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迴梦逐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99 KB   上传时间:2023-09-28 21:02:26

  因为西方的思想对他们来说太过离经叛道,一旦在国内传开,好不容易被压制下去的汉人肯定会反抗他们,因为清朝的统治者规定天下人都是他们的奴才。

  可是谁生来就想当奴才呢?

  前有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后有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清朝统治者怎么能不怕呢?毕竟天下汉人何其多,而满人在其中不过沧海一粟。

  所以他们要打压汉人的脊梁骨,磨灭汉人的精神气,遏制汉人开化,控制汉人的思想。

  清朝统治中国二百多年,鸦片战争时火器水平远不及明朝,甚至连清初都比不上。

  中国千年火器的发展,不如西方百年的追赶,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开始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据不完全统计,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上百条(百度的不准再改)。

  在清王朝统治下,一直位列世界第一大国的中国被拖入腐朽的深渊,最终万劫不复,历经百年国耻。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奋起直追,直至今天我们仍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可能是这条路追得太艰辛,所以诞生了不少类似“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的话。

  穿明虽然没那么激烈,但是不发展怎么对得起当年背的不平等条约?

  背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近现代的苦难史,怎么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

  与其让自己落后挨打,不如让别人落后挨打。】

  永乐时期

  朱棣听前面的内容已经很气了,听到清朝火器水平不如明朝,直接气笑了,“清朝的火器连大明都不如,大明是怎么亡国的?”

  是哪个废物在位?

  而且汉人比满人多那么多,到底是怎么亡国的?

  快气炸的朱棣一拳捶在茶几上,“满人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查!给朕查!我倒要看看他们的祖先是何许人也。”

  永乐时期的朱棣还能撒气,洪武时期的朱棣可就惨了。

  洪武时期

  朱元璋火冒三丈:“朱棣!”

  他可算是知道为什么后世人说他误华夏六百年了,呸!他分明是背了清朝的锅。清朝不发展凭什么也赖他,是他让清朝不发展的吗?

  朱元璋:;%¥*;

  朱棣也很生气,但这和他关系不大啊,总不能不知道多少代的子孙不争气也怪在他头上吧?

  “父皇,您消消气,这事也不是不能解决。”

  朱樉一听这个来劲了,“老四你打算怎么解决?你当皇帝是不错,但你儿子不行啊,才当了十个月皇帝就驾崩,龙椅都没坐热呢。还有你孙子,居然把你辛辛苦苦打回来的疆土弃了。

  对了,还有那个叫门天子朱祁镇,亡了大明江山的皇帝也是你的后代,你这些后代不行啊。”

  他一边说还一边摇头,表情十分欠揍,“不如你以后当了皇帝就别让朱高炽做太子了,在咋们兄弟的儿子里选个好的,还能再续你创造的辉煌。”

  朱棣都无语了,他只不过是想说可以立下祖训,规训子孙后代,老二可真敢想。

  “二哥,父皇在气头上,你就别捣乱了。”

  朱樉:“这怎么能是捣乱呢,我这是在为父皇排忧解难,”他说完,还转头问朱元璋,“您说对吧,父皇?”

  朱元璋一看他那个蠢样就来气,“都给我闭嘴,你听听你说的什么话,不会说话就别说。”

  还不选儿子选侄子,选儿子造反都一堆,选侄子你是嫌朱家子孙太兴旺了是吧?

  蠢货!

  不过被朱樉这么一气,朱元璋心如刀割的感觉缓解了不少,大明是他一手建立的,感情岂止是一个深厚能形容的。

  在他心里,大明江山可比儿子重要多了,儿子可以有很多个,大明只有一个。

  听到大明亡国他的心都在滴血,一直在等天幕说亡国原因,想办法补救呢,同时满清也在他心中挂了号。

  可惜天幕就是不说。

  朱元璋只好自己猜测,他猜了无数种可能都是满清太强大,明朝无力抵抗。

  然而现实狠狠甩了他一记耳光,满清的火器不如大明!

  靠火器打了那么多胜仗的朱元璋怎么可能不知道火器的重要性,他不予余力发展火器就是因为这个。

  火器比清强,人比清多,到底怎么亡国的?

  难道后代子孙又改了他的政策?

  想到这里,朱元璋怒气冲冲地瞪向朱棣,该改的不改,不该改的瞎改。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冷笑:“就这也配称远迈汉唐,我大汉羞与为伍。”

  说完,好像想起什么,“不对啊,大汉的脊梁骨不是朕打出来的吗?”

  感觉更气了。

  “仲卿、去病。”

  卫青/霍去病出列:“臣在。”

  刘彻:“匈奴人会不会就是满清的祖先?”

  这么重要的事地图集上居然没写。

  不过唐朝的突厥就在匈奴的地盘上,宋朝的辽国也是,虽然叫法不一样,但在的位置都差不多,估计就是一脉承袭。

  卫青:“……”相差了一千多年,汉朝都亡了又亡,还经历了那么多朝代,匈奴能传承这么久?

  不太可能吧?

  霍去病就很了解刘彻的心思,“陛下想加速灭匈奴?”

  刘彻:“你们也看到了,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异族不安分已久,不打怕他们,用不了多少年,又能卷土重来。”

  汉人的王朝亡了能建新的,匈奴人自然也可以。

  但他不想给匈奴人这个机会。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眉头紧皱,“这明朝的火器这么厉害,是怎么亡国的?”

  火器做出来后,他们都看过,虽然不能和在天幕上看到的比,但总比刀枪剑这种冷兵器好吧!

  而且清朝是骑兵,火器不是专门克制骑兵的吗?

  就算清朝也有火器,可明朝火器比他们厉害,人也比他们多。

  这还能亡?

  李世民无奈叹气:“唉,每个王朝末期都有一些不争气的子孙后代。”

  【女主秉持这个原则,登陆美洲后对美洲的原住民使劲散发善意。

  言语不通没有关系,以物易物面前,交流不重要,会点头就行。在朱酒酒的友好款待下,美洲的原住民渐渐放下戒备心。

  美洲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

  据说他们的祖先是2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关于美洲原住民的起源有不少说法,这只是其中之一。】

第113章 一百一十三 殖民入侵

  【近年来还有一种津津乐道的说法, 就是认为印第安人是中国殷商的后裔,据说当年武王伐纣时,殷商大将侯悠喜带领十万大军征讨东夷来不及回援。

  殷商灭亡后, 这十万人横渡太平洋来到了美洲, 他们就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

  因为考古学家在美洲的新墨西哥州、加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多个岩壁上发现了商朝甲骨文。文字纂刻时间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早了2800多年。

  除了甲骨文外,陆续出土的印第安玉器和我国的玉器也有几分相似。

  不过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商朝人大规模东渡美洲,这种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商朝时,我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家, 有战马、战车、青铜器等文明技术。但此时的印第安人还停留在原始社会, 还是以部落形式聚居生活。

  而且一万年前, 由于地球气温升高,冰川期结束,海平面上升,白令海峡形成, 中断了美洲和亚洲的陆地连续。

  殷商在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之间, 时间根本对不上。以当时的造船技术,根本不可能走海路, 所以印第安人是殷商人后裔的说法站不住脚。

  印第安人的起源至今是一个谜。】

  洪武时期

  殷商的年代距离大明太遥远了, 众人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还是朱棣反应快,他眼睛一亮道:“父皇,美洲的原住民既然是汉人后裔, 那美洲理所应当是汉人的土地啊!”

  朱元璋眼睛转了转, 抚掌道:“没错!夏商周春秋战国, 殷商的后裔确实是汉人后裔。”

  至于后面海峡论证什么的,朱元璋直接忽略了。

  这印第安人就是殷商后人!

  大秦

  八百年周天子,世人都不知道有商了,秦始皇听了眉毛一挑, 殷商后裔早就臣服周了,怎么可能会长途跋涉迁移到美洲。

  而且那么远的距离说句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为过,就算真的逃难,有必要逃那么远?

  周的时候才多大点地?连他的大秦都不如,更别说后面那些朝代的疆域,逃到百越或者周边岛国还勉强能行,美洲,编故事能不能走点心?

  不过要是因为印第安人是殷商后裔,美洲就能并入中原疆域,那也不是不行。

  也没多远嘛,走上个十年八载的,也是能到的。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看过地理书的刘彻点了点头,温度上升,海平面上涨什么的,都是人力无法阻止的,陆地行不通,海路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部署。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海啊!

  通西域后,大汉引入了香料,比起之前用的香草、香囊什么的,香料味道持久味道又多样,一下子俘获了上层贵族的心。

  本来刘彻用得挺开心的,直到听见郑和下西洋搬回了一箱又一箱的香料。

  瞬间让刘彻觉得西域小国呈上来的贡品香料不香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1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2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