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叔万福_分节阅读_第84节
小说作者:九月流火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86 KB   上传时间:2019-12-31 20:43:21

  李承璟接过瓷蛊,叹气道:“没错。杨首辅力排众议选了徐文去,徐文此人虽有才干,但是太过贪财,而且刚愎自用,颇有些铤而走险的倾向。他虽然也曾在江南一带任知府,但是太平时候和灾年完全不同。他自视甚高又贪财好功,我怕他在赈灾时管不住自己的手,反而耽误了灾情。”

  程瑜瑾听到也觉得沉重,然而这是外朝的事情,程瑜瑾帮不上忙,何况人选还是杨首辅一力推举的,恐怕朝中压根没有反对之力。程瑜瑾轻声问:“人选已经确定了吗?”

  李承璟点头,道:“对。”

  那就更没办法了,程瑜瑾十分看得通,从不因为已成既定现实的事情为难自己。她柔声劝道:“殿下,赈灾大臣的人选已经确定,你再担忧也于事无补。杨首辅既然敲定了主使,那其他人选势必要让出来,殿下不妨趁这个机会,在赈灾队伍里放几个信得过的副手。国难当头无需在乎名,只要能真正起到作用,就已足矣。”

  李承璟长长叹了口气,伸手覆住程瑜瑾的手背,说道:“你言之有理。多亏爱妻深明大义,玲珑心窍,要不然,我不知道还要耽误多少功夫。”

  程瑜瑾笑着乜了他一眼,说道:“你惯会哄骗我,这些话我可不信。我都能想到的事情,太子殿下会想不到?”

  “那可不一样。”李承璟放下瓷碗,起身坐到程瑜瑾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膀,自然而然地将下颌靠在她的头发上。他声音低沉,近乎自言自语: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程瑜瑾感受到头顶的重量,没有躲也没有动。虽然看不到,但是程瑜瑾能感觉到,李承璟非常累。

  国家发生大灾难,百姓流离失所,灾区每一时每一刻都有人死去,而朝中臣子还因为派系之争吵嚷不休,这些事担在谁身上,都是非常累的吧。

  程瑜瑾心里叹了口气,主动握住李承璟放在膝上的手:“殿下,逆水行舟,多难兴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126章 瘟疫

  江南水患告急, 没过多久,赈灾队伍便从京师出发,带着赈银和粮草赶往江南。

  这支赈灾队伍可谓承载了全朝的希望, 内阁日日催问, 驿站严阵以待,但是众人翘首期盼了很久,与灾情有关的消息却迟迟不来。

  即便徐文送来了奏折,上面也全是些花团锦簇的官话套话, 关于大水和赈灾的事情,他三言两语就带过。皇帝想着京城与江南相隔甚远,许是徐文忙于安置灾民, 没有时间写文书, 所以才良久没有消息,于是皇帝强行压抑着焦急, 耐心等着。

  然而文武百官的耐心并没有等来洪水治好、一切回归正轨的消息,被李承璟安置到徐文身边当副手的臣子久劝无果,冒着大不敬的风险, 越级送加急奏折回京。他的奏折分好几路护送, 最后唯有一封到了李承璟手里。李承璟看到奏折后立即沉了脸,第二天,在早朝上当众将这封奏折递给皇帝。

  “陛下, 江南急报, 徐文此人冒进贪功,贪污赈灾饷银,用霉米替换新米, 灾民食后上吐下泻,短短十天内死亡人数飙升至一千三百余。徐文闯下大祸后还妄图掩盖, 在奏折中纹丝不提,还打压下属,不许众人向朝中报告,结果因为尸体处理不及时,竟然爆发了瘟疫。这几天江南一直阴雨连绵,气候潮湿,瘟疫传播极快,截止赵梁冒死上奏前,已经有一整个村子的人感染瘟疫。”

  “瘟疫!”朝中众人大惊,水旱灾害后最怕的就是瘟疫,历史上因为瘟疫而十户存一、尸殍遍野的情况屡见不鲜,瘟疫若是一个处理不好,那是损伤国家气数的大劫难啊。

  宛如一滴水落入滚油中,朝廷众臣马上炸了锅。杨甫成用力甩袖,大喝道:“荒谬!赵梁不过一个副手,并无向朝廷禀报的权力,如今他越级上奏,已经犯了不敬之罪。此人不足为信,当立刻撤除他的职位,永不复用。”

  “首辅此言差矣。”李承璟分毫不让,道,“赵梁并非没有禀告过长官,只不过徐文刚愎自用,冒进贪功,才压之不用,导致灾情扩大,爆发瘟疫。若是赵梁死守着规矩不禀报朝廷,莫非要等到江南百姓死光了,徐文彻底压不住了,杨首辅才派人去管百姓的死活吗?身为朝廷命官,第一忠君,第二爱民,第三才是恪敬长官。杨首辅这样做,置天下百姓于何地?又置大齐庙堂于何地?”

  “他越级禀告,可见品性不端,谁知他是不是为了抢功,刻意捏造名目陷害长官?”

  “是与不是,派人去江南一探便知。杨首辅未知情况如何就想着罢官治罪,莫不是想替什么人打掩护?”

  ……

  早朝一直争论到午时,最后皇帝露出头疼之色,才勉力收场。即便双方暂停不议,但是硝火味还是一直笼罩着宫城,整个下午气氛都是紧绷的。

  李承璟见皇帝面露疲色,跟着皇帝一同散场。他后来在皇帝身边陪了一下午,又是请太医又是旁听内阁六部议事,一直忙到亥时才回来。

  程瑜瑾虽然待在内宫,但是也知道外面出大事了。洪涝尚未止住,竟然诱发了瘟疫。此刻草药稀缺,正统学过医理的郎中更是少之又少,平民百姓生了病都得靠身体熬,更别说传染性烈、发病快、死亡率奇高的瘟疫了。宫女内侍等人光是听到瘟疫这两个字,就觉得心惊肉跳。

  李承璟大晚上才回来,刚听到开门声,程瑜瑾立刻披了斗篷往外走:“殿下!”

  李承璟看见是她,连忙伸手扶住:“你怎么出来了?”

  “我见殿下久久不归,实在担心。”

  李承璟面色沉重,他刚从外面回来,即便路上撑了伞,手也被雨水打的冰冷。他用力握了握程瑜瑾的手,掌心水珠的凉意几乎要渗进人心里:“没事,先进来说。”

  进殿后,程瑜瑾立刻吩咐宫女去放水,她自己亲手倒了驱寒的姜汤,端到李承璟身前。李承璟正坐在桌前疲惫地捏眉心,听到声音冷着眼抬头,见是程瑜瑾,才放下戒备。

  程瑜瑾坐到他身边,亲眼看着他喝下姜汤,才轻声问:“殿下,怎么样了?”

  李承璟没有说话,他沉默不语,程瑜瑾也坐在一边陪他。过了好一会,李承璟说:“瑜瑾,我可能要去江南一趟。”

  “什么?”饶是程瑜瑾也被惊吓到了,她眼睛瞪大,不敢置信,“殿下!”

  “我知道。”李承璟用力握住程瑜瑾的手,说,“我也知道现在江南有瘟疫,此刻去灾区十分危险。但是,我必须去。”

  程瑜瑾眉尖皱起,显然还是不同意:“殿下,瘟疫不是闹着玩的。现在灾区到底是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如果在送奏折的这段时间,瘟疫又扩大了呢?瘟疫因何而起不知,如何传播不知,该用什么药、该如何预防更是无人知晓。殿下,我知道你心系百姓,但是你才是天下人的定海神针,只有你好好的,才能救治更多百姓。你实在不能以身犯险。”

  李承璟叹口气,说道:“我明白你的顾忌,如果不是实在没时间了,我又何尝会冒这种风险?”

  程瑜瑾皱眉,本能地觉得不对:“殿下,你这是什么意思?”

  “今日下朝时皇上脸色不对,朝臣以为皇上生气,只好强行停止争吵,散朝出宫。但是后面我跟着皇上回宫,他……当时并不是装出来的。”

  程瑜瑾倒吸一口凉气,身体里的血都凉了。这短短几句话里蕴含了什么样的信息,程瑜瑾再明白不过。

  程瑜瑾不由压低了声音,悄声问:“殿下,你是说……”

  李承璟脸色沉重地点头:“我先前也不知道,皇上身边都是自己人,这些事情并没有传到外面。直到今日我跟在皇上身边,亲自见太医给皇上请脉,才知道他身体有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陛下他……”

  “不是什么大病,但是无法根治,动不动会头疼。头疼严重时坐卧不安,饭都吃不下去。以前并不频繁,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朝务多,本来皇上就因为江南水务的事情忧心,现在得知水灾非但没有治好,还爆发了瘟疫,急怒之下,头疾越发严重了。我亲眼看着皇上在乾清宫宣太医,又喝了好几贴药,才出去和众臣议事。太医说皇上这病要长期温养,最忌劳神,但是瘟疫一事非同小可,我今晚走的时候,明显感觉他的头疼又犯了。”

  程瑜瑾叹气,皇帝身体不好,这对于他们来说,委实不是个好消息。东宫能顺利走到今日,多亏了皇帝明确表态支持。如今杨家未倒,杨甫成把持朝政,杨太后在宫中虎视眈眈,这种节骨眼若是皇帝倒下去,那东宫的处境一下子就变糟了。

  程瑜瑾隐约明白,为什么李承璟说他没有时间,必须去一趟灾区了。

  李承璟看见程瑜瑾已经明白,心中微叹了一声,两只手掌紧紧包住程瑜瑾的手:“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尽早做最坏的打算。我原本以为时日尚久,拔起杨家这棵大树,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现在,我没时间了,我需要能和杨家抵足而立的功绩。”

  程瑜瑾看着他,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一双眼睛盈盈带水,欲语还休。程瑜瑾私心里当然是不愿意让李承璟去冒险的,瘟疫不是闹着玩的,并不会因为李承璟是太子就网开一面。但是她知道李承璟说得对,他们现在已经走到悬崖边上,指望从长计议显然来不及了,他要做一场豪赌,筹码就是自己的性命。

  程瑜瑾最终还是没有劝他,起身道:“我去给殿下准备防疫病的艾草和熏香。殿下身上的香囊、衣服,也全要换新的了。”

  李承璟神色一松,这便是他的妻子,即便心里不愿意,也还是会理解他,支持他。李承璟站起身,从后面抱住程瑜瑾,说:“今天已经晚了,不要忙这些了。我生出这个念头时,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你。若还是我尚未成婚的时候,我独来独往,无所牵挂,用这条命去豪赌,毫无犹豫之处。可是现在有了你,我竟然怕了。生怕我回不来,不能看着孩子出生,不能再看着你。”

  “殿下!”程瑜瑾皱着眉,清呵了一声,说,“你说什么呢?你一定会平平安安回来。我还等着你回来,给我们的孩子取名字呢。”

  “我知道。”李承璟低头,埋至程瑜瑾脖颈,低声喃喃,“我怎么舍得不回来。”

  因为瘟疫的事,京城许多人家都笼罩着阴云,第二天一早,前来上朝时,所有官员脸色都是凝重的。

  早朝开始没多久,朝臣又因为赈灾一事吵了起来。昨天因为皇帝离场而强行中止的争吵,并没有因为过去了一天而消散,反而在一晚上的发酵下越发咄咄逼人。就在朝臣为该不该另派人去赈灾一事而吵成一团的时候,太子主动请命,说愿意作为特使,前去灾区第一线查明情况,安抚民心。

  这个朝堂的火药味,因为这一句话而定格。

  是啊,还有谁比皇太子更能服众、更受信任、更能安抚民心。现在这种烂摊子,派哪一方的人去都会引发派系斗争,资历浅的人支使不动当地官员,资历老的人身体老迈不适合长途跋涉,位置低的人不能服众,一个处理不好会让灾民怀疑朝廷不作为,而位置高的人,又不愿意以身犯险。

  但是李承乾,满足所有条件,年轻位高有能力,同时因为皇家人的身份,最能安抚民心。当务之急是赶紧稳定人心,向天下人表明天恩浩荡,朝廷绝不会放弃黎民百姓。而李承璟是皇太子,这个作用最为明显。

  只要人心齐了,之后的事就已经解决一半。无论江南官场到底有什么纠葛,皇太子往那里一站,谁敢阴奉阳违?李承璟能不能查明真相并不重要,他带去的安稳民心的光环,才是最要紧的。

  李承璟说了这句话后,朝堂很快安静下来,过了一会,众人纷纷称赞太子高义,实乃我朝之福。皇帝借此机会敲定副手人选,没一会,特使队伍就配置完成了。

  赈灾刻不容缓,李承璟请命当天,便忙着召集队伍熟悉情况,第三天,就从京城出发了。

  李承璟走了,慈庆宫仿佛顿时空了一半。程瑜瑾看着窗外的绿叶,一日日在心里算,他如今去哪儿了,他今日在做什么。

  以前一直都是一个人住,为什么从没有觉得,房间里这样空旷,简直能听到脚步的回声。

  因为李承璟不在,程瑜瑾越发懒得出门,整日除了给皇后、太后请安,其他时间根本不出慈庆宫一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京城的雨歇了,露出大大的艳阳来。赵太医今日照常来给太子妃请平安脉,回太医院后,他亲自去盯着药童煎药,回来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医箱似乎被人翻动过。

  赵太医皱眉,陡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来。

第127章 暴露

  “你此话当真?”窦希音坐在寿王府的高椅上, 因为太过激动,身体都下意识地前倾。

  “千真万确。”

  窦希音瞳孔放大,若有所思地倚在扶手上。她想了一会, 突然兴奋起来, 站起来说道:“来人,备车,本王妃要进宫。”

  “刘太医此番有功,重重有赏。之后你要紧密盯着赵太医, 一有消息立刻来禀报本王妃。只要你做得好,本王妃绝不会亏待你。”

  ……

  慈宁宫里,杨太后在嬷嬷的搀扶下坐起身, 缓慢喝着药。今年这场雨下的久, 京城中许多人都生了病,杨太后毕竟年纪大了, 即便贵为太后,也不能幸免。

  她已经病了许久,太医日日来诊脉, 名贵药材流水一样花出去, 但是杨太后的病还是不见好。

  宫人禀报“寿王妃来了”的时候,杨太后还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厌弃道:“她怎么来了?”

  自从元宵节那场事情后, 杨太后和杨甫成闹僵, 对杨妍母女更是正眼都不想看。杨太后自忖这一辈子心狠手辣,对不起很多人,但是对杨家绝对恩至义尽, 她给了窦希音十五年的荣宠,结果窦希音就这样回报她。杨妍那个白眼狼, 居然还敢信誓旦旦地说,都怪杨太后偏心,在她们姐妹中只偏心杨皇后,不管杨妍的死活。

  杨太后气急了,从此不再管二皇子的事。她何苦来哉呢,劳心劳力为二皇子挑选政治势力,结果没人领情,一转身还要骂杨太后越俎代庖,手伸得太长。二皇子爱娶谁娶谁吧,他们杨家的事,杨太后再也不会管。

  虽然发狠心再不管杨家的事,但是杨太后的感情还是被伤到了。因为一直情绪郁郁,等六月开始下雨后,杨太后身体弱抵抗差,直接就病倒了。

  这一病宛如山倒。病人本来就情感脆弱,杨太后虽然每日山珍海味,但是环顾大殿,眼前只剩下同样暮色迟迟的老宫女和老嬷嬷,没有孙儿承欢膝下,也没有儿子儿媳侍疾,委实触景伤情。

  这几日虽然也有人来给请安,比如程瑜瑾,便每日雷打不动。但是小辈们都是过个面子就走了,程瑜瑾是孙媳,伺候太婆婆本来就不该是她的职责,更别说她还有孕在身。至于理当赡养杨太后的儿子儿媳,一个是皇帝,日理万机,一个是皇后,主管六宫,都是大忙人,每日过来问一句就已经是孝顺至极,杨太后压根也不奢望这两个人给她侍疾。至于其他妃嫔,杨太后嫌弃她们吵闹,算计太多,一律挡在门外不见。杨太后如今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她成日和年轻人们斗心眼了。

  眼前空空荡荡,唯有杨太后一个人躺在床上养病,整日见不着阳光和鲜亮,宛如等死一般。此情凄寂,杨太后不由就想起自己早逝的儿子。杨太后心情越发抑郁,病更是好不了。

  今日听到宫人说窦希音来了,杨太后着实意外。窦希音虽然是二皇子妃,但是她这种王妃和太子妃不一样,太子和太子妃住在宫里,但是其他皇妃却都另立府邸,住在宫外。这样看起来是自由,但是距离宫廷这个权力中心,自然也远了。

  外人进宫一趟不方便,二皇子要上朝还好,窦希音住在宫外,想要日日给太后请安就不太现实了。窦希音一直都是初一十五跟随众人来一趟,其他时间,并不往杨太后这里跑。

  所以今儿窦希音来慈宁宫,真是稀客。

  窦希音进入慈宁宫,一进门就被殿中那股浓郁的药味呛了一下。外面连着下了半个月雨,杨太后一个老年人独居,还生病,殿里的空气绝对不会好闻。药味混着阴湿的潮味,仅是闻着就让人心情沉重,仿佛整个大殿都透露出一股阴沉沉的衰亡之气。

  窦希音忍住难闻的神色,努力笑着走入落地罩,对杨太后说道:“太后,您今日身体可好些了吗?”

  杨太后冷笑着看了窦希音一眼,说:“让你失望了,还没死。”

  窦希音顿时尴尬,她自搭自话地笑了笑,说:“您身体康健就好,儿臣在宫外也能放心了。”

  杨太后冷笑了一声,显然十分不以为然。窦希音想到自己今日的来意,硬是忍住尴尬,热着脸凑上去,给杨太后捶腿道:“太后娘娘,儿臣最近偶然得知了一件事情,深感为难,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杨太后勉强提起些兴致,终于赏了窦希音一个正眼:“什么?”

  窦希音心里笑了,故意神神秘秘地左右看了看,凑近了压低声音说:“儿臣偶然从太医院得知,太子妃这一胎怀的,是双胎。”

  杨太后听到这里,一直死板的脸上终于出现些许波动:“双胎?”

  “没错。”窦希音非常得意,说道,“太子妃的平安脉一直是赵太医负责,连怀孕也是赵太医诊出来的。今日刘太医不小心看到了赵太医掉在地上的药方,发现其中的几味药,像是配给怀双胎的孕妇调养身子的。太子对太子妃如此在意,断不会让人胡乱给太子妃吃药。太后,您看,是不是……”

  杨太后已经听懂了,无论刘太医到底是如何发现了赵太医的药方,程瑜瑾怀的是双胞胎,基本可以确定了。杨太后意外之余,生出一种恍然大悟之感。怪不得李承璟将程瑜瑾怀孕一事捂得严严实实,怪不得都过了三个月危险期,东宫还是没有宣布喜讯。

  最开始杨太后还觉得奇怪,如今结合双胎,很多疑惑的点都迎刃而解。窦希音见杨太后听进去了,继续说:“太后,你看自从五月起,又是阴雨连绵又是江南瘟疫,您也突然生病,听说前几日连圣上都不太舒服。而五月,不正是太子妃被发现有孕的时候么。”

  杨太后暮气沉沉的目光忽然变得尖利,精光内敛,宛如鹰隼,丝毫没有老年人的浑浊病弱。窦希音被这样的目光看着,狠狠吓了一跳,浑身的汗毛都被盯得竖起来了。

  杨太后定定盯了她一会,慢慢卸去力道,又变成那个懒洋洋病恹恹的太后:“寿王妃,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一言一行注意影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0页  当前第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1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叔万福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