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16-07-12 20:20:48

  尽管秀英是老潘家新媳妇,可她还是执意跟着公婆还有阿爷下地干活,除草撒肥料,快中午了还赶回家做饭,等弟弟妹妹放学后吃完饭,她再用篮子把午饭都挎到地里,和公婆他们一块吃,吃完了继续干活...

  新媳妇总是容易引起别人注意,何况现在都是在地里除草追肥的,不少人都注意到了能干的秀英,不管秀英在不在场,总有人道,“兆科啊,你家这媳妇可真能干!”

  媳妇能干是好事,可潘阳也不想她太能干了,本来她以为秀英会跟着潘士尧一块去县城,没想到秀英却留在了家,说家里需要她,她要留在家干活。

  对于秀英的懂事,老潘家上下自然欣慰,可潘阳更希望她去县城,小夫妻两个才刚结婚,两地分居实在不好。

  所以在这个农忙结束之后,潘阳对秀英道,“去士尧那住一阵子吧!”

  潘阳注意到,她话音刚落,秀英眼睛明显亮了许多,她心里是想着去潘士尧哪儿的吧!

  可秀英却对她道,“没事阿哒,家里活这么多,我在家照看家一样的。”

  潘阳笑道,“如今地里也没什么事了,家里也就洗衣做饭这些杂活,有你娘在家干就行了,你去城里吧。”

  哪知她刚说完,张学兰就把话茬接过去了,硬着声音道,“谁说家里没活了,养猪喂鸡鸭不都是活儿?”

  潘阳知道张学兰不高兴了,因为自打秀英来了老潘家,她几乎干了张学兰原本干的所有活儿,而且秀英手脚麻利,干活利落,好容易享福了的张学兰怎么可能愿意再干洗衣做饭养猪的活!

  潘阳低声提醒她道,“我就问你,你还想不想抱孙子了,秀英不去城里,你哪年哪月才能抱上孙子?”

☆、第23章 号一更

  提到抱孙子,潘阳可算是戳中了张学兰的g点,张学兰原本一身的劲儿瞬间就焉了,是啊,比起干活,显然生孙子更为重要。

  既然如此,秀英去城里也无可厚非了。张学兰心疼她儿子在外头干活劳累,秀英临去前,她特意煮了一块过年腌的咸肉,肥肉多瘦肉少,放在大米饭锅里蒸熟,那香味,勾得人直流哈喇子,除了咸肉块,张学兰又把家里新腌的雪里蕻还有萝卜干一块装进瓦罐里,让秀英一起带过去。

  至于怎么去县城,潘阳道,“秀英,你就骑自行车过去吧,自行车以后就放在城里留着你们小两口骑。”

  秀英忙道,“阿哒你平时用到的多,放家留你骑吧,我坐汽车去县城就行啦。”

  潘阳有意再买一辆自行车,这辆就让秀英骑过去,再买一辆放家里,她道,“你们在城里用到的地方多,家里还有驴车,我们想办个什么事能赶老驴去。”

  听潘阳这么说,秀英这才把自行车骑去了县城,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她男人,秀英蹬脚踏板的双腿就更加用力了,她早上出发的,中午才到县城,此刻她的男人已经在县革委会食堂大灶吃过了午饭。

  当秀英推着自行车出现在他办公室外的贸易经理部大院里时,潘士尧惊讶于她的到来,在单位一帮同事的调笑哄闹中,潘士尧把他媳妇儿拉到宿舍里狠狠亲了几口。

  秀英想她男人想得紧,仰着头闭上眼任由她男人亲,许久不见的小两口相拥在一块温存了片刻才手牵手又去了县革委会食堂,他媳妇儿过来了,潘士尧要领她再去好好吃一顿!

  得知秀英这趟过来,直到冬小麦收割前都不再回去了,潘士尧很开心,兴致勃勃对秀英道,“你来了,我们以后也不能总吃食堂,赶明个我就向队里申请,我们就在宿舍廊檐下搭一口锅灶,再置办些锅碗瓢盆,以后我们自己开火!”

  秀英巴不得能跟潘士尧有一口自己的锅灶,对于他们来说,有锅灶才像个真正的小家,秀英开心道,“那太好,你快些申请,我要多做些好的给你补补,你都瘦了。”

  说到最后,秀英心疼伸手摸摸潘士尧的下巴,惹得潘士尧一阵脸红,看了圈四周,低声道,“在外头呢。”

  秀英不以为然道,“怕什么,都新时代了,家里都分开单干了,阿哒整天念叨要变天呢。”

  潘士尧知道家里分开单干的事,心里实在佩服生产队那帮人的勇气,要知道现在城里一点风向都没变,照旧管理得严格,什么还都按着计划来呢。

  在食堂吃过饭的小两口又相携回宿舍,秀英是个闲不住的,见潘士尧的脏衣裳已经堆了好几件没洗,床单被罩也脏了,干脆就全给换下清洗了,潘士尧就帮她搭把手换被罩,一种甜蜜的温馨紧紧萦绕在小夫妻二人之间。

  潘士尧忍不住在心里喟叹,还是有媳妇儿在的感觉好,看着媳妇儿俊俏的侧脸,潘士尧忍不住对她道,“秀英,我想把户口迁到城里,以后不想在家种那二亩地了,没意思。”

  闻言,秀英瞪大眼道,“迁户口?我们在城里又没个正儿八经住的地方,落户口很难吧?”

  这件事搁在潘士尧心里思量了许久,秀英的顾虑他当然考虑过,想在城里安家落户可不容易,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房子问题,再有就算有人愿意卖房子给他,他有足够的钱买吗?

  当然潘士尧曾想过跟他阿哒提迁户口的事,不过这个想法在脑子里刚形成就被他否决了,跟他阿哒说的话,不就等于变相告知他阿哒,我要买房子,你得给我准备钱。

  他阿哒才刚给他盖了两间石瓦房,又哪来的能力再给他钱在城里买房子?何况他下面的两个弟弟眼见就大了,不管是继续上学还是下学准备娶媳妇儿,哪个不要花钱?

  他不能再这么自私的去为难他阿哒,眼下他手里没有钱不要紧,他可以自己挣钱,至于买房子,他也在瞄准机会,一旦有人愿意出售,他想什么法子都得赶紧买下来。

  不管如何,他是不愿意再回农村种地了。

  就在潘士尧为房子而苦恼时,潘阳也在为老潘家生计而奔波,正如潘士尧所顾虑的那样,解决了老大的婚事,下面还有老二老三老四,哪个不得她去操心。

  赶在冬小麦成熟之前,潘阳几乎三天两头就要去一趟县城,是的,她又用手里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上趟她去城里给老顾客送菜,从程大爷儿子手里买下了这辆二手自行车,永久牌的,花了七十块钱。

  虽然只有五六成新,但潘阳也不在乎丑俊,只要能骑就成。

  其实这个时候他们乡里也逐渐开始有集市,但大都是本乡人卖给本乡里人,而且卖的大都是时下的蔬菜,再不然就是自家杀猪卖肉。可是我们用脚趾头想想也能想明白,眼下集市上卖的人不少,买的人肯定很少。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买?很简单,都是自家有的东西,谁愿意花那个闲钱再去买?

  但城里就不同了,在农村看似平常的东西,却正是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他们仍旧在按计划供给粮食、肉类,所以潘阳宁愿累点骑自行去城里卖,何况她可以把东西全放在空间,压根不用考虑大包小包的问题。

  潘阳去城里卖东西的同时,家里打理菜园子的事就全放在了张学兰身上,原先生产大队分的两分自留地里,张学兰一点点土地都不放过,就连埂子上的草都给她拿锄头锄了,松了土,多刨出了两行地,能多种一点菜就多种一点。

  张学兰忙活菜园,老头子潘恒春就去地里忙活。虽说草已经锄了一遍,但潘恒春还是不放心,生怕遗漏了哪一片没锄,或者锄完之后草又长了起来,他一遍又一遍的把地里的杂草拔个干干净净,等快傍晚从地里回来,他会顺带再割些猪草,背回去了能剁碎喂猪,家里的几头猪仔养的可真好啊,他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等长成了,按照一头成猪两百斤来算,四头猪就是八百斤,供销社里的猪肉一斤就按八毛钱来算,四头猪就能卖六百多块钱呀...

  还有这一季的冬小麦,按照现在的长势,今年的收成绝对比他们在生产队时要好很多,上交给公家后,剩下的他们都吃不完,留足了家里吃,其余的可以全卖给粮站,按照一斤一毛一分钱的收购价格,又能挣到一笔钱...

  再有家里养的鸡鸭鹅,下的蛋也全给他儿子拿去县城卖了...

  潘恒春心里的算盘打的啪啪直响,越算越开心,最后他自个儿忍不住就笑了,要搁在以前他只敢做梦想想,现在梦境眼见就变成了现实,一群穷人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他们庄稼人的光景可算有了新的奔头!

  端午节一过,冬小麦几乎一夜之间变成金黄色,风吹过去翻滚着金色麦浪,这几天潘家村所有人都喜滋滋的,因为再过两天,他们就可以收小麦了!

  甚至有的家已经按捺不住,全家老小抱着大镰刀先去收割了,一旦有人开了个头,接下来地里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

  老潘家在潘恒春去地里转了一圈后,也开始全家出动,除了潘士云留在家里烧饭带弟弟,其他人全去了地里,连潘士尧都从汽车队请假,和秀英一块回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啊!

  眼下不仅潘家村的冬小麦可以收了,其他生产大队的小麦也熟了,不过不同的是,其他生产队仍旧是集体出动,而潘家村则是以几个家庭联合起来为单位,全家老少都下地忙活。就拿张家湾生产队来说,潘家村生产队有一块地和张家湾生产队紧挨在一起,地里的庄稼看起来有明显的高低之差。

  潘家村生产队地里的小麦长得高,麦穗大,颗粒饱满,而且还很密集,张家湾生产队呢,小麦低矮又稀疏,一副没有精神头的样子,两下一对比,很明显就有了差异。

  潘家村生产队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其他生产队的人一见这种情况,心里就不平衡了,为什么人家生产队能分开单干,他们就不能?不行,说什么也得闹单干!

  这下好了,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公社几乎每个生产队都要闹单干,可算出大事啦。

  不知道是哪个去县里开会,把潘家村生产大队偷摸单干的事上报到了县里,没几天,潘家村书记王有田就收到了上头的传达信件,让他去县里开会。

  王有田接到信件后,当即就蒙了,打开牛皮纸信封,里面可是县委书记亲笔署名的信啊,此时外头天黑了下来,王有田甚至觉得自己看不清信件上的字迹了,他哆嗦着点上了煤油灯,在煤油灯旁读了起来...

  有田同志:

  得知你所带领的潘家村生产队把集体地划分开,改为几户合在一起干,我感到十分震惊,震惊之余,对你当时如何产生这种想法表示好奇...

  王有田把信件从头到尾读了几遍,生怕遗漏掉一个字,他不停在心里琢磨,终于,他坐不住了,把信仔细叠了起来,装到中山装口袋里,他要去找个人商量一下对策。

  王有田要找的这个人是他们生产队目前文化水平最高的潘兆科,其实如果仅因为潘兆科文化水平高,那还不足以让王有田碰到事后就第一个想到他,因为在生产大队几次主要的开会交谈中,王有田注意到潘兆科是个极有想法的人,或许这个时候找他,他能给他点可行性建议。

  抱着这点希望,王有田饭都没吃,匆匆去了老潘家。

  王有田赶到老潘家的时候,潘阳正坐在家门口的石头上用藤条编篮子,自从上次她用潘恒春编的藤条篮放了一篮子鸡蛋拿去县城,她的老顾客程大爷不仅买了她的鸡蛋,还看上了她的藤条篮子,并且愿意花五毛钱买下。

  彼时她很难想象这种藤条篮子会有人愿意买,毕竟因为潘恒春会编篮子的原因,这种藤条篮家里多得是,压根没人把它放在心上,后来再去县城,潘阳试着带了两个藤条篮拿去卖,结果很快就被人买走,至此潘阳从县城回来之后又多学了一项技能,编藤条篮。

  见王有田过来串门子,潘阳招呼王有田坐,手上编篮子的活没停,笑道,“有田大哥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王有田环顾了四周,见外头邻居三两围在一块闲谈,没人注意他这边,才压低声音对潘阳道,“兆科,这下可坏事了,上头来信让我去城里开会,是知道了我们分开单干的事!”

  闻言,潘阳停了手里的活,正色道,“可有听说是处罚还是...”

  王有田头疼道,“就是摸不清上头的意思,信还在我兜里装着呢,你说我这一去县里,是不是就要直接蹲班房吃牢饭了?”

  说道这里,王有田重重的叹了口气道,“我家老大眼看就要上高中了,要是我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政治问题,那我家老大还怎么上高中...唉...”

  且不说顾虑老一辈了,单是对小一辈人的影响,就够王有田发愁的了。这个年代小学是五年制,初中三年制,高中则是两年制,小学升中学需要考试,中学升高中就不是考试了,而是由公社举荐上高中,公社举荐的学生除了要成绩优异、在校表现良好,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家庭成分良好,家庭成员中没有出现有政治问题的人。

  眼下像王有田这样,如果因为分开单干的事被上头批判,并因此蹲了班房,那王有田家老大的学习生涯将要止步于公社中学。

  这可关乎到他儿子的未来啊,王有田能不焦虑么!

☆、第23章 号二更

  潘阳道,“信件方不方便给我看?”

  王有田把信件特意带过来,就是想让潘阳帮他解读解读的,眼下听潘阳这么问,忙将信从口袋里拿了出来,递给潘阳道,“外头人杂乱,我们进家看。”

  潘阳点头,把王有田领回了家,点上煤油灯,两个大老爷们紧挨着煤油灯一块研读了起来。

  通篇读下来,潘阳忍不住感慨,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知识人写起信件来确实有水准,把它当做一门政治来学习都不为过,全县这场冬小麦大收割之后,县委书记季新昌要主持召开一个全区农业工作会议。

  参加工作会议的除地区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外,县委书记季新昌亲笔来信让王有田也参加。

  一个村书记去县里参加工作会议,别的地方如何不知情,单他们县来说,这可是头一遭啊。怪不得王有田心里忐忑,谁知道这到底是一场表彰会还是一场鸿门宴?

  但从这封信件也能推测出一二,这次的农业工作会议上焦点绝对会放在潘家村划分田地单干上。

  作为整个潘家村的领头羊,王有田同志如果不能有很好的应对之策去说服那帮县领导班子,一个弄不好,上头还真能给他按个大罪,说轻了那是未能研读明白上头文件,领导失责,往重了说那就是违背党章,逆谋造反也不为过。

  远的不说,单看四.人帮的下场就能知晓。

  这件事不仅关乎到王有田的命运,还关系到他们潘家村能不能继续单干,如果不能继续单干,那无异于是给潘家村所有人一个当头棒喝。

  已经吃到嘴的肉被人硬掏出来,还换成一把草塞进去,任谁能乐意?

  两个大老爷们对着这封信思考了许久...

  王有田抹了把脸道,“兆科,依你估摸着,大哥这次是死是活?”

  潘阳沉吟了半响,方才道,“有田大哥,你信不信得过我?我倒是有个建议。”

  “信得过,当然信得过!信不过我就不来寻你商量了!”王有田连声道,“快说说看你的想法,给大哥出个主意。”

  潘阳道,“有田大哥看没看过五月份刚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评论员文章?”

  王有田一阵茫然,半响才摇摇头道,“《光明日报》每刊大队倒是有,只是我还没仔细研读过,不过话说回来,这件事跟《光明日报》上的文章有关?”

  潘阳笑了笑道,“我是让有田大哥回去好好看看,用它来回击县领导的质问。”

  作为一名*员,王有田向来只会服从,让他回击,想都不敢想!

  王有田瞪眼道,“兆科啊,你是想害死大哥吗,我们需要的是绝对服从,怎么能跟领导班子对着干?”

  听他这么说,潘阳一阵失笑,忍不住提醒他道,“有田大哥,你忘啦,从我们潘家村三十几户人家签单干协议那一刻,你已经违背了绝对服从的宗旨,现在你除了迎难而上,你还有退路可走吗?”

  王有田顿时沉默了,是啊,从单干那一刻,他就该想到有这么一天不是么...他都能想象的出,几天后的会议上,全县的所有领导都会质问他居心何在...

  想到这里,王有田禁不住浑身发颤,对潘阳道,“兆科兄弟,你让我好好想想,我得理清头绪到底该怎么做。”

  送走王有田,潘阳也没心思编藤条篮了,而是靠坐在二层石台阶上两眼放空发起了呆,直到张学兰风风火火的从门外头进来,面带狂喜之色,进门就对潘阳道,“兆科,我们老潘家有后了!”

  潘阳起初没太明白,反应了几秒钟才意识到张学兰是为什么狂喜,潘阳忙道,“秀英确定是怀上了?”

  说完潘阳才意识到自己问的是废话,他们小夫妻二人自打结婚之后,蜜里调油,恨不得天天黏在一块,秀英来她家也有半年了,怀上了很正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七十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