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之小皇子奋斗记_分节阅读_第268节
小说作者:风过叶落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1.3 MB   上传时间:2018-10-25 11:55:11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啊,所以,在看到一个北方人都没有上榜之后,这些举子们就开始闹起了事来,人家也不说别的,只三个字,那就是不公平。

  简而言之,就是这届科举有猫腻,肯定是那些南方的考官们,偏向自己的家乡人,这个说法,在现代看来,或许显得有些可笑。

  但在那个时候,同乡同窗同榜都可以算作是天然的盟友,所以这个说法一经传出,那是非常有市场的,基本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很有道理。

  毕竟一届科举,一百多个名额,怎么可能全都是南方人,北方人就算是学问再如何差,那也都是一个个考上来的,不是滥竽充数的,怎么可能一个人都考不中呢。

  这件事情闹到后来,已经不只是北方的士子们大喊不公了,就连北方在朝为官的都站出来弹劾了,而在群情激奋的情况下,太宗自然也是下旨彻查了。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那一届的所有考生都被罢满了功名,发配到了边疆,而考官们,则是全部罢官免职,直接便砍了脑袋。

  而借着这件事情,在那些血淋淋脑袋的震慑下,太宗成功的推出了南北分榜的政策,这个决议不是一时兴起得来的,而是早就已经想了很久的。

  不过在这次科考舞弊案之前,南人的势力太过庞大,朝廷上很少有北人的身影,所以事情的阻力太大,就暂时的压制了下来。

  其实,有的时候静下心来想想,一届的考官们怎么会都是南人呢,而那些被录取的士子中,怎么就真的全然没有一个北人呢。

  那些考官们也不都是傻子,他们难道就不知道这样做,会引起多大的非议嘛,自古以来,科举舞弊案,考生闹事的还少了嘛。

  别人是怎么想的,秦子轩不知道,但在知道这件事后,秦子轩一直觉得,这里面肯定是有其他人的手段,而那个其他人是谁,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话题有些扯远了,总之,在那一次血淋淋的例子震慑下,此后每一届的科举考官们,都是万分小心的,宁肯小心谨慎的过了头,也绝不去行差踏错一步。

  像是什么大胆取材,取有争议的卷子为头名,这种小说中时常会发生的事情,至少在大乾的科举考试中,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敢出奇,嘿嘿,那你就是情等着被罢黜的命运,没有一个考官敢冒着掉头的风险,把这样的卷子拿到圣上的面前。

第442章

  那些考官们都是怎么批卷子的, 秦子轩并没有去管, 作为一个学术水平, 很可能还不如那些考生的考官, 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单纯的监考人员,来这也就是简单的混一下资历。

  是以,在那些考生们都回家休息了之后,秦子轩也回到了自己的王府, 舒舒服服的睡了个饱。

  贡院那地方,虽然说并没有太过亏待考官, 但再怎么,也是没法和王府比得, 他这几日睡得都不是很安稳。

  自从入朝听政以来,秦子轩还是难得有这么个空闲的时间, 眼看着户部的税务改革之事,在方寒这位侍郎的领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秦子轩很是潇洒的,趁着科举还未完事,这个自家父皇没还有给他继续安排任务的空档, 把那位他一直很羡慕的十三王叔给拉了出来, 四处饮酒赏花,踏青春游。

  一张一驰,多日来的劳累疲惫之后,有着这样的闲暇时间, 还是很难得的,秦子轩一时兴起,还在城外的凉亭处,特意让人把古筝拿来,坐在杏花树下弹了一曲,也算是圆了自己儿时的一个梦,做了一回那电视剧里的翩翩美少年。

  忙碌的时间过得很快,可欢乐的时间过得那就更快了,会试结束一个月后,正值杏花盛开之际,会试的榜单终于贴出来了。

  秦子轩是考官,又不是考生,他也只是稍稍的关注了一下,自然不会去凑那热闹,跑去看放榜,没有任何意义不说,很容易有损自己的俊美形象。

  他可是听名次出来后,特意过来拜会他的薛蟠,说过当时那盛况,不知道多少人的衣服鞋子都给挤掉了,那规模,绝对比国庆出去游玩购物的人要疯狂的多了。

  会试之后,基本上每隔几天就会有一场文会,对此,秦子轩其实是挺感兴趣的,不过碍于身份的缘故,他便是感兴趣也不能去,毕竟打酱油的考官那也是考官嘛。

  而那会在贡院的时候,他虽然没少出去溜达,但那些考生都被关在那小黑屋里面,根本就看不到人脸,所以,除了薛蟠和他王府里参加科举的几名考生之外,对于其他人,秦子轩都不认识。

  当然,这并不重要,除了一甲那三个幸运儿,还有二甲少部分的人能够留在京城以外,大部分估计都会被分派到各地,他认识不认识的并不重要。

  不过让秦子轩稍稍有些郁闷的便是,自己王府里出去的那几位,名次最好的也不过就是二甲第十,可二哥王府里出去的却是一名实实在在的会试榜首。

  虽然秦子轩很清楚,这会试的名次并不能够代表着什么,他当初挑选门客的时候,看重的也不只是学问,但在这种无形的较量中,还是有点被落了面子的感觉。

  当然,他这还算是好的,起码算是有了不小的收获,不像是自家三哥,直接就落到了三甲同进士去了,而且还只有那么两个人。

  殿试的时候,秦子轩是正正坐在自家三哥身旁的,很明显的能够看到,自家三哥的脸色都隐隐有些发青,显然,也是有些觉得丢人了。

  对此,秦子轩也只能是拍拍自家三哥的肩膀,以示安慰了,这个结果那也是没办法的,谁让自家三哥一向就是重武轻文呢。

  殿试进行的很快,三甲的名额更是很快的就被公布了出来,接下来的跨马游街,还有琼林宴什么的,对于自幼便生活在宫中的秦子轩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

  或许再过几年,他们会对那些进士感兴趣,从中挑选合适的进行培养,形成自己的班底。

  不过现在,不管是秦子轩也好,还是秦子墨他们也好,都更喜欢直接捡现成的,而不是自己辛辛苦苦的去培养。

  除了一甲前三可以进翰林院任职外,其他的那些进士们若是想要进翰林院或者是其他部门,还是要再次进行考试的,否则,就只有等着吏部给你分配了。

  而朝廷的官位,基本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好的怎么都不可能留给你,所以,但凡是有些能力的,都开始运作想要进入自己理想的部门。

  没能力的,也老老实实的考试,不过像是薛蟠这种,在同进士里面都属于后排的存在,这两条路是哪一条都不太行得通了。

  官场有一句话,叫做同进士,如夫人,虽然从不曾明言,但普遍进士出身的人都是看不起同进士们的。

  而同进士出身,除非你的能力出类拔萃到方寒那种程度,能够让皇帝一下子赏识,否则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前程的,做到正三品基本上就是极限了。

  秦子轩其实挺为薛蟠惋惜的,以对方现在的年纪,若是再潜心学个几年,应该就不至于落到同进士这一坑爹的行列中来了。

  不过薛蟠自己,却是不甚在意,反而觉得很是欣喜,因为他一开始都没想到自己能够一次中地,毕竟那竞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薛蟠的想法其实挺务实的,一点都没有穿越者那种天老大我老二的思想,他给自己的规划,就是能够找一块不好不坏的地方当个县令,慢慢的熬资历,争取做到知府或者知州。

  当然,这想法其实也是有些幻想了,因为很多县令做了一辈子,也做不到知府或者是知州,不过看在同为老乡的情分上,秦子轩还是为其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地方。

  调令下来的很快,薛蟠也没有耽搁,再次前来王府拜谢过后,便带着自己的母亲和妹妹赴任去了,显然,知道剧情的他,是不愿意与贾家牵扯的太多。

  秦子轩为薛蟠所挑选的地方,既不算是多么富庶,却也不是穷的什么都没有,在一众地方县城中,算是中不溜了,至于薛蟠能做出什么成绩,那就得看对方的能力了。

  春闱结束之后,秦子轩又开始忙起了其他的事情,没办法,偌大一个皇朝,总管着天下,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需要处理。

  那些小事就不需要说了,下面的人自然会处理妥当,可大事那就需要协调商议处理,等待皇帝的批复了,至于更大的事,那甚至需要拿到朝堂上反复的讨论才行。

  虽然经过了秦君多年的培养,但刚刚进入朝廷还不到一年的秦子轩,依旧是个凡事只能尽量多听多看的小萌新,他所经手的事情,也大多都是由专门的人在旁协助。

  时间就这般一点点的过去了,转眼之间便又到了一年荷花盛开的季节,税务改革之事,到如今基本上已经是大势已定了,而秦子轩也从户部被调到了吏部。

  这样的流转其实是不太正常的,皇子们基本上入了一个部门,那之后的几年,便会在那个部门里面做事,轻易不会有所改动。

  就像是他二哥和三哥那样,在礼部和刑部都待得好好的,四五年了也没有要转任的迹象,这样做其实是有好处的,在一个地方待得时间长了,才更能培养出自己的班底。

  像是秦子轩这样,在户部待了才一年多就被调走的,估计也就是刚跟那些人都认识了,大致了解了一下那些人的性情,至于有什么交情,嘿嘿,那就不用想了。

  虽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到自己这里,潜规则就变了,但秦子轩却也还是欣然的就跑到吏部去上任了。

  外在的客观条件那随时都可能改变,但脑子是自己的,学到手的东西总是不会忘得,不管他那位父皇是脑袋抽了还是怎样,总之有学习的机会他就该抓住才是。

  虽然他觉得,即便是在户部待了一年多,他也没有把户部所有的东西都学会,顶多就是比皮毛多那么一点而已,但多懂点皮毛也是好的,起码比不懂强。

  六部之中,没有什么主次轻重之分,每一个部门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部门也都是非常忙碌的。

  吏部掌管着天下官员的升任调派,现在是夏季,还要好一些,只是做了个年中的考评,为年末做好准备,等到年终的时候,那才是最忙碌的。

  大乾皇朝下辖那么多个省,省下面还有那么个府,府下面还有那么多个县,从县令开始,到各级的官员考评,都由吏部来做,这任务量一点都不比户部来得轻。

  按照各个部门之间的潜规则,刚进来的新人,那都是从些杂事小事做起,这也不只是为了给新人一个下马威,纯粹的刁难,也是怕新人出了什么岔子。

  六部可是朝廷的重要机构,掌控着全国的事务,在这里面出个小岔子,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而是真的会死人的。

  不过秦子轩身份不同,吏部的这些尚书侍郎也不敢让他真的去打杂,可相应的,他们却也不敢真的把太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

  皇子嘛,皇上的儿子,还是皇上最宠爱的儿子,现在放到他们吏部了,那不用说,若是有什么好处政绩,肯定是得往皇子身上塞点的。

  若是出了什么事,那也不用说,他们出来背锅那是定型的了,所以,吏部的那位尚书,左思右想,最后还是决定效仿户部的做法,直接给五皇子身边配一个处事干练,能力卓绝的助手。

  虽然这么做,本来就人手不够的吏部,会更加忙碌一些,但相比于那些可以看见的好处,忙一点就忙一点吧,这都不算什么事。

  对于那位吏部尚书的想法,秦子轩还是略微能猜到一点的,不过他并没有什么对方不信任他能力的中二思想,反而是很欢乐的就接受了对方送过来的助手。

第443章

  人这一生, 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做什么事, 不能做什么事。

  秦子轩很清楚, 自己就算是再如何努力,再如何天才,也是比不得这些在吏部已经待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吏,有他们帮助,他只会更加的轻松。

  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又何乐而不为呢,至于那些人会不会私下里串通好了欺瞒他, 那就需要秦子轩自己就辩别了,如何制衡属下, 这才是最重要的一门课业。

  六月份,荷花初开, 往年的秦子轩,通常都会待在皇宫里面的湖心亭上,欣赏宫内歌舞坊新排练出来的歌舞,静静的享受夏日来临前的最后一丝清凉。

  可惜今年,他就只能坐在吏部的一间屋子里, 靠在椅子上, 听着面前两个下属,你一言我一语的禀告着事情,自己则是要开动脑筋,努力的听出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话外之音。

  繁琐自然是繁琐, 郁闷自然也是郁闷,秦子轩只觉得,自从入朝听政之后,自己脑袋上的头发都快掉光了,跟这些说一句恨不得藏三句的官员们打交道,委实不是一般的费脑子。

  不过这其中的乐趣,却也是让人深深着迷,没有拥有过的人怕是不会明白,那种一言一行就能改变其他人的命运,改变天下命运的魅力。

  那是权力的魅力,即便两世为人,已经经历过一次生死的秦子轩,仍旧是有些看不透,沉迷在了其中,就更不用说是其他的人了。

  六月过后,朝廷又出了不少的事情,首先是云州,去年刚刚遭过灾,如今却又有了大旱的迹象,而后是山西,那里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了起蝗灾的迹象。

  天下那么大,气候又一向是变化无常的,总是避免不了这遭点灾,那遭点殃的。

  只不过古代一向都是靠天吃饭,这老天爷若是不赏脸,那是真有饿死的可能,古代可没有什么低保之类的福利政策,更没有那么方便的交通,可以从外面运来粮食。

  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出钱出力出粮食了,每年新粮入库的时候,都会刻意的在漕运那里囤积一些,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地方有大旱的迹象。

  所以,粮食的问题是不用愁的,苏杭只要丰收,那一年的粮食产量,便足够满足整个天下的需要了。

  不过这一旦遭灾,只有粮食却还是不够的,大乾皇朝,每次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通常都会以工代赈来解决,而建造工地,怎么能没有银子呢。

  若说单纯的赈灾,却也不是不行,但那么多的灾民,成天无所事事的,很容易就弄出乱子,而且那么多的人力放在那里,也未免太可惜了些。

  以前朝廷的徭役,一旦下来,那可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可在吃不上饭的时候,那大家都是抢着去,趁着这个机会,把该做的事都做了,岂不也是一件好事。

  秦君是这么想得,他也是这么做的,朝廷不是没银子嘛,那就抄家呗,养了那么多的贪官,不就是为了这个时候嘛,钱这种东西,抄着抄着就有了。

  既不用国库出钱,还能完美的把事情办好,最后,还能捞到一个明察秋毫的好名声,秦君下圣旨的时候,还有些美滋滋呢。

  不过皇上是开心了,国库也开心了,可那些被抄的人家,就不太开心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年没有实力,蹦跶的还很欢的荣国公府。

  在秦子轩的暗示下,贾琏机灵的把这些年所搜集到的罪证交给了他的父亲贾赦,让其在早朝上自请其罪。

  当然,必须得清楚毫不含糊的表示,这大部分的罪名那都是二房做得,他们大房那是被蒙蔽了,毫不知情,只是管教不严,家门不幸。

  得亏了秦子轩暗示的早,贾琏的动作够快,贾赦也算得上是果断,这若是再晚个一会,那大理寺少卿便已经准备上前一步弹劾了。

  不过这会有了个自禀其罪的,他却也只能无奈的退下,把衣袖中的折子又往里面推了推,站定在一旁,静等着皇上对贾家的发落了。

  不管是现代也好,还是古代也好,自首那总是能够减轻些刑罚的,当然,这也多亏了,贾小琏这些年的改变,让贾家大房没有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

  若是像书中描写的那样,为了一把扇子就逼死了一户人家,为了些银钱,就敢放高利贷,那别说秦子轩救不了,就算他能救,他也不会救这样的人家。

  有了证据,贾赦又在朝堂上一番表演,那痛哭流涕的模样,看得人很是动容,虽然心中清楚,这人八成是在装得,但那高高举起的板子,却还是轻轻的落了下去。

  大房到底是继承了荣国公府的,就算是那些证据已经摆明,这是二房人所为的事,但失察之罪却是不能免的,贾赦被流放那还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过贾小琏和王熙凤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却被赦免了,只是贬为庶民而已,这不只是看在秦子轩的面子上,也是看在王子腾的面子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4页  当前第2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8/2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之小皇子奋斗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