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综武侠]我自倾城_分节阅读_第80节
小说作者:若然晴空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626 KB   上传时间:2020-03-24 18:57:45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用一柄木刀杀了九十三个成年男子!

  这要是放在话本故事里, 已经可以列入《述异志》了。

  林如海本打算以自己的官声将此事压下来,然而天津卫的官员闻听此事赶来之后,却异常熟练地指挥衙役处置流匪尸身,不多时吩咐停当, 又来向林如海见礼。

  这名天津卫官员看服色不过六七品,故而林如海只是稍稍客气了些, 又问, “最近可是常出此类事情?”

  那小官连忙摆摆手,说道:“林大人误会了, 这伙流匪是前些日子从外地来的, 因截杀了几次商队,我们也在全力追缉。”

  他话说完才反应过来林如海因是见他处置尸身时十分娴熟,才有此问,连忙又道:“不瞒大人说,近两年来,确实常有匪盗在野外被杀,后来刑部说是锦衣卫办案, 这些大爷来无影去无踪, 杀了人从不埋尸,人头到处扔,已经吓坏了许多过路人, 没得法子,只好让兄弟们辛苦些,时常来转转。”

  小官说完,颇有些同情地对林如海道:“锦衣卫这几年收敛了许多了,大人刚回来怕是不清楚,只怕吓着大人了。”

  林如海还真被吓着了。

  按照这小官所言,附近常有锦衣卫办案,可锦衣卫难道就不需要拎头看赏?以那边的小姑娘杀人的速度来看,只怕这些案子究竟是谁办的还未可知,一个小姑娘无法独自埋尸才是真的。

  李凝和黛玉久别重逢,亲亲热热地待了一会儿,说的无非是这几年来的日子。

  李凝自觉自己过得乏善可陈,除了练武就是练武,唯独一个王守仁,和小姑娘说起来也怪怪的,大多是听黛玉讲。

  黛玉这五年来过得实在不错,她因自小胎里不足,极少出门,偏偏林如海做的是漕运上的官,和当地各式各样的人来往频繁,她前头有个西席先生,后来改换了女师,女师精通养生之道,便要她一天走路两个时辰,因走动得多了,脚也放得大了些,这两年从京里又传出贵女放足的事情,她也索性放了脚。

  去岁女刑司选官,选到勋贵名门,官宦人家,林如海便有意送她去参试,做闺阁小姐和做官是不一样的,为了增长见闻,林如海还特意教她做事,时常带她出门勘探民情。

  李凝听得十分羡慕,李澈如今是铁打的京官,眼看着要入阁的人,自然不会离开京城,她若要留在他身边,自然不能走得太远,这两年她最远到也只到天津卫,再远一些就不方便了。

  天津卫离京城不远,出了流匪的事,林如海也不想在路上多耽搁,只停了一夜,隔日便要出发。

  李凝和黛玉坐了一辆车,先前亲眼见过李凝杀人的林家人一路上甚至不敢作声,到京城时人人都松了一口气。

  林如海将一家女眷都安顿好,又命宝玉好生待在家里备考,明日他亲自带他去一趟贾府见老太太。

  先前林如海确实给京城贾府寄信,婉拒了婚事,不曾想京里很快回信,老太太说宝玉读书不成,武艺不精,却有一样难得的好处,他心眼善良,从不肯让女儿家伤心,两家若要好时,便让他去做上门的女婿。

  前头全是废话,只这最后一句戳中了林如海的念头。

  林家嫡支无嗣,若不想断子绝孙,只能从旁支过继,可林家旁支也不丰,几乎都是独苗,即便他官至二品,也没有人家肯把儿子过给他,倘若黛玉能招一个赘婿上门,孩子自然跟着林家姓,他也不必绝嗣。

  这念头早前便有,然而所谓赘婿,便等同嫁入女家,如今稍有些模样的孩子,谁愿意去给别家传继香火?

  为了黛玉,他很早之前就把这个念头压下,如今贾老太太肯松口,林如海自然也没什么不愿的。

  甚至于带上这个念头去看宝玉,林如海还真发现他几分好来。

  出身高贵,相貌出众,性情温柔,又会哄女儿家开心,虽然没什么本事,可赘婿有上进心也不是好事。

  甚至于他被流匪踹晕过去这回,林如海都能从窝囊里见着一点担当了。

  李凝回家的时候,李宅里灯火通明,以她敏锐的听力,可以听见书房里十来个人的动静,她也早都习惯了,没怎么细听,只让人去告诉李澈一声她回来了,就自去沐浴。

  李凝在浴桶里泡了一会儿,书房里在讨论什么事情她没兴趣听,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却也听了个半全不全,好像是说近来天子有意为太子择妃。

  放在别朝这是大事,放在本朝倒没什么,本朝皇后出身一般都不高,更不会从朝中重臣家里选,之所以讨论起来,是因为李澈觉得太子大婚是一个信号。

  大婚之后便要入朝,太子作为一国储君,未来的皇帝,能够被他信任的臣子才会是下一任内阁班底,太子久居宫中,并不与朝臣来往,太子入朝之后会是什么态度还未可知,蠢人早早行动,聪明人静观其变,更聪明的人虽按兵不动,却要提前将一切准备就绪。

  李凝洗浴之后又看了一会儿书,书房那边的人才算是走了,李澈换了身衣服过来,见她一副困倦模样,不由笑道:“困了怎么不去睡?等我做什么?”

  李凝摇摇头,说道:“怕你想我,让你见见。”

  李澈说道:“只我想你,你就不想我?”

  李凝想了想,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有点想,大部分的时候是不想的。”

  李澈无奈地摸了摸她的头,说道:“一点好话都不会说,行了,困了就睡吧,明天有大朝会,我也熬不住了。”

  李凝把他送到门口,又嘀咕着说道:“知道有朝会,还把那些人叫来开小朝会,也不怕明天全都迟到。”

  李澈笑了一声,没说什么走了。

  隔日黛玉上门,李凝拉着她说了一会儿闲话,又带她去院子里,黛玉看李凝练了一会儿武,忽然想起了什么,笑道:“如今朝廷有女刑司,再有个娘子军就更好了,阿凝你这样厉害,必要做大将军的。”

  李凝没什么做官做将军的想法,听了黛玉的话只是笑了笑,倒是黛玉被自己脱口而出的话惊了一惊,喃喃地说道:“随爹爹下乡时,我看那些穷苦人家夫妻之间不分高低,男子劳作,女子要洗衣做饭喂猪打草,越是富裕人家,女子的地位就越是低……”

  她说着,眉头越蹙越紧,声音越放越低,也不知是说与李凝听,还是说给自己听。

  若是旁人可能听不清她在说什么,李凝听力好,倒没什么妨碍,只听黛玉低声说道:“班昭说女子生而卑弱,是否是因为女子不必劳作,幼时靠父,长大靠夫,夫死靠子,而贫苦人家同为辛劳,所以地位才趋于平等?”

  李凝见她有些钻进牛角尖了,收起刀走了过来,想了想,说道:“上古之时,以女为尊,同母聚居一地,成为氏族,后来男子劳动变多,逐渐以男为尊,可见平等确实是按劳作多寡而来,但走到如今已经不再是上古,穷苦人家女子劳作,但稍有余财的人家,不许女子读书,不许女子练武,甚至连出门都不许,已经和劳作无关。”

  她轻轻地拍了拍黛玉的肩膀,说道:“我没有改天换地的本事,但我知道,很多姑娘宁愿劳作,也不愿意这样过下去,或许十年,或许百年,世道总会被她们改变。”

  黛玉思索许久,最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李凝松了一口气。

  金秋八月,王守仁秋闱中举,高中乡试第一,名列解元,因急着归京,没有等到同科举子结伴,他便一人一马独自上了归京的路。

  只从外表上来看,很难看出他的举子身份,他不仅背着弓佩着箭囊,腰间更挂着一柄秋水长剑,骑马的姿势十分老练,远远看着便是一个不好惹的武人,说他是去考武举的都不违和。

  这自然是虚张声势,这几年来王守仁虽也稍稍练过一些骑射,但大头还在科考上,只比那些文弱的书生要好一些,之所以打扮成这样,是为了防匪盗。

  如今的匪盗大多是三五成群,平日里是猎户,没饭吃的时候是贼匪,人多了聚在一起反倒没饭吃,案子犯多了引来朝廷兵马便是灭顶之灾,一个身强体壮的武人足可以撂倒三四个营养不良的成年男子,故而王守仁这幅装扮,还真没人敢惹。

  临到天津卫,王守仁稍稍松了口气,近两年来锦衣卫在京畿以及天津卫一带巡游的事情传得很广,虽然据说就连锦衣卫自己都不知道出去的是哪个不为人知的卫所,但像他这样的过路人,只知道到了天津卫就安全了。

  少年骑马一路上京,虽则风尘仆仆,却带着一股难得的英气。

第110章 红楼(18)

  一般而言, 乡试次年便是大考之年, 乡试和会试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大部分学子在中举之后都会等上一科, 却也有不少人为了撞运气立即下场。

  王守仁便是准备立即下场的举子一员。

  回到京城不久,王守仁便在家中单隔出了一片院子连带着他自己的房间,四处都围着一人高的紧密篱笆,只开一侧用来送饭的小门, 决意闭关一年,备战会试。

  在和李凝两情相通之后, 他就想开了, 对于会试并没有那么执着,然而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正如当年羡慕李侍郎的闲书一样, 他对于只为科考而读书的日子已经感到厌倦,以他的性情做不出懈怠科考的事情来,那就唯有迎难而上,做到最好。

  王华和夫人对于儿子的想法十分支持,郑氏心疼了几句,到底也拗不过儿子,只好每日变着花样打点儿子的吃食。

  独居的日子并不是很苦。

  除了王守仁天生是个很能享受孤独的人, 也有李凝自从发现了王守仁特意隔出一段院墙之后, 越发无拘束地来找他的缘故。

  有时候王守仁觉得,自家这个小姑娘不像是人间养得出来的性情,她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从不在意别人对她的想法,也不拿人世间那些条条框框去约束自己,她活得认真又潇洒,他从未在别人身上感受到那样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她和他见过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与之相比,那天仙一般的美貌也算不得什么了。

  王守仁有时很为自己被美色晃眼而羞愧。

  临到傍晚的时候,王守仁一边给自己磨墨一边斟酌着上一篇文章的错漏,忽然听见外头传来不轻不重的脚步声,便知道是李凝来了,他没有放下墨,只是笑道:“我还当你把我忘了。”

  李凝把一份糕点放在书桌上,寻了一把椅子拉过来坐在王守仁边上,这才说道:“昨天和黛玉去了一趟女刑司,她有意去考,我陪她看看,回来得晚了,怕你觉得入夜登门不好,就没来。”

  王守仁点点头,说道:“虽只有我们两个知道,但还是要守些规矩。”

  李凝拆开一盒糕点,露出一排整整齐齐的兔子甜糕,自己拿了一个吃,见王守仁磨着墨,便顺手喂了他一个。

  王守仁吃到一半才反应过来,未婚男女之间伸手喂食也是不大合规矩的。

  他有些无奈地咽下甜糕,想说什么又没了底气,只好继续磨他的墨。

  李凝问他道:“昨天夫人说想给你寻个伺候笔墨的丫头,你是怎么想的?”

  这事早先郑氏也提过一次,被王守仁拒了,他没想到自家娘亲会向阿凝重提,郑氏单提这事也有些门道,这时男子纳妾多是纳房里的丫头,尤其是笔墨上的丫头,仿佛把个识文断字的妾放在身边,就不会玩物丧志了一样。

  郑氏未必是有什么坏心,她还是很喜欢李凝的,只是世道如此,稍有家底的人家都会纳妾,就像林如海,当年他娶上国公之女时只不过是个家里没了爵的探花,夫妻之间志趣相投,恩爱非常,婚后几年也还是照常纳妾,更没有娘家人会为了这样的小事而闹腾,郑氏如此说,就像是家里养个女儿到了年纪,教她用月事带一样平常。

  王守仁还真不想用这月事带。

  早在数年前,他便对世道之下的那些所谓平常之事产生了疑问,如今到了年纪,想得更多,他对阿凝有情,既然有情,为何能够理直气壮地去纳一个并不认识,并不喜欢的女子为妾?

  一个男人为什么可以同时拥有几个女人?假如是因为这个男人十分优秀,像阿凝那样的姑娘,是不是也该有十个八个男人才算是合理?

  王守仁发现很多事情经不起细想,一旦细想,便会发觉维持这个世道的规矩实在薄弱得可怕,也违和得吓人。

  李凝问得很认真,王守仁看着她的眼睛,回答得也很认真,“我不需要人伺候。”

  李凝轻轻地眨了一下眼睛,说道:“我知道你说的话从来没有食言过,但我还是要告诉你,今天这话我记下了。”

  王守仁一点都不怕她的威胁,只是带着些好奇,问道:“如果我真的食言了,你会怎么样?杀了我吗?”

  李凝仿佛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细想了一下,摇摇头,说道:“感情之事不必牵扯性命,如果你骗了我,我就离开你,一辈子不再见你。”

  王守仁轻声叹了一口气。

  他说道:“不会有那一天的。”

  李凝对他有一种莫名的信任,王守仁的眼睛不是她见过的最漂亮的眼睛,但他的眼神实在是她所见过的最明亮,最单纯的眼神,他生来就是个赤子,由内到外,一片光明。

  黄昏渐去,夜幕降临,李凝从来不会在王守仁那里待到入夜,不多时便翻上院墙离开了。

  王守仁在墙下站了一会儿,才慢慢地回到房间里,继续读书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多月,李澈忽然问李凝道:“准备定了那个姓王的?”

  李凝也不惊讶,只是笑了笑,说道:“你先前还说他是好孩子,怎么一要和他定了,就成了那个姓王的?”

  李澈叹道:“我不管,再好的孩子,只要想想这人要做我妹婿,我就发觉他从头到脚都是毛病。”

  李凝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过李澈虽如此说,他倒也确实很难从王守仁身上挑出毛病来,几世为人,要是妖精都快修成仙了,他没什么感情经历,阿凝也不过才经历了两个男人,一个千好万好身子不好,一个千不好万不好耐性倒好,他都不太瞧得上眼,如今这一个是在他眼皮子底下长成的,模样家世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性情,又难得对阿凝脾气,小小年纪的就定了。

  李澈再也不想见到自家妹妹孤孤单单一个人的样子。

  李澈这里一松口,王华还有什么不同意的?说到底他这几年最担心的就是儿子一片真情,人家瞧不上他,至于那些怀着异样念头来找他说李家姑娘不是的,他都当成耳旁风。

  郑氏更是心里一块大石落地。

  两家都同意,婚事便算是定下了,李澈亲笔写了婚书,一式三份,两家各留一份,一份送呈官府留档。

  李凝年纪太小,王守仁也不算大,即便他明年金榜题名,也不到大小登科一起的时候,李澈便和王家夫妻商议,把婚事定在李凝十八岁,王守仁二十一岁的时候。

  郑氏想提早两三年,毕竟少年气盛,王守仁又咬死了不肯收屋里人,难道活生生从十几岁憋到及冠年纪?这也太过了些。

  李澈那里自然是没得商量的,妹妹早婚是他一辈子的阴霾,即便是李凝本人都没有他记得深。

  阴霾之外,这也是个考验,一个男人成婚前表现得再好也不算数,能不能过一辈子是要试出来的,倘若连年轻时一点欲望都压不住,往后自然有千百种理由雨露均沾,趁早走人就是。

  王家最后还是同意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页  当前第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综武侠]我自倾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