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山村致富日常_分节阅读_第13节
小说作者:曲流水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585 KB   上传时间:2019-08-25 12:28:52

  “哈,我刚也在纳闷,说薇薇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勤快了?原来在这里等着你呢。”李玉英从厨房端出一碗油炸丸子,早已把事情的经过看清楚,就训斥道,“你以后不许再这样了,自己不想做就推给别人。”

  杜善薇嘿嘿一笑,做傻笑状。

  “没事,舅妈,我就帮她这一次,下次一定让她自己干完。”作为从小到大被欺压惯的对象,钟文聪很自觉地说道。

  杜善薇感激一笑,赶紧用洗洁精洗手,这才走到杜善琳这里。

  “二姐,叫我干啥?”

  “磨蹭个半天。”杜善琳吐槽,又问道,“刚刚的事你听到了吧?我问问你,你觉得把咱们南山村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好处?”杜善薇从羽绒服的口袋里掏出一支润手霜开始涂手,一边说道,“软弱、涣散……这名字真不好听啊,不过我觉得琳姐既然要这么做,那肯定是有好处的。”没好处的话,哪能坑自家人?

  “你们听听,听听,人家薇薇就是信任我,知道我不是胡来。”她转向杜积白,“我爸劈头就骂,还以为我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拿自家人来开刀呢。”她这算什么官啊?小小的副科,业务最多,挨骂的也最多。

  杜积白有点尴尬,喃喃说了一句:“我这不是心直口快吗?”

  杜善薇暗暗窃笑,三叔杜积白今年49岁,是县实验小学的老师,在他同批的同学们或同事们纷纷走上领导岗位时,他依然是个没有担任任何行政职务的小学老师,从这就知道他不是志不在此,就是性格方面有某种缺陷了。

  比如说心直口快,嘴巴永远比脑子快几秒,不会说或者懒得说委婉的话,时不时会得罪人。

  “弟弟这样的性格,还不如一直做老师呢,起码工作的圈子就这么大。”这是很多年前,作为亲大哥的杜积明所说的话。

  杜积白大概清楚自己的缺点,倒是一直很安分地待在小学里。

  杜善琳没理她爸,转而说道:“大伯,薇薇,我是这样想的,咱们南山村现在想要引来投资,我觉得很难吸引到投资商,这里最大的看点是五月份的杜鹃花,有季节性不说,从山下修路到山上,没有几千万的资金别想弄好,而咱们本地没有出过任何一个资产上亿或者几千万的老板。”

  她看了看杜积明,见对方点头这才继续说道,“不是本地人,其他人哪敢随随便便就拿出几千万来这里投资?想收回成本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最起码几年内不行。”

  她在基层工作了五年时间,见过不少事情,其中有关于招商引资的事就比较容易出现问题,不是每个村庄都那么和谐,不是所有农民都是淳朴的,在一些民风不开化的村庄,有时候就算是本地人也搞不定这些利益关系。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个外地人去某个村承包了几亩鱼塘,第一年年底就挣了大钱,那外地人信心大增,打算大干一场,就多承包几亩,结果第二年年底准备捞鱼来卖时,发现一夜之间全部的鱼翻白死光了,称得上是血本无归。

  “除非有ZF在后头撑腰,有政策支持,要不然很难吸引到真正有实力的投资商。我考虑的是,这年头黑红也是红啊,要想引来投资就得先有知名度,在领导心目中挂名,比如这个软弱涣散,全镇一年就一个或两个村才被列入,这样的党组织是上面整顿的重点,每次党建检查几乎都有它的份。”

  “那我大概明白了。”杜善薇若有所思,“不过琳姐,我们被列入软弱涣散的理由是什么?”

  她觉得有点委屈,今年的所有党建台账都是她牵头做的,除了党小组会议会议、党课会议记录、观看远程教育会议记录是其他三人做的外,剩下的台账都是她独立完成,年终检查顺利过关,检查组的人还夸他们村大有进步呢。

  “连续三年没有发展新的党员。”杜善琳早有准备,“这个理由足够了。”

  杜积明这下子就有话说了:“不是我们不想发展,是村里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太少,大家都去外地打工,之前好不容易物色一个合格的,他本人也愿意入党,结果去年刚成为预备党员,他老婆就怀孕生下三孩,违反计生政策,只能把他捋下来。”

  “哎呀,大伯,上面的人只看结果,结果就是咱们南山村党支部连续三年没有发展新党员。”杜善琳笑了笑,接着说道,“列入后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南山村会有某个结对帮扶单位,不是县里的就是市里的,那家单位会派一个人作为第一书记到村委帮忙,这样就有经费了!”

  “这个主意好,琳姐,能有多少经费?”说起村委剩余的资金,杜善薇顿时觉得自家堂姐这个主意真是妙啊。

  面子算什么?有钱才是硬道理。没钱在村里寸步难行,想干点什么都放不开手脚。

  “具体多少暂时不知道,应该会有一些的,关键是看结对帮扶的单位实力如何,没有实力就不要想了。”杜善琳也希望南山村能匹配到一个有实权的单位,这样的话,就算下拨几万经费到村里都是小事情,如果是清水衙门,那就不用多想。

  “看来只能看运气。”杜善薇低声说了一句。

  “好,那列入就列入吧,我没意见。”既然解释清楚,杜积明就不会拒绝。

  事情已经说明白,杜善薇立即把重点转到其他方面去:“琳姐,你为什么可以回灵泉镇工作,而不是其他乡镇?”

  “本地人能回本乡镇担任副职,只是一个岗位只能做五年就得换岗。”杜善琳耐心解释,她觉得自家堂妹以后也许会进入体制内,就道,“组织找我谈话时,我就说想回灵泉镇,要不就调我回县城,两者都不行,那让我继续待在凤仙镇吧,好歹情况已经摸熟悉。”

  “那种事还可以讨价还价?”杜善薇有些惊奇。

  “总要人心甘情愿嘛。”杜善海说了一句,见茶桌上有一盘油炸丸子,就用牙签吃了一个,道,“话说回来,薇薇,你到底要不要考公?要的话就赶紧让我爸把村支书的位置让出来。”

  杜积明呵呵一笑,点头道:“我是没问题的,现在当村干部和以前不同了,特别是支书,公社那边有事第一个就是给我打电话,要交什么材料也是。还有迎检,其他检查还好,单是党建我就觉得有点吃力,头痛,总要抽查我背党务知识,年纪大了,记性没以前那么好,每次都紧张,好像回到很久以前念书那会儿。”

  “我再看吧。”杜善薇皱眉,眼馋地看了一眼油炸丸子,强忍住诱惑,说道,“我现在的大半心思都放在百香果上,暂时没其他心思。”

  她自己真的在犹豫,无疑的,她拥有良好的条件,可以在村里当三年村支书或村主任再去考公,这样有优势,但她不怎么喜欢上班啊,尤其是今年的百香果收入出来后,她更想趁热打铁,趁着这一波市场好,赶紧发家致富,下半辈子就可以一直苟着了。

  “不着急,想清楚再说。过完年我再带你多下村,熟悉多一些党员,这样就算你想竞选村支书也有优势。”

  儿女和他说过后,杜积明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要让人心甘情愿选你当支书,你得有点真本事,现在大家都知道你的文字功底好,党建台账做得好,但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百香果合作社的事,等今年种的人真赚钱了,你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到时就算没有我,别人也会选你当支书。”

  杜善薇点点头。

  大家把这事商量好后,眼看着杜善薇的前途貌似是光明的,即便她某一天种果树亏得血本无归,还可以找到另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个个心里高兴。尤其是杜庆国和杜奶奶,更是喜笑颜开。

  “不许再聚众喝茶,赶紧的,你们那堆人赶紧带着祭品去祭祖,还有,回来后分一个人斩鸡斩鸭。另外,阿海他爸,待会不要满村乱晃,你先杀了鱼再出去。”大伯母陈芳叫道,声音响亮得很。

  杜积明赶紧偷偷地把香烟扔在地上,伸出一只脚去踩灭,转头若无其事地应声:“好的,放心,多少年了,每年的鱼都是我杀的,我保证没有鱼刺,用来做酸菜鱼最好吃!”

  “最好是这样。”陈芳对着曾祖母张子莲抱怨道,“这些孩子个个都大了,就是不肯结婚,要是结婚多好哇,家里有小孩子在,你看看别人家多热闹,再看看我们家,一个个不是在喝茶就是悄悄聊天,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

  “咱们家已经15年没有小孩子出生了!”她强调。

  张子莲朝她呵呵一笑,和稀泥般说道:“不急,不急,孩子们心里有数呢,指不定明年就带人回来了。”

  杜善洋一听,斜睨了一眼她亲哥杜善海,朝杜善薇和杜善琳招招手:“走,去准备东西,咱们去祭祖。”赶紧在她妈谈性大发前离开。

  杜善薇见李玉英和杜奶奶似乎没听到这话一样,一个在厨房忙碌,另一个坐在火盆前笑眯眯地和杜善晋说话,心里跟着松了口气。

  今年杜善薇赚了钱,这一个年夜饭吃得最是辛苦,因为要和大家斗智斗勇,力求不要被灌多酒。

  春节过了后,热闹的南山村逐渐恢复平静。即便一部分外出务工的人回来后惊讶于村里的变化,期待能尽快变成旅游村,但目前还无法做到,来这里的游客不算多,于是,为了更美好的钱途,大家还是先外出打工,等确定村子要开发或者有商机,再想着飞奔回来。

  年后,杜善琳果然正式回到本镇任职。不久,南山村就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知道杜善琳和南山村关系的人不少,村干部们纷纷议论不已。就连杜善薇所在的团支书群都在悄悄问她,杜善琳是不是很严厉?

  杜善薇擦擦汗,往好的一面想,起码这些老油条的村干部不会因为堂姐的年龄而轻视她,对她交代的事,会认真去完成,而不是敷衍。

  元宵节一过,气温就逐渐上升,眼看着春意开始萌发,和弟弟从海岛旅游回来的杜善薇开始请人整理百香果果园。原先的25亩要叫人清园,主蔓留着,把去年所有的结果枝从基部修剪,只留下一到两片叶子。剪掉的结果枝不能丢在果园里,得拿出果园再焚烧掩埋,这是为了减少病源。

  在春节期间,趁着大家回来过年,杜庆国帮她在隔壁的陈家村租了100亩的向阳背光坡地,那里土层深厚,土质还算肥沃,她也要开始找机械来帮她翻地。

  想到又是一笔资金支出,杜善薇觉得自己都快心痛得无法呼吸了。

  幸好,她家的苗圃长势良好,这段时间钟文聪都在各村奔走,为村民讲解种植百香果的要点,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减少顾虑,到目前为止,苗圃里的果苗已经被预定出一半。

  于是,她想想即将到手的收入,心里就不是那么疼了。

  在她忙得晕头转向时,杜善琳那边传来消息,说是他们南山村的结对帮扶单位定下来了,是市里的民政局。

  “薇薇,这个单位有钱,记得人家第一书记下来后,你们一定要接待好!”等杜积明接完电话就轮到杜善薇,耳边听着堂姐的谆谆吩咐。

  “放心吧,无论哪个领导下来,我们村都会好好接待的。”杜善薇拍着胸脯保证。

  “呃……”电话里的杜善琳犹豫了一会,终究还是小声说道,“薇薇,这次来的第一书记我看过他的干部档案,人很年轻,最重要的是,他的证件照真的很帅啊,咱们组织办的人都给惊动了,然后整个公社的人都知道了这事,现在大家都等着见帅哥呢。”

  “没办法,谁让咱们这里人少呢,帅哥的比例极低,好不容易来一个陌生的、长得好看的小伙子,大家当然好奇。”她吐槽道,“年龄比你小一岁,不知道有没有女朋友或男朋友。”

  杜善薇挑挑眉,心里的好奇心倒是有一点,多余的就没有了。与此同时,她不由得想起上次在市里见到的那位单眼皮的年轻男子,那才叫长得好看呢。

第21章 见面

  “哦,证件照好看的话,如果不是P的,那真人应该差不到哪去。不过人呢,长得好不好看得看真人,照片不一定准确,毕竟还有身材啊,气质之类的加成。”杜善薇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问道,“琳姐,还有什么事?你一次性说完吧,我们都快下班了。”

  村委值班时间和单位上班时间不完全一样,他们下午是两点到五点,比单位早半个小时下班。

  “我……算了,没什么事,你记得吃完晚饭过来和我打球。”杜善琳叮嘱她,“不能老是窝在村里,得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放心吧,我会去的。”杜善薇应声。自从杜善琳回灵泉镇任职后,她就经常约自己去镇上打球,两人都喜欢打羽毛球,打了几天后,又被其他人邀请去打气排球,常常能出一身汗,感觉非常舒服。

  从村里到镇上,开她的皮卡车只需要十几分钟,一般是傍晚六点半出发,晚上八点多钟回来,完全没问题。

  挂完电话,杜善薇就和杜积明讨论第一书记的事,两人不在乎他到底长啥样,就希望对方能给力点,让他们能够申请到经费。

  “琳琳说是一位年轻人,那不一定能成。”杜积明做过多年的村干部,对这些还是比较了解的,“来村里挂职的,不是准备要重用提拔,就是单位随便选的,无论是哪种情况,最好第一书记能在本单位有一些影响力,这样咱们一申请,他和领导一说,很容易就通过了。”他为此还专门和其他村交流过。

  “说到底就看对方是不是想帮咱们,或者对方和领导的关系如何。”杜善薇总结道。

  杜积明仔细一琢磨,觉得这样说也对。

  “大伯,你说如果可行,那咱们该申请多少钱?用钱来做什么?”杜善薇又问道,见杜积明走出门,就低头看了看手机的时间,刚好五点,就收拾一下东西,准备回家。

  今天是星期四,轮到她值班。杜积明有事要做,也过来村委干活。

  杜善薇上了杜积明的摩托车后座。从村委到家里就这么五百米远,走路只需几分钟,她一向是走路上班。杜积明不同,他有时要下队或去镇上开会,没有车的话不方便,还得回家再取,嫌浪费时间。

  如果想继续做村干部的话,看来得买辆女式摩托或电动车,以后下队方便。

  风吹着她的长发,杜善薇感到凉意的同时,一边在心里暗暗思考。原先她接下团支书的职务是不忍拒绝大伯的好意,但快一年过去,她觉得自己还能胜任,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就想着继续做下去,因此有一辆小巧的代步车是必须的。

  村里的路不好走,有些自然村的路太窄,她的皮卡车很难开进去。再说了,花钱总要节省一点,老是开车下队,耗油啊。

  她正在想着事情,就听到前方传来杜积明的声音。

  “申请购买一台彩色打印机,村委这台只能打印黑白,不方便,村委不能老是占你便宜,墨水也是要钱的。”说的是杜善薇自己买的彩色打印机,要打印图片时,她就拿回家里打。

  南山村委的办公设备不多,只有一台电脑和一台双面的黑白打印机。

  “一台彩色打印机才一千多,那其他的呢?”杜善薇忙问。

  “买两组档案柜,先前的档案柜不够用了,那些资料放在纸箱里,找起来麻烦,回南天容易变潮,不好存档。”杜积明又道。

  “好吧,听你的。”杜善薇点点头,这两样大概需要三千元,其实不算多啊。

  等到家下车后,杜积明又道:“说再多也没用,等人来了再说。我忘记告诉你了,我听其他曾经是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村委说过,单位的人不一定来,任期一年,最多就来个几回,相当于没有。不过没事,咱们不需要他帮忙干活,只要有经费,什么样的事我都能配合。”

  杜善薇一听,顿时了然,看来这个第一书记的身份只是用来镀金的,证明对方下过基层,有过基层工作经验,毕竟现在想往上提拔,这个经验很重要。

  *

  在村委干部期待第一书记到来之时,在不是自己值班的日子里,杜善薇继续忙自己的事。她和钟文聪每天都要去苗圃里查看果苗的生长情况,还要拔草、淋水之类的,因为下个月就可以出苗了,这个时间段最为重要,可不能功亏一篑。

  “一共有多少人愿意加入合作社?”从大棚里出来,杜善薇问钟文聪。现在苗圃大棚的事一般是他和杜庆国在管。

  “目前为止有53户人家愿意加入,他们种植的面积我已经统计出来了,有221亩,有些人就想着先试水,先种一亩或两亩试试看,有些人赌性比较大,直接就租地准备种10亩。”

  一般情况下,221亩就需要22100棵苗,如果每棵苗售价2元,他们的苗圃就有收益44200元。之前他们租了几亩地做大棚,里面一共繁育出6万棵苗左右。

  “这么少人?”杜善薇见这段时间家里的村民来来往往,原先以为会有很多人想种,毕竟他们单是本村委就有252户人家。

  “这是南山村委的,其他村委也有一些人过来询问,单是确定要种植的就有十几个人,只是他们可能不会加入合作社,他们更乐意自己去市场卖。”钟文聪淡定地答道,“毕竟去年镇上的水果小贩就来咱们这里购买,然后再运到县里。”

  “不通过合作社没关系,我想问的是,他们准备在哪里买苗?”杜善薇最想要的就是把自家的果苗卖出去。

  “应该在咱们这里,当然,说不定也会去别的商家那里找,毕竟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总有些人不信任咱们的能力,觉得那些种植多年、有繁育果苗经验的苗圃更值得信任。”

  “表姐,咱们自家要种125亩,一定要记得留12500棵果苗出来。”钟文聪最后说道。

  “放心吧,我不记得,爷爷一定会记得,到时直接走账就是了。”杜善薇点点头,苗圃是苗圃,是和家里人合伙的。合作社才是她一个人的,那125亩果园就放在合作社里,她是法人代表。

  扣除自家要用的果苗,苗圃剩下的果苗就只有2.5万棵左右,得继续找买家才行,要不然这些果苗卖不出去就可惜了,毕竟花费了很大的心思呢,这些都需要成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页  当前第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1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山村致富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