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夜回到七零末_分节阅读_第154节
小说作者:崽崽猪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62 KB   上传时间:2018-05-31 17:28:03

  逗了会乖孙女,被童言童语哄的哈哈大笑,赵国生才心满意足的想起今天的正事来。

  迅速赶到车站,拿着以防万一的村里证明,干净利落的买了七张第二天的火车票。

  同时,赵家村此刻也处于轰动和火热的讨论中。

  “去北京啊,看□□啊,换我,就是少活几年都成啊。”在老一辈心目中,去看一次□□,看一次升国旗,那比什么都荣耀。

  “是啊,赵有发这辈子是真值了。”

  “谁让人家生了个好儿子呢?瞧见没,人家老赵家都出大学生了。”想想自家几个不省心,成天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真吵,心里真不是滋味。

  “这也是,要说孝顺,赵有发家三个儿子都不错,特别是他家老二。”

  “是啊,国生那孩子,小时候看着就老实,还是赵有发会养儿子啊。”

  “那不是,他们家眼看着要发达起来了,爱华那小子都住到县城去了,他家大女儿也嫁了个好婆家,这小女儿又考上了大学,两个小儿子还都是高中生。”

  说到这里,众人忍不住的羡慕和感慨啊,这是要跳出农门了啊。

  村里大部分人是羡慕,毕竟赵国生一家很会做人啊,这几年他们家条件越来越好,村里好几户孤寡老人在逢年过节都受过他家照顾,有时候村里人去县城有什么事,爱华也会搭把手。

  当然也有小部分人心思阴暗,见不得别人家过得好,暗搓搓的说些不中听的酸话。

  这些酸话又伤不了人?也没过分到哪里去,赵国生家才不在乎呢。

  再说了,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关系太僵了也不好。

  赵国生是没受到影响,可是赵家两个即将成年的年轻小子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这阵子,村里人没少打趣他们两兄弟,无非是笑着说要给他们做媒。

  也正因为这事,赵爱文和赵爱强不用监督和催促的更努力读书了。

  嗯,他们也要考上大学,怎么不见有人给他们二姐说亲?

  还不是觉得他们两兄弟考不上大学?

  不,这是一个很美好的误会。

  不是村里不想给赵美丽说亲,而是找不到合适的。

  你想想,赵美丽还的读四年书,四年,虽说男孩子年龄大点不是问题,可谁家愿意等啊?

  这四年期间可又多少不能预料的事?指不定在大学处了个外地对象。

  赵爱文和赵爱强两兄弟就不一样了,他们是男孩子,成婚生子还能去当上门女婿不成?

  只要订了婚,哪怕去上大学了,也不怕跑远了。

  “爷爷,奶奶,听说你们要去北京玩啊?”能不能带他一起去?赵爱泽的眼神里透露的就是这个意思。

  赵家赵母人老成精,哪里看不出他心里藏的那点事?况且这两年,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被老三媳妇给养废了。

  半大的小子,成天游手好闲的跟着村里几个好吃懒做的同类人瞎晃荡。

  哎,儿孙自有儿孙福咯,懒点就懒点吧,同他一起胡闹玩耍的人也都是一群孬货,干不出什么杀人放火违法的事来,大概都是被家里宠坏了。

  嗯,就当他还小吧,等他成家了就懂事了,他们做爷爷奶奶的是管不了了。

  越来越会自我安慰的赵父赵母成功的给自己洗脑了。

  “是啊,所以啊,你还是乖乖听话回学校读书,等你考上大学了,让你爸也带你北京玩。”赵父吞吐着云烟,不接小孙子话里的话。

  学谁不好?偏偏学他家姆妈那点小家子气?尽会占便宜,谁家钱是大风刮来的?去北京不要钱的啊?

  带你小子去?开了这个口,老赵家就你一个孙子啊?

  这事放在以前啊,赵父赵母偏心老三家那会子,说不定真能被忽悠成。

  现在吗?想的美。

  “是啊,爱泽,你回学校继续读书吧,你说你才多大?出去干活也没人愿意要啊。”赵母又补了一刀。

  “……”

  “啊,奶奶,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喜欢读书,一看到课本就犯困。”不要跟他提读书的事,每次说起这事,赵爱泽都会想起他姆妈指着他脑袋拿他和二伯家的哥哥姐姐做比较,烦死了。

  “爱泽,你在干嘛呢?快来,我们要去小江家了。”屋外适时的声音让赵爱泽看到了及时雨,瞬间得救了。

  小江?这是他们几个之间的暗语,就是去河里洗澡。

  至于小江这个人吗?确实是存在的,不过,关系并不怎么亲密。

  “爷爷,奶奶,我走了。”赵爱泽顾不上让他爷爷给他从北京带东西了,飞快的跑了。

第221章

  这是赵家所有人第一次出远门,去的还是北京, 所有人兴奋的不得了。

  这年头, 没飞机, 没高铁,火车也还没提速,去一趟北京要在火车上“哐当哐当”的待上好几天。

  这不,赵母和刘兰秀为了省点钱, 已经开始无所不用的想办法弄些口粮在火车上吃。

  可惜,夏天这个季节, 什么食物都不适合, 容易坏掉。

  “姆妈, 你煮这么多鸡蛋?吃得完吗?吃不完就浪费了?这天气可放不了两天啊, 有肉干和红薯干就够了,要不够吃, 我们火车上买,火车上什么都有,要不等明天我们出发时, 在县城再买点饼干和糕点什么的?”赵国生看着赵母忙来忙去还想去杂物间翻翻有什么的,他头痛的连忙阻止。

  同时给跟在赵母身后一个劲配合当一个完美助手的刘兰秀使眼色。

  “姆妈, 国生说的没错。”一心想着能省则省的刘兰秀都忘了这该死的鬼天气了。

  “那好吧。”赵母想了想,家里确实没什么可带的了?

  “多买点, 姆妈给钱,可别饿着我那三个心肝了。”她可听村里人说了,火车上的饭菜可贵着呢, 估计分量也不怎么样,都说半大的小子,吃穷了老子,她家这几个孩子还在长身体呢。

  “……”

  心肝?好肉麻的称呼啊,赵国生听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满天繁星,月色清冷,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瞧瞧家里那三个孩子,才感觉他们长大了,人高马大的像个大人了,就去北京这么点小事就被打回原形了?乐呵乐呵的像个小屁孩要过年了似的,穿着新衣服,带上自认为最好看的衣服。

  这种气氛也感染了内心风平浪静的赵国生,让他对八五年的北京有点蠢蠢欲动的迫切向往。

  “兰秀,你让孩子们早点睡觉,我去一趟大哥家。”赵国生拿着蒲扇驱赶着蚊子往屋外走。

  这形象,很像提前步入老年状态的大爷,有点格格不入。

  趁着月色,赵国生在阵阵蛙叫的声音中来到了赵福生家。

  “大哥,大嫂,在看电视呢?”赵国生一进屋就看到他大嫂抱着熟睡的小孙女在看电视。

  “是啊,国生快进来坐,兰花,去给你叔倒杯水喝。”唐秀萍指使着她儿媳妇。

  “别,我又不是外人,用不着那么客气。”大晚上的,他又不渴,喝什么水?赵国生忙摆手示意不用。

  接着把来的意图说了出来,“大哥,大嫂,我们和姆妈出去的这些天,我家和姆妈家就交给你们帮忙看着了。”

  赵国生话还没说完就被唐秀萍给打断了,“国生,你就放心吧,这事姆妈和兰秀早就跟我说了。”

  等你说来?就这么简短的一句话?你家的鸡鸭早就被人嚯嚯完了。

  起码得交代好家里有几只鸡?几只鸭,几头猪什么的吧?估计赵国生跟他大哥一样,对家里的谢这些事都不清楚。

  “呵呵”赵国生当然知道刘兰秀打过招呼了,他不是临走前跟他大哥打个照面嘛。

  不然总有种“有事就找你们家,没事就不联系”的感觉,太没情意了。

  “大哥,嫂子,你们有没有什么要我带的?对了爱民呢?”好像进屋到现在,他还没看到他大侄子呢?

  “我们没什么要带的,要是可以,你给拍一张□□的照片回来给我看。”赵福生想了想,家里确实没缺什么?更不用说缺的是需要从北京带回来的东西了。

  这也正是赵国生愿意特别来赵福生家的原因,他这个便宜大哥从来不会像老三家那么小家子气,换做老三家被他这么一问,估计他们去北京就不是旅游了,而是帮老三家带东西了,还是不给钱且无偿的那种。

  “就是,国生,现在去县城买东西很方便,什么都能买的,哪里需要从北京带啊。”唐秀萍觉得最近几年国家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年比一年过得红火。

  除了一条外,那就是实行计划生育。

  这不是胡闹吗?谁家没个男丁,还不得被人嘲笑死。

  目前他们家正处于这样一个被人指指点点,没男丁的状态,太憋屈了。

  以前怼老三媳妇,那是想怎么怼就怎么怼,和村里人八卦,拉家常也勤快的很。

  现在,看着抱在怀里的小孙女,再看看刚学会说话走路的大孙女,她都不敢出家门了,说话也不响亮了,心中没底气,每次看到有人坐在一起八卦,她老感觉的是在说他们家。

  不知道唐秀萍想到了什么,散发飘远的思维又会来了,神色也隐隐期待的高兴。

  不过,赵国生没有注意到。

  也对,他怎么可能注意到?身为小叔子,他总不能时时刻刻盯着嫂子看吧?

  话题越聊越远,赵国生和小福生两兄弟聊的开心着呢。

  “唔……”兰花突然捂着想吐的嘴巴往屋外跑去。

  赵国生:“……”

  没见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啊,经过二十一世纪那一部部狗血剧的轰炸,傻子也能大致猜到什么吧?

  他大侄子媳妇怕是有了身孕吧?赵国生抽搐着嘴角,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是顶风作案啊,刚实行计划生育的这头几年,那是作死啊。

  就连赵国生之前想过的万一都想着缓几年,躲过风头浪尖再说。

  所谓的万一,万一赵爱华两口子两胎都是女儿,刘兰秀死活不高兴了,他劝着点,过几年躲躲,罚点钱再生一胎。

  这个万一,在慢慢正事男女平等的洗脑中,刘兰秀已经看开了。

  更不用说前些日子村里好几个超生的孕妇被计生办的人拖着去打胎了。

  要说那些人也太大胆了,不,应该说太明目张胆了,你躲严实点,谁会真缺德的去举报啊?又不是生死仇人?

  赵家村,赵家村,听名字就知道祖辈们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严格来说,赵家村的赵姓是有族谱的,也就是在那场运动中,族里怕被冠上封建残留的帽子才没有取一个辈分一个字旁的名字。

  拿着族谱往上翻,你一看名字就知道谁是那一辈的,谁和谁是同辈人。

  慢慢的,族谱就被弃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5页  当前第1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4/1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夜回到七零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