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极限警戒_分节阅读_第1365节
小说作者:墨武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9 MB   上传时间:2023-07-23 12:38:40

  琴丝带着期待的表情,“对我们而言,这叫做复制追踪。”

第2008节 抽坎添离

  琴丝在探讨科技的时候,眼睛内是有光的。

  当你真正的坚持一件事情、而且知道这是有意义的,那你在这个过程中,眼中一定是有光的。

  夜星沉凝望琴丝眼中的光辉,半晌终道,“复制跟踪?”

  琴丝立即解释道,“复制追踪和古代的传说搜魂有些相似,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科技。”

  并不隐瞒,琴丝再道,“古人有三魂七魄之说。”

  夜星沉对此自不陌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琴丝点头道,“不错,这是葛洪《抱朴子》中所言,葛洪还是很有神通,内观可见体内微妙的变化。”

  夜星沉忍不住道,“你修得葛洪这般境界了?”

  他着实不信。

  在空间融合时,末世人对他夜星沉有戒备,他夜星沉如何会没有任何防备?

  这种隔阂,绝非沈约在此就可化解。

  以夜星沉观来,末世人有极为奇特高明的科技,但若论自身的修为,远差他夜星沉太多。

  若非如此,都子俊也不会被女修一拍裂开。

  外在的技术再是高明,可若没有内在强大的支撑,终究是外强中干,这也是都子俊那些人一入水晶空间,就被他夜星沉所困的缘故。

  没了武器的末世人,其实就和没爪牙的老虎般,对夜星沉难以造成实质的威胁。

  夜星沉一入此间,早将优劣分析清楚,同时对琴丝的能力做了推算。

  琴丝绝非武功高手,她的内在修为更不算高明。

  夜星沉对沈约看重,不仅因为沈约的见识,还因为沈约的实力和见识完整合一。可见修为不见得高明的琴丝对葛洪有不认可之意,这让夜星沉难免质疑。

  琴丝摇头道,“我当然没有葛洪的修为。”看着夜星沉,琴丝微笑道,“但这不意味着我不能正确的点评旁人。”

  夜星沉微怔,不能不说琴丝说的没有问题。

  “我们能对三魂七魄进行点评,是因为我们通过实验,测量到葛洪所说的现象。”

  琴丝平静道,“葛洪说的水火水形分,是说人体内观做到水火元素分离后看到的情形。”

  夜星沉微有扬眉,随即道,“水火交融方得命生,人生在世,水火互通方得命存,既然如此,水火又如何分割?”他这般说的时候,更带有考验的味道。

  沈约知道夜星沉的意思——华夏以五行推人体运行,释家用五大说世人组成。归根结底,古代高明人士都认为人是由五种微观元素组成的。

  因此华夏中医将人体经络都用五行分之,这种分割并非完全切割,而是将人体的组成用五种属性总结,在中医看来,人体内流动的液体多归于水元素,而人体的能量系统多归于火元素。

  人体内的最能观妙阴阳的水火,不是世人肉眼可见的水火,而是水中有火、火要水运,是以华夏《易经》坎水离火的卦象都是阴中蕴阳,阳中藏阴。

  以水运火听起来不可思议,可如果说成血液带动营养输送全身,在一般人眼中,是不是就科学许多?

  中医所言的“虚火”事实上就是缺乏水润的能量,就如汽车发动机干烧般——除了损伤身体外,虚火意味着人体的能量并没有得到正确的利用。

  若明了这种譬喻,就会对中医的水火阴阳概念,有着更近一步的认知。

  道家有种修炼的法门叫做抽坎添离,就是希望将人体坎水中蕴藏的一阳替换离火中真阴,让人体由后天之躯转为先天之体。

  这种习练法门就是天人合一之法。

  人要法天,必须像天,这和释家中要见心性,必观其明、其空般。

  道本一同。

  天道乾,至阳之相。

  要想天人合一就先要像天之相。

  沈约以密宗通三道,一法通、诸法皆明,是以知道夜星沉拷问的实质——人是水火不分家才能活下去的,既然如此,人如何做到水火分离?

  夜星沉当然知道如何水火分离,可他不信琴丝会明白此理。

  琴丝回应道,“你是知道如何让水火隔离的,是不是?”

  夜星沉淡淡道,“我当然知道,我不明白你是否知晓。”

  琴丝正色道,“我知道。”她对夜星沉的轻视没有任何不满,平静道,“人死的那一刻,就可制造水火分离。”

  夜星沉瞳孔微缩。

  琴丝又道,“人之将死,五行崩坏,五大分解,水火自分,因此可以看到平日看不到的异象。”

  沈约微有意外,随即暗自点头。

  一切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他沈约看来,却是再清楚不过。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这是黄帝《阴符经》上的明言。

  从此可见,黄帝和释迦的观点仿佛,生死绝非断层、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生中藏死,死中蕴生。

  沈约和许多人讨论生死,如今再加上琴丝提供的科技,可以轻易推出人之循环的过程。

  “沈约,你明白了?”琴丝突然道。

  沈约微笑道:“人之生死轮转,生因五大汇聚、按基因规则组成躯体,灵明点加入,形成生命之初。死因五大分崩,灵明点脱离,完成死亡过程,灵明点之存,让死为新生之根。此过程周而复始,即为六道根基。”

  史密斯先生激动道,“正是如此。”

  沈约又道,“但人出生因五蕴之垢,不能自查此理。”

  他这般说的张继先微微点头,他对此最有体会。

  人若无深厚的修行之基,五蕴如尘垢,就会抹杀灵明点的记忆,这也是太多人记不得前尘的缘故。

  世人忘记前尘,绝非喝了什么孟婆汤,而是五蕴之垢暗自作怪。

  他张继先虽明此理,仗着深厚的修行根基,还用了五年才破除五蕴之垢记得前尘,庸碌常人若要记起前尘,那无疑有登天之难。

  沈约继续道:“人死因五蕴所迷,同样无法体会这个过程。但人在临死刹那,少却五大规则束缚,若是清醒,就能查此微妙。而修行者多用这种规则入定,观察生死之妙,得悟妙法正行。”

  看向夜星沉,沈约正色道,“阁下能得天人合一,自知此理。”转望琴丝,沈约肃然道,“你们虽未证得,却依古人明言、用科学之法测得这个现象。”

第2009节 闭环问题

  沈约所言,让众人恍然大悟。

  不是科学无法观测的现象就是迷信,也不是科学不能观测的境况就是神通。

  科学的定义本来就是模糊的、自相矛盾的。

  如果一切都以实际观察作为科学依旧的话,那量子理论的测不准、双缝实验,根本就是迷信的存在,但量子偏偏又是可以观测到、真实又不确定状态的存在。

  这无疑给所谓的科学定义一记重拳。

  以自相矛盾的根基想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无疑是缘木求鱼。

  你看不到,可能是你认知不到;你看不清,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清醒的头脑。

  沈约深明此理,他从不用科学排斥古文明,也不会用古文明来反对科学。

  他从来都是取精去糟,融合成贯通之理。

  在世人多认为排斥自身认知以外的一切才能维持自身“小我”存在的时候,他早就在融会贯通,一探天地之妙。

  无论古文明还是科学,无非是人类对世界认知的一条途径,既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妄言哪条道路是通罗马的最佳路径,本来就是荒谬的事情。

  夜星沉、琴丝之间的矛盾看起来不可调和,可沈约轻易解决。

  夜星沉是以古文明的抽坎添离之法看待水火分割,葛洪的九字真言虽有问题,但本身无疑是个修行者,得以在内观中看到水火分离时、三魂七魄显现的情况。

  何为三魂七魄?

  古人其实并无定论,沈约对此亦不执著——从他的角度来看,那无非是修行中不停的除垢后得见的心性显露、折射出人体的内在之光罢了。

  这就和你透过棱镜看到的虹彩一样,纠结虹彩变幻的意义不大,痴迷各种组合绚丽不过又是坠入五蕴中……

  真正的修行,不需在这变幻不定的境界浪费光阴,而是要直至心性之光,那一切自然了了如照。

  夜星沉、葛洪从古文明的角度看待人体没错,但他们想不到有朝一日,世人不需内观同样可看到这种神奇的景象。

  用科学观测法,测量人频死那一刻的能量情况。

  这就是琴丝这些人的解决方法。

  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管中窥豹,虽见一斑,但琴丝以一斑几乎推出全豹的形体,着实是非常之聪。

  琴丝、夜星沉均非蒙昧之人,彼此听到对方的看法,都知对方言中道理,再得沈约点明,如何还会执着?

  琴丝最先点头道,“正是如此。”

  夜星沉默然片刻,“这种时机稍纵即逝,哪怕自身都难琢磨,实在让人难信外人会通过……工具观察到。”

  说到这里,他倒有些怅然若失。

  自古修行之苦,非坚韧不拔之人难以逾越,若是能批量生产,那让苦苦修行之人情何以堪?

  琴丝似明白夜星沉之意,苦涩道,“我等虽明,却无法做到更进一步的观测,实则仍如门外汉般。这就如为赋新词强说愁般,说愁,终难体会愁之凄苦,我能说道,却始终无法达到大道的境界。”

  末世人闻言,心有戚戚,多明琴丝之意。

  这和梵高画作般,世人已可轻易的复制出梵高的画作,分析了梵高作画的各种笔法、甚至揣摩梵高作画的心境,但这世界,始终无法出现第二个梵高。

  夜星沉盯着琴丝,建议道:“以你之聪,若要修道,绝非难事。”

  琴丝没有回避夜星沉的目光,真诚道:“可惜我太聪明了些。”

  夜星沉笑笑,不再多劝。

  太过聪明心就杂乱只想着取巧,修行本要定心、没有巧途可言,一味的聪明反倒会成为修行桎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8页  当前第13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5/1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极限警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