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逢春[综]_分节阅读_第134节
小说作者:养心殿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1.65 MB   上传时间:2019-06-06 12:35:35

  建宁顿了顿说道:“你不必着急,皇上一向是亲近谁才会骂谁,皇帝哥哥是没拿你们当外人,才会直言这些的。”

  莫洛听到这话安慰了一些,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奴才知道错了,奴才敢问公主,如何才能让皇上消消气儿?”

  建宁看了看苏麻拉姑,说道:“苏麻姐姐有什么办法?”

  苏麻拉姑很聪明,她明白建宁留下并不是为了给莫洛他们解围,这些外省的官员建宁见都没见过,更别说会有什么交情。

  建宁格格是实在不想让皇上生气,这才是她唯一的目的。

  苏麻拉姑想了想说道:“不如莫洛大人找些上好的小米来,奴婢给皇上熬碗粥,皇上一定喜欢。”

  这些天来赶路,虽然带着御膳房的人,但是为了做饭方便快捷,大多是吃些干粮肉干儿,皇帝也不例外,苏麻拉姑整日在康熙身边伺候,知道他的饮食习惯,若是能喝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应该心情会好很多。

  建宁文言也点了点头:“大人听到了吧,这就去办吧。”说罢,已经抬步与苏麻拉姑向里面走。

  莫洛在门外一个劲儿的说道:“奴才谢公主殿下,谢苏麻大姑姑指点!”

第169章 刁蛮公主19

  进来之后健康心已经坐在那喝茶,抬眼看她们道:“你们怎么这么慢, 跟他说那么多干什么!”明显在里面什么都听见了。

  建宁说道:“不过就两句话的事儿, 顺道安抚安抚他们被皇上出巡吓到的情绪。”

  康熙不以为然的说:“山西是个穷省份, 动不动就有天灾,朕每年免了他的赋税不说, 还得倒搭不少钱。现在可好,朕是来视察民情的,一个百姓看不着, 肯定都被他们牵走了, 朕所到之处到处都是鲜花着锦, 红毯铺地,靴子上连个土沫子都站不谢, 这算什么视察民情!”

  建宁说道:“皇帝哥哥说的对, 若是南巡变成了扰民, 惹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此行那就适得其反了,百姓们不会以为是官员为了巴结皇上私下所为, 只会把恶名记到皇帝南巡的头上。”

  康熙岂会不知这个道理, 只是一时还没想到那么深, 只是在生气他们铺张浪费罢了。所以一到这儿一见到那些官员的面,心情便好不起来,没有当场发作教训他们, 已经算是留了面子了。

  他向魏东亭道:“估计他们还没敢走,你去传旨, 朕这一路走过的地方,老百姓们要原封不动,不允许有任何扰民的事情存在,更不可私加赋税,朕的一切用度,由御驾队伍自备,若有违令者,严查不怠!”

  魏东亭领指出去,片刻就回来了,回复道:“莫洛大人等人指天誓日地说会谨遵皇上教诲,必然不敢扰民,更不敢将一切花费算到老百姓头上。”

  建宁说道:“他们自己说的不算数,有了皇帝哥哥这道圣旨,才会真正约束起来。”

  康熙说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朕的目的之一就是视察民生,朕走过的路线都是他们事先安排好的,自然会呈现最好的一面。不想让人看到的自然就藏了起来。这样的南巡和在宫里看折子有什么分别。”

  建宁说道:“我倒是有个提议,从今日起咱们可以兵分三路,皇帝哥哥派两个亲信之人分别走山路和水路,让他们把这一路上听到的看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等到阳城会合之时再做定夺。”

  康熙说道:“朕看这样很好!就派魏东亭和图海吧!你们要代替朕的眼和耳,看看老百姓们到底过得怎么样,若是有贪官污吏通通记录下来,把它们藏起来不让人知道的,给朕好好的探查清楚!”

  当天晚上皇上的饭桌上,有莫洛特意请附近村子里熬了一辈子粥的老大娘精心熬出来的小米粥。

  康熙吃的清香开胃,总算是有了些好脸色,叫莫洛过来吩咐了几句,让他们回去了。

  这位总督从皇上那儿出来之后,连夜带人赶回阳城,重新准备接驾事宜。

  两日之后,这次在城外接驾的不仅有三省官员,还有各命妇们,总之,山西,陕西,河南有头有脸的官员以及命妇家眷齐聚阳城,导致此城格外热闹。

  康熙笑道:“朕没想到这一次出行,惊动这么多人,既然各位夫人太夫人都来了,就由公主代替朕赐宴招待她们吧。”

  建宁说道:“臣妹领旨。”

  莫洛等大臣道:“皇上第一次南巡到这儿,她们也愿意来沾沾皇上的福气,能得公主殿下赐宴,这是何等殊荣啊。”

  御驾和公主鸾驾只是在城门口稍作停留,接受众人的朝拜之后,就直奔皇上自己选定的下榻地点,户部尚书陈廷敬的老家阳城县的皇城村。

  莫落在前天晚上就被皇上通知,不会去他专门准备的行宫了,而要去村里住,莫落连夜回来之后直奔皇城村,把一切事宜重新安排了一遍,当然他不敢起走所有村民,以免落得个扰民之嫌,只能所有事情事无巨细的重新布置一遍,皇上驾临,他再小心也不为过。不出事故,是他的份内之职,若是出了事故,砍了他的脑袋也赔不起。

  无论是对官员还是面圣的各位夫人及太夫人,自然是都设置在那皇城村了。

  有的人家的太太养尊处优习惯了,骤然来到这村子里很是不习惯,虽然这里已经收拾得十分整洁,下了轿子就抱怨道:“我真想不通,听说咱们山西首富将别院送给皇上做行宫,可是皇上偏偏要住到村里!让我们也得大老远的跟着跑到这里来。”

  放眼只是几间民舍和古树,这有什么好看的!

  出门给建宁办事的墨菊听了一耳朵,看了眼这位贵夫人后,目不斜视的从她身边走过。

  莫洛的夫人钮祜禄氏脸色一沉,小声教训道:“御驾临幸皇城村,这是皇上的旨意,你好大的胆子,竟然在这光天化日之下抱怨天子,若是不愿意参加赐宴,大家可以现在就退出!别因为你的愚蠢得罪了公主,害得周知府连官都做不成,害的我们大家在公主那里都留不下好印象。”

  刚刚出声抱怨的这位是知府周云龙的二房夫人,至于他的大房夫人早就瘫痪在床形同无物,周知府给这个二房夫人也请了诰命,因为它每年的政绩卓越,又与上官莫洛处好了关系,这事情自然办得成。夫人之间的一切对外活动都由他这位二夫人代为参加。只不过,这位二夫人极为势利,眼皮子又浅,有些上不得大台面,比如这次就是。

  总督夫人钮祜禄氏早就知道她是什么德性,只不过因为周知府每年大笔孝敬银子,隐而不发而已,但是到了此时,就不得不敲打她几句,免得一会儿到了公主面前得意忘形,原形毕露,丢了她们整个三省夫人的脸。人家公主娘娘岂不是以为,山西三省之内全都是这样的诰命夫人!

  陆陆续续的轿子进村,所有诰命们已经都到了,她们大多数互相认识,就算是跨着省都不认识,但是上流社会一向只是那么一小撮人,有很多都是沾亲带故,即便是之前不认得,在这次盛大的与会之后,也会成为点头之交了。

  建宁在所有人都到齐之后,穿着公主的盛装出席。执事太监用尖利的声音唱名道:“公主驾到!”

  所有人从座位上起身,等公主走到它的正位上之后行礼。

  众人只见一位容貌动人的少女款步而来,她身着朝褂,朝裙,外罩着吉服龙褂,龙褂上前后以及两肩五爪金龙共四团,配以镂金东珠珊瑚的领约。头戴青绒朝冠,顶衔红宝石,冠顶大簪上饰东珠九颗,朱纬上皆缀着六金孔雀。

  公主整个人都透着皇室的高贵与不凡。众人心中无不暗赞,只有皇室才能调养出这样气质高贵的少女了吧!

  本来建宁从出生到现在并没有加封,只不过是默认皇妃所生的女儿一般是和硕公主的位分,但是若一直不加封,没有金册金印就不算是真正的正一品和硕公主。

  但是皇上那天向各省官员介绍她时,已经亲口承认她的和硕公主身份,皇上是金口玉言,就相当于加封了,只差一个册封礼。所以随行的内务府人员已经连夜赶制出符合和硕公主身份的吉服。

  建宁本应落座,但是看到最前面的是一位头发银白颤颤巍巍的老人,便走过去亲自扶起她,说道:“众位老夫人,夫人们不必多礼,都请落座吧。”

  “谢公主殿下!您请坐!”

  建宁见礼数已毕,说道:“平日里本宫住在紫禁城,各位夫人也分散各省,这次是托了皇上南巡的洪福,才有机会在今日齐聚一堂,本宫以茶代酒与各位夫人共饮一杯。”

  墨菊执着茶壶上前来,为建宁斟上了一杯。

  众夫人都执起酒杯,周知府的二夫人看到墨菊就站在建宁身边,明显是她的贴身宫女,不禁吓了一跳,不知道在门口她的话是否被听见,恐怕已经传到了公主耳里。

  那位建宁亲手扶起的老人,是河南巡抚的母亲陈老太君,在场之中,她的辈分最高,她代为说道:“奴才们也是托了皇上的洪福,今日才能遥见皇上,有幸一睹公主芳容。公主殿下与皇上一同南下,体恤臣民,堪为皇室典范,奴才们谨以此杯,敬祝公主福寿安康。”

  众人共同道:“敬祝公主福寿安康!”

  此杯过后,建宁吩咐开宴,每一桌前才陆陆续续的有宫女们开始上菜。

  建宁说道:“这次御驾留在阳城,留在这皇城村,可能有些人并不理解,御驾为什么不去山清水秀的行宫,偏偏要住到这边不好走的大山里来呢?”

  建宁扫视众人,看到有人略现尴尬的神色,一人连忙解释说道:“御驾停在哪儿,自有圣断,奴才等不会多心,不敢多心。”

  建宁笑道:“好个不敢多心,是敢怒不敢言吧。”

  莫洛这些天来为了接圣驾的事儿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寝食不安,直到御驾到了之后,别说没有半点功劳,反倒先碰了一鼻子灰,自家老爷造的这么狼狈,钮钴禄氏看在眼中,怎能没有半分情绪,很是懊恼刚刚被这情绪影响,说错了话。

  见到总督夫人钮钴禄氏脸色涨红,建宁说道:“总督夫人不必过于拘束,咱们女眷这边儿又不参政,只不过是闲话家常而已。无论说到哪儿,本宫都恕你们无罪就是了。”

  “是。”

  建宁继续道:“本宫要说的是,皇上不入行宫,此举并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不给各位大人和夫人们面子。御驾亲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盛事,各地官员都想好好招待表现的心情我们能理解。之所以选在这,正是因为这阳城人杰地灵。阳城与陕西韩城、安徽桐城同为文化发达之乡,在泽州府所辖五县中文风最高,甚至赢得了“名列三城,风高五属”的美誉。皇上一向重视人才,怎能不来这文化之乡来看一看呢。”

  陈老太君说道:“公主所言极是,奴才听说山西在明朝二百年间就出了四十多名进士,先皇顺治在位十八年,这里出了十七位进士,又有丙辰科那一年一次中了十位,人都说这里是十凤齐鸣,所以这阳城也叫凤凰城,奴才随儿子在河南为官,对着阳城这等人杰地灵之地,早就欣羡已久,所以一听说皇上阳城停驾,就不顾儿女们的反对,乘车来了,能在这里见圣驾和公主鸾驾,奴才回去对子孙后代们说起此事也是无上光荣啊!”

  建宁笑到:“能有老太君这样深明大义的诰命夫人,也是河南百姓之福!”

  有了这样的开场,随后的赐宴除了偶尔的小插曲之外,也可以算得上是和乐融融。公主赐宴众夫人,一时间也成为美谈。

第170章 刁蛮公主20

  赐宴过后,建宁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墨菊墨香等人迅速将她身上沉重的朝服朝冠除去, 换上轻便的家居衣服。

  建宁说道:“将今日她们送的礼物拿来我看看。”

  康熙打算明日召集各省的三晋官员, 府, 道,台, 将军,总兵,共同议事。一来是今日刚到就说正事儿, 时间未免太赶了。二来他想等一等魏东亭图海他们的消息, 他们走水路和山路, 到得没有那么快。

  对各官员的所有了解一向都是从折子上展现的,特别是政绩考核, 都是由上官书写, 他也想看看这些人在民间的风评究竟怎么样。

  康熙走到了建宁的房门口, 现在里面还亮着灯, 问道:“三格格睡了吗?”

  建宁道:“还没睡,皇帝哥哥进来吧。”

  康熙走进去, 第一眼就看见桌子上堆满的礼物, 建宁手中正在把玩一串龙眼大小的珍珠。

  不由得失笑道:“怎么这么多东西?”

  建宁说道:“这都是今日赐宴过后各诰命夫人送上来的, 我本不想收,可是她们有志一同,临走时放下东西就离开了, 皇帝哥哥你看,我要不要派人送还回去?”

  康熙说道:“既然是她们进献给公主的, 还往回送什么,这也是她们应该做的。”

  建宁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稍后我让人赐下宫中赏赐,一视同仁,无论送上来的是什么,回礼都一样,这也算全了君臣间的礼数。”

  康熙道:“好。”康熙也跟着她一同查看桌子上的礼物,挑起那串黑珍珠道:“这黑珍珠是谁送的,恐怕是价值不菲。”

  黑珍珠一向难得,可遇而不可求,一万颗白珍珠里面也不见得能出一颗黑珍珠。而这人竟然凑够了这么多颗一样大小的穿成项链送给建宁,没想到山西官员里头竟然有这样的巨富。

  建宁说道:“盒子上面有标签,是个叫周云龙的知府的夫人。”

  墨菊在建宁耳边悄声耳语了几句,建宁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她见康熙一头雾水,解释说:“墨菊说本来那位周夫人送的不是这个盒子,而是换了一次的。”

  康熙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墨菊说道:“在大门口的时候,奴婢遇到这位周夫人时,她在抱怨跑到皇城村路途太远,可能是自知说错了话,所以,她临走之时就换了一份礼物给公主,还给奴婢硬塞了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呢。”

  康熙从她的描述之中,已经能想象得到,这位周夫人随意打点一个宫女都要花上五百两银子,看来真是个出手阔绰之人。

  他若有所思的说:“周云龙?莫洛每年的考评折子上,这个周云龙都占在前几名,各项都是优秀,朕还打算明日立他为廉吏典范的。他们家有多少银子,够这样花的!莫非有什么不正当的收入来源?”

  另一边,周知府回到家问夫人:“公主的赐宴是什么情况?你没出什么差错吧?”

  周夫人不可能告诉他自己口无遮拦,险些惹来祸患,所以想方设法补救,说道:“皇室的公主果然不凡,这位三公主小小年纪就气度雍容,在那么多诰命贵妇前也毫不怯场,还侃侃而谈,把皇上南巡的初衷目的表达的十分清楚。在场的众人,都对这位小公主心服口服呢。”

  周云龙说道:“皇室中人,都不是省油的灯。而且这位三公主早有忠勇的风评,她曾经敢在朝堂之上斥责鳌拜,单凭这份胆量,就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

  这话说的都够客气了,鳌拜得势之时真可谓是嚣张跋扈,满朝文武,哪有一个敢吭声!鳌拜对皇上不敬时,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装了鹌鹑,竟然要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开口斥责。

  周云龙人虽在山西,早就听过这位公主的大名,她长大之后必定也是个值得人忌惮的人物。

  周夫人见到周大人对三公主的评价似乎很高,自以为做了件对事,得意地说道:“既然公主难得来山西,我就做主把黑珍珠送给三公主了。”

  周云龙不可思议的道:“你说什么?!你不知道那串黑珍珠我是要送给平西王爷的吗?”

  周夫人不以为然地说道:“送给平西王爷,还不是会到陈圆圆那个祸国殃民的女人手里,难道咱们大清国的公主会没有她金贵,我……”只听啪的一声,脸上只剩下火辣辣的疼痛。

  谁知道她的举动没有得到周云龙的赞许,反倒得到了一个大巴掌。

  周夫人有些惊魂未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挨打:“大人你……”

  周云龙对她怒目而视道:“你自以为聪明,净干些没脑子的蠢事!你坏了我的大事了!”

  周云龙在朝廷那一方向来致力于打造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形象。他花了无数银子疏通总督巡抚等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9页  当前第1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4/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逢春[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