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_分节阅读_第16节
小说作者:冰莲清妍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83 MB   上传时间:2020-02-25 18:45:20

  曾文芳抚额,想了好久,三十多年前的事情,对她来说太遥远了,她真的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如今,她印象最深刻的,也就是叶家的事、父亲母亲弟妹的事;还有她当时被二伯母故意拌了一跤,昏迷过去一事。

  至于其他事,要见到人或景,才会记起一些来,比如,见到曾婷婷,就会想起一些两人曾经的事。至于跟曾文胜有关的事,是不是也要见到人才能记起来呢?

  “婷婷,这是没有的事。你也知道华婶子那把嘴,就是圆的,她也能说成扁的。我对阿胜哥,没有丝毫一点心思。你应该跟你妈说,如果我把心思放在这方面,我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吗?再说,我们才多大呀?新中国的女性,要满20周岁才能结婚呢!”

  曾文芳说完这话,又觉得惭愧,什么新中国的女性,自己配说这句话吗?上辈子,她才满16岁呢,就嫁了人,而叶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曾文芳不知道。她知道的时候,那两本红红的结婚证,就已经分别到了她与叶元轲的手中。

  “唉……”想到这里,曾文芳不由叹息一声。

  曾婷婷急忙安慰道:“文芳,我也是这样跟我妈说的。可是,一说起成绩的事,我妈又骂我。说我不学好,不努力,成绩不好还留级,说我丢她的面子。然后,唉,又怨我爸不争气,别人家都是大儿子顶班,就我爸,把工作让给小叔。如今,小叔领着工资,而我爸却要出门打工。”

  曾婷婷话说到这里,也不由叹气。要说她妈妈,论勤快能干,在村里数得上数,可是论那把嘴,从华婶子数过来,不能排第二也能排在第三位了。

  她爸经常被骂得蹲在地上一声不吭,更别说曾婷婷了。婷婷还有两个哥哥,二哥在农林中学读初二,大哥已外出打工了。在她家,也是她妈妈主事。

  曾文芳想通了这层,有些理解曾婷婷的苦衷。想起曾婷婷上一世疏远自己的事情来,有些恍然。

第三十八章 昌平叔公

  “没事,婷婷,你想考青山中学吗?”曾文芳转移了话题,决定帮这位小伙伴一把?

  曾婷婷却有些讶异:“我?青山中学?”她指着自己的鼻尖,连发两个疑问句。

  曾文芳觉得好笑,扳下她的手,反问道:“对,就是你?想不想?”

  曾婷婷犹豫了一下,道:“当然想了,可是,我成绩这么差,哪里考得上?”

  曾文芳一脸认真地问道:“如果,我帮你补习,你觉得有没有考上的可能?”

  曾婷婷仍是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要知道,以前,她也问过曾文芳学习上的问题,也不知道是曾文芳嫌她笨,还是曾文芳家里的活太多,她感觉曾文芳有些不耐烦。

  而曾婷婷的成绩越来越跟不上,走在曾文芳身边,觉得自己就是个丑小鸭,而曾文芳就是那个白天鹅。有了这个念头,她经常会下意识地避开曾文芳,两人也因此渐行渐远。如今,曾文芳竟然主动提出要帮她补习,曾婷婷当然难于置信了。

  “文芳,真的可以吗?”曾婷婷还没高兴太久,又紧皱眉头道:“可是我妈那里……”

  曾文芳想了想,问:“你妈怕你爷爷吗?”

  曾婷婷道:“怕,一家人中,我妈最怕我爷爷。只要我爷爷一开口,我妈准没话说。”

  曾文芳灿烂一笑,又朝曾婷婷眨眨眼,道:“这样还不好办?我们先说服你爷爷,不就成了吗?”

  曾婷婷眼睛一亮,拉着曾文芳的手高兴地跳起来。“文芳,你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去找爷爷吧!”曾文芳点点头,心想,华婶子应该回家去了,这时候去找昌平叔公,正正好。

  “昌平叔公好!”曾文芳拿着两个箩筐进了曾婷婷家的门楼,又把手里提着的鸡蛋、包子随手搁在桌子上,向埋头编织修补着箩筐的曾昌平打招呼。

  曾昌平没抬头,继续忙着手里的活,嘴里应了一声:“是修补箩筐吧,放下吧。等我补好这个就帮你补。”

  曾昌平退休在家好几年了,每天除了看看书,还会去散散步,生活过得悠闲。村里的老人都羡慕他,国家的工作人员,就是不一样。有了退休金,也不用看老婆、儿子、媳妇等人的脸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生活也太惬意了!

  当然,曾昌平并不是多官僚的人。在农忙时,他会帮家里收晒谷子,也会做做饭,让收割回来的家人有热饭吃。这对一个不需要儿女赡养,还能不时补贴孩子的老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再则,他还有一个手艺活,就是会编竹篮、竹篓、箩筐等物。他人也热心,村里哪家拿来破箩筐让他修补,他都来者不拒。除了这个,他还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前,村里人都买好红纸,请他写对联。

  曾昌平很受村里人敬重,大家有好吃的,总记得拿些给他。

  曾文芳记得有好几次,父亲都拿着包子,对家里人说:“我给昌平叔送点包子。”

  曾文芳放下箩筐,曾婷婷见爷爷没抬头,正想说话,曾文芳扯了扯,使眼色,让她别说话。

  门楼里摆着好几张竹椅子,做工不甚精致,但大体能用。曾文芳估计也是昌平叔公自己做的,她拉曾婷婷坐下,静静地看着昌平叔公把薄薄的竹篾穿入箩筐边,一层一层地织着。

  “怎么?还有事?”曾昌平抬头,见孙女与另一位小姑娘在旁边坐着,静静地看,不由问。

  曾文芳道:“昌平叔公,您是不是有很多好看的小说?我想……”

  “你想借书看?”曾昌平老眼闪过一丝亮光,没等曾文芳的话说完,就停下手里的活,眼睛紧盯着曾文芳,迫不及待地问。

  曾文芳有些好笑,她见到这个老人,想起上一世一些事,记得昌平叔公最喜欢看武侠小说。如果有人跟他说《天龙八部》、《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等书,他会跟你说一天一夜,连吃饭都会忘记。

  昌平叔公这一习惯与自家爷爷正好相反,曾文芳的爷爷不爱看书,别人看杂书,还会看不过眼。

  曾文芳记得,有一次,她借了同学一本小人书,边在灶下生火烧水一边看书。结果看入迷了,灶下的火蔓延出来,爷爷刚好走进厨房,看见这一幕,不管三七二十一,操起扫帚就朝文芳身上打。

  后来,还一把夺过曾文芳手里的那本小人书,往灶下火里丢。曾文芳来不及救,眼睁睁地看着书被烧成了灰。

  被打疼了,曾文芳没流泪,可书被烧了,曾文芳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第二天去学校,她跟同学解释了好久,还送出了自己的珍藏——唯一的一本《格林童话》,才把这事圆过去。只是,后来,曾文芳再也没有跟同学借书回家看。即使想看,也是在学校里看。

  “小姑娘看过什么书?想借什么书?”曾昌平笑呵呵地看着她问道。

  其实,在上一世,曾文芳看过很多小说,琼瑶的、金庸的、古龙的、梁羽生的。只要乡镇书店里有的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曾文芳几乎都看过。

  在曾文芳女儿五岁,被接到县城上幼儿园后。曾文芳还是呆在青山镇,她日日对着叶老太太,心里不可能不苦闷。只是,除了煎熬,还能做什么呢?

  再说,那时候的曾文芳已习惯了隐忍,除了干家务活、干农活,曾文芳闲暇之余,会到街头文具店借小说看。

  街头文具店,就是陈文干的小伙伴陈猛堂姑的那间文具店,里面也有书卖,但以租书为主。现在有没有书租,曾文芳不知道,因为重生之后,曾文芳还没有进过这间书店。

  她只记得文具店里面有几个大书架,排列着满满的书,多以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为主。这些都是出租的书,你可以借一本,也可以借一套,要收押金,如果有损坏或弄丢了,这押金就拿不回了。如果还的时候还好好的,你只需每天付一毛钱或几毛钱的租金。

  那时,曾文芳对爱情还抱有一丝幻想,看了许多琼瑶等人的言情小说。后来,这些小说都看遍了,无聊时,就连武侠小说也看了。印象中第一部 书,便是《神雕侠侣》,还是比较早的版本,淡青色的封皮,乳白色线条勾勒的人物在上面。曾文芳读得畅快淋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彻底迷上了武侠小说。

第三十九章 帮曾婷婷补习

  “昌平叔公,您有《雪山飞狐》吗?我想看这本书。”曾文芳笑着问。

  “有啊,有啊。不过,你可不能上课看,如果被老师缴了去,拿不回来就不好了。”曾昌平开始应得爽快,后来想了想,又叮嘱道。

  曾文芳认真地问:“昌平叔公,您认得我吗?我叫曾文芳,是曾国生的大女儿。”

  曾昌平横了她一眼,笑道:“我怎么会不认得你?你爸隔几天就来我这儿一趟,每次都要说到你。记得上次,你摔伤了脑袋,流了很多血。如今好了吗?有没有留下后遗症?”

  曾文芳摇摇头,道:“叔公,我的头早好了。如今也不会疼了,谢谢叔公还记挂着这事。”

  “这孩子,真有礼貌,怪不得你爸每次说起你,都一脸自豪。听说你学习成绩也不错?”

  曾婷婷插话道:“爷爷,文芳成绩可好了,在青山中学考了全级第一。我想让文芳帮我补习,爷爷,我也想考青山中学。”

  曾昌平看着小孙女一脸期待的模样,笑道:“好啊,你想考青山中学当然是好事。看你平时看也不看我的书架一眼,我还以为你不喜欢读书呢。读书除了天赋,还要努力。天赋不够也不要紧,勤能补拙是良训,多用功就是了。”

  曾婷婷小脸掠过一片红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低声道:“爷爷,我知道了,我会努力的。不过,我妈那边——”

  曾昌平知道大媳妇的性子,他双眼一瞪,道:“我会跟你妈说这事,你安排好补课的时间,看是放在周末,还是文芳晚自习回来。也得文芳有空,影响她的学习也不好。”

  曾文芳笑道:“叔公,不会影响我学习的。就晚自习后吧,我们初一上一节晚自习,放学后还有一大段学习时间呢。再说,婷婷离升中考只有一个多学期了,每天都补,进步更快。”

  曾文芳上一世初中成绩就不错,如今用了半个学期时间梳理知识点,已经把初中三年学的内容都捡了起来。特别是语文、数学、政治三科,不用听老师讲课,她都能学好了。

  就是英语丢了太久,忘得差不多了,要花些时间。而物理化学两科,只需要上课认真听,就能记起来。

  学习本就是一通百通的理,曾文芳在学校里只是不想太打眼,才做出一副很用功的模样。让老师、同学觉得她的成绩是通过努力学习得来的。

  由于她装得太像,就连陈文干,不也被她用功的表象迷惑了吗?只有汪志坚,见她没多久就换一本医书,对医学还那么入迷、研究还那么透彻,才知道一些真相。

  补习这事就这样拍板定下来,曾文芳说做就做,两人立即回到曾婷婷的房间。曾文芳出了一些题目给曾婷婷做,想摸摸曾婷婷的功底,她也好做出补习的方案来。

  曾婷婷非常高兴,圆圆的脸红扑扑的,看起来,比有些纤弱的曾文芳漂亮多了。

  曾婷婷个子长得比曾文芳高,发育也快,总是坐在班上最后一排。而旁边的男生经常会讲话、做些小动作,曾婷婷经常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不会做的题目又不敢去问老师,怕老师说她笨,久而久之,成绩就降下来了。

  曾文芳帮她讲了几道五年级的应用题,觉得曾婷婷接受还不错。再看了她平时写的作文,觉得她主要是写不具体,每篇作文字数都不够。

  曾文芳问:“婷婷,你为什么不多写两段?如果多写两段,就可以多拿六七分呢!”

  曾婷婷摇头道:“我也想多写两段呀,可是,我写不出来。”

  “比如这里,你写妈妈骂你,你要写清楚‘妈妈因为什么事情骂你,被妈妈骂了之后,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把这些都写了,字数就差不多了。”

  曾文芳指着她那篇以《我的妈妈》为题的作文,说:“你前面加一段,后面加一段,写写看。我在这儿看会儿书,你写好了就拿给我看。”

  曾文芳拿起昌平爷爷拿给她的《雪山飞狐》,示意曾婷婷坐在凳子上写作文,自己有事情做,也不会给曾婷婷压力。

  曾婷婷听了曾文芳指导,记起妈妈骂她的原因,写了大约有三行字;再想想当时自己的心情,又加了几句。看看作文本,看起来,与500字的距离确实近了很多。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仿佛自己已经坐在青山中学的课室里学习。如果此事成真,那会让一直看不起她的同学大吃一惊吧?想到这里,她不由捂嘴偷笑。

  曾文芳走过去看她的作文,两段加起来,多了五行。字数是差不多了,只是文采就不怎么样了。可是,这事却急不来,文采那是书籍浸染出来的。曾文芳觉得如果不是自己上一世看过这么多小说,如今,她的文章也不可能写得这么好。

  这个学期已经过半,下学期曾婷婷就要参加升中考,除了寒假的时候可以让她看本长书,其他时间让曾婷婷看大部头,不太现实。曾文芳想,她得想办法找一些短篇散文、小说,比如冰心的散文或者以前的《微型小说》。如果找不到这些书籍,干脆就让她看自己这个学期写的广播稿好了。

  曾文芳如是想,再指导了一会她的另几篇作文,担心家里找人,就去昌平叔公那里拿回修补好的箩筐,告辞回家了。

  她与曾婷婷约定:如果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来问她。补习的时间就约在晚上八点二十分到九点十分,由曾婷婷来自己家里,因为曾文芳还要辅导弟妹的功课。辅导的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她只需要在房间里多准备一张凳子就行了。

  曾文芳记得,就是在她读五年级这年,村里通了电。以前,家家户户都得点煤油灯,所以,村里读书的孩子都要在放学后做完作业,不能把作业留在晚上做。

  村里通电之后,情况又有所不同,放学后,村里的孩子要挑水、浇菜、生火烧水、做饭。曾文芳与妹妹还经常到山上去捡竹壳、或扫地下散落的“松针”,用这些当柴火烧。做作业这事,通常就放在吃过晚饭后了。

第四十章 备柴火

  晚上,罗明友果然来了曾家,表面上是与曾国生夫妻商量,其实只是通知他们夫妻一声。因为,他把曾文芳做文具生意赚了200元钱的事情告诉了妻女,妻女都非常赞同跟着曾文芳合伙做生意。

  曾家这几个月来的变化,他们都看在眼里。比如曾国生在街镇开的那间早餐店,挣钱也不少。平时还能帮家里干些农活,这样赚钱干活两不误的生意,也就曾文芳能想到。

  如今,曾文芳提出与自家合伙做生意,自家虽说有拖拉机运货这一优势。可是,曾文芳完全可以向他家借点钱买辆自行车,他们自己家单独干。

  曾国生问:“你征求了容嫂子的意见了?她同意么?”

  曾国生担心好友看自己的面子才答应合伙做生意,如果因为这个弄得他们夫妻不和,那就得不偿失了。

  “就是你嫂子拍板定下的。她说文芳这娃聪明着呢,跟着她做生意肯定能赚钱。”

  “你们可别乱夸她,她还小呢,懂得的哪有大人多。”

  “这你就错了,她在学校能考全级第一,你能吗?如果在古代,文芳肯定能中个状元回来。”

  曾文芳坐在一旁听着,觉得好笑:同年爷都忘了,如果她生在古代,连科举考试都不能参加,哪来的状元?

  “文芳,你有没有认识的人在县城开服装店?我们农忙后就去县城找找。”

  曾文芳自生起了做服装生意这个念头后,就梳理了一番自己所认识的人。她记得上一世与小玲逛街的时候,刘小玲曾带着她去过一个服装档口,那是刘小玲的小姨。

  后来小玲的姐姐也县城开了一间服装店。只是,那都是后来了。就不是不知道这个时候,小玲的小姨有没有开始做服装。如果没有,那也可以找她,说不定她已经有这个念头,却还没来得及实施呢。

  曾文芳想,得先让长辈们放心,后面的准备工作才能做得更快更好,就用非常肯定的语气道:“同年爷,我有个同学的小姨在县城开服装档口,就是在县城市场二楼有一间店。下次我带上小玲与你一同上县城找她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5页  当前第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4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