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夜回到七零末_分节阅读_第42节
小说作者:崽崽猪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62 KB   上传时间:2018-05-31 17:28:03

  老话说, 讨媳妇就是在你家里有的那个”娘”迎接你另外一个”新娘”。

  在老赵家,作为儿媳, 刘兰秀为其传宗接代为赵家添了三子二女, 能生是福,是老赵家的大功臣,即便如此, 刘兰秀和赵母这对婆媳的关系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当然, 也没有糟糕到哪里去。

  毕竟给赵母添了心心念念, 惦记到心尖坎里去了三个金孙子, 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三个乖巧懂事的孙子份上, 赵母也不会故意为难刘兰秀。

  “我们给爸妈买一台电视机?”这话简直说到赵国生心坎里去了, 不过表面上还是要装模作样的为难阻扰,不情愿一番。

  人就是这样不可理喻,你越是是反对,她越是反弹的厉害,喻是赵国生瘪嘴不高兴, 刘兰秀喻是会找各种理由来说服他。

  这比赵国生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是啊,我们这两年不是攒了点钱吗?手头也宽裕了,欠爸妈借我们起房子的钱正好借这个机会还回去?”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一两年婆婆送过来的鲫鱼、鲤鱼还少吗?多得有甚者往外嫁女儿美艳哪里拿。

  这两年,公公婆婆和他们家关系越来越亲切,自然而然感情深厚了几分,她的心又不是铁打的,哪会感受不到?

  三弟媳妇是三弟媳妇,她刘兰秀是刘兰秀,不可同日而语。

  赵国生刻意皱着眉头,不解的继续说:“你昨晚不是说我们家买电视机吗?要是给爸妈也买一台电视机,会不会家里的钱不够,要去银行取?”存进银行的钱,以刘兰秀守财奴的性格,死活是不会同意取出来的。

  “那就只能爸妈买一台电视机好了。”刘兰秀不假思索的没多考虑就做出了选择。

  本来就只预备了一台电视机的钱,没想过动银行存款的念头,那些钱可是留着给孩子们上大学用的。

  赵国生:“……”是应该夸她深明大义还是大公无私呢?

  说句真心话,刘兰秀舍己为人这么朴实直白的行为,作为夜夜沉在枕边最为了解的赵国生不是亲耳听到,打死也不敢相信。

  大概,在刘兰秀内心深处,她就是这么一个本质柔软的善良人。

  “你觉得我们自家都没看上电视机,单独给爸妈买一台电视机,他们俩老会心安理得的接受吗?”换成谁家父母都不会接受吧,如果接受,那父母是有多‘缺心眼’啊。

  就像你家穷的顿顿喝粥吃咸菜,却打肿脸充胖子般硬生生给别人送大鱼大肉?

  哪怕实情不是如此,这行为压不住别人脑补啊。

  “那怎么办?姆妈这一跤起码得躺上半年,习惯看电视的她,日子得多难挨啊。”刘兰秀也明白是她考虑不周。

  如果只给爸妈买一台电视机,而自家没有买,怎么都说不过去。

  好好的孝顺,硬邦邦的演变成了献媚,讨好。

  “要么一台电视机都不买,要么买两台电视机。”赵国生决定把这个纠结问题抛给刘兰秀去抉择。

  刘兰秀:“………”

  刘兰秀蹙着眉头低头思索,半响不说话,似乎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在做思想斗争。

  “还是买两台电视机吧。”刘兰秀眯着眼睛,咬咬牙,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老三家出了婆婆大晚上看电视摔跤这种事,她哪里还敢允许家里几个熊孩子晚上出去?更何况,三弟媳妇就这事,心里多多少少有点疙瘩。

  挣钱是为了什么,不就为了让日子过得好看一点吗?

  “好,明天我们一起去县城买。”得到满意答复的赵国生嘴角流露出一副不出所料的果然如此表情。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不言之中。

  刘兰秀:“……”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真的买两台电视机吗?会不会太浪费钱了?

  给公公婆婆买电视机的事是她主动提起的,现在发展成这样莫名其妙,她张张嘴,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传播速度慢,很多事情仍然是传统的人力物力,出门靠双脚走,消息传播靠口口相传。

  整个赵家村,唯一一台座机电话在村长家,用来紧急联系政府各级单位情况的,常年处于无电话接通状态。

  就算给你用打电话,你能打给谁?知道谁的电话号码?而且信号极端弱,通常打不打得通,还要靠运气。

  神奇的是,远在隔壁的隔壁——上林村的赵芬娟知道了赵母摔跤的事?你说这传播的速度神奇不神奇?

  但凡国家颁布一个政策,执行一个决策,往往赵家村都时隔三月半载的才稍稍清楚了解到。

  你说神奇不神奇?真应了那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下午三点,空中细雨霏霏的下着蒙蒙细雨,柔柔的,飘渺纷纷而至,细若银丝,若隐若现,让人无可奈何。

  赵芬娟一个人提着小心椭圆形的竹篮子,上面盖了快油布,油布上还遮盖蒙上层不知名树叶,没有撑伞的她一个人疾步穿梭在细雨绵绵中,脚上陈旧的布鞋布满了新鲜的泥土,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国生,姆妈怎么样?”赵芬娟顾不上头发上滴下来的雨水,用手胡乱摸一把雨水往外甩,急着的询问。

  赵国生家的位置很巧妙,村中大部分人回家都要从他家路过,包括赵父赵母家。

  赵国生:“……”他们三兄弟谁也没去送信啊?应该说还来不及去送信,怎么就不请自来的知道赵母摔跤了呢?

  显然这个时候怎么知道消息已经不重要了,赵国生连忙从堂屋的凳上站起来迎上去,皱着眉头说:“没什么事,就是闪了腰,需要静养。”

  看着赵芬娟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半旧薄棉袄已经湿了三分二,还时不时用手去抹从头发上流到脸上的雨水,脚下不安的挪换着脚步,焦躁不安的亟不可待。

  原本想呵斥她在阴晴不定的春雨绵绵季节不懂得带伞的常识行为,硬生生的被憋了回去。

  太过担忧,顾不上了,忘记了吧。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说完赵芬娟如释负重的卸下来心中的重担,流露了轻松的笑脸。

  隔壁邻居的孩子高烧不退,这几天一直待在医院,昨晚半夜看到赵芬娟的哥哥背着赵母着急的奔向医院找医生,后面还跟着好几个赵家男人,以为很严重,今天早上一回去,特意跑去告诉她。

  可怜的赵芬娟,先是急急忙忙跑去医院,得知出院了,又匆忙淋雨赶来赵家村,午饭都没有吃上一口。

  “呀,大姐来了,怎么身上全淋湿了?快跟我进屋换套衣服,虽说是春天,还是可以感冒的。”刚在后面鸡院里检查母鸡孵小鸡情况的刘兰秀来不及洗掉手上的鸡屎,连忙拉着赵芬娟往屋里走。

  “我先去姆妈哪里……”话还没有说完,整个人被刘兰秀的怪力轻松拖走了。

  赵国生:“……”是说鸡屎呢?还是说大力水手呢?

  细雨密密地继续轻织着,静静地交错,雨丝,轻轻入纱,纷纷而下,发不出一丝声响。

  这雨,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伸手往屋檐雨滴出去接,一滴两滴,不急不缓,滴在手心,打湿了手,打断了赵国生暂时思考的思绪。

  路太滑,已经显怀挺着大肚子的赵美艳可不要匆忙赶雨而来啊,早知道就应该提上那么一嘴:“暂时不要告诉美艳。”几个熊孩子不知事情轻重缓急,估计已经当新鲜事说给美艳听了。

  幸好赵芬娟和刘兰秀的体型差不多,换上刘兰秀的衣服也不怎么唐突,仔细看看,还蛮合身的。

  好像,赵家不论男女,身高都超过了南方人平均身高的一大截。

  擦干头发,换好衣服的赵芬娟迫不及待的火急寥寥提着竹篮子去了赵父赵母家。

  “姆妈,你没事吧?现在感觉怎么样?”赵芬娟随意的把竹篮子往桌子上一扔,连赵父都来不及打招呼,急忙走向半斜坐在靠椅上的赵母,嘘寒问暖的担心道。

  至于三弟媳妇,像个木头人一样杵着不出声,直接被她华丽丽的忽视了。

  “芬娟啊,你怎么来了?姆妈没事,就是伤了腰,养段时间就好了。”赵母心里虽然在诧异女儿的消息灵通,但病后第一时间能得到女儿的的关心,她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你年纪大了,要格外注意,现在坐在靠椅上动也动不了,多遭罪啊,爸,你也不看着点我姆妈。”换衣服的时候,她可问清楚赵母摔跤的原因了。

  不要怪她迁怒三弟媳妇,谁让她本来就不喜欢三弟媳妇呢?竟会哄骗爸妈好东西走,她永远忘记不了,自己省吃俭用买点适合老人吃的软糖给爸妈,转眼偷偷摆上了老三家的桌子上。

  “好好好,我以后会小心的。”底气不足的赵母难得这么‘忍气吐生’乖乖听女儿的话。

  其实,这指责的话,在赵母心中泛起点点滴滴欢喜。

  赵父:“……”管他什么事,难不成拴住她的双脚?

  作者有话要说:  小伙伴们知不知道黑眼圈怎么去掉?渣作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浓浓的黑眼圈了,就算休息再好,也有,呜呜呜。

第75章

  女儿就是女儿, 永远比儿媳来得亲切。

  寒了赵母‘柔软心’的王梅芳,事后再花言巧语的舌粲莲花解释, 道歉,认错都无济于事,铁了心的赵母概不理会她。

  任由王梅芳腆着脸死皮赖脸的整天装巧卖乖的虚伪秀孝顺, 一步不离的守在赵母身边,生怕有什么事, 没人在身边帮衬一样。

  表面上做足了恭敬知错模样,给来探望赵母的旁人一个劲的夸赞, 让人羡慕有个好儿媳, 好福气。

  现在有赵芬娟这个女儿在,看不顺眼的儿媳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

  “梅芳,你回去吧, 姆妈这里有我就够了, 小侄子快放学了, 你该回去煮饭了。”怎么说都说自家人, 谁也不会难堪的撕破脸皮,再讨厌, 表面工夫还是要做的。

  亲戚间, 抬头不见低头见。

  太难堪了,对谁都不好,颜面无光。

  “那行,姆妈我先回去了,有事让爸来喊我啊。”整整守了大半天的王梅芳懂得过由而不及, 凡事不能一蹴而成,得慢慢取得原谅。

  尽管,王梅芳打心底不承认哪里有错。

  她不过心里不舒服,嘴上过过瘾,没有二嫂刘兰秀横插一脚夺过主动权,让赵宏生再怒视坚持命令她拿钱出来,她还是会拿出来的。

  这是王梅芳事后激灵谨慎在吵架过程中给赵宏生的说法。

  赵母半躺在靠椅上翻了个白眼,理都不理会她,反而欣慰的紧拉着女儿赵芬娟的手,欣喜的窃窃私语。

  王梅芳:“……”第一次在赵母这里得到如此冷漠的待遇。

  养儿防老,传宗接代是这个时代农村特有的守旧封建思想,赵母一直信奉这句话为真理。

  在这次意外事故摔跤养病的日子里,赵母领悟和体会到了女儿才是真心的贴心小棉袄。

  头几天,赵芬娟实在放心不下的强制性要求留在赵家村贴身照顾赵母,为她洗衣做饭,搓澡,提尿桶,无一皱眉头嫌弃脸色,好像很习惯的天经地义。

  赶上来忙着做戏求原谅的王梅芳每每到搓澡,提尿桶的时候,她都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准时的消失,不见踪影。

  一直默默炖鸡汤没凑上前去谄媚,讨好的另外两位媳妇反倒比天天晃荡在眼前的王梅芳更让赵母来得顺心。

  万事不能有参照物,一旦有参照物,就会有对比,一有对比,心就有了偏见。

  重男轻女了一辈子的赵母第一次反省自己,以前是不是做错了?

  这几天,连着下雨,阴雨绵绵,阻拦了赵国生前往县城买电视剧的步伐,同样,挺着大肚子的赵美艳慎重的没有‘以身犯险’踏着滑溜溜的泥巴路回来。

  这让担惊受怕想太多的赵国生放心不少。

  人没回,礼先到了。

  两斤红糖,两斤小苹果,以及二十块钱搭给天天往返镇上读书的爱文拿回来的。

  这份看病礼,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对隔了一辈的外嫁孙女来说,算是重礼了。

  “美艳怎么还拿了二十块钱啊?大哥家的三个侄女可没拿钱啊。”刘兰秀蹙着眉头有点为难,到底该不该全部拿过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5页  当前第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2/1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一夜回到七零末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