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_分节阅读_第276节
小说作者:圆头圆肚皮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64 MB   上传时间:2023-12-02 18:35:18

  “那些手链上的金花就是用这种金丝做的吧?”

  直播间观众也看得新奇,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亲眼看到金丝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

  可蔡毅和耿万华看到这一幕,感觉到的却是震惊!

  李逸居然在用手工拉金丝?

  而且居然还没断?

  纯手工拉出这么细的金丝?他是怎么做到的?

  之前专家组在复刻的时候,为了制作出符合尺寸的金丝,专门进口了一批专业的压丝机和拉线机。

  在机器的辅助下,他们才拉出了能够使用的纤细金丝。

  可李逸居然就用了一个拉线板,一个拉线钳,就手工拉出了纤细的金丝!

  他是神仙吗?

  这怎么可能?

  但李逸就在他们面前不紧不慢的拉着金丝,没有任何遮掩,他们看得清清楚楚。

  那些纤细的金丝,还真就是李逸用手工拉出来的!

  这让蔡毅和耿万华感觉三观都要崩塌了。

  人力可以做到这种地步吗?

  李逸并不知道他们的震惊。

  但就算知道,李逸也只会一笑而过。

  拉1mm的金丝,真不算什么,有手就行。

  宫里那些金银错匠人,玩花丝镶嵌的大神,能手工把金丝拉到0.07mm以下!

  甚至最细的能拉到0.02mm的直径!

  要知道,人的头发直径,也有0.08mm,那些金银错匠人用的金丝,全都比头发还要纤细。

  和他们比,李逸学的这手拉金丝的活儿,还粗浅得不行,连入门都算不上。

  不过用来给景泰蓝掐丝,还是足够用了。

  将金丝拉好后,李逸就将它们重新拿到了压片机前,压成了扁片,又用手锤,将金丝敲得笔直。

  这一步是为了方便后续掐丝时更好掰,也为了在点蓝时,能聚拢更多的釉料。

  随后,他又将其他厚度的金片切成了金丝,压成了扁片。

  接下来,他就用镊子夹着金丝,将金丝掰成了不同的图案。

  掐丝最难的就是掰活儿。

  掐丝要求做工规矩,掐出来的形状要匀称,后期点蓝的效果才会干净,整洁。

  一般学徒在学掐丝的时候,最少也得练几个月的掰活儿才行。

  李逸在梦境空间里,也花了半年才算是入了门。

  摄像机凑到了李逸的近前,拍摄着特写镜头。

  站在远处已经看不清李逸的动作了,所以,大家都看向了一旁工作人员拎着的显示器,上面显示着李逸掐丝图案的手法细节。

  蔡毅和耿万华看得格外认真,他们在对照李逸的技艺,和当初专家组复刻时的区别。

  经过对比后,他们惊讶发现,李逸的技艺水平,竟然比专家组还要专业得多!

  李逸用的掐丝手法,和专家组复刻的完全不同。

  他用了一种双勾双线的掐丝法,制作出的缠枝莲纹饰十分的丰满华丽,图样很是饱满。

  看着李逸精妙的手法,蔡毅和耿万华交换了下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

  这种掐丝手法,比专家组用单线掐丝的方法节省了一半以上的时间,而且成品的效果还比专家组好得多。

  他们都有些怀疑,这该不会是历史上景泰蓝器物掐丝真正的技法吧!

  很快,李逸就掰好了一只碗上所有的掐丝图案。

  除了缠枝莲之外,还有碗口的变体夔龙回纹,碗底的莲花瓣纹,碗壁万寿无疆四个大字,以及底心的子孙永宝的铭文字样。

  其中底心的“子孙永宝”四字篆书铭文是这套碗的核心所在。

  它前三个字是取自乾隆亲笔题过的篆书字体,而最后一个宝字,还被景泰蓝匠人精心设计成了一个特殊的字体。

  这个“寳”字蕴藏了“王”和“八十万寿”的寓意,刚好应了当时乾隆过八十大寿的喜事。

  尤其是最后一笔的弧线很特殊,和常规的篆书不同,是用了万字的起笔,状如元宝。

  所以,如果不知道这层寓意,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复刻仿造这套碗,是会被一眼看出真假的。

  将所有的图案掰好后,下一步,就是将它们焊接到金胎上了。

  这一步,同样是难点所在。

  想要让图案牢牢粘在胎体上,在煅烧的过程中,不会脱落下来,又不会留下痕迹,不是件容易的事。

  专家组在复刻的时候,尝试过无数的粘合材料,用过化学胶,生物胶,甚至是铁丝捆绑,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煅烧出来的胎体,图案和胎体的粘合总是不牢固,会有缝隙,很容易脱落。

  所以,在李逸进行这一步的时候,蔡毅和耿万华看得很认真。

第317章 白芨胶

  镜头前,李逸拿出了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一瓶米黄色的粘稠液体。

  他将瓶口打开后,就用一根小木棍,从中挑起了液体,涂抹在了掰好的金丝上,将起沾在了金碗胎外壁上。

  将金丝图案放在外壁上,轻轻挤压了几秒后,李逸就松了手。

  只是几秒钟的按压,金丝图案就牢牢的沾在了碗胎上。

  看到这一幕,耿万华忍不住了。

  上前几步,他走进了镜头拍摄范围,就开口问了句:“这是什么胶?”

  听到他的声音,李逸回头看了他一眼,镜头也切了过来,给了他一个画面。

  看到他后,直播间有李逸的老观众,顿时就认出了他来。

  “诶?这不是那个文物专家吗?他怎么也在?”

  “他该不会又是来劝逸哥捐碗的吧?”

  蔡毅见耿万华上前询问,也迈步跟了上来。

  他们也能看到观众的弹幕,在看到观众们质疑的弹幕后,耿万华有些尴尬的解释:“我们是来观摩李逸先生复刻万寿无疆碗的,并没有劝李逸先生捐献的意思。

  这套碗是李逸先生的私有财物,如果李逸先生不愿意捐献,我们是尊重李逸先生意愿的。”

  李逸闻言,笑了笑,没在这个话题上纠结,而是回答了他刚刚询问的问题:“这是白芨糊,一种植物胶。”

  “白芨?”

  耿万华有些疑惑:“白芨不是一味中药吗?”

  一旁的蔡毅像是想到了什么,提醒了句:“老李好像说过,白芨可以制胶,他修复字画的时候,用的就是白芨糊。”

  听他这么一说,耿万华也想了起来:“哦,对,他装裱字画的时候说过。”

  说完后,他就惊讶的看着李逸问:“白芨糊可以粘金属?我还是第一次见,它效果怎么样?能行吗?”

  “当然可以了,不然我怎么会用它?”

  李逸笑道:“古代粘金银器具,用的都是白芨胶,不光掐丝珐琅用白芨粘,花丝点翠用的也是白芨。”

  “原来是这样么?”

  耿万华恍然大悟,有些激动的问:“花丝点翠的工艺,你也了解吗?”

  点翠是传统珠宝制作工艺中最精妙的技艺,它是将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融合在了一起,把翠鸟背部最亮丽的蓝色羽毛镶嵌在金属饰品上,成品精妙绝伦。

  但和景泰蓝一样,点翠的工艺也同样失传了。

  “略知一二。”

  李逸随口说了句,解释:“白芨胶是植物胶,粘性好,强度高,胶液比较稀,但干燥比较快,所以比较适合精细作业时候使用。

  花丝点翠,掐丝珐琅,拓碑裱画,出土丝织物揭取,都可以用这种胶。”

  “等一下!出土丝织物揭取?”

  耿万华神色严肃了起来,郑重询问:“你确定出土丝织物可以用这种胶来揭吗?”

  “当然了。”

  李逸点头道:“白芨胶干燥快,所以在干燥后会形成一层膜,就是干燥的胶体,相当于把需要粘合的东西包裹在了其中。

  因为它是胶体,能隔绝氧气,干燥又快,所以能在出土丝织品腐坏前保存住它的外形,和蚕丝本体的力学强度。”

  说到这里,李逸顿了下,才不解问:“这很常用啊!装裱书画的绢布包边,用的不是一直都是白芨胶么?难道你们不知道它可以揭取出土丝织物?”

  耿万华和蔡毅相视了眼,面色灰白,心痛不已。

  不止他们不知道,整个考古界都不知道白芨胶能揭取出土丝织物啊!

  考古界向来认为,丝织物不可存,能留下照片和影像材料,就已经不容易了。

  古代丝绸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动物蛋白,它的保存条件很苛刻,基本上出土瞬间就会腐化。

  因为在土壤掩埋下,它周遭的空气结构环境、干湿度和酸碱度都已经达到了平衡。

  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它的分子结构已经非常脆弱了,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降解、腐化。

  耿万华和蔡毅都参加过考古发掘工作,看到过不少精美至极的丝织物,都在出土的瞬间,像是电影特效一般迅速腐化,变成了一堆碎屑。

  所以,在听到李逸说起白芨胶居然可以揭取出土丝织物后,他们此刻满心心痛。

  如果能早点知道这件事,那会有多少精美的丝织物能够得以保存下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7页  当前第2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6/73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