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_分节阅读_第45节
小说作者:迴梦逐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799 KB   上传时间:2023-09-28 21:02:26

  赵云心累道:人言可畏。

  刘曦:子龙,你想过身后事吗?

  赵云:??

  刘曦抬头对上赵云的目光,开始她的中二发言:待我死后,不要土葬直接火化,骨灰撒于山谷之中让我随风而散,与山河为伴。

  我连最让人恐惧的挫骨扬灰都不怕,还会怕这区区人言可畏?

  赵云震惊JPG。】

  别说书中的赵云震惊了,真正的赵云也很震惊,“这就是后世不怕被盗墓的原因吗?”

第44章 四十四章 骨灰用途

  刘备也很难接受, 从听到盗取先祖祖坟时,就难以接受,怎么可以因为一时窘迫而盗取列祖列宗陵寝呢?太不尊重先人了!

  直到听到这,刘备已无话可说, 相距千年, 后世的风俗习惯和现今天差地别。他们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身后事, 又岂会在乎旁人的身后事。

  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更是震怒:“荒唐,如此不敬先祖, 枉为人子!后世人怎么回事,竟然连最基本的孝道礼仪都没有。”

  东汉末年仍沿用汉武帝开创的举孝廉制度,选拔人才更注重学问品行。像这种大不孝的行为, 放在大汉,能被唾沫星子淹死。

  汉武帝时期

  刘彻眉心突突直跳, 他果然就不应该期待后世人对于防盗墓有什么绝妙办法, 毕竟他们连自家祖坟都不放过。

  刘彻拧紧眉头,难道后世盛行这种挫骨扬灰、尸骨无存的丧葬?

  怕不是疯了……

  唐太宗时期

  同样对后世防盗手段抱有期待的贞观群臣:“……”

  就挺意外的, 但好像又挺有道理。连墓地都没有,还防什么盗呢?

  可……挫骨扬灰也太惨烈了吧, 就算要防盗也不至于如此吧!

  沉默许久,魏征憋出一句:“后世, 真是洒脱。”

  【之前讲殉葬制度的时候, 清清就说过古人视死如生, 认为人死后会去往另一个世界。有钱有势的人家不想在另一个世界一贫如洗, 所以会陪葬大量财富。

  比如秦始皇陵就有近78个故宫那么大,分为核心部位的地宫,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如果说汉武帝的茂陵号称“中国金字塔”, 那秦始皇陵就是“千古第一陵”。

  不仅王公贵族盛行厚葬,就连平民都会想方设法给自己或自己的亲人风光大葬,最差也会准备一口薄棺,陪葬些许陶器和铜钱,希望他们能在别的世界过得好,顺便庇佑后代子孙。

  可能这就是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能看到卖身葬父的原由吧。

  言归正传,在古代只有实在穷得买不起棺木的人家才会选择草革裹尸下葬,他们视草革裹尸为一种贫穷无能的象征。

  更不要说我们现代盛行的火葬了,在古人眼中这就是一种挫骨扬灰的严厉刑罚。

  所以赵云很不能理解刘曦这种行为,还以为刘曦这是在向汉室列祖列宗请罪,刚才还不认同刘曦进阳陵,这会改口劝说道:不至于如此,这本就是汉室帝陵,今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大汉江山四分五裂,此举虽有违道义,但也是为了收复大汉河山,大汉先皇想必能理解云云。

  刘曦被赵云劝懵了,她只是想火葬,不像埋在地下被虫蚊啃噬罢了,怎么说得她像是因为赎罪才这样做一样。

  那要是被他知道在后世火葬只是洒洒水,还有把骨灰压成钻石做成是饰品带在身上;把骨灰做成沙漏当装饰物;做成烟花炸上天;做成骰子,玩遇事不决掷骰问祖宗那套,他会不会吓死?】

  各朝各代的古人:谢谢,已经被吓到了。

  本来还有一部分人认可火葬,觉得将骨灰撒于山谷之间,与山河为伴也未尝不是一种洒脱。但听到骨灰压钻石,做成饰品,做成骰子什么的,告辞,太恐怖了。

  大汉祖宗们被震得头晕眼花:如果真有这样的子孙还是别要了吧,掷骰问祖宗是什么骇人听闻的事。

  后世人到底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为何对祖宗毫无半点敬重之意?

  汉高祖时期

  刘邦惊讶得手中的酒盏都掉落了,许久才叹道,“乃公自诩洒脱,想不到后世之人比乃公还洒脱。”

  朝臣们纷纷转头盯着刘邦:……听听你说的什么话,居然把这种酷刑称之为洒脱。天,那后世之人不会真是你的子孙后代吧?

  汉武帝时期

  刘彻捂住自己数次被激的心脏,竟然生出一种还好他的主墓室牢固,外人进不去的心理。

  不然他都不敢想他的尸骨会遭到怎样的对待。

  朝堂上上了年纪的大臣就有点受不住了,这对他们冲击太大了,比墓被盗了冲击还大,一群老臣苦着脸看向刘彻,“陛下,对于盗墓者必须严惩不贷,还有,我大汉以孝治国,对于不孝之人,绝不能任用啊。”

  卫青皱了下眉,想开口说些什么,见朝臣义愤填膺,又闭上了嘴。心中却疑惑:若孝道真这般重要,后世人为何不以孝为先?

  大秦

  秦始皇听到自己的皇陵,面色变得很难看,他的陵寝不会也和那汉武帝一样数次被盗吧??

  在得知盗墓贼猖獗后,对于“千古一陵”这种称号,秦始皇并不是很想要。

  冠上这种称号不就意味着向天下昭告,他的墓奢华有钱,欢迎来盗吗?

  听到后世不仅盛行火葬,还对骨灰的处理方式千奇百怪,甚至乐此不疲后,秦始皇默然了,难道真如天幕所说人死如灯灭,根本不存在去往另一个世界的说法?

  那后世又是怎么证实,才让所有人深信不疑并且接受这种尸骨无存的火葬方式?

  【考虑到古人对身后事的在意,刘曦没有继续刺激赵云。

  赵云也没再阻止刘曦的盗墓行为,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刘曦在集私印。

  从长安到洛阳,一路上灾民遍地,饿殍满道。刘曦玩乐的心态荡然无存,变得十分沉重。

  尤其是她拿出粮食分给快饿死的灾民却被他们视为肥羊,群起而抢时,刘曦沉默了,也真正认识到了什么叫乱世。

  她用长枪威慑住了眼冒绿光的灾民,拿出一部分钱财换了粮食,以粮食将这些灾民收编成军,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肯守纪律她都收留。

  不守纪律的直接清理,乱世该用重典,否则根本镇不住人性之恶。这一路上刘曦救了很多人,也杀了不少人,和在战场上杀敌军是完全不同的心情。杀敌军是双方交战,你死我活。

  杀这些在乱世中的恶人是骨子里本能的正义感,本该是为民除害,但刘曦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快意,反而一天比一天烦躁。伤害都造成了,为民除害又有什么用呢。

  乱世……可真黑暗啊。

  怪不得那句‘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永流传。】

  东汉末年,什么都不多,流民最多,战争让百姓变为流民,从这个郡逃到那个郡,从这个州逃到那个州,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块能避开战争,安居乐业的净土。

  天幕头一回出现时他们还当成神仙跪拜,请求仙人救救他们。但看懂天幕后,他们恢复了麻木的神态。

  天幕也罢,后世人也好,又不能救他们。

  卖再多的后世书籍,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他们现在身处的环境,连羡慕都生出不来。

  后世,离他们太远了。

  人群中,不知谁叹了一声,“要是真有这样愿意分粮食给灾民,无论男女老少都愿意收编的诸侯就好了。”

  ……

  南阳

  十九岁的诸葛亮看着天幕,喟然长叹。乱世之中,最不起眼的是百姓,最苦的也是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据,谁才是未来能平定战乱的雄主呢?

  【流民实在太多了,刘曦和赵云两个人根本管不过来,这个管主要是镇压违反军中纪律、损人利己的恶人。

  每镇压一次刘曦就破口大骂一次,然后下一次见到流民还是会选择继续给粮食,收编流民。

  沦为流民的大多都是老弱妇孺,青壮男丁不多,这样的军队收编了也没多大用处。

  赵云对此颇为不解,若是想帮助他们,直接让他们去幽、青、冀三州不就好了,三州一直在收纳流民。为何要收编他们?

  刘曦解释:因为乱世没有纪律道德可言,如果不收编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幽州,可能到幽州时人数已经少了三分之一了。

  赵云委婉提醒:可是我们这样,所费不小。

  乱世本来粮价就贵,这么多流民,每天耗费的粮食都能堆成小山了。

  刘曦:子龙你知道我为何这么执着吸纳流民,而不是其他州一样优先招纳青壮男丁吗?

  见赵云摇头,她继续道:

  因为我生在太平盛世,那里没有战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百姓不用再担心温饱问题,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那里,人吃人是罪大恶极,是千夫所指,万人唾骂;奸掠妇女,买卖孩童……同样被万人唾骂,要严惩不贷的。

  ……

  所以,我见到乱世的苦难会难过,会忍不住想起曾经的太平盛世。我想尽我所能,平定这乱世,让百姓不再因为战争而失去土地、家园,变成流民四处逃难。

  或许我终其一生也不能让这乱世达到心中的太平盛世,但至少可以让百姓朝有食,暮有所,不必因为战乱而人饥相食。

  以手中长枪,守这大汉河山,护苍生黎民。

  子龙,你可愿助我。】

  冀州邺城

  虽然每次出现在天幕口中,都会尴尬到头皮发麻,但不得不说,听到这番话,赵云心中有些动容。

  他本就是义从吏兵出身,投奔公孙瓒时也是想在这乱世之中追寻一位施行仁政的主公,征战四方,护苍生百姓。

  可惜公孙瓒不是这样的主公,在公孙瓒杀幽州牧刘虞后,他请辞归乡。

  若当时幽州真有这样一位主公,他想,他是愿意追随的。

  ……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的关注点在于:“天幕说的太平盛世是后世还是我大唐呢?”

  贞观朝臣们鼻观鼻眼观眼,没有一人回到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衣食无忧什么的,大唐是做不到的。

  李世民也清楚,就是因为清楚,才更想问,盛唐时期都做不到这样,那后世到底有多繁华昌盛呢?才能天下百姓衣食无忧。

  【乱世收编流民,就跟滚雪花一样越滚越大,很快就滚出一个十分庞大的队伍。

  浩浩荡荡的队伍,去哪个州都要被当场来挑事的。

  不得已,刘曦放弃了去兖州找汉献帝刘协盖上最后一个章,带着收编的队伍回幽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1页  当前第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2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