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第24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16-07-12 20:20:48

  潘兆科手上拎着包包,上了程思远的车,一上车就端坐好,目视前方,双手分别放在膝盖上,大有一副神圣不可亵渎的架势。

  程思远盯着他女票的侧脸看了一会,瞧见他女票面色还行,没有什么双眼无光黑眼袋肿眼泡等诸如此类被脏东西附身的迹象,这才犹疑道,“你没见那疯女人吧。”

  潘兆科哪知道程思远口中的疯女人是谁,只胡乱嗯了一声表示回应。

  这多多少少让程思远松了口气,发动车子先把潘兆科送到他们单位。

  潘兆科临下车前被程思远喊住了,潘兆科扭头看他,以眼神询问他什么事。

  程思远解开安全带,猝不及防探身在潘兆科脸颊上亲了一口,在他耳边低声笑道,“下班等我,我来接你。”

  在程思远注意不到的地方,潘兆科双拳死死握着,极力忍住要再给他一拳头的冲动,算了,好歹是他孙女的对象,孙女谈个对象不容易,不能让他给搅黄了,亲他算什么,是男人此时就该忍了!

  ——

  潘阳被小萝卜头潘士告闹醒,猛地睁开眼,瞪眼看着老潘家的房顶许久,虽然屋顶被换上了新的芦苇竿子,不再脏兮兮的看着埋汰极了,但和她的房间相比,仍旧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潘阳忍不住一阵唏嘘,她又回来了...

  红薯馍馍,腌蒜瓣,还有蚕豆稀饭,老潘家上下全坐在二层石台阶上吃着这个时代的特色早饭。

  气氛有点低沉,没人说话,尤其是潘士尧,周身都在散发着我失恋了的低气压。

  潘阳还是一早听小萝卜头说了一嘴,潘阳想多问他几句,小萝卜头哪清楚具体情况,眼下潘阳摸不清头脑,怕露馅,不敢多说一句。

  直到潘恒春开了口,“士尧,我们也别灰心,不成就不成,阿爷托别人再给你说一个姑娘,比她更好的。”

  潘士尧啃着馍馍头,不吭声,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想不通,明明这段时间两人那么要好,她怎么就那么听家里人的话,因为彩礼的事,跟他说断就断。

  提起这个,张学兰就来火,呸了一声道,“下回子说媳妇,可不能再说家里穷到叮当响的,越是穷的越是跟你漫天要彩礼,居然管我们要三转一响,外加两百块钱,也不撒泡尿照照自个儿德行,值不值这些钱!”

  虽然对象告吹了,可潘士尧还是不喜欢他娘这么说那个他放在心上的姑娘。

  潘士尧不耐地朝他娘吼了一句,“好了娘,你少说两句,人家要那些也是对着户上户下娶媳妇出的彩礼钱,是我们出不起,别这么说人家。”

  张学兰呵呵笑了,“对,户上户下的娶媳妇都是两百块彩礼钱,可要三转一响的又有几家能买得起?她也太狮子大开口了。”

  听了半天,潘阳可算听出门道了,原来就是因为三转一响的事告吹的啊。

  所谓的三转一响,潘阳听她妈说过,三转就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一响就是收音机,收音机结婚可以不要,前三者必须要有,这是女人风光出嫁的标志。

  不过潘阳她妈结婚是距现在将近在十年后的事了,眼下老百姓能买得起三转一响的还是极少数。

  其实要真是因为这点事两家争论不休,倒也能解决,潘阳现在能买得起这三转一响,只是她是巴不得婚事告吹的,潘士尧的姻缘可在她大妈妈身上,张湾大队这姑娘,并非良缘,吹了拉倒。

  不过看潘士尧这么低落,潘阳还是宽慰道,“因为彩礼跟你闹掰,说明她还不是你良人,男子汉该放下就放下,这个时候不该怨这怨那,好好挣气,等你出息了,再碰见有缘人,也不会再因为这些外在条件而阻挠你们在一起。”

  潘阳的话潘士尧多少能听进去一点,不得不说,潘阳直接戳中了潘士尧的g点,说来说去,潘士尧也有点埋怨家里太穷的意思,如果家里能出得起这些钱,他和对象的事就不会告吹。

  可是换句话来说,他又有什么资格怨家里,还是他自己没本事,连个谋生手段都没有,埋头苦干的老农民一个,能有什么出息,既然没本事,就别发牢骚,他阿哒养活他们兄妹几个就已经够辛苦了。

  婚事告吹之后,潘士尧虽然沉默了许多,但也踏实上进了不少,大有化悲伤为动力的意思,如今虽然没到农忙季,大队也没什么可以挣工分的活干,可潘士尧也没闲着。

  每天大清早带上家伙上山,挖陷阱撒夹子,再给山上开出来的菜园浇水除草,除此之外,他还又开垦了两分地出来,种上蒜瓣生姜还有红椒。

  虽说天热了不好逮野味,但时不时也能碰到两个中陷阱的,加上开春种的蔬菜都熟了,潘士尧决定摘一部分拿去卖掉。

  他跟潘阳去过一次县城,虽然还不熟,但潘士尧不担心,县城就这么大点地方,他肯定能找到。

  他要自己出去做小买卖。

  对于潘士尧要自己去县城闯闯,潘阳倒没什么异议,男孩子嘛,就要早点放开手让他们去干。

  可张学兰的想法就不同了,做娘的,总是要顾虑许多,万一被逮到了怎么办,万一碰到歹人了怎么办...

  不过张学兰不同意也没办法,儿大不由娘,潘士尧执意要做什么,谁也拦不住。

  潘阳也要出门一趟,她要把潘老五和潘五婶送到省城他们闺女哪儿。潘老五和潘五婶老两口都不识字,去省城他们闺女那里的次数一个手都能数得过来,生怕老两口走丢了,潘老五的闺女特意发电报给潘阳,请潘阳帮忙把她老子娘送过去,并且表示来回的路费全由她来出。

  对于潘阳来说,出不出路费倒是其次,潘老五跟她爷爷关系处得好,碰到个什么事人家二话不说就来帮忙,于情于理潘阳都该把老两口送到省城才是。

☆、第14章 号一更

  其实张学兰不想让她男人送潘老五两口子去省城,虽说潘老五他闺女说了,来回路费花销都由她来出,可张学兰再清楚不过她男人的性子,肯定是分文不收,搞不好还倒贴把潘老五两口子的车票花费都给出了。》し

  浪费钱又耽误时间的事儿,张学兰怎么可能想让她男人去!

  张学兰嘀嘀咕咕的不乐意,潘阳忍不住道,“你忘了我们翻修房子,人家五叔工分都不挣了,天天来帮忙,还有我从房顶上摔下来,五叔跟前赶后忙活不说,事后还同五婶送了那么些东西,现在人家有事,我怎么也得伸手帮个忙。”

  也是,撇开潘老五跟前赶后帮忙的事不谈,单单潘阳摔伤后,潘老五两口子可是送了大包小包的东西给潘阳补身体,大块的肉,大条的鱼,还有他们闺女从省城给他们买的补品,他们自己没舍得吃,全送了潘阳。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张学兰也就想开了。

  对,于情于理都得送老两口过去。

  想开了之后,张学兰也不计较了,主动给潘阳收拾行李,换洗的衣裳,路上吃的干粮,还有必须用到的钱,再有就是票据。

  张学兰虽没念过书,可也听说过,去省城以外的地方需要用到全国粮票,省城以内的地方直接使用地方粮票就可以。地方粮票好弄,把家里的粮食拿了,直接去乡里粮站就能换到粮票。

  望着家里本就不多的精面,张学兰咬咬牙,准备给潘阳换十斤精面粮票,二十斤粗面粮票,不管用不用得完,带着以防万一。张学兰把粮食都装好了,让潘阳拎去乡里粮站换票。

  哪知潘阳却拦住她道,“不用换,我身上的粮票还够。”

  张学兰狐疑道,“你哪来的粮票?”

  其实潘阳身上根本没有粮票,去年卖粮食换的票就算没用完,今年也不能再用,但她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她不想再用家里的粮食去换粮票,家里就那点粮食,搁着留家里人吃,她准备直接用她空间里的粮食去换就行了。

  见张学兰质疑她,潘阳瞎扯道,“我总去县城卖东西,跟别人换了些粮票,寻思回来交给你了也没什么大用途,你又不出远门,所以一直留在我身上。”

  张学兰信了潘阳的鬼话,也没多想,就道,“那也成,明天就要走了吧,抽时间去王有田那里把介绍信开了。”

  这个年代出远门除了以行李钱财要准备,还少不了介绍信,否则不仅买不到火车票,连投宿都困难,她要去的是省城啊,可不是他们家这边巴掌大的小县城。

  中午吃完饭,潘阳并没直接找王有田,而是直奔乡里的粮站。潘阳有了经验,空间里储藏的但凡有包装生产日期的东西,全给她改头换面了一番,她空间里堆的粮食清一色全改用大麻袋装着。

  潘阳在粮站换了二十斤精面粮票、十斤粗粮票之后,这才回了大队去找王有田开介绍信。

  潘西村大队所有队员,只有潘老五家的两个孩子最有出息,都在省城工作,闺女是省医院的护士,儿子在报社做编辑。

  对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来说,这两份工作可都是响当当的啊!

  所以王有田一听说潘阳开介绍信的目的,忙不迭给他开了出来盖上公章,并叮嘱潘阳道,“送五叔五婶去了城里,记得代我向他们子女问声好!”

  潘阳笑着应下。王有田他爱人正好在家,听潘阳说他要去省城,忙道,“大兄弟,听说省城有好些好东西,城里女人的衣裳尤其好看,你这趟去,能不能给我带一件‘的确良’文化衫回来?我听说城里可流行穿文化衫了,我喜欢红色,淡红粉红桃红,接近红色的都行,至于样式,大差不差的,你看着好就行。”

  王有田他爱人开了话题就收不住话匣子了,她什么都想要带点回来,“再给我带两个换肩,就要黑色的,友田有两件衣裳肩膀破了,我给他换一下,还有尼龙袜,也给我带几双回来,还有...”

  王有田忍不住打断了他女人的话,皱眉道,“好了,你一次性说这么多,兆科能记住吗。”

  潘阳笑道,“大嫂子不急,今晚好好想要带哪些东西,记在纸上,明天我从供销社路过去取。”

  王有田他爱人乐呵呵的哎了一声,想到潘阳家老大的婚事告吹了,多嘴问了句,“大兄弟,你家士尧现在有媒人再给他说对象不?”

  潘阳摇头道,“还没有,自打上次那个吹了,现在还没相过下一个,可得拜托大嫂子给我记着,有合适的做媒给我家老大说一个。”

  王有田他爱人就笑了,“还别说,我这真有个合适的,我娘家大杨生产队的,姑娘家离我家不远,我见过那姑娘,高挑屁股大身段好,长得也不错,就是家里只有姐妹两个,没有兄弟,不知道大兄弟介意不介意?不介意的话我就帮你问问人家愿不愿意。”

  那个年代,若是只有闺女没有儿子的家庭,闺女大了连对象都不好说,因为好些农村人都介意这点,为啥这么介意?因为都害怕自己孩子以后要养他老丈人和老丈母娘。

  大多人都抱着娶媳妇回来就是传宗接代还有做牛做马干活的心态,如果娶了个媳妇回来,还带着两个拖油瓶,谁能乐意?

  王有田他爱人也是顾虑到这点,所以迟迟未提。

  哪知潘阳却对她道,“成,大嫂子只管介绍,我们不在乎人家姑娘有没有兄弟帮衬,过日子是自己的,只要姑娘能跟我家老大一条心,其他都不成问题。”

  潘阳之所以答应的这么利落,是因为她猜这姑娘十有*就是她大妈妈,她虽然不知道她大妈妈娘家具体在哪儿,但可以确定大妈妈是大杨生产大队的人,应该就是王有田他爱人说的这个了。

  和王有田他爱人先口头上说定了一番,潘阳带上介绍信,又去了潘老五家一趟。

  潘老五两口子都在收拾行李,大棉布块摊在八仙桌上,需要带的东西全都往八仙桌上放,差不多了再把棉布块四个角往上一兜,用麻绳扎了头,零零洒洒装上两大兜子,再用根扁担一挑,完活儿!

  潘老五见潘阳过来了,忙招呼潘阳进来,堂屋里放的都是明天要带去省城的行李。

  潘阳道,“五叔,介绍信我已经开了,粮票也换齐了,您二老都不用操心,另外我也去乡里跟去市里的汽车售票员打听过,她说明天去省城的一班火车在夜里十点,我们明个白天慢悠悠的往市里赶,夜里十点的火车,第二天清早能到省城。”

  潘老五乐呵呵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叹口气道,“哎呀,我和你五婶孩子不在身边,叫你操心了,粮票我昨天就去换了,兆科你也别带钱,来回花费什么的都我和你五婶出,我们有钱,花不掉。”

  潘阳不准备在这件事上跟老两口过多争论,眼下笑嘻嘻的应了声好。

  因为行李多,次日早潘阳让潘士尧驾生产队的驴车把他们送到乡里,等坐上去市里的汽车就好了,去市里的汽车终点站就挨着火车站,只要到市里就好办许多。

  路上,潘阳叮嘱潘士尧,她不在家的日子要照看好弟弟妹妹,潘士尧一一应下。

  其实潘阳原想跟他提王有田他爱人要给他说对象的事,可话都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她看潘士尧的心情还不是很好。

  这个初恋以失败告终的大男孩啊,终究是被情伤到了。

  算了,再等等看也不迟。

  潘士尧驾驴车把他们一行人放在乡里车站,又贴心的把潘老五两口子的大包小包心里安置在后备箱里,直到去市里的车开走了,他才慢悠悠的驾驴车回去。

  途径张湾生产大队,潘士尧碰上了那个让他失落了好一阵的姑娘张爱华。她正在自留地上搭豆角架,头上戴着顶草帽,脸蛋红扑扑的,她也看见了潘士尧,愣在了原地,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潘士尧不过看了她一眼,又扬起驴鞭赶车往前走,倒是张爱华,从自留地三步并作两步跳上马路梗上,喊了一声潘士尧,见他停下驴车了,她小跑过去,瞅了眼潘士尧,嗫嚅道,“你...你别怪我,都是我娘的意思,你就不能劝劝你阿哒,让他借点钱...以后我们再还?”

  潘士尧看了眼前的姑娘一会儿,直到她催下了脑袋,潘士尧才道,“我家穷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我就问你,你愿不愿不听你娘的话跟了我。”

  张爱华双手绞着小褂巾子,不知道该如何说,过了一会,她像是下了决心般,抬头对潘士尧道,“其实不是我娘硬要这些彩礼,是我的意思,队里跟我差不多大的嫁的都好,人家结婚都有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我不甘心落人一等,如果你家连这三转都买不起,让我的面子往哪搁,一准被我的姐妹们笑话。你,你家就不能借点钱...”

  潘士尧打断她的话,不再看她,只是目视前方没什么情绪道,“算了,你去找个可以买得起你要求的人吧,没什么好再说的,我走了。”

  说完,潘士尧甩了驴鞭子,把张爱华丢在了路边,不顾她红了的眼眶。此时潘士尧多少明白了他阿哒对他说的话,他潘士尧现在不过是穷小子一个,女人现实没有错,他要做的是把自己变更强,这样以后才不会再遇到这种问题阻挠他的姻缘。

  潘阳他们一行人不到中午就到了市里,下车之后潘阳让潘老五两口子待在原地看行李,她带上介绍信去售票窗口买火车票。

  售票员问她要去哪儿。

  潘阳把介绍信递给她,道,“去省城。”

  售票员道,“去省城两百二十公里,一公里一分钱,一张票您两块两毛钱,您要三张票,一共六块六毛钱。”

  潘阳掏出十块钱递给售票员,售票员找回三块四毛钱,潘阳拿上找回的钱和三张火车票,回去找潘老五两口子。

  市里的火车站简陋异常,此时并非逢年过节,火车站人影稀疏,一点也不拥挤,潘阳肩上挑着潘老五两口子的行李,让他们跟着自己走,很快找到了候车棚,坐下等着,火车晚上十点才会进站,时间还早着呢,眼下要紧的是解决午饭问题。

  出发之前,潘五婶把家里剩下的油全倒入锅里,用油炸了馒头片,馒头是精面和出来的,劲道香软,潘五婶又把家里腌的萝卜干倒上油醋盐拌了装在罐子里,眼下全拿了出来,招呼潘阳吃。

  潘阳也带了干粮,是张学兰蒸的猪肉荠菜馅包子,不过包子面皮不是精面,而是掺杂了红薯面,尽管是这样,猪肉馅的包子也够奢侈了!

  潘阳不好意思光吃潘五婶的,她把自己的包子也拿了出来,递给潘老五两口子,潘老五两口子客气推辞了下也接了过去,三人吃了午饭,下午没事干,潘阳索性把火车站周边的地方全转了一圈,直到熬到夜里十点火车进站,三人才大一包小一包挤着登上前往省城的火车。

  他们三个人的座位号是挨在一块的,潘阳领着老两口找到座位,把行李安置在座位下边,让晕车的潘五婶靠窗户坐,她就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七十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