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医高源_分节阅读_第251节
小说作者:唐甲甲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930 KB   上传时间:2023-10-26 12:48:13

  “别放了,给我。”郝美玲拿着信,伸手拿过一旁的老花镜戴上,她现在眼睛不太行了,看小字就有重影,她小心地撕开信封,拿出信阅读起来。

  读完高源给她写的之后,又在信封里面拿出来另外一个小信封,她小声道:“农民来信?”

  郝美玲看完了农民来信之后,皱着的眉头就没松开过,沉吟一会儿,她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个内部短号出去:“让总编室的李总编来我办公室一趟。”

  ……

  “陈院长,您的信。”

  陈玥看完来信之后,也去找了自己已经退休的父亲。

  ……

  “领导,高源院长来的信。”

  “拿给我。”邱新泉拿着高源的信,仔细地阅读了起来。

  ……

  与此同时,好几个地方都收到了高源来信。

  再后,某报刊登了“农民来信”,来信内容就是农民反映现在看不起病的问题。其他报纸也进行转载报道,这里报道一出,各个地方报纸也赶紧下农村采访,这才发现农民的医疗矛盾很尖锐了。

  再后,各个报社的读者来信就爆炸了,全是各地农民反映看病贵的问题,很多家庭都因病返贫,农民都普遍怀念当初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此,郝美玲亲自写了文送到上头提意见。

  邱新泉虽然接到了高源的来信,可他也一直犹豫不决,正在想要怎么回信呢,结果各家报社这么一报道,各个部门和相关都过问了,压力顿时从四面八方来了。他也不敢含糊,赶紧召开会议,然后又去跟上级汇报了。

  ……

  高源也没闲着,这段时间走访了不少乡村,了解了很多情况。然后让那些因病返贫的农民写下自己的情况,又让村里的“乡村医生”写了看法。

  杨德贵还一直叫着自己没什么文化,更没什么文笔,写不了什么好东西。

  高源要的就是真实感受,真听真看真想法,要什么文笔,越没文笔越好。

  王汉章嘴上说不敢自己乱动,但还是派人帮高源收集各种数据。向上头汇报的时候,单拿主观感受说话肯定是不行的,还是需要有客观数据作为依据的。

  这样一统计,农民医疗支出的增长和年收入的增加比例就出来了。这一看,连王汉章自己都吓一跳。医疗支出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家庭收入增长速度,怪不得会有因病返贫的事情。

  既然事情是高源先挑起来的,邱新泉直接电话打到了他们县里,要求高源和他们新的卫生局长去首都开会。

  于是,高源带着一大堆信件和数据,匆匆赶到首都去了。

  其他人则在当地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会议上,各个领导还有各方专家都发表了意见,说什么的都有,意见不是很统一。

  最后,轮到高源发言。

  高源站了起来,本来他是准备好稿子的,可拿了起来,却又放了下来。高源看着会议室里的一众领导和专家,他顿了顿,才恳切地说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各位……同志。”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从56年回乡到现在,在农村从事医疗工作30年了。前两年虽然调到县里筹建中医院,但我只要放假就会回农村,我是真真切切看到了这些年的变化。”

  “让农民吃饱,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农民真的逐渐能吃饱饭了,大家的日子是真的好过起来了,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可农民也是是人,也是吃五谷杂粮的,所以没有人会不生病。可现在越来越高的医疗费用,把很多患病农民又拉回到吃不起饭的地步了。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是摆在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面前最大的一道难关。”

  “农民有什么?他们没有单位,没有人会帮他们报销医药费。土地是国家的,宅基地是集体的,他们想卖房卖地治病都做不到。小病靠熬,大病看命,我看过多少人因为做不起手术而选择在家里等死。”

  “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已经付出太多太多了,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大步踏上富强的道路了,可如果这条路上没有农民的富强,那这条富强路还是完整的吗?如果没有农民的付出,这条富强路真的能走好吗?”

  “医疗是农民最后的保障,要想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地走上富强路,只有重启合作医疗,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农民已经付出太多了,他们足够可怜了,请各位……各位同志,不要抛下农民,不要忘了,他们是从一开始就在默默支持着我们的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第364章 合作医疗试点

  高源开完会就回去了,张庄卫生院被职工承包之后,张庄老百姓明显感觉到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甚至有不少告状信都寄到高源这个老院长手上了,高源也倍感头疼。

  同时,在张庄个体行医的赵焕章生意好了很多,很多嫌弃卫生院收费贵的病人,都跑到他这里来了。

  已经六十多的赵焕章,迎来了相当大的工作强度。虽然每天都接诊很多病人,可他并没有赚到什么钱,甚至还时不时会往里面搭一些。

  而他这样的做法,也让卫生院里的人很不满,认为赵焕章是在跟他们作对,跟他们抢生意。一些举报信,也寄到了县里,高源也在积极帮他沟通。

  只是,赵焕章不是什么病都治得了的,很多需要检查或者动手术的,人家只能去卫生院。就像高源说的那样,很多农民根本付不起手术费,而沈家两兄弟的心比赵焕章硬多了,不付钱,他们是绝对不肯看病的。

  而在沈家兄弟经营维持下,卫生院的财务状况好转了很多,职工们又到了奖金,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那两兄弟的在众人心中的威望,也在稳步上升中。

  赵焕章却逐步变得苍老和贫穷。

  ……

  中医院里,严旬又重新出去赚副业了,高源也没有再说他。医院里也开始进各种新设备了,高源压不住这个趋势,但只能尽量减少军备竞赛。只是新定的收费标准,必然会造成患者的多支出。

  幸好,县城里的患者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有单位或者工厂的,有单位帮他们报销。只是现在工厂效益越来越不行了,很多病人都说工厂的报销款迟迟批不下来。

  赤脚医生已经是一个过去式的名次了,现在农村医生叫做乡村医生。农村又渐渐变得脏乱差,苍蝇蚊子满天飞,下雨天粪水到处流,也没人管。

  防疫站因为迟迟得不到资金,工作一度陷入了停滞,防疫站长都开玩笑说自己可能是最后一任院长了。农村防疫工作也缓了下来,现在接种疫苗的注射费都要另外收取了,所以农民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就没那么高了。

  农村妇幼保健工作也受到了影响,虽然每个村的接生员还在工作,可保健工作却没人做了,也没有了定期培训学习。经过几个贫困县的数据统计,80年代的婴儿死亡率,反而比70年代还有所上升。

  一系列的问题明晃晃摆在眼前,高源终于等到了上面的回复。

  “同意批准选择试点探索新的农村合作医疗。”

  高源他们县里当然获得了试点名额,选的两个地方就是张庄和霍乡。初步定的方案就是农民、集体和国家共同集资合作医疗,但这里面的具体比例却没有规定。

  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谈判磋商和不停的妥协,最后农民个体每年出资10元,这个数字对农民的负担还是有些重的,但高源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通知下发之后,本以为会是一片欢欣鼓舞,可农民的意见却很大,愿意参保的人数很少,合作医疗刚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

  无奈之下,高源只能把中医院的工作托给副院长,他给自己留职停薪跑到乡下去,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走过去,一家一家拜访过去,不停去劝说和做工作。

  哪怕是以高源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也很难把这件事情快速推行下去。很多家庭只愿意给孩子加入合作医疗,都认为自己是成年人,生病少,就算病了,熬一熬也能好,不舍得出这个钱。

  同样很容易生病的,基础病相当多的老年人,却更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都觉得自己病死算数,不给家里添负担。

  调研发现大家普遍认为集资收费过高,而且以后看病还是要花钱,只是说少收费,并不是说全免费,如果自己今年没生病,那钱就白花了。

  另外合作医疗只能在自己乡里用,有些人想去出门赚副业的,那就用不上了。哪怕只出门几个月,那也觉得自己亏的慌。

  所以高源折腾了好几圈,参加合作医疗的人仅有三成,但至少这个试点是先弄起来了。

  ……

  “你不给自己诊所起个名字啊?”高源在赵焕章诊所里面捶着自己的腿,这段时间跑的太多了,腿有点扛不住了。

  赵焕章给他倒水:“起什么名字?叫赛华佗,还是叫胜扁鹊啊?”

  高源看他倒的水,他道:“客人来了,你高低泡个茶,就拿白水糊弄我?”

  赵焕章往杯子里面倒了水,稍稍晃了晃,而后泼掉,算冲了一下灰尘,然后他又重新倒上一杯,说:“我跟你这个大院长没法比,我现在穷的只能喝水,买不起茶叶了。”

  高源话一下子就被堵住了,连开玩笑的心思都没有了。

  赵焕章见高源换了脸色,他笑着道:“怎么,开始可怜我了?我可用不着你可怜,我大把大把往戏台上撒银元打赏戏子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个土坑里面刨食呢。”

  “我也是吃过见过的人,吃的了鲍参翅肚,就能吃粗茶淡饭。经历过骄奢淫逸,自然也要经历清贫淡然,这才是人生。我们家当了很多年的地主,欠当地百姓的,我得还。”

  高源看向赵焕章,赵焕章脸上始终带着淡然的微笑,这微笑比他身上的衣服还要干净。

  高源心情也放松了一些:“合作医疗办起来,怕是要影响你的生意。”

  赵焕章道:“那是好事,我巴不得我这里一个病人没有,那个时候才能说合作医疗是真的成功了。只是,就现在三成的人,真的办的下去吗?”

  高源却显得很有信心,指了指那一沓登记表格,他说:“都说万事开头难,我开头就有三成了,后面还会难吗?我相信会越来越好的,我有这个信心。合作医疗不仅仅是看病用的,也是为了防疫,为了妇幼保健,为了大家更好的生活。”

  赵焕章也微微抬起头,幻想到了将来美好的画面,他说:“真希望有一天……我的诊所可以关门歇业。”

  高源看向了赵焕章,重新露出了笑容。

  

第365章 钱陆华

  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地推行,当然不是没有问题,其实经常会冒出一些问题。比如农民觉得报销完的收费还是太贵,农村合作医疗只限在乡镇一级,想去县里做手术看大病的,就没办法报销了。

  有些今年没有生病的,到了年底就吵着要退费,还有很多人第二年就不肯参加了,觉得亏得慌。当然,还有各种传闻卫生院贪污合作医疗的钱,还故意给他们开贵药。

  与此相对应的是,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极少出现因病返贫的现象,除非是去县城或者市里做手术的。

  因此,虽然有不少意见和争议,但第二年的参保率再一次上升了,已经超过四成了。同时,张庄和霍乡两个地方的防疫工作重新做了起来,疫苗接种率也上来了。

  事实证明,合作医疗的路还是可以走下去的,还是相当有价值的。

  任何一个制度都不会是完美的,但好的制度一定是逐渐走向完美的。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其实就是在跌跌撞撞中,磕磕绊绊中,坚定地往前走。

  合作医疗正在逐步完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在积极解决,高源放心了不少,就又回中医院工作了。

  “笃笃笃,老师。”

  “进。”

  门开,严旬带着一个穿着西装的梳着精致三七开发型的男人进来,严旬先伸手请了请客人。

  客人进门之后,立刻露出热烈的笑容,朝着高源伸手:“雷好雷好,高院长雷好啊。”

  客人带着明显的南方口音。

  高源摸不准对方的来路,但还是起身跟对方握手:“你好,请坐,小旬给客人倒杯茶。”

  “好。”严旬答应一声,他走到一旁拿开水壶,嘴里说:“老师,我先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钱陆华先生。”

  高源微微蹙眉,问:“这位同志,是哪里不舒服吗?”

  钱陆华忙摆手:“没有没有,我健康的很啦。”

  “哦?”高源听完更疑惑了,既然没病,那找自己干嘛?

  严旬给客人泡茶,他笑着道:“钱先生慢用,那你们先聊,我还要去查房。”

  “谢谢,谢谢。”钱陆华忙跟严旬道谢。

  严旬转身出去了。

  等房间里面就剩下高源和钱陆华两个人的时候,钱陆华才又从椅子上站起来,拿出一张名片,他道:“高院长,这是本人的名片,正式介绍一下,我叫钱陆华,是一个小小的生意人。”

  “生意?”高源接过对方的名片,更摸不着头脑了,什么生意,怎么做到医院里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2页  当前第2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1/2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中医高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