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第43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16-07-12 20:20:48

  张学兰就认为她儿子的东西,也就是她的东西。

  所以她破天荒的没有反对,反而很积极的对潘阳道,“兆科,家里这一季黄豆和玉米卖了应该能落个两百多块钱,加上上半年的卖冬小麦的钱,还有杂货铺挣的,应该够了吧?不够的话,要不把家里的猪也卖了?”

  潘阳笑道,“哪用得着卖猪呀,现在手里的钱也够给士尧把房子买了。”

  张学兰忍不住叹了口气,感慨道,“哎呀,等士尧买了房子,我也能像广臣他老娘那样,时不时得能去城里过几天,尝尝当商品粮户的味儿。”

  张学兰话音刚落,秀英就接过话茬道,“我跟士尧都商量过了,房子有三间,等买下来了,我们就把一间屋收拾出来,阿哒和娘随时都能过去住,还有士云和士勋他们几个,等以后去县城上了高中,在家住也方便。”

  且不管以后如何,这个时候秀英说的话确实是发自真心,家里几个老的累死累活挣钱给他们买房,作为儿媳妇,她没道理不代潘士尧孝敬他们。

  秀英这番不孬熊的话,说得潘阳和张学兰都很受用,不过潘阳可不像张学兰,她不准备去掺和小一辈人的生活,除非实在是有事不得不在城里过夜,潘阳都不会去叨扰小夫妻两个,因为她很相信一句话,远了香近了臭,她才不乐意跟小一辈人住一块,老潘家虽然破了点,但住着不知舒坦了多少倍呢!

  就在他们商量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潘恒春敲敲烟袋杆子,对潘士尧道,“士尧,要是你阿哒给你在城里买了房子,那家里你结婚用的这两间房就不能再要,家里不止你一个,你下头可是还有弟弟妹妹,眼看士勋也大了,再过两年一准该有人给他说媳妇了,照我的意思,家里这两间瓦房就留给士勋。”

  不得不说,老头子就是老头子,他眼光放得更长久些,是不能什么东西都给老大留了,老大下面可是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呢。

  潘恒春算是个潘阳提了个醒,潘阳也算是把丑话说在了前头,正色道,“阿哒说的是,士尧如果你要城里的房子,那这两间瓦房你就不能再要了,再要的话对你几个弟弟就是不公平,别看他们现在还小,再过几年就该给我提意见啦。”

  潘士尧想都不想就道,“阿哒,我也实话跟你们说了,我以后不想在家种地,家里无论是地还是房子,什么我都不想再要,阿哒你只管放心,今天我话搁在这里,娘和阿爷都在场,算是做个证,以后我潘士尧要是反悔了,那就是孬种。”

  潘阳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秀英道,“秀英,那你呢。”

  秀英也道,“士尧愿意在哪儿我就在哪儿,都听士尧的,我没意见。”

  如此,算是口头上定了下来,潘士尧小夫妻二人又在家忙了几天,等潘士尧不得不要回县城上班了,小夫妻二人才收拾东西回城里。潘阳则是一直等这季农忙结束之后才去了趟县城,专门过来解决潘士尧买房子的事。

  房子的事情,田旭刚算是中间人,他负责联系他堂叔那边,约好了时间之后,又领潘阳和潘士尧过去看了一趟,潘阳把房子里里外外仔细转了几圈,也很满意这房子,如果不是对方想去省城跟儿子住了,一千块钱绝对买不下来,确实是物超所值。

  田旭刚他堂叔见潘阳父子二人诚心想买,跟在潘阳身后耐心介绍他的房子,“房子还是六几年盖的,那会儿我没退休,手里还有些积蓄,从别人手里买了这块地方,盖了这个房子。算起来这房子我只住了十来年,屋顶保证不漏雨,屋里的家具我也不打算带走,虽然旧了些,但整套看起来还算整洁舒坦,还有水电也都有,他们小夫妻二人买了合适,能立马就搬进来住,省得操心粉刷买家具的事...”

  潘阳听得是不住点头。

  既然双方一个想买一个想卖,谈妥无异议之后,除了中间人田旭刚,潘士尧又找来了方建国做证人,所有人就在田旭刚他堂叔家院子里,现场拟定了个协议,一式两份,协议写明了住宅面积,房屋内包含的家具,还有院子里的一切物件,双方交付的钱数等一并写清,等确认无误后,双方各自在协议上签字,按手印。

  协议签订好之后也就算完事了,这个年代县城以下对房屋管理的不算规范,还没有房产证这种说法,唯一的证明方式仍旧还是以书面协议为主。

  潘阳有点不放心,就顺便问了一嘴,“若是以后有一方反悔了怎么办。”

  田旭刚他堂叔道,“这你放心,别说我以后不准备再回来,就是我反悔了,你们拿着这份协议也能去派出所找人来带我去蹲班房。”

  听田旭刚他堂叔这样说,潘阳多少又放心了些。

  田旭刚他堂叔又道,“你们可能得宽限我两天收拾东西了,家里待收拾的东西散乱,得费些时间,正好这两天我儿子从省城回来,收拾了东西我就跟他一块去省城。”

  反正潘士尧有职工宿舍住,他们小夫妻二人也不急于这一天两天搬进去,更何况中间有田旭刚在,他们也算是熟人,宽限两天自然没什么问题!

  原本潘士尧小夫妻二人是准备等田旭刚他堂叔一搬走,他们立马就搬进去住,可张学兰听潘阳说后,却道,“哪有搬家不看日期的?不成,我们一辈子能搬几次房,必须挑个好日子再搬进去!”

☆、第27章 号一更

  潘阳的杂货铺里有在卖这个年代最流行的日历卡片,有点像她那个年代的交通磁卡,正面是图案,印有儿童、花卉、动物、风光等,背面则是日历,五分钱一张。

  张学兰从杂货铺里拿了张日历卡,又揣了包一毛二分钱一包的香烟在兜里,去了同村的王婆子家,请她帮忙看下哪天适合搬家,王婆子是他们村的神婆子,村里但凡有个算命、看吓还有算日子,都会找她帮忙,只不过事后要给她点‘报酬’,也不一定要给钱,吃的用的东西都行。

  王婆子爱抽烟,张学兰准备给她一包烟作为答谢。

  张学兰去王婆子家没几时,就风风火火的赶回来了,对潘阳道,“王婆子给看好日子了,这月二十八就是好日子,适宜搬家建房动土,兆科你明天就去城里告诉士尧,一定得二十八再搬,到时候我们都得去给他庆贺庆贺。”

  本来潘阳不想弄这么麻烦,可转念想想,人一辈子确实搬不了几次家,孬好是件大事,是得好好热闹一下。打定主意后,担心小夫妻两提前把房子搬了,潘阳没敢耽搁,次日就骑车去了趟县城,好在小夫妻两还没先搬进去住上,不过秀英正在忙活着整理潘士尧宿舍里的东西。

  见潘阳突然来了,秀英忙让她进屋,给她倒了杯水,讶道,“阿哒怎么突然来了?”

  潘阳把张学兰的话原封不动转述了一遍给秀英听,秀英恍然道,“娘说得对,好歹是搬家呢,不说请别人了,自己家里人肯定要好好热闹一下。阿哒你看这样成不成,二十八那天,家里人都来,我把我阿哒娘还有大姐也叫来,都算是认认门,别的也不通知了,免得让人家破费。”

  秀英顾虑的潘阳明白,搁农村,搬家请客就意味着变相让人添礼钱,老潘家这头,他们和二房、三房的关系一直不算亲密,若是说开了,二房、三房添礼钱心不甘情不愿,不添吧,又会被同村人戳脊梁骨,与其到时候因为这点事烦心,还不抵一个都不通知。

  潘阳点头道,“你娘家那头该通知,前提是别叫人破费了,搬家图个高兴,我们一块吃个饭就成。”

  秀英嘴上应好,可真到搬家那天了,她娘家还是花钱给她置办了全新的棉床被物,加上老潘家这头出钱又给小夫妻二人添了些锅碗瓢盆等开锅灶用品,这个新家可算是被整的像模像样了!

  搬家这天,潘阳请潘老五帮忙看杂货铺,家里大门一锁,老少全出动,天不亮潘阳就驾驴车去县城了,因为去的是县里,家里上下都换上了新衣裳,个个面上挂着笑,潘士勋甚至还吵嚷着要在城里住几天。

  只不过潘士勋话音刚落,潘恒春立马给否决了,道,“你大哥上班,你大嫂有孩子,自己都整不过来,到时候还要照顾你,你可别在这添乱,我们今天吃完饭就全回来。”

  潘士勋不高兴道,“房子是阿哒买的,我凭什么不能在这住几天,我可不管,就要住!”

  听出了潘士勋话里的不满,潘阳有些脑瓜子有些疼,她不是独生女,自然能明白潘士勋的情绪,潘士勋已经是个十五六岁的大孩子了,该懂的他都懂,何况潘士勋的性子,潘阳多少有些了解,这孩子以后有她头疼的呢。

  潘阳折中道,“你想待就住两天吧,上学了就赶紧回来。”

  潘士勋这才乐呵呵的哎了一声,他都没敢告诉他阿哒,他现在几乎天天都在逃课,就算上课也不认真听,不是趴在桌上睡觉,就是脑袋开小差。这书,他实在是念不下去了,可不念书之后他准备干些什么呢?这孩子倒从来没想过,他不像潘士尧下学的早,早早接触社会之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可潘士勋呢,与其说他是没志气,倒不如说他是迷茫。

  什么都没干过呢,他怎么知道自己以后能干些什么?

  眼下暂且撇开这个对未来混沌不清的大男孩不谈,潘阳今天之所以赶了驴车去县城,就是想着给潘士尧他们搬东西方便,虽说县贸易经理部距小西门不远,可零零碎碎的东西也足够他们折腾,倒不抵一车拉过去得了。

  等到了县城,潘阳先把家里老少送去新家,她自个赶车去贸易经理部,潘士尧今天请了一天假,他在宿舍整理东西,秀英在新家打扫卫生,潘阳赶到县贸易经理部的时候,潘士尧已经把东西收拾的七七八八,木箱子,大麻袋,还有零零碎碎的杂物就全扔在洗脸盆洗脚盆里。

  父子两个一通忙活后,把所有东西都拾掇上了驴车,待潘士尧跳上车,潘阳挥了鞭子就赶车往小西门去。

  路上,父子两个闲聊着县里近来开始出现的变化,潘士尧道,“阿哒,就是我们以前总去偷卖菜的衙那条前街,哎呀,现在所有人都光明正大在那儿买卖啦,从早到中午可热闹了,弄得供销社压根没人愿意去,还有孙大姐,前些时候我领秀英去孙大姐家转过一趟,孙大姐现在把她家的篷直接搭到大门口,明目张胆的开小饭店了,早孙大姐说她早上炸油条、蒸包子、熬稀饭,中午就炒小菜煮大米饭烙大饼,一天到晚生意可火了...”

  潘士尧滔滔不绝的说,潘阳就竖耳朵听着,想到潘士尧住的地方就挨在高中下斜坡,以后完全也可以在家捯饬点小买卖,潘阳道,“等秀英生了孩子,也可以考虑在家门口搭个篷卖早点,你们挨着高中,绝对是个好地方啊!”

  潘士尧听潘阳这么说,也觉得可以,不迭点头道,“这个确实可行,眼下我一个人工作养活秀英还行,等以后有了孩子,压力难免大,秀英在家整点小买卖,也能给我减轻点负担,她干活又麻利,指定没问题。”

  提到高中,潘士尧突然想起了什么,拍了两下脑门子道,恼道,“阿哒,我都忘了跟你提一嘴了。田旭刚你是知道这个人,他老丈人在县高中负责基建这块,眼下高中扩招,镇乡的农村娃过来上学的越来越多,高中原先的食堂就两间茅草屋,如今吃饭的学生多了,那两间茅草屋压根不抵用,所以他们准备建个新食堂。建食堂的青砖田旭刚他老丈人已经在城关村砖厂买好了,只是他们不负责把青砖往城里送,所以田旭刚就向我打听,问我家里有没有认识的人能接这个活儿。”

  拉砖可不是个好活儿,别的没有,全凭体力,城里上班的商品粮户压根就没人愿意做这事,何况拉砖眼下无非通过两种手段,一来是开拖拉机运输,且不说一般人家买不买得起拖拉机,要知道,全公社里头,一个生产队里也就那么一个两个是会开拖拉机的‘能人’,也就说就算你买得起拖拉机,那也不一定能开好!

  更何况,为了拉砖特意去买个拖拉机,还不够倒贴本钱的!

  再有一个手段就是全凭人力拉,农村家里有架子车的可以推架子车,如果有老驴、马那更好,直接用驴车或马车运,倒是可以省事不少!

  托分开单干的福,潘阳和潘老五共同分到了一头老驴,一个架子车,也就是她现在赶着的老驴车了,既然家里有驴车,那倒是可以考虑接下这个活。

  潘阳问道,“田旭刚他老丈人有没有说怎么算运费?”

  潘士尧想了想,道,“我听田旭刚讲,好像是多拉多得钱,两片砖一分钱,眼下就照我们家里这个驴车,一趟估计能拉一百来块,也就是说一趟能挣五块钱,一天跑两趟,可以挣十块,阿哒你要是能干得下来,这是个挣钱活啊,吃住都不用操心,直接让秀英在家烧饭,要不是我工作不能私自离岗,我跟你一块干多好,我们一天一准能拉个四五趟!”

  听潘士尧这么说,潘阳确实有些动心,她为得不是一天挣这个十来块钱,而是想借拉砖的机会来看看人家是怎么烧砖的,因为潘阳有心要开个砖厂。

  潘家村的人说潘兆科是个心里有主意的人,一点也不假,潘阳心里确实有主意,别看她除了农忙,每天就跷二郎腿做杂货铺里看铺,她脑子可是在不停的转。

  虽然杂货铺能挣的点钱,但前提是现在物资仍旧短缺,想买好东西得要票,而潘阳找到了不用票的门路,所以买她东西的人才多,反过来说,这种火热持续不了多久,一旦整个社会生产力提高,生活物资将不再短缺,货到处有的是,那个时候再指望杂货铺能赚多少钱,也是天方夜谭的事了。

  潘阳不是固步自封的人,她得走在别人前头瞄准出路。显然,开砖厂就是个很好的路子。

  潘阳几乎敢肯定,要不了两年,可就不仅是高中在改建食堂了,而是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在扩建,扩建,再扩建。无论是平房、瓦房交错的县城,还是一眼望去全是破败茅草屋的农村,哪个不要改新面貌?

  城市要建楼,农村差一点也得早晚全把茅草屋扒了,改盖砖头瓦房,尤其还是在农民靠种地有了收入的情况下,家里要是有个儿子到了结婚的年纪,哪家不是勒紧裤腰带咬着牙把新房给盖上?

  机会,绝对是个机会。

  人不怕钱多,虽然杂货铺日常盈利在农村已经算是好的,但潘阳不满足于此,她还想更好。

  看杂货铺的活,留潘恒春守着完全可以,她可以去找点别的事情做!

  心里有了打算,潘阳几乎毫不犹豫的就接下了这个活,对潘士尧道,“士尧,等明个你就给田旭刚回个话,告诉他我可以接活。”

  潘士尧哎了一声,道,“那可好,我让秀英把西头间的床也给铺出来,阿哒今天就别走了,干脆在这住到干完整个工程再回去。”

  潘阳也不想一来一回这么折腾,潘恒春、张学兰还有几个萝卜头,就让他们赶明天的汽车回去!

  可问题又来了,这么些人留在这过夜,潘士尧他们那儿也住不下呀!

  潘士尧笑道,“这有什么好愁人的,今晚我和秀英还回我宿舍住,家里的两张床睡不下就在地上打个地铺,反正现在也不算冷,还能受得住。”

  潘阳心道也只能这样。

  父子两人在小西门新家停下驴车,院子里秀英正忙着摘菜、洗菜,张学兰和秀英她娘在厨房,一个在和面,一个坐炉膛烧开水准备杀鸡,她今天一早就去衙前街买了五斤肉,一条草混鱼,还有几样时下蔬菜,加上张学兰拎来的大公鸡还有鸡蛋,绝对可以整一大桌子菜出来!

  潘恒春和秀英他阿哒一块出来帮潘阳父子二人卸货,零零碎碎的东西挨个归放好,洗脸盆架就放在堂屋门后,桌椅矮凳就先搁在院子里的廊檐下,水桶锅碗瓢盆就给秀英,让她归置到厨房...

  秀英她姐二胎生了个小子,才六个月大,家里忙哄哄的,她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抱着孩子在院里晃荡,或站着或坐着跟张学兰他们唠家常。

  潘士勋、潘士云、潘士松还有潘士告,他们兄妹四个,外加秀英大姐家的闺女,五个萝卜头闹成一团,从屋里疯到屋外,再从屋外狂奔进屋里,堂屋案几上放着瓜子、花生还有糖果,全进了几个萝卜头的肚子里,地上扔的都是瓜子壳、花生壳还有糖果皮...

  开始秀英还扫了几次,后来干脆不管,任由他们闹腾去,加上中午他们是在堂屋吃的饭,又是盘子碗筷扔一片,等所有人吃饱喝足之后,秀英实在看不下去了,让他们搬凳子去廊檐底下唠嗑,她自己忙里忙外收拾了半天,又是扫地又是擦洗的,总算又给整得像模像样。

  就在秀英为自己的忙活半天的战果而满意时,潘士尧告诉她,今晚不仅老潘家人不回去了,她娘家人也要留在这歇一宿,等明个一早两家再一块赶回乡里的汽车!

  秀英啊了一声,看看正坐在廊檐底下聊的热火朝天的两家人,把潘士尧拉进了东头间。

  东头间是他们的房间,里面的架子床是田旭刚他堂叔留下的,架子床上铺了全新的床铺被褥,红色缎面的被罩,粉蓝格子布床单,看起来真像个新婚房。

  想到这干净利落的地方,估计晚上又要给折腾的不像样,秀英压低了声音朝潘士尧抱怨了一句,“太闹腾啦,刚才这么一收拾累得腰疼,才收拾完,你怎么才告诉我他们晚上还要继续留着闹腾,早知道我都不收拾了!”

☆、第28章 号一更

  老潘家上下,加上秀英娘家五口人,晚上只有两张床压根挤不下,潘士尧对秀英道,“秀英你把旧的棉床被褥拿出来,就铺在堂屋,地上垫上我从单位拿回来的纸板块,给他们都铺好床,今晚我们两就先回宿舍睡。”

  闻言,秀英有些失望道,“新房我们还没住上一晚呢,我们屋的床也是新铺的...”

  潘士尧看出了秀英的不情愿,叹了口气,拉着她挨架子床的床沿上坐下,低声跟她分析道,“秀英,你要知道没有我阿哒出钱,我们是住不上这个新房的,较真来说,这房子是阿哒的,今晚先让他们住有什么不可以?再说了,以后家里人来的次数多着呢,都是一家人,才刚开始,你就这种态度,真合适吗...”

  听潘士尧这么一分析,秀英垂下了脑袋,扣着手指头不吱声。秀英突然想到当初阿哒说要帮他们买房子时,她对阿哒娘信誓旦旦的保证,说他们什么时候来小住都成,她男人说的对,现在才刚开始呀,她心里就不舒坦了,以后呢?

  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对,秀英怏怏的,半响才对她男人道,“嗯,你说的是,我不应该嫌弃弟弟妹妹们闹腾...”

  潘士尧满意地笑了笑,伸手摸摸秀英圆滚滚的肚子,笑道,“行啦,大喜的日子,我们别说这么多烦心事,你去收拾床铺,中午的菜酒都吃得差不多了,我去供销社买点散酒回来,再看看有没有剩下的菜能买点,实在买不到,你就把中午剩的菜给热热,我们将就着吃点。”

  有时候人要是钻了牛角尖,也就是缺少个人点破,给潘士尧这么一说,秀英自个也想通了,再说她本身就是忘性大爱说爱笑的人,自然不会把小心思藏起来自怨自艾,眼下脆生生的哎了一声道,“行,你快去吧,我铺好床就烧饭,买不到菜也不要紧,我给他们做手擀面,娘带来的茄子、青椒还剩下些,我再做点卤,浇在面条上拌着吃,他们可喜欢吃了!”

  这个时代可不像物质丰厚的二三十年之后,无论是肉还是蔬菜,都得赶早买,迟了压根什么都买不上,潘士尧出去了一趟,只打了些散酒回来,途径他家巷子口时,潘士尧注意到巷子口这里居然开了家卖烤鸡的店,泥巴糊成的大烧炉里,拔了毛开膛破肚的大公鸡插在铁叉子上在炉里靠着,烤鸡的师傅打着赤膊,站在炉膛口来回翻动铁叉子,烤鸡的香味传了老远,勾得过路人直咽口水。

  虽说秀英要做打卤面给他们吃,可他们大老远来县城一趟,老潘家上下是自己人就不讲究这么多了,关键是还有秀英娘家人在,晚上哪能就拿面条招呼!

  潘士尧停下了步子,进了烤鸡店,问烤鸡的师傅,“大叔,烤鸡怎么卖?”

  烤鸡师傅擦擦额上滚落的汗珠子,朗声笑道,“三块钱一只,买两只我收你五块五毛钱。”

  潘士尧从口袋里掏出六块钱,递给烤鸡师傅,笑道,“给我来两只。”

  烤鸡师傅哎了一声,手脚麻利的抽出两张油纸把新出炉的两只烤鸡给潘士尧包了起来,递给潘士尧。

  潘士尧接过,并没急着走,和烤鸡师傅闲聊了两句,问道,“大叔卖的怎么样?买的人多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七十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