们死的冤枉啊!是背着一个坏名声含冤死去的,而且一直都没人站出来给它们平反,因为它们根本就不钻什么小孩屁眼。

至于蚊子之类的小虫,那时候的小孩好像根本就没什么记忆,叮就叮呗,一玩起来谁还顾得上那个,痒痒了回家擦点清凉油就算OK了。不过洪涛比较怕蚊子,所以他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宁肯热得一脑袋汗,也不想被蚊子叮几口。

“这是个废物!不要!”第一只蛐蛐很快就落网了,洪涛拿出戥子称了称,连4厘都不到,没有什么养的价值,太小了。

这里的厘不是厘米,也不是长度单位,而是重量单位,10厘是1分,10分是1钱,10钱是一两,也就是50克,那么一厘就是0.05克。一般来说,蛐蛐的平均体重差不多在5厘左右,超过5厘就算是大蛐蛐了,不足5厘的身材太小,可以当鸣虫,当不了斗虫。

厘只是北方的京、津、HB、SD一带的称重单位,叫做小厘。到了南方不这么算,南方叫斟和点,斟是上海那边的计重单位,点是苏杭一带的计重单位。这三种计量单位之间如何换算那二爷没说,洪涛也没想起问来,反正他现在也不打算去南方收蛐蛐,问那个也没用。

“哎呦,小涛啊,咱回家吧,小舅我都困了,这得有12点了吧!”洪涛和小舅舅沿着炮局胡同,一直抓到了北小街,蛐蛐是抓了不少,但是达到洪涛要求的并不多,只有4只。

第77章 摆擂台

“这边的蛐蛐质量不成啊,明天晚上咱俩去地坛里抓吧?”洪涛不太满意,胡同里的蛐蛐身材明显比较瘦弱,抓了半天,只有一只勉强够6厘的。

“我不去,让人抓住又要去拔草,你自己也别去啊,里面有纠察队。”小舅舅拒绝陪洪涛去公园里冒险。

“3毛钱一晚上,去不去?”洪涛又祭出他的大杀器,钱!

“……5毛!”小舅舅现在也会讨价还价了。

“成交!回家!”虽然洪涛觉得5毛钱有点贵,但是除了小舅舅也没别人肯陪他大半夜的去地坛公园里抓蛐蛐,只能咬牙认头。

洪涛没回自家去睡觉,而是先把那4只蛐蛐都送回了小舅舅屋里,放进了蛐蛐罐,还在饭板上放了点米饭粒,这才溜回自己家里睡觉。第二天一大早,洪涛又跑回来了,也不管小舅舅还起没起床,从小屋里把他那4个装着蛐蛐的罐子又搬了出来,按照那二爷所说的,开始换水、换米饭粒、换过笼。

“小涛啊,你这个蛐蛐罐子不错啊,让爷爷看看……哎呦……这个蛐蛐小了点儿。”洪涛正在院子里折腾他这几只蛐蛐呢,姥姥隔壁的张爷爷从院外走了进来。他不玩虫,但是玩鸟,每天早上都提着两个大鸟笼子去公园里遛鸟。

“我抓了半宿,也没抓到好的,您知道哪儿有好蛐蛐吗?”洪涛这次没反驳,自己这4只蛐蛐确实是不怎么样,只能勉强算是斗虫,估计也是业余水平的。

“嘿,你这可问对了人了,抓蛐蛐得去昌平十三陵、西山八大处和云冈,可惜你太小了,自己去不了,赶明儿我和鸟市上买油葫芦的说一声,让他给你留意留意,有好蛐蛐给我留着,不过人家那个可都是要钱的,你姥爷能给你买吗?”张爷爷把鸟笼挂在屋檐下,然后把鸟笼外面蒙着的蓝布撩开,让鸟儿见见阳光。

“没问题,我自己有钱,你琢磨着得多少钱一只?”洪涛二话不说,从自己裤兜里掏出一把零钱。

“这得看蛐蛐的成色了,我琢磨着8厘的蛐蛐怎么也得块八毛钱的吧,少了不值得人家去费那里力气,他们抓油葫芦都用笼子和网,抓蛐蛐就得下手慢慢找了。”张爷爷看来也懂点玩虫的门道,其实像他和姥爷这种老京城人,多少都懂点花鸟鱼虫方面的知识,就算自己不玩,身边玩这个的也不少,听也能听个半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8页  当前第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3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潜入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