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第28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16-07-12 20:20:48

  潘阳又打了个寒颤,对女人道,“爷爷要你给我的东西呢?给我吧。”

  女人把身子暖和了过来,从她随身携带的兜里掏出,递给潘阳,“给你。”

  说完,她对潘阳旁边的矮凳方向道,“潘兆科,我完成了你交代的任务,跟我走吧。”

  潘阳还想问她好多问题,可惜女人却像是知道一般,提前抬手打断了她的话,“你问我什么我都不会说,我只完成我的任务。”

  她指指潘阳的外套,对潘阳道,“我帮了你,这件外套能给我吗?外边有点冷。还有,你能送我下去吗?我不想再偷摸从阳台上爬下去,刚才差点摔了个狗吃.屎。”

  虽然她像是在说笑话,可潘阳一点都不觉得好笑,她道,“外套送你了,我送你下去吧。”

  潘阳像是想到了什么,本来都开了门,外边的灯光都照到屋里了,她赶忙又关上了门,压低声音问女人,“我爷爷能出去吗?听说那个都怕光。”

  女人似乎已经听惯了这种白痴问话,呵呵笑道,“胡扯。”

  潘阳这才放心的把门打开领女人出去,好在这个点爸妈还有奶奶都睡了,只有保姆还在厨房不知道忙活什么,也没注意她们。

  送走了女人和她爷爷,潘阳关上门长吁了一口气,擦了擦汗湿的手心,从睡衣口袋里拿出女人给她的东西。

  是一个小铜人,很小一个,攥在手心里刚刚好。

☆、第16章 号一更

  潘阳多少能猜到自己说出来会遭到张学兰的反对,张学兰也有她的顾虑,她当然不希望以后潘士尧奉养老丈人和老丈母娘了,如果对方姑娘能有哪怕一个兄弟,以后潘士尧也不用管姑娘的娘老子。

  潘恒春也道,“学兰说的是,姑娘家好倒是好,就是这没有兄弟...以后士尧压力可大了,既要养活这边二老,那边的二老也要照顾到,有点不合适。”

  潘阳不以为然道,“没有兄弟又怎么样,人家姑娘上头还有个姐姐,已经嫁人了,以后遇上事有个姐姐帮衬是一样的,再说了,如果士尧真有本事了,还在乎养不养老的事?”

  潘恒春犹豫了下道,“话是这么说,就是...”

  潘阳道,“阿哒你是不相信士尧,还是不相信我们家以后会越过越好?您老说的这些都是没有担当力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孬熊,换句话来说,人家姑娘就是有几个兄弟,我们士尧以后还能就不管人家老子娘了?像话吗?”

  张学兰接过话茬道,“怎么就不像话了,你看村里哪家不是这样,娶个媳妇不就跟做买卖一个道理,弄个赔钱货回来任谁能乐意?”

  潘阳发现自己没办法再跟张学兰说下去了,她两在许多观念上有着严重的代沟,潘阳撂下话道,“反正我已经应下王有田他爱人了,见也得见,不见也得见。”

  张学兰火气蹭的一下上来了,气得骂道,“你个猪脑子,这么草率应下,至少也该回来跟我和阿哒商量一下子啊。”

  潘阳用张学兰说过的话回击她,“人家主动给我们说个媳妇不容易,拒绝两次,以后谁还敢给你说?到时候你哭都没有眼泪。”

  张学兰顿时偃旗息鼓了不少,但仍是道,“要不然我们找个借口给回绝了?”

  一直保持沉默的潘士尧这个时候开口道,“等我从县城回来,我去见见那姑娘。阿哒说的是,逃避责任只能说明我没本事,只要我好好干,以后不用担心养她老子娘。”

  潘阳忍不住在心里为她大伯点个赞,真是个有担当力的好小子!

  既然潘士尧都这么说了,潘恒春原本还犹犹豫豫的,当下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对潘阳道,“你跟友田他媳妇说好,等士尧回来就去跟姑娘见个面。”

  老头子发话了,张学兰也不好再说什么,心里再不情愿也只能抱观望状态,反正无论如何,她是反对这姑娘进她老潘家门的。

  次日潘士尧带上行李和介绍信去了县城报到,老潘家并没有因潘士尧的离开而闲下来,因为底湾的冬小麦率先熟了,他们要去大队干活了。

  停了许久的生产队大灶也重新开了火,因为潘士尧去县城工作的原因,潘士聪有意和老潘家搞好关系,把张学兰安排在大灶干活,和张学兰一起在大灶生火烧大锅饭的还有王有田他爱人、潘士聪他爱人。

  生产队后舍里的养的鸡鸭鹅除了过年会杀一次,再有就是在农忙季节会杀几只给队员们改善下伙食,除此之外,大锅饭用到米面从生产队粮仓里出,蔬菜也是从生产队后院的菜园里摘。

  生产队每年还会留两亩地点上西瓜,冬小麦收的季节,西瓜差不多也熟了,生产队会派一个妇女去西瓜地里摘瓜,摘回来的西瓜会平分给每家每户。

  每年就靠这点收成过活,所有人都很重视这次的农忙,生产队几乎全员出动,就连孩子们都放了农忙假,跟在大人屁股后头下地,大人在前头用镰刀刚割掉麦子,孩子们后脚就把麦苗根给拔了出来,全背回去晒干了当柴禾烧,这个时候就要比谁家的孩子多了,谁家的孩子多就占了便宜,麦苗根都比别人拔的多!

  老潘家除了小萝卜头潘士告不能下地,他跟张学兰在生产大队的大灶上坐在炉膛帮忙添柴禾,潘士云、潘士勋、潘士松三个全跟在潘阳屁股后头,跟赶老驴似的,不停催促潘阳快点,他们要抢着拔麦苗根。

  可怜潘阳累得跟个狗一样,握镰刀的手都开始发抖了。每年农忙开始,张学兰都会用破衣裳做几双简易版的手套,带上防止镰刀柄磨手,尽管这样了,潘阳干了一上午,把手套摘下来,手掌心里还是难免被磨出几个水泡。

  差不多到时候了,王记工在田埂上吆喝放工,所有人纷纷拾掇东西回去,生产队开了拖拉机过来,但只有一辆,地里这么多人,肯定坐不下,这个时候就要看谁动作快了,谁跑的快谁就能坐拖拉机回去,跑得慢的,只能再走一里地回大队。

  潘阳都快累死了,可不想再走路,她家三个萝卜头早就冲上了拖拉机,潘阳也跟着撒丫子往拖拉机那里跑,好在她跑步不输人,成功从拖拉机上抢到个位置,成为率先回大队的一拨人。

  生产大队大灶在第一拨人回来时就开始开火,排成三队打饭,张学兰一队,王有田他爱人一队,潘士聪他爱人一队。

  潘阳领着几个萝卜头排在张学兰这对,就指望着张学兰打饭时给他们多打点,不指望吃好,只求能吃饱!

  和潘阳一样排在张学兰这队伍的还有二房和三房人,尽管他们对张学兰能在大灶上烧饭很是嫉妒,但末了还是少不得指望张学兰多给他们打饭。

  一码归一码,张学兰虽然跟妯娌处的不好,但跟外人相比,二房、三房显然才是自己家人,轮到他们时候,大铁勺打的倒也充足,多少让二房、三房心里舒坦了不少!

  拖拖拉拉忙活了半个多月,归属潘西生产大队的地里冬小麦全部被收割完,谷粒也被碾压了出来,全部堆在粮仓里,等待上头给指标上交今年的粮食,上交粮食后剩余的先暂时全部存放在粮仓里,等年关期间统一发放给队里每家每户。

  这拨冬小麦全部收完,所有人有了个喘息的机会,除非连着下两三场雨,否则他们一时半会都不能进行下一季耕种。

  在这期间,张学兰也没闲着,白日里抽空把萝卜头们拔回来的麦苗根摊在家门口的泥路上翻晒,小鸡仔们渐长大,总想往地窖外边飞,张学兰少不得要拿剪子把它们的翅膀上的鸡毛挨个剪掉一截子,还有菜园里的菜,诸如黄瓜茄子豆角这一类,再不摘下来拿去卖掉,就该全老了不好吃了。

  潘阳也许久没去县城了,索性提前一天收拾一番,除了蔬菜外,尚有鸡蛋风干野味要拿去一并卖了。

  此外她把毛线也带着,准备付点手工费,拿去找人加工一下。

  次日潘阳去县城挨个拜访了几个老客户,当然这几个客户中也包括孙大姐家,孙大姐除了留蔬菜,又要了鸡蛋给她男人补身体,至于风干肉,孙大姐最近手头有点紧,犹豫了一番,还是不要了。

  潘阳见孙大姐脸色蜡黄,眼底黑眼圈也重,面上没了以往爽利的笑容,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便多嘴问了句,“大姐最近遇到难事了?”

  孙大姐重重叹了口气道,“还不因为我男人的事,都怪我整天忙东忙西的对他疏忽了照料,加上天又热,他屁股底下长了褥疮,前几天去县医院住了次院,把家里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

  说着,孙大姐抹了把脸,红着眼眶道,“唉,我都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对孙大姐的遭遇,潘阳一直都特别感同身受,她至少还有个鸡肋空间能帮她不少,孙大姐什么也没有,拖家带口生活确实不容易,更何况还有个生病吃药的男人在照顾。

  潘阳也跟着叹了口气,突然想到个事,问孙大姐道,“大姐你会织毛衣吗?”

  毛线衣孙大姐倒是会织,她男人没瘫痪她家生活光景好那会儿,他们也是能穿得起毛线衣的,拿着她男人的工业卷,孙大姐当时买了不少毛线,跟着邻居大姐学织毛衣,给她家每人都织了一件。

  虽然不知潘阳为什么问这个,孙大姐还是道,“会织,我手巧,会织好几种样式呢。”

  潘阳喜道,“正好,我想请孙大姐帮个忙,我前些日子去省城买了些毛线回来,但我家那口子不会织毛衣,想请孙大姐帮忙给家里几个孩子织几件,我给你加工费如何?”

  孙大姐笑了,“都是熟人,这个忙我帮了,加工费我不收,你把你家孩子尺寸告诉我,等过段时间你再来取就行。”

  潘阳来之前就把家里几个萝卜头的衣裳丈量了一遍,尺寸都记在了纸上,眼下连同毛线全递给了孙大姐,又把十块钱加工费塞到了孙大姐手里,对她道,“我知道你生活不容易,我找别人加工也得付钱,倒不如请你帮忙加工了,钱你一定收下,不然我就把毛线收走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孙大姐也不再推辞,客气了两句便收了下来。

  此时正是午饭点,孙大姐留潘阳在家吃饭,潘阳也不客气,在院里坐了下来,她见孙大姐家的自行车还停放在三间口,心念一动,就问道,“大姐,你家自行车还卖吗?”

  潘阳觉着时机差不多了,买回去若是有人问,她也好说,她家老大眼看就结婚了,先买了给老大撑面子。好在如今潘士尧在县城工作,还认识了县领导,哪怕遭人妒忌,别人也不敢拿自行车说事割老潘家尾巴。

  孙大姐见潘阳有买的意思,忙道,“卖,怎么能不想卖掉,现在可正是我急着用钱的时候!”

  潘阳道,“八十块还卖不?”

  孙大姐爽朗的笑道,“成,给八十块大哥你今天就推回去吧,不过大哥你真要买了的话,那我们两今天还得去趟派出所,把我家的牌照取消了,改登成大哥家的。”

  潘阳倒是不知道买个自行车还要这么麻烦,脱口道,“还要上牌照?”

  孙大姐道,“那必须得上牌照,大哥也不想想,自行车多金贵的东西,万一骑出去丢了怎么办,上个牌照在派出所登记下,如果丢了派出所也好按线索找回,大哥若是没有牌照,你连县城都出不去就被逮着关起来了!”

  听孙大姐这么一解释,潘阳多少明白了,说到底这个年代的自行车就是她那个时代的私家车嘛,看哪个私家车能没有牌照就敢上路的?

  既然决心买了,潘阳也在乎那点麻烦,在孙大姐家吃了午饭,给潘大姐八十块钱之后,两人一块到了公安局办理手续。

  上回登牌照的时候,孙大姐跟着她男人来公安局办理过,这回驾轻就熟的领潘阳进了户籍登管办,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

  办公室工作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人,刚上工作岗位,态度良好又耐心,听孙大姐表达清楚之后,先翻档案找到了孙大姐的户籍登记簿,在登记簿上用红色钢笔将财产所有那一栏的自行车牌照划掉,写上专卖批注,之后再办理潘阳的车牌照。

  年轻男人询问潘阳,“同志,您户口所在地是哪里?”

  潘阳忙向年轻男人报上户口地址。

  年轻男人笑道,“同志的户口不在县城,您得在当地派出所办理牌照登记手续,如果您乡里没有派出所,那就去管辖的镇里办理即可。”

  潘阳道,“没有牌照,那我能把自行车骑出县城吗?”

  年轻男人道,“同志这个不用担心,我这就给您开一张证明单,您在两日内将牌照办理好就行,带着这张证明单,您把自行车骑到外地都没事儿。”

  潘阳算是受了次教育,不迭点头,拿着年轻男人开的证明,同孙大姐一块出了派出所。

  孙大姐抱歉道,“我还以为大哥也能在县城派出办理牌照手续,没想到还挺麻烦!”

  潘阳笑道,“没事儿,正好我骑车回去路过镇上,可以在那办理完再回家。”

  和孙大姐在派出所门口分手,潘阳并未急着回去,而是先去贸易经理部看看潘士尧,他来县城挺长时间了,也没回家,也不知道他在这里怎么样了。

  潘阳一路打听找到县贸易经理部。县贸易经理部紧挨在革委会后面,有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停放这县贸易部的所有大汽车,靠东面是一排大平房,应该是他们平常办公的地方。

  潘阳在大门口住足观望了一会儿才推着自行车进去,进办公的地方敲门。

  潘阳赶得巧,潘士尧刚跟方建国出一趟车回来,这会儿正在办公室核对采办账单。

  他们这趟去了临省采办卫生用品,跟着方建国出车的这段时间让潘士尧长了不少见识,当真是出了家门走上社会后,成长的最快,每天接触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从未见过的东西,潘士尧瞧着虽还是原来的模样,但此时他其实已经悄然成熟,跟领导交谈起话来也不再怯场,许多事也能自己去独立完成。

  潘士尧见潘阳来看他了,现是一愣,而后咧着嘴笑开了,欢喜道,“阿哒,你怎么来了?家里活都忙完了吗?你跟阿爷还有娘能忙得过来吗?”

  好些时候不见了,潘阳也有点想潘士尧,拍拍他的肩膀道,“都忙完了,我们在家都好着呢!”

  父子二人说话间,方建国从里间办公室出来了,端着个搪瓷缸准备泡茶,见潘阳跟潘士云长得有几分相似,笑道,“士尧,这就是你阿哒吧?”

  潘士尧哎了一声,向领导报道,“我阿哒从家来看我。”

  方建国和潘阳握了手,开玩笑道,“原来是考察来了,士尧赶紧的,领你阿哒转转,看她满不满意你的工作环境,给你批半天假,快去吧!”

☆、第16章 号二更

  县贸易经理部在紧挨革委会的南墙面有一排大平房,平时用作仓库,单位里的职工只有潘士尧一个是农村人,其他职工家全在县城里,所以贸易经理部也没有职工宿舍。眼下方建国让人临时收拾了一间仓库,打扫干净了,里面放张单人床铺,再置办点棉床被物、脸盆架、大木箱等生活物品,整得像模像样了,再分派给潘士尧住,也算是职工宿舍了。

  虽然准备的仓促,零零碎碎的东西还要潘士尧自己买,但潘士尧已经非常满足了,至少大平房不漏雨,至少他能有张像样的床睡觉,就连棉被铺盖什么都是新的,比他家要好太多。

  如今阿哒来看他了,潘士尧第一件事就是把阿哒领去他的宿舍看看。

  潘士尧见潘阳推的自行车像是孙大姐家那辆,笑道,“阿哒,你还是把自行车买着了?”

  潘阳拍拍自行车把手,带着自豪劲,笑道,“如今你出息了,我们也不用怕再被人背后戳脊梁骨,硬给我们按上什么罪名,自行车必须买,有一辆我们来城里也方便。”

  潘士尧把自行车从潘阳手里接过来,跨上大杠,坐在自行车座上,两脚着地还游刃有余,显得他的双腿格外长,他单脚划了两下蹬走,刚开始歪歪扭扭,好几次差点要摔倒,不过他腿长,在快要摔倒时立马脚着地固定住,没几时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潘士尧蹬着自行车,绕着贸易经理部的大院转了一圈又一圈,丝丝凉风朝他迎面吹来,他快活极了,像个调皮的大孩子改绕着潘阳转圈,还打着车铃铛,等终于停下来了,笑着对潘阳道,“阿哒,你什么时候再来县城把娘也载过来看看,她还从没来过县城呢。”

  又想到家里其他人,潘士尧又道,“弟弟妹妹还有阿爷,也都过来,最好夏天来,能住在我宿舍,我宿舍的地板是水泥的,夏天在地上打地铺一定非常凉快,你们来玩,吃饭也不用担心,革委会有个大食堂,单位给我发的粮食、粮票我都吃不完,全存在革委会食堂大灶上了,我都和大灶师傅混熟了,等你们来,我让大灶师傅烧点好的!”

  以往不太爱说话的大男孩有了历练之后,变得更加开朗,见了世面之后心胸更加开阔,侃侃而谈间流露着自信阳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七十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