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_分节阅读_第174节
小说作者:冰莲清妍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83 MB   上传时间:2020-02-25 18:45:20

  年前,市政府终于定下了工业园的园址,还定了工业园的名字,就叫“仙湖工业园”。同时,市里任命伍学武为工业园副主任,正主任一职暂时由张市兼任。

  黄晓聪也从规划局调到了工业园,配合伍主任的工作,负责规划建设等事情。而负责配合张市、联系市政府与其他单位协调事宜的,自然落在曾文芳身上。

  张市毕竟还管着许多其他事情,工业园那边,其实他只是挂了一个名,具体事情都得由他们三人执行。

  比如,政府要负责规划各个厂区、铺路以及建好工业园的大门。同时,市政府还决定建一栋办公大楼,一楼设置一个办公办证大厅。

  许多事情在张市那边,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到了曾文芳这里,几乎要跑断腿才能办下来。

  一大早,曾文芳开着单位的车来了仙湖工业园。昨天张市给了她一张设计图纸,说:“你去那块空地看看,对照设计图纸,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唉,她又不是学建筑设计的,她去看能看出什么来呢。不过,没办法,领导的指示,不能不执行。

  因此,司机才会把她送到这里,然后说:“曾秘书,你去看看,这么冷,我就不下去了。”

  “好,唉,我又不是学建筑的,能看出什么来呢!”

  曾文芳叹了一声,打开车门,外面的冷空气便哧溜一下钻进车里,她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这里太空旷了,好冷!”

  她嘀咕了一声下了车,找了一块干净的地方站着,打量这一大片土地。

  这是一片旱地,隶属东湖附城。因为没有水源,所以种不了水稻。老百姓就在这里种花生、黄豆、红薯之类的。如今是冬季,农作物都收回去了,这大片的土地上只剩下一些枯萎的杂草。

  征地工作算顺利,毕竟这块地不是水田,人们不是靠它来吃饭。附近没有民房,又省下了拆迁这一麻烦事。

  市领导考察了好几处地方,才决定选择这里来。曾文芳也很看好这个地方,觉得市领导还挺有眼光。她也就在这里站了不到五分钟的样子,后面就传来了汽鸣声。

  “不会吧,吴大哥这么性急?”她以为是司机小吴催促,回头看过去,却发现不远处来驶来一部车。

  曾文芳靠边站了站,但想了想,又觉得自己的举动有些好笑:前面都没有路了,全是坑坑洼洼不平整的土地,她让什么路呀。

  她回转身往后望,发现那部车紧挨着市政府的车停了下来,车上还下来两位高个子的年轻人。这两人?她怎么好像见过?

  唐冬阳从车上下来,就见到前边不远处站着一个略显矮小的人,扎着马尾,应该是女孩。只是,她穿着一件黑色长款羽绒服,从脖子到膝盖以下,包得严严实实。

  脚上还穿着一双中跟高筒靴子。靴子的长筒刚好能接上那件羽绒服的长度。当时他就想,这女人可真奇怪,这么怕冷还来这么空旷的地方吹风。

  待曾文芳往他们这边打量,唐冬阳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来这里做什么?这地方又空旷又冷,难道是拿到了设计图,才来这边实地考察一下?唐冬阳有些疑惑,但想到她本来就是上次考察团的成员之一,又有些释然。

  “文芳?”高林这些年看的美女多,眼光可不是盖的,也一眼看出站在那边的是曾文芳,不由又惊又喜。

  “高林?还有冬阳?你们怎么来东湖了?”

  曾文芳听见高林喊她,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在渔港考察时认识的两位大少爷。她快步走过来,打量着面前两人,疑惑地问:“难道你们真的想在这里建厂?”

  唐冬阳带着笑意,俊眉微扬:“难道你们当时去渔港考察,不是为了让我们来这里建厂?”

  曾文芳语塞,他们当然有这个意思呀。只是,她没想到这番考察还能钓来两条大鱼嘛。

  她更没想到,如今这两条“大鱼”还活蹦乱跳地站在她面前。

  “我们去考察有两个目的,一为学习,二为招商。如果这次能让唐公子与高公子来东湖建厂,应该算是意外的收获。毕竟我们这里的条件不如海三角,来我们这里发展,对两位公子来说也算是低就吧。”

  高林忍住笑,眨着好看的桃花眼,对曾文芳道:“嗯嗯,如果是唐氏集团或者高新建设过来这边发展,确实是低就了。不过,我们只是以个人名义过来,那就是高攀了。”

  曾文芳疑惑不解:“个人名义?”

  高林指着唐冬阳,道:“我们在东湖注册了一间建筑公司,叫高扬建筑。”

  “高阳建筑?高阳公主?”

  曾文芳听到这个名字,有些迷茫,“高阳不是古代一位公主的名字吗?他们的建筑公司叫高阳?”

  见曾文芳一脸迷茫的样子,唐冬阳不由笑了:“不是高阳公主的‘高阳’, 是飞扬的‘扬’。”

  “高阳公主?”这下轮到高林蒙了,他不知历史上还有高阳公主这个人物。

  “飞扬?”曾文芳听过这个名字,这不是一位著名建筑设计师的名字吗?还有,昨天张市拿给她的设计图上,好像设计者那栏,署的就是“飞扬”这个名字,虽然字体龙飞凤舞,但她还是认出了这两个字。

  因为,这两个字她在上一世就听过。她记得,到了2003年左右,海州会在郊区筹建一所大型的大学城,而负责大学城的设计工作的,就是著名建筑设计师“飞扬”。

  “你知道‘飞扬’?

  “喏,你们看看这个,飞扬设计师给我们工业园区设计的。还有,你们高扬建筑参加了这次办公大楼的招标吗?”

  “参加了,不过,没有投到,被你们本地的一家建筑公司抢走了。”

  高林有些沮丧,觉得出师不利,这可是他与唐冬阳合办的公司。家里再多产业,都不是他自己创出来的,这家新公司,才是真正属于他的。

  高林还想告诉曾文芳,整个工业园区都是唐冬阳设计的。不过,唐冬阳警告过他,说不能把这事告诉别人。唉,他好想跟文芳说:文芳,你知道吗?“飞扬”其实就是你面前的“冬阳”!

  唐冬阳的性子比起高林要沉稳低调,他没有顺着建筑公司的事情说下去,而是问:“文芳,你一大早来这里有事?”

  曾文芳点点头,道:“嗯,张市昨天说工业园的设计图纸出来了,让我来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高林感到意外:“不会吧?人家名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你还能补充?”

  曾文芳不由腹诽,我可是多活了一辈子的人,想要补充一些东西进去,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她随口反驳道:“名设计师也是人,难不成他长了三头六臂?”

  “哈哈,当然没有三头六臂!”高林乐了,边说还边朝唐冬阳挤眉弄眼。

  唐冬阳没理他,转向曾文芳,道:“那你觉得哪里还需要补充呢?”

  曾文芳道:“工业园区以工厂为主,这个理念肯定不能变。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设计得人性化一些。毕竟工厂的宿舍就在园区内,工人们也要有休闲娱乐的地方。”

  “你的意思是?”

  “我认为可以在工业园区里面开辟出一个生活区。还可以设置一个文化广场,文化广场上最好要有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或阅览室。”

  “啊?要这么高端?”

  “我们这里工资可能会比不上海三角或其他大城市,要留住好的工人,可以从工作环境入手,让整个工业园区成为工人的第二个家。”

  “让工业园成为工人的第二个家?”

  这对一直把工作与生活分得很清楚的唐冬阳来说,实在有些难以想象。

第三百二十章 工业园生活区

  “其实,一年365天,工人能有多少天呆在家里?所有的节假日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个月。他们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可是,却难得享受家的温暖。说起来,还真让人唏嘘。”

  唐冬阳挑眉:“你家在农村?”

  曾文芳点点头:“是啊,我家在偏僻的农村。过年那十多天,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但是,到了初七初八,回来过年的人们走了,村里又沉静下来了。”

  曾文芳想,也怪不得农村那些媳妇婆子们这么喜欢搬弄是非。村里这么安静,有时吵吵架,反而会显得热闹一些。

  唐冬阳想,怪不得她会提出这样的补充建议,应该是听到了工人的心声吧。

  高林疑惑,看这姑娘的气度,怎么也不像是从农村出来的呀!

  曾文芳想起寨下村,想起寨下村与她年纪相近的伙伴,心里感慨:“小时候,我有几个小伙伴,大都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出来打工了。

  她们在这近十年里,辛苦工作,帮着父母建起了新房。可是,房子建得再漂亮有什么用?她们还得嫁人,如果嫁到一穷二白的人家,又得从头开始。

  生活,从来就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我只是想让这些人在漫长又辛苦的劳动生涯里,能拥有一点点的温暖罢了。”

  唐冬阳低头沉思,就连一直嘻皮笑脸的高林情绪也有些低落。文芳说的这些,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他们确实很难想象。

  沉默了好一会,唐冬阳才抬起头,像一个不耻下问的学生,问得很真诚:“那你觉得这个生活区设置在哪里好,又要怎么建呢?”

  曾文芳昨天拿到设计图的时候就有了想法,但这些想法不是很成熟。再说,市领导只想投资商来建厂,对于这些公共设施都不太在意。即使文芳提出来,他们也会以财政没钱来堵她的口。

  “我说的这些,领导不一定会同意,主要是市里太穷了。建道路、建办公大楼,这已经是一大笔开支了。”

  “没事,说不定有办法解决呢?”

  “其实,这也只是暂时困难而已。这个生活区,会有很多店铺,到时候政府可以收租金,资金会很快回笼。”

  “哦?工业园里还有店铺?”

  “是啊,所谓的生活区肯定要包括超市、小食店、餐厅、理发店、宵夜店之类的。”

  “哦,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多建一个广场,可以供工人散步、聊天,里面要有图书馆,可以丰富工人的文化生活。然后要有一条商业街,可以出租给那些做小生意的人。”

  “是啊,就是这样。如果,我们把工业园建得人性化一些,让工人有家的感觉。我觉得,就是收入低一些,大家也愿意来我们这里上班。”

  “想法不错!”唐冬阳记得塘口工业园里面没有这些设置,但工业园外面有一条街,那里人挤人,有很多摆地摊的。他开车从那里经过,感觉又脏又乱。

  如果园区里面好好规划,说不定还可以杜绝这样的情况。至于做这些公共设施的投资,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几人聊了一会,曾文芳还要去上班,临走之时,高林递给她一张名片,里面有两个电话,还有一个地址,让她有时间去他们的临时办公室坐坐。

  曾文芳应下了,她不准备把自己对工业园的设想跟张市说。这段时间,张市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她提出这些,不是给张市添乱吗?

  年前,市政府几套班子又召开了几次会议,让曾文芳惊讶的是,工业园区竟然真的规划出了一个生活区。这个方案跟她上次与唐冬阳他们所说的基本相符。最让她高兴的还是,这个方案得到了所有班子成员的肯定。

  新的设计图纸拿在手里,曾文芳认真看了一遍,不由多了一层疑惑。生活区的事情,她就只对唐冬阳与高林说过,而这套方案添加的元素,竟然就是她对他们说的设想。

  这只是巧合吗?还是唐冬阳与高林跟市领导提了她的设想呢?又或是他们认识那个叫“飞扬”的设计师,由飞扬跟领导提了这个设想?

  后来,曾文芳才从张市那里知道,市里决定商业街由高扬建筑出资筹建,前30年的店租由高扬建筑收。30年后,店租由政府与高扬建筑六四分成。街道两边的房子只建两层,店铺建成之后,第一、二年不收店租。

  曾文芳想,这主意对市政府而言,还真不错。不用花市里一分钱,就能建成商业街,有了这条商业街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怪不得没有一个市领导反对这套方案。

  高扬建筑也不吃亏,30年的店租,以后还能长久收下去,要知道,过几年,这里的店租肯定不便宜。

  那广场与图书馆的资金从何而来呢?

  张市告诉她:“广场与图书馆的费用由来投资建厂的企业老板捐赠。有人带头做这事,应该不难办。”

  有人带头?谁带头?还是唐冬阳与高林吧?曾文芳不由对这两位贵公子高看了几眼。从小不愁吃穿用度,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富家公子,竟然能听得进她的话,学着体谅工人的辛苦,这两位贵公子还真是不错。

  阳春三月,东湖迎来了工业园的奠基仪式与大型招商会。

  这段时间,曾文芳忙得脚不沾地,有时,就连周末都要加班。幸亏生意上的事情不用她操心,由曾文峰出面,为“芳华家具厂”拿下一块三万多平方的地皮。

  这个时代,政府为了招商,根本没敢多要企业建厂的土地费用。东湖市政府也是如此,工业园的土地每平方十元,资金充足的企业要的面积大。有的想来办个小厂,几千平方就足够了,一块地也就花上几万元。

  李菁菁夫妻听说了这事,也来凑热闹,他们在渔港的厂房都是租的,渔港发展快速,自然带动了物价。厂房的租金越来越高,人工越来贵。

  李菁菁夫妻认为,如果在东湖买地建厂,算是一次性投资,以后就不用付租金了。制衣厂曾文芳只占了四成股份,两家投资一样,但李菁菁夫妻占了两成管理股,所以这事,还得与曾文芳商量。

  曾文芳当然乐意,厂开在她身边,又与家具厂在一处,以后,无论是她,还是弟弟管理,都要更加方便。

  只是,两边都要建厂,资金上难免有较大的缺口。曾文芳有些为难,买地需要的资金不多,可是,买地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里的地跟渔港那边的地不同,不是买来放在那里等升值,而是为了扩大生产。

  有了地,还得把厂子建起来,然后招工、扩大生产,这些都需要资金。工厂的流动资金有限,不能全抽出来建厂。

  两边的股东存款都不多,就是全拿出来也不够。因为,大家多多少少受了曾文芳地主情结的影响,赚的钱大都买地买房了,手里的流动资金实在不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5页  当前第1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4/43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