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空间之重活一回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沙柳27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71 KB   上传时间:2017-06-27 22:54:11

“老二家的,就让孩子去吧”李有福适时插嘴道,张氏看公公都允许了,只得默认了。

李有福接着道:“明天去镇子,也不能空着手去,一会儿男人们去抓鱼,孩子们再找野鸭蛋,能换多少换多少,都去忙吧” 李有福一声令下,大伙呼啦散了。男人们下河摸鱼,孩子们就往草科苇塘钻,这阵子虽说缺粮大伙也没挨饿,鱼和鸭蛋可没少吃,时而还能打个牙祭炖只兔子吃。

“二姐,我们找鸭蛋去!” 晓菊兴奋的凑过来,“咱们去抓鱼,摸河蚌去”晓梅知道要卖鱼就得个头大的,小点的卖不上价也没啥人买,她可不觉得这帮男人是抓鱼好手,这阵子她早看出来了,想抓够个头的还是自己来吧!

“好啊”反正和这二姐干什么都好,晓菊没心没肺的想,就是喜欢和二姐在一起。姐俩告知张氏一声,拿箩筐沿河岸向草塘深处走,这里河沟纵横交错,苇塘成片一眼望不到边际,蒲草也是成片生长,青蛙在脚边蹦来蹦去,大大小小好不热闹!草丛苇叶上蚂蚱随处可见,就是不让你抓到,你一要抓他们就连飞带跳逃个没影。她俩人小,晓梅不敢带着晓菊往水深的地方去,找了一片低洼地,水很浅,泥不深,脚不会陷进去,水里有很多田螺,小蝌蚪,一群群小鱼儿排队游动。她让晓菊在这边玩,自己在河口处挖个坑引出空间井水就等着鱼儿上钩了。

这块地儿有些沙化,水质很清,岸边泥土不是软塌塌的,是那种僵硬而有点黏性,河岸就显得很结实,河岸很多小洞是泥鳅和鳝鱼钻的窝。晓梅知道也不敢捉,她可就怕那些东西,滑滑的抓又不好抓,看着又像蛇。河床沙地上,一道道痕迹那就是河蚌行走的路线了。晓梅开心的顺着痕迹找,果不其然,没一会就看到一个大大的河蚌在水底,半张壳,可能感觉到水的异动,忙不迭的合上壳,装死了,“哼!看你装死,”这家伙没杀伤力,晓梅伸手就捡到篮子里,有一个就有二,光着脚踩着软软的河床,水冰冰凉凉的很是舒服,偶尔收获一只河蚌,晓梅沉浸在无比畅快满足中。

怕晓菊担心,只捡了五个就往回走,也要看看有没大鱼上钩。嗯,没让自己失望,坑里来了一条黑鱼有五六斤重,这家伙劲大,一般人整不了它,但是肉质很筋道,味美,不管是做鱼丸子还是红烧熘鱼片都是上选材料。坑里除了黑鱼还有几条鲫鱼一条草鱼一条鲤鱼,这地鲫鱼最多,大大小小哪都能看到,随手把黑鱼草鱼收进空间,留下鲫鱼等李寿春来收吧!做事也不能太明显不是!

看晓菊还在玩泥巴,泥巴窝里装了几只小蝌蚪,“晓菊,走了。”

“二姐抓到鱼了?”晓菊扬起占着泥点的小脸问道。

“没抓,等爹来让爹去捞,我找到河蚌了,回去给娘炒着吃。”  “好啊我要吃”一听有吃的晓菊高兴了, “快去洗手,看你脏的”晓梅见晓菊弄得身上脸上都是泥巴和水,不禁摇头,真是贪玩的孩子,看着没心少肺的,怎么长大后那么多心眼!

姐妹俩回来后把篮子交给张氏,张氏拿河蚌直皱眉 “怎么又捞这玩意儿来了?土腥气太重,大伙也不爱吃,以后别抓了!”李家来这儿之后也捞过河蚌,煮后土腥味太重以后也就没人捞了。晓梅从张氏手里结果篮子道:“娘,今晚我来做吧,以前作料少,做法也太简单,没去土腥味,当然就不好吃了,”张氏笑道:“难道你会做?去扔了吧,看凤儿去!”晓梅也不废话,拎篮子自己去收拾。处理河蚌很简单,水开就下河蚌,小火慢慢靠到七八成熟即可,壳肉分开,用煮河蚌的水洗净蚌肉里的赃物,肉切丝就可以和韭菜炒了,炒的时候要用小辣椒葱姜醋酒去腥。晓梅叫上晓兰一起收拾河蚌,告诉晓兰炒时主意去腥时间不能久,不然肉会变硬。晓兰本就是做饭高手,晓梅一点拨就透。李寿春回来后,晓梅带着李寿春去捉她诱来的鱼,没想到去后坑里居然又多了十几条鲫鱼一条草鱼。这可把李寿春乐坏了,这闺女捉鱼就是有一手,这么大的鱼也能被她圈住!晓梅看到鱼也不尽嘬舌,鱼有点大了!以后还是弄小鱼吧!

晚上人们陆续回来后,桌子上比平时多了一盘河蚌炒韭菜,在众人品尝后一致认为以后河蚌也可以上桌了!饭后清点收获,今天出的人都有收获,鱼抓了不少,就如晓梅想的,没太大的,大多半大鱼,卖不出好价 ,找鸭蛋的收货有二三十个也算不错了,明天一早准备去镇子,所以大伙晚上睡得早,因为天不亮就要走这里离镇子要十几里路。一夜无话。

18.出行

“晓梅,起来了,你爷爷他们都起来了”睡梦中,晓梅被自己娘拍醒,“哦,马上就起”想起自己今天要去镇子,立马精神起来。“到镇子上别乱跑,要听伯娘的话,跟好你晓英堂姐,镇子上人多别跑丢了,还有拍花的专拍小孩卖,那样以后就在也见到自己的爹娘了,记得了?” 张氏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唠叨着。“我记得了,跟着伯娘爷爷不乱跑”晓梅一边穿衣服一边听张氏唠叨。

收拾停当出来时,李有福和李有财他们正规整东西,把昨天捉的鱼装进水桶里,由李双春挑着,王氏挎着篮子,里面是昨天和以前捡的野鸭蛋,李贺春背了背筐,里面放了干粮和水。晓梅被自家爹抱着。

天还没擦亮一行人就沿河堤向北走,看着两边茂密的树林,呼吸着带有青草气息的空气,真让人畅快!晓梅想起前世到90年代堤坝上上年份的树几乎全砍光了,国家鼓励植树造林后,人们大多栽种的都是经济林,再以后人们都外出打工庄稼地没人料理,管种不管除草,于是灭草剂用的泛滥,几年后河岸沟边堤坝连棵草都不好找,干净是干净了,虫鸟等小动物也没了踪影,乡间没了原有的韵味。

从河堤下来,拐进草泊走的是沟边,脚踩进带露水的杂草,打湿了人的裤脚,湿哒哒的很是不舒服。走出草泊,这回就看到村子了,路是小土路,比沟岸好走很多,两边大多是坨地,一块块的被壕沟分隔成一块块的,地里现在种的是玉米红薯谷子高粱,七月庄家已经吐穗,还没到成熟季节。

靠这边的是东上坨总共有六排房子,五条街道,房子和印象中的一样,多数是土坯房,条件好点的地基用石头垒砌半人高,再用土坯垒墙,房顶一流的成三角形尖房,房顶盖着苇草,密密麻麻上下交错,这种房冬暖夏凉,就是要定期维修,不然会漏雨,窗门几乎全黑色,院子多数用庄家的秸秆圈起来,院门是很简单的木栅栏或是秸秆。刚进村就引来一阵狗叫声,众人没空儿理会,到是早起的人出来看到是过路的,就没言语。

中间那条街靠东有户显眼的人家,房子是青砖大瓦房,很是宽敞,前后三层,左右厢房,院墙也是石头打底青砖垒砌,门口修葺门楼,一样的青砖黛瓦,这家就是候姓地主家了。晓梅看到他家不由想到解放后这家人沦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大会批完小会批,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会想到曾经风光的地主也会被佃农□□。

走出村子上了大路,路是南北贯通的,天刚见亮,大路上已经有人走动了,偶尔也会过一辆牛车,载着货物也向镇子方向。行走一会儿,李有财就带着李寿春和李全春分开,拐向另外方向。晓梅从自家爹身上下来又被大伯抱起,李有福一行又走了大概俩个来小时,天已经大亮,路上行人多起来,不管是年老还是年轻的男人衣着几乎不是黑色就是蓝色裤子,白色或是蓝色上衣,身形消瘦,脸上颧骨突出,肤色黑黄。挑担的背筐的,女人黑裤大襟袄,梳辫子或盘缵,胳膊挎布包,也有身后背箩筐的。大伙从不同方向慢慢汇集到这条路上。

前面看到房屋越来越多,大多是砖瓦房,也有两层楼房,人流密集起来,到镇子口时就有些拥挤了,“ 老大家的你和晓英把鸭蛋卖了再去看看店铺有什么营生,三侄子你去打听一下情况也看看有没做工的活,老大你先去把鱼摆摊卖了,晓梅就跟爷爷转转,我们下午在镇子口集合,把自己的水和干粮带好“李有福一口气吩咐下去。“爹,就让我带着晓梅吧,你老带着不方便”王氏看看晓梅道,“没事儿,你们都去忙吧,我就带晓梅在这儿转转,也不走远”李有福拒绝王氏提议,晓梅被带走那她岂不白来了!

晓梅让大伯把她放下,动动自己僵硬的身子,拉着李有福的手向张氏挥手:“大伯娘,我不乱跑,就陪着爷爷走走”王氏又叮嘱两句才和大伙分头离开。“爷爷,我们先去哪儿?”晓梅见人都走了,是不是该干正事了?

“先打听打听粮食价,我们要卖些粮食,家里没钱,用钱的地儿太多了”李有福沉声道,晓梅了然,现在手没钱,卖粮是最好的选择,也只有粮食卖上价了,来钱也最快。平时卖鱼只能卖得小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既然想安家落户就要买地盖房还有基本生活用具。

爷孙俩在摊位上打听了几家卖粮的,今年价高,主要是战乱引起的,高粱要9毛一斤大米1块白薯(红薯)6毛小米5毛,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法币,三十年代的中国,货币制度极为混乱,货币多种多样,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国民党政府在内外交困下为了自己的利益,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中、中、交、农四行的钞票为法币,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只能使用法币,不得保留银币、金银。

打听的价格差不多了,爷俩找了隐蔽地儿从空间担出一担高粱去一家粮店,“伙计,收粮食吗?”爷爷挑到门口放下,问里面伙计,“收,你要卖什么粮食?” “高粱,你给看看这高粱怎么收"伙计走过来用手抓起一把高粱,仔细看看,又放嘴里嚼了一粒,“嗯,不错是上好的高粱,一担170块,卖不?”伙计问道,爷爷仔细想了一下,比外面卖的略微低一点,也算划算,就点头“卖了”伙计连忙过称收粮,粮食可不嫌多,谁知道以后什么价,物价涨得飞快!钱越放越毛,粮食却是很保值,伙计心里高兴找钱也痛快。

19.得钱

出了粮店门李有福兜里多了170块钱,偷偷递给晓梅,还是空间里安全这年头小偷也多,不得不防。爷俩前后又去了几家粮店,小米玉米红薯都卖了一些。最后空间里多了六百多块。兜里有钱心里也踏实不少,晓梅又拽拽爷爷,“爷爷空间里还有鱼呢,我们卖些吧,咱们去饭店卖,空间里的鱼大,一般人家买不起”“也好,鱼塘里的鱼可不少了,我们去桥头饭店,那是一家老字号,童叟无欺” 俩人又去趟茅厕,挑水桶出来,当然里面是鱼了。

李有福挑桶到了一家饭店后门,敲门后听到里面有人问:“谁啊”?“是卖鱼的!我们抓了2条大黑鱼,请问你们要不?”李有福话落门就从里面打开,出来的是一位五十来岁后面帮厨,看了看李有福挑的水桶,里面有几条鱼正在里面扑棱,个头一看就不小,伙计马上面带笑容:“是你们要卖鱼?快先进来”“呵呵,是我儿子打来的,我看着鱼好就挑来看看能不能卖出去”李有福挑桶进后院,“嗯,这鱼不错!你们现在这儿等一下,我去叫掌柜的!”伙计说完快步走去前厅,一会儿一位身穿蓝色长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过来看向他们客气的问:“鄙人免贵姓高,老哥,是你们要卖鱼吗?” “掌柜的客气了”李有福谦虚的道“是的,我们在大河摸了几条鱼,掌柜的看看能不能上眼”

“是什么鱼?”高掌柜的一边走过来一边问,看到水桶里,蹦的欢实的鱼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好鱼!这鱼个个精神,个头也不小,这2条黑鱼最是好,饭店就缺这样的鱼,以后再有了都拿来,保管给你个好价。”

“高掌柜看上就好,以后我们抓到就给你送来,我姓李住在上坨村”李有福和高掌柜敲定鱼的事,心里也是很高兴,这不有多条生路,天不绝人啊!“上坨村啊,怪不得能捞到这么大的鱼,你们那里都是草泊,鱼都是野生的,肉质很筋道,有了就拿过俩吧!”高掌柜越看越喜,野生大个黑鱼最是难得,黑鱼很凶,劲也大,很难捞到。

高掌柜给了每斤1块2的高价,这又让爷孙俩多笔收入。事情办完,晓梅想给妹妹买糖,从妹妹们连糖都没吃过呢,收入这么多也多亏晓梅,李有福很痛快的带着晓梅来杂货铺买了一包糖,两包点心,放进空间。这空间真好是最好藏东西的地儿,谁也别想偷到!

从杂货铺出来李有福带晓梅去包子铺吃包子,五毛一个,这时的包子很实在个大皮薄肉用的是肥多瘦少,咬一口又香又腻,很解馋。两个包子下肚。晓梅拍拍自己小肚子“好饱!真好吃!爷爷我要带给姐姐妹妹,让她们也尝尝”。

“那就多买几个吧,给你堂姐和堂弟也尝尝,背着点人,别让你二爷爷家的人发现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多少还是有点私心的,自己孙子自己心疼。

“嗯 ,我会很小心地,不被别人看到”晓梅忙点头,如果真因为一两个包子引起两家矛盾,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吃完饭晓梅一边往镇子口走一边逛几乎要忘记的街道,这时的物资缺乏,摊位上卖的大多是自家产的鸡、鸭、蛋、菜,也有卖水果的,多是桃子而且是个头不大的毛桃,也有卖甜梨的。晓梅一心可就惦记着增加空间物种呢,这不看到鸡也要买鸭也要买,果树没见到,桃子和梨各买两个,有果核种种看说不定也能长出果子来。李有福也没拦着,倒是让她多买了几只小鸡小鸭,空间物种多了大伙也能跟着改善生活。走过吃食摊子时,晓梅看到镇上有名吃食烧麦,肉饼,禁不住又溜出口水,这里卖的烧麦远近闻名,皮薄而透,带有韧性,馅香多汁,香而不腻,肉饼外皮酥脆,外焦里嫩,肉馅肥瘦适中,馅满皮薄。一口咬上去汁水外流,晓梅越看越想吃,吃不下也得带走,李有福看她那馋样不禁笑道:“想吃咱们就买,放空间里回去慢慢吃”晓梅眼睛马上亮起来“那咱们就多买点,钱花了我们再赚就是了”“好,呵呵看着我都想吃了!”李有福笑道,于是空间里又收了六屉烧麦二十几块肉饼。

时间过午,小摊贩们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人群渐渐散去,等李有福带晓梅到镇口时,伯娘王氏和堂姐早就等着呢,见他们过来,忙迎上前,“爹,您回来了,” “嗯”李有福点头应声,““老大他们还没回来?” “还没呢,我们娘两一直在这儿等着,一直没见到他们” “大伯他们来了”晓梅眼尖远远就望见大伯三堂叔走来。

“爹,你们早来了”李贺春走到跟前和李有福打招呼,“大伯”李双春也忙招呼。“怎么刚回来?都打听的怎么样?” 众人一边往回走,一边聊。 “一早鱼都卖完了,大的卖8毛小的6毛,一共卖了60块”李贺春把钱递给李有福,“不过这里卖鱼的人多,是我们的鱼新鲜个大才卖得快,平时总得大半天才能卖出一半,我们也打听做工的事,这里多数人去煤矿做工,去地下挖煤再有就是打零工不固定。” 大伯把探听的消息一一说给李有福听。

晓梅累了一天,早就趴在三堂叔背上了,迷迷糊糊的也听着李有福他们说话。经历前世对煤矿多少也有了解,唐山最丰富的资源就是煤,储藏量大,有煤煤矿就应运而生,开滦矿务局是唐山最大的煤矿,是1934年由开平和滦州两个矿务公司正式合并而成,英商独占开滦矿务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日本随即对开滦煤矿实行所谓“军管理”。1942 年产量达665万吨,此后的三年零九个月里,开滦煤矿被掠走煤炭2260多万吨。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1949年,新中中国成立后才回到中国人手里。

20.买地

大伯他们去哪儿打工也不能去煤矿,日本人对旷工很是苛刻去煤矿干活能活下来的也会脱层皮,而且日本开采煤实在掠夺中国资源,中国人为什么要帮日本人干活还是窃取自己的东西,回去一定要和爷爷说说绝不为日本人干活。主意打定,晓梅在三堂叔背上睡着了。再次醒来已经回到家里,李有财等人也回来了。

睡了一道精神很多,“二姐,镇上好玩不?”晓菊一见到晓梅就颠颠的跑过来,笑嘻嘻的就象要有好吃的似的。“没什么好玩的,就是人多,房子好”然后低声说“等一会儿姐姐给你好吃的”。晓菊一听眼睛都笑没了。好吃的是什么她不知道二姐说是好吃的一定很好吃,“我们找大姐去,今天还没看到凤儿呢”晓梅拉着晓菊去堤坝树荫下照看凤儿的晓兰。凤儿和小庆喜正坐在草席上,一边的晓兰在补一件衣服,“大姐,凤儿”“晓梅回来了,镇子上热闹不?”晓兰抬头看是晓梅问道。“还行,人很多,也很热闹,以后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敢情好,等搬回村子了我们也去看看”“姐姐”这时凤儿不甘寂寞的伸手够向晓梅,“想姐姐了没?”晓梅抱起凤儿,随手从兜里掏出块糖放进凤儿嘴里,又拿出几块分给小庆喜晓菊和大姐,看他们吃惊的眼神,忙比划禁声,“嘘别出声,快放嘴里,别让人看到,是爷爷偷偷给我的,别人不知道,千万不要说出去啊,”几人忙把糖放嘴里,好甜!真好吃,几人一脸享受,晓梅四下看看没人,又象变戏法儿似的拿出几个包子给每人一个,嘱咐晓菊:“晓菊去林子里吃去,顺便看着点有人来了叫一声,东西太少不够分。”晓菊得了包子钻进树林,晓梅看晓兰还拿着包子看就道:“大姐快吃吧,爹娘那儿不方便给,等看机会我给晓英堂姐”晓兰这才一口口吃下,庆丰和凤儿也都捧着自己的吃,庆丰吃的很快,一边吃还一边念叨“好吃!”凤儿啃不了多少,晓梅只得把包子皮和馅一点点分开喂,可能是第一次吃这么好吃的,尽管凤儿吃的费劲还是努力咀嚼吞咽,看的晓梅直心酸,又再次暗下决心,一定要他们生活的更好。

晓梅想起回来的路上听大伯说起去煤矿做工的事,想着这事不能拖,必须让李有福知道煤矿工作不能做,她不想家人葬身煤矿,再说空间已经开始收获,养一大家子没问题。想此就去寻李有福,李有福出去一天可能太累,回来就躺下,见晓梅过来就知道怕是有事,晓梅只有有事的时候才会找他,:“晓梅陪爷爷去坝上转转,躺了一会身上僵,出去活动活动”晓梅见李有福明白自己要找他忙点头:“好,我们去林子里转转,一会儿也该吃饭了”走出大伙视线晓梅带李有福进空间,爷俩同时深呼吸,这里的空气让人精神舒爽,缓解疲劳,晓梅胳膊腿动了几下就道:”爷爷,我们去尝尝烧麦去“李有福一听顿时眼笑:“好,我们去尝尝”烧麦还热着,晓梅找来筷子和碗和李有福分头吃,一脸享受的吃了几个烧麦。晓梅才放下筷子对李有福道:“爷爷,大伯他们是不是想去煤矿做工?” “还没定呢,有什么问题吗?” 晓梅点头道:“我听说煤矿是日本人管着,日本人性如何我们都知道,虽说在那里做工能赚钱,可日本人怎么可能善待咱们中国人,听说去做工的很苦,做工累不说还常被打骂,不听话的就会关进小黑屋,也有被打死的”“这些我也听人说起过,不做这个也得去做那个,我们太需要钱了,光靠卖粮食不是长久之计,空间里的鱼要给饭店送去,这份收入要保障,粮食我们得换着地儿卖,不能在一家,你二爷家壮劳力多一定出去打工的,家里没那么多活,煤矿确实不是好选择”。

现在家里已经成习惯,晚饭后大伙会坐在一起商量一下事情没事也会聊会儿天。李有福坐在蒲团上,吸着旱烟沉思一下才开口说:“今天的事大伙心里都有点底了吧,这儿被鬼子占领着,不过我们离最近的镇子也有二三十里地,鬼子也会到这儿清乡,我们占地理优势,只要发现得早跑进草泊也会躲过去,现在已经7月末了,立秋过后说冷就冷,事不宜迟我和村长说好了,在东上坨买两块地建房安家,落户到村子,再买几亩荒地开荒,秋收后再去侯地主家佃几亩好地,以后我们就要生活在这儿。”李有福说到这儿停顿一下想起晓梅念叨的事接着说:“做工的说,先放放,煤矿谁也不要去,那里是鬼子的地盘,平时就那样对老百姓,去那儿做工还有的好!我和桥头老板说好了,我们打到大鱼就卖给他们,小的在市场上卖掉,买地大概需要200块,我们今天卖鱼卖鸭蛋得到75块,当了件东西换了150块,明天我们找村长先买宅基地,大伙还要加把劲,等把宅基地买下来后就建房子,争取秋收后搬到村子里。你们谁还有问题?“李有财张张嘴,想说可还是没说出来,自从离开老家一路至今不管是吃食还是金钱都是李有福一直帮着他们,不感动是假,可又不能推却,谁让自己需要有没有呢,说什么都没用还是以后一定好好对自己的这个哥哥,有用的到自己这房的从上到下一定不余余力 。以后一定嘱咐好孩子们。见众人摇头,没人说话  “都歇着去吧,”

第二天,李有福李有财早早就去了村子,交钱和村长办好手续,得到了两块属于他们来到这里的第一块土地。

21.盖房

宅基地到手就要准备盖房,李有福只有李贺春李寿春哥俩,哥俩每人盖三间土坯房,左右相邻,因为李有福要跟着老大住一起李贺春那边还得加盖俩间厢房,李寿春家孩子们都小也够住,等孩子大了再起盖厢房。而李有财家有兄弟哥四个,宅基地不够大只能四家并排前后层,老大老二在前层,每家三间,老大那边也要加盖厢房,因为还有李有财夫妇。老三老四在后层也是并排三间。计划定好,为了方便干活大人们都要到村子里搭个简易窝棚住在那儿,每天堤坝上只留一个女人照顾一下孩子做做饭。逢集也要去镇子上卖鱼,当然鱼是孩子们摸来的,最大功臣就是李晓梅了,每天都要捉上三五条够斤数的鱼,然后养起来等赶集一起卖掉。男孩子们可没那么幸运,捉的鱼大大小小,生气也没用,谁叫人家就是那么会捉鱼呢!捉鱼捉不过只能在别处下功夫,所以草泊野鸭遭了秧,鸭蛋每天都有收获,偶尔还能捉到只野鸭子,大伙儿改善一下生活。晓梅也不吝啬,没少偷偷从空间往外拿东西,总能想法让孩子们吃饱尽量吃好,李家孩子们都没成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李家人有了好身体才能兴旺!

接下来就是整宅基地,挖地基。因为是外来人和村上没交情,家里人口也多,手头又不宽裕,所以盖房的事也就由李家人自己操持自己做,男人们每天抽出大半人挖地基,余下的和女人们打土坯,天热干得快,但又怕淋雨,所以大伙干活十分卖力,要趁天好把土坯脱出来,做土坯需要往泥里掺入稻草,上坨村现在还没人种水稻,为此李有福特意从外面用苇帘子换了一车稻草,稻草要剁成一节节,掺在泥里倒入长方形磨具定型,然后晒干,这样一块盖房用的土坯就好了。

房子不能一下就全盖好,要家一家得来,前盖的是李贺春的,地基挖好后,就是垒墙,李有福请了一位村上的木匠,垒墙过程中要把门窗框先安上,木头是从堤坝上砍来的,准备得早到用的时候也晾晒的差不多,房子建的简单,前期准备工作做得有到位,所需要的东西一应俱全。所以活干得也快,三间房用了大半个月就差不多完工,在准备下一家时,又把土炕盘上,门窗安好,这样李贺春的房子就算完工了。时间进入八月,早晚天气逐渐凉爽,因为已经有了一次盖房经验,再盖速度也就快了许多。

李有福李有财和侯地主家谈妥秋收过后要佃二十亩旱地,李家上下人口多,粮食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问题,开荒来不及只能先佃好地过活。秋收后就种上冬小麦,来年也有了收成。

在忙碌中时间过得飞快,到金秋十月,庄稼人收获季节,李家一群人把佃来的二十亩地都种上冬小麦,当然麦种出自晓梅空间,经过空间改良的麦种怎么着也比这里的小麦产量高吧,现在亩产不过百十来斤,如果让他们知道后世小麦亩产能达到一千斤该是什么表情,晓梅不禁偷偷想。

田种好也把自己的家建好了,不管多简易,这也是属于自己的家,李家一群人开心的看着自己的土坯房,对于他们来说能遮风挡雨,不用流离失所就是最大满足。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也算是各得其所,李家卖鱼的钱几乎全部投入盖房中,手头又没了钱,过日子总的有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吧,虽然从老家带过来一部分,要安个家这点哪够,索性门窗齐全,炕搭好了,有锅有灶,能住能吃基本生活没问题,以后再慢慢置办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0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空间之重活一回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