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_分节阅读_第36节
小说作者:红叶似火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49 KB   上传时间:2023-07-03 22:59:57

  他明天去找鲁斌他们说清楚,尽快把手里的这批尾货处理了,然后带人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收购棉花。

  ***

  第二天,宋书玉就去了刺绣厂。

  老大爷看到她照旧笑呵呵的:“小宋,来啦,王主任刚到没多久。”

  宋书玉笑眯眯地说:“叔,我不是来找王主任的,我是来找您的,有点事想请您帮忙,不知道方不方便。”

  老大爷察觉到宋书玉语气里的郑重,往后一退,请宋书玉进屋说。

  宋书玉坐在小凳子上,缓缓说明了来意:“……听说叔您跟纺织厂那边的关系熟,因此我想找您替我引荐引荐,您看方便不方便?”

  老大爷犹豫了片刻说:“成,这样吧,你等一会儿,我找个人来顶我的班,我跟你去一趟纺织厂。”

  “麻烦叔了,真是太谢谢您了。”宋书玉连忙站起来,给他鞠了个九十度的躬。

  老大爷连忙扶着她的胳膊:“哎呀,你这孩子,别这么客气,我去去就来,你在这里等会儿啊。”

  宋书玉点头,安静地坐在门卫室里。

  约莫过了十来分钟,老大爷领着个小伙子过来,冲宋书玉招了招手:“小宋,走了。”

  他去车棚骑了一辆自行车,带着宋书玉出了门。

  县城并不大,因此刺绣厂离纺织厂也就两三公里,骑车十分钟就到了。

  老大爷果然是这边的熟人,停好车后,跟门卫乐呵呵地打了个招呼,就被放进去了。

  然后他熟门熟路地带着宋书玉去了后面那栋楼。

  纺织厂的规模比刺绣厂要大一些,总共有四栋楼,两栋两层的,一栋三层的,还有一栋一层的,看样子是仓库。

  进了楼里,老大爷上了二楼,来到一间挂着“厂长办公室”牌子的门口,也没敲门,直接就推开进去了。

  宋书玉眉心一跳,感觉王主任那句“任叔在那边有点关系”这话恐怕说得太轻了,这岂止是有点关系啊,简直是很有关系好不好?

  果然,办公室里剪着齐耳短发,面色肃穆的中年女干部看到老大爷,立即站了起来:“爸,你怎么来了?有事吗?”

  宋书玉惊得下巴都差点掉地上了。

  这老大爷是扫地僧吧,儿女一个比一个牛,他才是隐藏大佬。

  老大爷往椅子上一坐,指着宋书玉说:“这就是我跟你们说过的小宋。”

  宋书玉连忙上前,笑盈盈地说:“任厂长,打扰了。”

  “你就是小宋啊,多谢你陪我们家这老爷子说话,他可喜欢你了,在家里念了好几次。”任厂长笑眯眯地说,语气客气。

  宋书玉不好意思地说:“是叔人好,帮了我很多。任厂长,实在不好意思,今天是我听说叔在纺织厂这边有熟人,因此麻烦他带我过来的。”

  人家迟早会知道她的目的,这个事由她来说比较好。

  要是大老爷提起,任厂长是不好拒绝,但心里肯定会觉得她是利用老大爷,恐怕会对她不喜。

  宋书玉确实有利用老大爷的意思,但她也没骗过人,每次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别人帮她是情分,她感激,别人不帮是本分,她也感激老大爷愿意陪她走这一趟。

  但这事终归是她跟纺织厂这边领导的事,老大爷帮忙敲开门就够了,其他的不宜参与太多。

  任厂长有些意外地看了宋书玉一眼,似是没想到她这么坦荡大方,对她的看法好了一些,微笑道:“爸,我跟小宋有事聊。你不是一直念叨着好久没见毛叔叔了吗?你去看看他,中午咱们一起吃饭。”

  宋书玉也冲老大爷点点头,示意她自己可以的。

  老大爷站了起来:“行吧,小宋,说好我请你吃饭的,就今天中午吧,你可别推脱。”

  “谢谢叔。”宋书玉笑着点头。

  等老大爷出去了,任厂长轻轻一笑道:“头一次见我爸这么喜欢一个小姑娘。”

  宋书玉摸不清楚她说这话的意思,只能挑一个不出错的答案:“我跟叔一见如故,非常投缘。”

  任厂长直白地说:“我爸年轻时吃过不少苦,能让他高兴的事,我们做子女的都会尽量满足他。小宋,你有什么要求就说,只要不是太难,我都会考虑。”

  既然对方都这么说了,宋书玉也不客气,将他们要成立社队企业的事告诉了任厂长,并说了自己的来意。

  任厂长轻轻敲击着桌面:“你要布料,我可以批一批瑕疵布给你,但不多。而且瑕疵布也不是经常有的,赶上就有,没赶上,我也没法子,希望小宋你能理解。”

  宋书玉听明白了,看在老大爷的份上,任厂长决定卖一次布料给他们,但也只有这一次。

  要是她自己摆摊也就罢了,反正能弄到多少布料就弄多少。

  但要办一个社队企业,养几十号人,持续性比一次性拿多少布料更重要。

  宋书玉道:“谢谢任厂长,不过我能不能不要布料,而是请贵厂帮忙加工一部分布料。当然,加工费我们队里出。”

  纺织厂的设备、熟练工人都是现成的,这样前期投入会少很多。

  任厂长被宋书玉这大胆又离奇的想法震惊了,愣了片刻才道:“我们纺织厂有生产任务,完成本单位的任务都很难,恐怕没功夫帮你们生产。”

  这也不行,宋书玉只能想出最后一个办法了:“任厂长,那能不能请你们厂子帮我们代购一台织布机?”

  主要是他们大队没有采购指标,如果由公社去申请,还要层层审批,很慢不提,最后也不一定能成。

  但纺织厂就不一样了,他们经常采购,不用特意审批。

  任厂长是真的服气,这姑娘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不屈不挠,似乎什么困难都打不倒她。

  “我们厂里今年打算更换一批设备,采购六台K64自动换梭丝织机,如果你们要买的话,可以增加一台,但得你们公社打报告,毕竟这也算是厂里的重要设备和资产。”任厂长说道。

  宋书玉头痛,恨不得一下子到80年以后,现在做什么事情都得打报告,效率真的是慢死了。

  她说:“任厂长,我能问问,这机器大概什么时候能买回来吗?”

  任厂长估算了一下:“国庆节之前应该能运回来。”

  宋书玉……

  这还有差不多半年时间,就算她能等,公社那边也等不了啊。

  宋书玉无奈地说:“任厂长,你们淘汰的机器能卖给我们吗?”

  任厂长瞥了她一眼:“小宋,我们厂里淘汰的是62年采购的K61型简易自动换梭丝织机,现在出现了很严重的故障,三天两头坏,厂里师傅也没办法,因此才被淘汰。你是老爷子带来的,我不想坑你,你们大队没有技术员,这些东西买回去很可能就是废铁一堆。”

  这不是没办法吗?

  要是有法子,谁不想买新的,谁想买个十几年的老古董。

  宋书玉点头:“谢谢任厂长,我能问问K61织机多少钱一台吗?”

  “你若是要就两百块一台。”任厂长想了想还是劝她,“小宋,这机器要是能用,我们厂子肯定不会花钱采购新机器。”

  两百块,买台新的怎么也要几千吧?

  宋书玉可耻的心动了。

  她咽了咽口水说:“任厂长,能让我看看废弃的机器吗?”

  任厂长安排了一个技术员带她去看机器。

  破是真破,机器上绿色的油漆都掉光了,不过看得出来技术人员很爱惜,经常上油,机器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锈迹,从外表来看还好。

  技术员看她一个小姑娘,怕她不懂,好心地跟她讲解了这几台机器的故障,有的是卡带,有的是织出来的布不均匀,更多的是突然就停了,检修好用不了两天又坏,非常耽误功夫。

  宋书玉没接触过这种老式的织布机。

  上辈子她去参观一家纺织厂的机器时,对方用的是从国外进口的箭杆织机,效率非常高,后来更是发展出了喷水织机、喷气织机、片梭织机等诸多类型,更复杂更先进。

  不过老式的织布机虽然效率不如后者,但也有个优点,那就是相对更简单一些。

  宋书玉还是不想放弃,她决定研究研究,问对方要了K61机器的说明书,准备拿回去找谢铮这个学霸试试。

  谢铮看了说明书后很感兴趣,仔细研读了一番,对宋书玉说:“织布机主要是由梳理机、绞纱机、络织机等几块主要的部件组成,其中……”

  宋书玉听得头晕脑花,举起手:“打住,这个你能修吗?”

  谢铮也不确定:“不好说,毕竟说明书跟实际操作还有差距,我得去纺织厂看看才能确定。”

  “那你明天就去,你手里的活我替了。”宋书玉毫不犹豫地把他推了出去,“谢同志,咱们大队能不能花两百块就买到一台织布机就靠你了。”

  任重而道远的谢铮:“我尽量。”

  第二天下午,宋书玉正在跟宋建国讨论建房子的事,鲁斌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老远就大喊:“书玉姐,书玉姐,阿铮让我来通知你,他要在纺织厂住几天,让你们别担心。”

  宋书玉错愕,不是说去看看吗?怎么不回来了。

  不过谢铮现在还留在纺织厂,说明这事还有希望,算是好事。

  她谢过了鲁斌,继续跟宋建国商量建房子的事。

  他们初步准备建六间房子,每间面积至少在五六十平米以上,其中一间做仓库,一间放织布机,一间放染色机,一间放缝纫机,一间做办公室,还有一间备用。

  建房子的事由宋建国监督,宋书玉则带着几名民兵骑车到处收购棉花。

  这都过完年,冬天都过去了,家里有棉花的不多。他们这么做主要是给服装厂打个广告,让大家知道服装厂长期收购棉花,以便于大家趁着春天多种些棉花。

  听说长期收购,价格还比收花站便宜,果然种棉花的人多了起来。

  在本公社转了一圈后,宋书玉又去相邻的两个公社转悠了一圈。

  等房子的地基打起来时,他们已经收购了一千多斤棉花。

  这时候,谢铮也回来了,他不但带回来了两台织布机,还带回来了一台染色机,都是纺织厂淘汰的,很旧了。

  两辆拖拉机拉着两大台机器回来,顿时在村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效应,男女老少纷纷跑来看热闹。

  不到一天的时间,全大队的人都知道,他们大队要建服装厂了。

  自家大队建的厂,肯定优先选自己人,社员们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纷纷打听招工计划,但大队干部们却一点风声都没透露,只是加快了建房子的步伐。

  宋书玉对谢铮一口气带回来三台机器很高兴,私底下询问他修好了能用多久。

  谢铮实话实说:“这些机器效率不高,而且以后很可能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出故障,只能做个过渡。”

  宋书玉明白了,还是得买新的,这个钱省不了。

  她观察了一下村民们种棉花的热情。

  大家发现要建厂后,自然不怕棉花卖不出去了,很多人都开始在自家院子边上,田埂上,山坡上种棉花。再加上其他公社也会种棉花,到时候他们可以骑着车子挨个公社的收,所以完全有能力添置新的机器。

  于是宋书玉去公社找了杨书记说明了情况,向上面打报告,申请购买一台新的织布机和染色机。

  大队的建厂如火如荼,宋家再次成为全大队的焦点,天天都有人上门攀交情,就希望能弄个进厂的名额。

  赵家做买卖最近也比较顺畅,三月就挣了快一百。

  齐春丽本来看宋书玉已经不怎么出去摆摊,还以为她没布料消停了,哪晓得宋书玉不知不觉搞了这么大一出,瞬间又成了全大队的焦点,将他们做的那点小买卖顿时衬得毫无光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6页  当前第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5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