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撷香_分节阅读_第124节
小说作者:九月轻歌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71 KB   上传时间:2018-04-09 20:21:44

  程询道:“来见个友人,叙叙旧。”

  尹希颔首,随后道:“等你用完饭,等等我。我有个事儿跟你商量。”

  程询真有些意外。面前这人居然跟自己有事商量?真让他怀疑还没用饭就先喝高了。心里这样想着,面上则是笑着颔首,“晚生记下了。”

  尹希满意地颔首一笑,随即与杨三老爷一同离开。

  程询回身落座,喝了一口茶,笑了。正要拿尹希开刀,对付江南士林的人,偶然午间来一次状元楼,竟遇上了。另一位杨三老爷,则是他要试探的人。

  没多会儿,王述走进门来,歉然道:“没让你久等吧?”他在大理寺当差,七事八事的没个谱。

  “没。”程询笑着示意他落座,“饭菜马上就来。”

  席间,程询开门见山,“最近,我听说你做了件上不得台面的事儿。”

  “啊?”王述险些把刚入口的酒喷出来,“哪件事儿啊?”说着自己就先笑了,“亏心事儿做了几件,你这一说,真把我弄懵了。”

  程询莞尔,“关乎女子的事儿。”

  “……哦。”王述立时没精打采起来,“她出身寒微,我家里怎么也不同意。”

  那也不能没成亲就先生米煮成熟饭吧?程询腹诽着,面上却是理解地点一点头,“我既然知道了,就愿意帮你一把。你要是信得过我,休沐的时候,去找我家里的管家一趟,我帮你把这事儿安排妥当,保管你能娶到意中人——我休沐时不得空。”

  “啊?!”王述这一回是出于过度的惊喜,愣了片刻,起身对程询一揖到地,“这事儿要是能成,你可真是我这辈子的恩人。”

  程询笑出声来,“少废话。接着喝酒。”

  “好!”

  程询又叮嘱道:“我这么大包大揽的,你可别给我出幺蛾子,凡事要照着章程守着规矩来。但凡出一点儿岔子,我就什么都不说了,只当没认识过你这人。”

  “怎么会呢?”王述忙道,“你放心,我发誓,什么都听你的,要是对不起你、对不起她,我就天打五雷轰。再有,你派个小厮跟着我,这总成吧?只要这事儿能成,你让我怎么着都行。”

  程询哈哈大笑,“成,我信了。”

  事情就这样干脆利落地定下来。

  用过饭,王述离开之前,程询从袖中取出一封信,“给你们家老爷子的,你这就拿给他看。他看过之后,便能防患于未然。”

  王述不明所以,却是一丝怀疑也无,即刻神色郑重地应下来,“我这就去找家父。”语毕将信件谨慎地揣入怀中,疾步出门。

  程询回身落座,自斟自饮。王述父亲那些可作为把柄的事,今生不见得还会成为软肋,因为格局已经发生了莫大的变化。但是,能更为安稳地生活,总归是好事。

  如此,他对得起与王述的一场相交,也对得起锦绣那孩子了。

  日后如何,就要看他们的际遇、运气和心性,平白抽疯的话,谁也没辙。但是,以他对王述的了解,应该能给锦绣一个圆满喜乐的家园。

  尹希走进门来。

  程询笑问:“要不要再重摆一桌席面?”

  “不用,酒足饭饱了。”尹希笑着落座。

  程询问道:“您要跟我说什么事儿?”

  “好事儿。”尹希笑笑地打量着程询,“以你这般的才华、仪表,该是处处留情的风流人物。要知道,多少闺秀梦寐以求的,都不是进宫为妃,而是做你这奇才的枕边人。”

  程询敛了笑意,不说话。

  “我把话跟你说白了吧,”尹希起身坐到程询跟前,“找你说的事,关乎姻缘。”

  姻缘?程询扬眉。

  尹希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已经托了说项的人,过三两日就去程府。没想到,今日与你偶遇,我就寻思着,与其别人说,就不如我自己低三下四一回。”

  程询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仍是沉默以对。

  “我膝下的小女儿,打小就聪慧乖巧,样貌也是一等一的。说句跟谁都不会说的话,我这两年是打定了主意,让她进宫选妃。”尹希又叹了一口气,“可是那孩子忒有主心骨,如何都不肯。最要紧的是,她已经有了意中人。唉……我也不知道她是何时见过你,反正现在就是非你不嫁了。你已经娶妻,她说没事,甘愿为妾,只要能够常年服侍你就行。”

  程询牵了牵唇,笑意有点儿冷。

  “就为这事儿,跟我闹了一年多了。”尹希皱着眉,很是愁苦,“到开春儿,我给她定了一门亲事,她竟闹着悬梁自尽。我就知道,没别的法子可想了,只能成全她。”

  自尽?程询眼中有了讽刺之意。不论是真的还是虚的,那种人在他眼里,都要不得。

  尹希凝视着程询,“多少人都是妻妾成群,小女也只是做个妾室,你就成全了她吧?”

  程询敛目看着手里的酒杯,静待下文。

  尹希继续道:“众所周知,因为杨阁老的缘故,我跟你一直不对付,也从没想过跟你言和。但是这档子事……既然出了,那就随缘吧,往后相互帮衬着,都有好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毕竟,我不答应,那孩子就要寻死。”

  程询终于应声,语气凉飕飕的:“我不答应,她就要寻死?”

  “是啊,”尹希颓然,“不知怎么就养了这么个孩子……你最是怜悯无辜之辈的人,边关的将士,民间的百姓,总是一再为他们谋得更好的处境,何况我家里这个……”

  无辜之辈,是军需不足的将士,是水深火热的百姓,亦可以是生于官家的纯良仁厚之辈,但绝不是因为妄念就寻死觅活的人。

  他瞧不起。

  程询打断了尹希的话,语气冷漠如霜雪:“她是死是活,与我何干?”

  “你这是什么话?我要是有法子……”

  程询目光寒凉地逼视着他,“出去。”

  尹希懵在了原地,要过片刻才明白过味儿来,脸涨得通红,霍然起身,“程知行,你别不知好歹!”

  程询目光似刀子,“滚出去。”

  尹希拂袖而去。

  程询对这种事的火气,也只有当下那一会儿,过后就抛到了一边,慢悠悠地安排着接下来的事情。

  他要收拾杨阁老的党羽、江南士林中一些讨人嫌的官员。手段不过是翻旧账罢了:从杨家、景家以往一些没放到台面上也没人认真追究的烂帐入手,找出个缺口,一步一步,挖出曾参与其中助纣为虐之人,尹希自然是其中之一。

  这招数没什么新鲜的,因为用过的人太多,但也恰好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任谁都会采用。正如他料定,来日有人对他和舅舅下手的时候,用的也一定是这种招数:揪出次辅以往行差踏错之处,发力弹劾,牵出能取人性命的案件,让程家陷入风雨飘摇。

  路数从来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人,运用的好,就能让对手经历好一番惊涛骇浪;运用的不好,搬起的石头砸到的就是自己的脚。

  先后在翰林院、吏部行走期间,程询结交的同僚、同榜进士、地方官不在少数,或是志同道合,或是利益驱使。在这种时候,选择相宜的人选并非难事。

  此外,在这期间,他安排人把一些完全可以视为把柄的消息迂回地透露给杨三老爷——与他和舅舅相关。

  顺手为之,投石问路。

  杨汀州是怡君、碧君的朋友,更帮过姐妹两个。怡君没跟他细说过原委,但不难推断,杨汀州所为,定是让碧君及时看清楚了商陆在当时的品行,斩断了那段本就不该开始的缘分。

  天赐洗三、满月,杨汀州都是礼到人到,姜道成对这人的印象也不错。

  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程询一直都从心底希望他的路平稳一些。

  但是,杨三老爷不是杨汀州,心里是否痛恨父亲,是否连带的想把他和舅舅打压致死,都是未知。

  假如杨三老爷对程家是笑里藏刀,会在适当的时候现出杀机,杨汀州会否利用与碧君、怡君的朋友关系帮衬父亲?

  怡君他何时何事都放心,碧君他却从不能高看。

  而且,姐妹两个认可杨汀州不假,因为杨汀州出手帮衬的事情对她们至关重要,但是对于杨汀州来说又是怎样呢?那样一个交友甚广之人,放在心里的友人又能有几个?

  门第亲友之间的来往,在固有的基础上,该是一个剔除糟粕的过程。

  早早探清楚杨三老爷父子二人的立场,很有必要。

  若立场相同或相安无事,对谁都好;若立场不同,往后便可划清界限。当然,若是杨三老爷手段不够沉稳老辣,或是干脆跳进他挖的坑,便要受一番磨折。毕竟,风雨一起,结果可由人掌控,势头大小却在于皇帝。

  四月初五,一切准备停当。兵部一名主事的奏疏送至内阁,提及的是一桩算不上案子的旧事:

  天启元年,翰林院修撰钱国风赴两广任广州知府。

  天启二年春,海上有战事,朝廷命两广各地官员筹集军需,其中包括钱国风。

  时年秋,兵部一名堂官弹劾钱国风利用筹集粮饷之便敛财,贪污民脂民膏五万两。

  皇帝曾吩咐内阁派人去查实,但因当时的两广总督是景鸿翼,钱国风又将罪责推给广东其余几名官员,说是上下走动的账目出了问题,一来二去的,案子变成了糊涂账、无头账。

  而在京城这边,弹劾钱国风的兵部堂官反遭弹劾,罪名属实,当即被罢黜官职。

  是因此,当时以杨阁老为首的内阁选择无视兵部堂官的弹劾,皇帝亦然,钱国风一案不了了之。

  而在景鸿翼被抄家问斩之后,两广各地方方面面的账目送至朝廷,兵部协理户部官员清算,这过程中,发现与钱国风相关的那五万两银子仍是核对不上。

  五万两,对于国库是沧海一粟,而且查证起来颇为繁琐,户部、兵部上报给内阁,内阁选择暂且搁置,等查出眉目再说,并未禀明皇帝。

  就在各地官员回京述职期间,钱国风考评结果为差,调回翰林院,任编修。

  上奏疏的兵部主事恳请皇帝下旨重查此事。毕竟,贪污民脂民膏五万两若属实,犯案官员便是欺上瞒下,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黎民百姓。

  四月初七,皇帝看到了这份奏疏,当即着内阁安排相宜人选重查此事。

  柳阁老、付大学士在当时很有些灰头土脸的感觉:不算事儿的事儿,被翻出来了,皇帝还就重视了,心里会怎么看待以他们两个为首的内阁?是因此,自是不敢含糊,从速安排下去。

  忙完之后,付大学士醒过神来,私下里对柳阁老说:“当初举荐钱国风的人,是尹希。钱国风被弹劾之后,反过头来弹劾那名堂官并得手的人,是尹希的门生。”

  柳阁老若有所思,片刻后笑了,叹息一句:“后生可畏啊。”

  “嗯?”付大学士不明所以。

  “没事,不关你我的事。”柳阁老笑着拍拍付大学士的肩头,“过些日子你就明白了。”

  两日后,皇帝加封李氏,李氏位分直接从贵人跃升为嫔。

  来自江南士林的官员喜上眉梢,其余官员啼笑皆非,简直不知道说皇帝什么好:嫔妃位分连升五六级的事情,到底是少见了些,真那么看重或是喜欢,最初给她名分高一些不就很好么?偏要来这么一出。

  程询却是清楚,自己和舅舅就要成为一些人弹劾的目标。

  说来可笑,多少官员口口声声喊着朋友如手足、女子如衣物,甚至将丫鬟小妾当做礼物送给友人,而在很多时候,却要通过观望深宫中的一名嫔妃是否得宠而选择是否发动一场政潮。

  某些男人若是现出小人嘴脸,丑陋程度胜于任何人。

  .

  四月中旬,程询与苏家迎来了一次势头猛烈的弹劾:以尹希为首的数名言官,弹劾程询、苏涣在官场中广结人脉,分明是人心不足,暗地里不知已做下多少营私舞弊的勾当。

  程询身在吏部,不可能不接触各部各地官员,又与临江侯、平南王、锦衣卫指挥佥事交情深厚,再加上一个做过次辅的父亲,人脉之广,可想而知。

  认真说起来,苏涣是被顺手捎上的。

  这种事情,就是名符其实的笔墨官司:你弹劾,我反驳,笔墨化为刀剑。当然,情形会越演越烈,争执的核心问题随时可能生变,变得更严重。最终目的,是让对手引起皇帝的反感,命刑部核实被弹劾的事情是否属实,甚至于,把上一任首辅次辅揪回来问罪,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江南士林在官场的势力不容小觑,排斥江南士林的也不少,视程询为文人表率甚至传奇的人亦大有人在。

  每每遇到这种文官争斗的情形,武官只有看热闹的份儿:古来文人相轻,本朝文武相轻也一直是定势,这时候武官要是跳出来帮衬哪一方,便是将自己置于最尴尬的位置——武官觉得你吃撑了,文官不见得领情——哪句话没说到点儿上,就帮了倒忙。

  皇帝和武官一样,看热闹看得兴致盎然。

  这是程询必经的磨练,沉得住气并漂亮回击,才能证明他没看错人,若是骂自己的人多一些、话难听一些就失了沉稳……他这两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只能把这奇才扔到地方上,好生磨砺一番心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8页  当前第1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4/1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撷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