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第101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16-07-12 20:20:48

  说来也是正赶上了,早上张学兰匆匆洗了衣裳再去的田里,大铁盆满满一盆的凉水就搁在压井旁,潘燕连着推攘了潘兆科几下,潘兆科那点小身体哪禁得住推攘呐,直接就被潘燕给推进了大铁盆里,连着呛了几口水。

  可把潘兆科气得够呛,奶奶的,爷落平阳被孙欺,他潘兆科这是养了什么龟孙子啊!

☆、149.11号已更新

  冷不丁被这么一‘吓’,潘兆科当天下午就发了烧,张学兰从地里回来,瞧着他恹巴巴的,没了平时的狗腿劲,不由把潘兆科揽在了怀里,经验老道的把手往他额头上探,嘴里道了声,“乖乖,怎么发烧了!”

  潘盈立马指着潘燕姐弟两告状,“奶奶,怪潘燕,好好的把妹妹推到了大盆里...”

  张学兰顿时火气就上来了,脱了鞋底子朝潘燕甩去,气得骂道,“不省心的东西,回头看我怎么收拾你!”

  提起这个潘燕,张学兰就一个脑袋两个大,同样是孙女,老二家的怎么就这么不讨喜呢,不合群还非要争强,最淘气最惹事的就她姐弟两,还不能打不能骂,回头就立马跟王家美告状,王家美那人又是个拎不清的,不能让她家闺女儿子吃一点亏,哪怕教训的人是张学兰都不成,也得过来跟她闹。

  眼下潘燕挨了骂,瘪瘪嘴,一把扯过她弟弟,大声道,“走,我们回家,以后都不在这玩了!”

  张学兰更气了,道,“走就走,省得胀我眼珠子,你个龟孙子...”

  张学兰骂骂咧咧了几声,没敢再打岔,当即抱着潘兆科,去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拿退烧药,一通折腾后,张学兰饭还没来得及烧,天就已经全黑了,潘阳他们也从地里放工回来了。

  张学兰招呼秀英,让她烧晚饭,自己又探了探潘兆科的额头,烧一点没退,药也不好使。

  张学兰对正在压井口洗手的潘阳道,“你去王婆子家把王婆子找来,给丫头竖个筷子,可别是招了什么邪气。”

  农村有竖筷子这一说法,一般家里小孩若是发烧吃药好不了,就会想别的招数,最常用的就是竖筷子,通常认为可以驱邪气。

  潘阳以前听她妈讲过,说她小时候经常竖筷子,每次发烧,只要竖筷子烧立马就能退,潘阳是没亲眼见识过这东西,不过应该是有效,否则也不会这么多人都用这个土办法。

  潘阳匆匆去了王婆子家一趟,再回来时,王婆子跟在潘阳后尾随而入,进门就指挥道,“学兰,你去张罗东西。”

  张学兰是个迷信人,平时没少跟王婆子打交道,把王婆子竖筷子那一套其实已经学了七七八八,只是张学兰深信竖筷子这东西得有第三只眼,像她这样的庸人,还是差距太远。

  张学兰驾轻就熟的准备竖筷子的东西,染了红颜色的筷子一根,粗瓷碗里倒一点水,没过碗底即可,此外还得准备一把面粉,白酒,还有纸钱。

  家里没有纸钱,张学兰又吆喝潘阳,让她去杂货铺拿半刀纸钱回来。

  潘阳还是头一次见这种事,不由好奇,转而使唤潘士告去拿。

  瞧见张学兰把潘兆科抱进了堂屋,潘阳后脚也跟了进去,竖筷子时要避免吵闹,老潘家其他人都被王婆子哄了出去,全给关在了外头。

  要说竖筷子的流程,村里的老婆娘们几乎都知道,可要真论道行,谁也比不过王婆子,自称是开了第三只眼,嘴里念念有声,似乎在跟屋里的某样东西对话,神神叨叨了一阵,突然把筷子往碗里一放,染了红颜色的筷子几乎是沾水即竖。

  王婆子又嘀咕了一阵,把手里白面粉往竖起的筷子上用力一洒,筷子倒下的同时,立马将纸钱搁在蜡烛上点燃,提着燃烧的纸钱绕潘兆科一圈。

  潘兆科被潘阳抱在怀里,王婆子绕了两圈后,咦了一声,突然将视线放在潘阳身上,眼神凌厉,像是要透过潘阳看到什么东西,愣是把潘阳吓得一哆嗦。

  讲真,潘阳潜意识里就挺畏惧王婆子的,平时村里的街坊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唯有王婆子,潘阳是能避则避,要说到底为什么,她也搞不懂,可能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

  直到纸钱燃烧尽,王婆子才恢复成了‘正常人’,也不翻白眼了,也不神神叨叨了,多少令潘阳又放松了下来,可是下一秒王婆子却对着她喊了一声,“潘阳?”

  眼里有疑惑,有惊讶,有不确定。

  潘阳顿时一个激灵,半响都没吭声,强自镇定,只当是没听见王婆子的话。

  王婆子没再说什么,只是转而对张学兰道,“学兰呐,你家这屋子摆设不好,阴气重,像靠窗户口那儿,堆这么多东西干什么,赶紧给收拾了,省得藏东西。”

  说着,王婆子又将视线放在了潘阳身上,道,“还有你家兆科,大男人家阴气重,可不是好事,近来要防小人呐!”

  只要是王婆子说的,张学兰都不疑有他,等王婆子走之后,张学兰饭都顾不上吃,赶紧把西头间窗户底下的东西都给收拾了。

  窗户底下搁东西,这是张学兰以前留下的习惯,雨布、麻袋、蛇皮袋还有家里的口粮等,都快把窗户给遮住了,张学兰一通忙活,总算把窗户底下的东西给收拾了干净。

  收拾这堆破烂时,什么弹珠啊,弹弓啊还有铁钩子之类的东西都翻了出来,不用说,指定都是潘士告干的好事,还扫出了个小人模样的东西,张学兰瞅了一眼,没在意,合着弹珠弹弓等东西,全都扔进了藤框里。

  还别说,真就这么神,竖完筷子之后,潘兆科没一会儿就退烧了,秀英已经吃了晚饭,把潘兆科接了过去抱着,让公婆去吃,嘴里止不住道,“这王婆子,还真有两把刷子!”

  张学兰盛了碗稀饭,一屁股坐在了二层石台阶上,头也不抬道,“可不就是,她要是真糊弄人,成天还这么多人来找她?”

  别说在潘家村了,王婆子的名气只怕都传到了市外,本地的外来的,找王婆子的人可多着呢。

  不管如何,张学兰可算是舒了口气,想到王婆子说潘阳的话,张学兰忍不住道,“兆科啊,要不让王婆子找个时间也给你破一破?”

  潘阳摇头,忙道,“好好的,我找她破什么,你可别瞎折腾,家里事都够多的了,我可没那个时间...”

  闻言,张学兰欲言又止,仍旧不放心叮嘱道,“那你注意点,最近可别再得罪人了。”

  土财主平时干得就是谋财的事,利益当先,得罪人那是必然的,可若是因为怕得罪人就畏手畏脚,那潘阳就什么也不用干了,成天窝在家里什么人都不得罪。

  起初两天潘阳还会把这事搁在心上,忙忙活活没几天,早把这事抛在了脑后,该谋财的继续谋财,至于得罪人,小人多了去,成天疑神疑鬼还不得成神经病?

  冬小麦收割完之后,潘阳得空去市里看望姚宝忠,那个原本健壮的庄稼汉已经快瘦成了一把骨头,原本就大的双眼,此时更如铜铃一般可怕。

  瞧见潘阳来了,姚宝忠挣扎要起来,对潘阳道,“大兄弟呐,你快劝劝他们,让我出院家去吧,在这遭罪呐,我就是死也不想死在这儿...”

  姚宝忠话音刚落,未待潘阳说话,韩乃云就瞪眼道,“浑说什么,什么死不死的,你不好好治,哪能快点好!”

  姚宝忠嘿嘿笑了下,叹气道,“哎呀,你们就别瞒我啦,我大概也知道我是什么病啦,人各有命,我能混成现在这样,没白活,我知足啦。”

  姚宝忠这份临终前的霍达,叫潘阳止不住红了眼眶,别开眼把压下这股泪意,再扭回头,笑着劝慰道,“你好好在这治,家里的事都有我呐,有我在你还不放心?保管把什么事都整得好好的!”

  姚宝忠连连点头道,“放心,我当然放心。”

  说着,他扫了一眼在病床前守着的这些人,他女人韩乃云打从他住院起,就天天守在这了,衣不解带的伺候他吃喝拉撒,还有他两个闺女和大儿子,轮流来...家里两个小儿子还在上学,还有儿媳妇,二孩都快生了...

  他哪有心思还待在这儿呐!

  姚宝忠现在没别的祈求,只是希望能熬到他大媳妇生,让他再见见老姚家后代,这就足够了!

  不管姚宝忠有多看得开,终究还是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大约是将临终之人能察觉到自己所剩日子无多,不管老姚家人同不同意,姚宝忠都强烈要求回家,盐水瓶子也不打了,意志坚定的拒绝治疗。

  最终还是韩乃云做了主,擦了擦眼泪,松口道,“回去就回去吧,走,我们家去。”

  姚宝忠回来的当天,半夜里就悄无声息的走了,他终究是没能等到大儿媳生产...

  当天夜里姚祺田就放了一挂短炮,一夜之间老姚家里外皆挂上了白孝,从生产队借的大喇叭放着哀乐,向所有人通知姚宝忠走的消息。

  和姚宝忠沾亲带故的,几乎悉数到场。

  除却老潘家大房以外,二房、三房都该安排一个人去吊丧,办丧事不比喜事,喜事可以不到场,但丧事必须得到。

  二房跟大房向来不合,朱秀芝又是能孬熊就孬的人,潘阳去通知,这女人想都没想,就道,“不去,都哪门子亲戚了,还让我们去!”

  去了不要添礼钱呐。

  朱秀芝这番话可把潘阳气得牙疼,先头没多久,朱秀芝她老子去世,大房这边可是她去吊丧的,当时除了添礼,还拎了火纸和两床被面,现在可倒好!

  潘阳也不给她好脸了,指着朱秀芝面门就道,“以后再踏进我大房半步,腿都给你打断了!”

  朱秀芝悻悻道,“不去就不去,谁还乐意跟你沾边呐!”

  二房不去,轮着三房,曾经跟他们一块合伙的潘兆丰却道,“大哥,我明天正好有事,去不了啦,要不我把钱给你,你给我带去?”

☆、150.完结章

  因为平山头的事,潘兆丰对他这个大哥心存不满,总觉得他大哥是故意的,好好的点子,非要带着全村人一块挣钱,跟他一块干多好?大把的钱进他们裤口袋里,犯得着去拉扯一帮不相干的人?

  还有姚宝忠,他大哥对姚宝忠未免也太好了,他才是潘兆科的亲兄弟呐,胳膊肘总想着往外拐,把他放在眼里了吗?

  死了好,他才没那个闲工夫去吊丧,有时间宁可在家睡大觉!

  潘兆房两口子不去就算了,潘阳没想到潘兆丰居然也不愿意去,不管怎么说,好歹他们三个是合伙干了几年呐,就算中间闹过不愉快,同吃苦共患难的情分在那儿搁着呢。

  潘兆丰的态度才真叫潘阳心寒,盯着潘兆丰半响没说话。

  把潘兆丰都给盯毛了,有些心虚的撇开眼,道,“大哥,我得去市里一趟签订单。”

  言下之意,没事你就可以走了。

  潘阳不觉点头,长吁一口气道,“潘兆丰,你知道我干过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吗?”

  或许是潘阳的眼神太过凌厉,潘兆丰不敢对视,也不吭声。

  潘阳逐字逐句道,“当初我是给猪油糊了心才会带你一块干窑厂。”

  潘兆丰顿时不服,道,“大哥,你话不能这么说吧。”

  潘阳两眼一瞪,忍了半天的火气终究是没压下去,指着潘兆丰的面门道,“你个忘恩负义的狗东西,我希望你有种点,从今往后都别再来找我。”

  说完,深吸了两口气,不再看潘兆丰,掉头就走。

  等潘阳走远了,孟广美才从家里出来,问潘兆丰道,“兆丰,你说你不去吊丧,你大哥有说什么没?”

  盯着潘阳的背影,潘兆丰面色铁青,半响狠狠唾了口唾沫,咬牙道,“潘兆科,你给我等着,我看你还能狂多久!”

  报丧、吊丧、出殡、安葬,从头七烧到五七,姚宝忠的丧事算是告一段落了,姚家人仍旧沉浸在悲伤中没缓和过来,这种时候我们无法说任何安慰的话,只能尽可能帮助当事人从这段灰蒙的经历中走出来。

  姚宝忠临终前的托付潘阳不敢忘,窑厂和碎石厂都有姚宝忠的份子,姚宝忠不在了,潘阳理应把他的大儿子姚祺田尽快培养起来,接替姚宝忠的位置。

  还有姚宝忠的两个小儿子,是姚宝忠最放心不下的,潘阳也跟他保证过,只要她在一天,就会好好领着他们干一天。

  八月初,姚祺田的媳妇潘广玲在乡卫生站又生了个男孩,小生命的到来多少冲淡了些悲伤的气氛。就连多日不见笑脸的韩乃云都难得露出了笑容来,抱着刚出生的小奶娃,笑得偷偷抹眼泪。

  可惜了,她男人要是还在,这时候一准该快活极了。

  潘广玲天不亮把孩子生下来的,天刚放亮,姚祺田就骑上自行车挨家挨户报喜了,先是他老丈母娘家,再来是老潘家。

  老姚家又来了个男孩,确实是大喜事,张学兰笑道,“祺田,跟你娘说一声,七天时我们都过去,好好热闹热闹,劝劝你娘,让她想开点。”

  姚祺田哎了一声,道,“婶放心,我会劝劝我娘的。”

  他们这边的习俗闺女出生十二天办酒,小子出生七天办酒,撇开老潘家、老姚家这么些年的交情不谈,单就姚祺妹这层关系在,他们也都该去给刚出生的小子热闹热闹。

  不图收多少礼钱,就图个人气旺好彩头。

  办酒这天,潘广玲娘家人,加上老潘家一家,约莫有二十几口人,潘士松开了拖拉机,把人和准备送的东西全给拉了过去,至于潘阳,她还不知道办酒的具体时间,这几天碎石厂的机器总是出故障,她白天在厂里的看守室随便烧两口饭对付过去,夜里就睡在碎石厂,有什么问题都能及时处理。

  临着去老姚家前,张学兰道,“还有你阿哒呢,天天不着家,我还没跟他说。”

  张学兰话音刚落,潘士告就道,“娘,等我放学了,骑车去碎石厂,我跟阿哒一块过去。”

  潘士告上午还得去上课,中午放学才能过去。

  张学兰想了想,叮嘱道,“那你注意点道上来往的车知道吗?”

  潘士告道,“娘你就放心吧,现在又不没赶上农忙,你看道上有几辆车,都是自行车还差不多!”

  潘士告说得也是,这个年代哪有那么多车辆,除非农忙季节路上能碰到拖拉机,平时大马路上要么是步行往来的人,要么是自行车。

  张学兰又叮嘱了几句才放心的让潘士告去碎石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1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七十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