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山村致富日常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曲流水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585 KB   上传时间:2019-08-25 12:28:52

  见大家没话说了,杜善薇这才抬腿往回走,走了没几步,就看到覃承毅抱着覃谷妙迎面走来。

  “妈让我来看看,你这么久没回来,以为村委有什么事。”覃承毅见到她,解释道。

  杜善薇笑着把情况说一遍,再把不断咧嘴笑的女儿抱过来,轻轻地亲了她的脸颊一下,含笑道:“大家的脑筋都转得很快,仔细一算,我们村每年能举办不少活动了,比如摘草莓、百香果、黄皮果、龙眼、山捻子和椎子,再有赏荷花和吃全牛宴……真办起来的话,不怕没有杜鹃花就没有游客。”

  覃承毅微微颔首,笑道:“这些都需要好好策划、”

  “当然要,对了,今天你去竹根村商谈土家坳搬迁的事,有结果了吗?”杜善薇突然想起这事,连忙问道。

  作者有话要说:为了提高出版的几率,赢得一个机会,和编辑商量后,我要把本文的超现实玄幻元素去掉,也就是把女主的金手指换成祖传秘方,可以配置一种难得的营养液,让果树长得更好。

  今晚会修改,大家不用回头看了,知道这事就行,不影响。事实上,我觉得本文的金手指真的不大,没啥用,汗。

  对不起,给大家的带来不便,非常抱歉。

  错别字待改。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狸奴呦呦呦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禄禄 40瓶;小鱼虾米 10瓶;古典的彩蝶、阳光、Zzzz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3章 搬迁

  “有了很大的进展,竹根村的村民知道这事是经过镇里同意,大伯和妇女主任又和他们说过以后会把土家坳改成隐居村,所得的租金他们也有份,加上土地置换的地方属于生产队的集体资产,不属于个人,他们的抗拒少很多。”覃承毅认真向杜善薇述说今天竹根村开户主会议的情况。

  “土家坳再怎么说都是竹根村生产队下辖的一部分,大家做了几十年的邻居,不是没有感情的。”杜善薇说道,“再说了,八月中旬,县里发布台风预警,最后台风没来,倒是下了暴雨,土家坳留守的两位老人,一个不小心滑倒,伤到脚,最后是我们村干部去载她出来,送去医院治疗。”

  “竹根村的人看到这种情况,人嘛,恻隐之心总会有的,留两位老人在土家坳守着,万一真出什么事,其他人都不知道,不是每次都那么好运,正好能碰上我们上门。”

  覃承毅也是这般想的,说道:“我们和两位老人外出务工的儿子联系过了,他们的儿子很高兴能搬出土家坳,只是说到建房的事,他们就说不够钱。”

  搬迁这件事,从六月份说到现在九月初,进度较慢,原因有三点,一点是先前大家都被层出不穷的事情占据了精力,第二点就是要说服竹根村的村民,一连开了几次户主会议才沟通好,第三点自然是如何说服土家坳的三户人家同意搬迁的问题。

  这种搬迁的事,不是说政府和村委认为这对于村民是有好处的,村民就能轻而易举地接受,总要有个过程。比如这次,进度就卡在两位老人那里,他们并不想搬家,觉得土家坳是他们熟悉了一辈子的地方,而且担心去到别的地方,别人会欺生,或者是离自家的田地太远,不方便耕种……总之顾虑重重。

  对此,村委的工作组就得耐心解释,一条条给他们消除顾虑。

  “我们在两位老人那里僵持不下,幸好及时转移目标,和他们外出的儿子沟通,那两个儿子虽说学历低,但在邻省见过世面,认为搬出来对自己娶媳妇有好处,十分配合,不是那种胡搅蛮缠之人。”覃承毅很庆幸。

  在农村工作愈久,他就愈发觉得,如果工作对象是能沟通的、明事理的,那工作起来,就算是天大的困难也不难,如果遇那种拼命想要好处、自己又不想付出的人,就算是再容易的事,办起来也难。

  “能配合就好。”杜善薇想了想,就说道,“明天开个推进会,主要说搬迁的事,到时有困难的话,大家再一起想办法。”主要是李玉英在叫他们吃饭了。

  覃承毅想想也是,免得到时还要再说一遍。

  吃过午饭,两人上三楼休息,正好覃谷妙刚睡醒,两人就逗她说话,时不时摸摸她的小手小脚,玩得很开心。

  半晌,覃承毅去把冰箱里的百香果蜂蜜茶拿出来,递给她一杯,含笑问道:“今天村里有什么新鲜事吗?”果汁是吃饭之前才放进冰箱里,现在拿出来并不冷。

  杜善薇随手接过喝了一口,眼睛一直盯着覃谷妙,此时见她昂起小脑袋,忍不住笑了,赶紧推推覃承毅,急声道:“快看妙妙,她能俯卧抬头达到九十度了,哈哈,妙妙真棒!”

  覃承毅一听,赶紧低头去看,果然见女儿抬起小脑袋,应该是听到了妈妈的声音,小脑袋跟着声音转动,胖嘟嘟的小脸上露出可爱的笑容,让人心里不由得一软。

  “宝宝真厉害!”覃承毅怕她俯卧久了不舒服,就动作轻柔地帮她翻身。

  覃谷妙被父母一起注视着,身边有熟悉的气息,不由得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高兴得很。

  两人玩了女儿一会,杜善薇才回想起覃承毅的问话,答道:“没什么大的新鲜事,就是大牛说今天有人从邻市赶来烧香拜土地神,问情况才知道,夫妻俩四十岁了,一直怀不上,偏偏去医院检查,都没见检查出什么问题,这不,他们把希望寄托在神佛上了,知道附近哪里有灵验的求子庙,就赶紧驱车过来。”

  她说到这里,微微叹了口气,很多时候,孩子是一个家庭联系的纽带。她以前没什么感觉,可自从生了女儿后,她能清晰地感觉到,婆家和娘家的关系一下子进入蜜月期,没有刚开始那么生疏,就好像上次,覃家人肯来村里居住,放在女儿没有出生前,那是不可能的事。

  她很庆幸,他们夫妻的身体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覃承毅没有杜善薇那么多愁善感,他的关注点在另一方面,感叹道:“没想到我们南山村的名声都传到邻市去了。”

  “我听傅书记说过,之前县里做过一个宣传推广活动,把我们县的旅游景点介绍给邻市,我们南山村在其中,应该会有一点点效果。”杜善薇点点头,她知道县里还在各大高速公路路口做了一些广告,没想到真的有用。

  当然,这可能只是个例,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说不定那对夫妻是从网上搜索来的。

  杜善薇接着说起村民想故技重施,在村里开展捡椎子的活动。

  “这个可以有,反正到时我们发布活动公告,想来的话,自然会有人来,而且整个12月份,不一定每天都那么冷,说不定有几天出太阳,温度没那么低呢。”覃承毅笑道。

  杜善薇一想也对,他们这边的气候是越来越暖和了,温室效应的作用十分明显,每年寒冷的日子并不多。

  “好吧,我们也可以提前宣传,我准备在大榕树广场那里做一排文化宣传栏,就是做那种防雨防晒的,外面有玻璃隔着,可以放久一点。”

  “我想在宣传栏那里放几幅采摘活动的画面,并说明大致举办的时间,这样来过的人就能知道我们这里除了杜鹃花,还有其他活动可以期待。”她认真说道。

  计划不如变化快,先前的宣传小册子上都有杜鹃花、度假山庄、20亩荷花田、许愿石、土地庙、水上餐厅、花间客栈的介绍,现在多增加几个采摘点,就要及时展现出来。

  来这里的游客不一定能去村委那里拿旅游小册子翻看,但竖立在广场上的宣传栏,他们一定能看到。

  “钱呢?从哪里用钱?”覃承毅学会杜积明那一套,一听说要做新的东西,立马问清楚关键。

  杜善薇白了他一眼:“你怎么把大伯的台词给抢了?”

  话是如此,她还是答道,“从集体经济收入出账,今年的农贸市场租金比去年多,去年2.6万元,今年收入3万元,可以使用。”钱不使用,留着能生小钱吗?

  第二天上午,杜善薇在会议上提出这个宣传栏的议题时,大家都没意见。

  接下来,大家进入正题,说起土家坳搬迁的事。

  “既然做通徐江这户的思想工作了,那他们到底差多少钱才能建好房子?”杜善薇首先询问。

  土家坳一共有三户人家,其中一户就是徐守家那户,他们家已经在镇上买了宅基地,目前在建房子。这户的思想工作好做,他们对能搬出土家坳求之不得,只是目前的资金都用在镇上的房子上,只能在竹根村先占着宅基地,等有钱再简单盖两间房。

  反正他们除了祭祖和探亲,平时都不会回村居住,但看着南山村成为旅游景区,村委的其他村庄可能会得到发展机会,他们就不会轻易放弃应该拥有的权力。

  另一户就是两位留守老人那户,户主叫徐江,他有两个儿子在外务工。

  “是差钱,徐江的两个儿子都想盖房娶媳妇,可是他们的存款只有4万元,又想盖90平方的房子,正好三房一厅,刚刚够他们一家人住。”杜积明答道。本来两兄弟都不想出钱盖房,但一说到娶媳妇的事,快三十岁的他们立马就屈服了。

  没办法,在乡下,想娶媳妇,有好的房子是必备条件之一。

  “他们兄弟出去打工十年就挣了这么点钱?”黄臣健不敢置信,这可是两个劳动力啊。

  “这有什么奇怪的?这点钱还是他们这两年存的,先前给他家办理低保时,县里就查过他们一家人的银行卡,发现里面只有几千块。”黄秀丽笑道,“他们兄弟俩花钱大手大脚,又没娶媳妇,前面五六年一直在还债。”

  那对兄弟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都读不下去,最后还欠了一笔债,后来出去打工,总算还完了。

  “存款4万,危房改造有补助2.6万,加起来才6.6万元,想建90平方的房子,根本不够钱。”杜善薇头疼地拍拍脑袋,“现在建房,包括门窗,一平方起码要花800元,算一算,起码要7.2元。”

  “快够了。”黄臣健眼睛一亮。

  “是啊,支书,他们建房又不是一次性给完钱,从建房到建好,起码要两个月,这样的话,他们兄弟俩在外面还能多领两个月的工资,缺口只有六千元,实在不行,再向别人借点,这不难。”陈明桥难得开口。

  主要是徐江这户属于贫困户,他和覃承毅研究过,一旦建好新房,有了稳固住房,明年就能达到脱贫的标准。

  “问题是,他们建房的地方需要挖一角出来,包括下地基,所需的钱比别人多,刚才我说的800元一平方,那是理想状态。”杜善薇说道。

  竹根村给出的地方不大,需要把山挖出一角,再和山脚下的空地连在一起,才有位置让三户人家建房。

  大家一听,一阵沉默,纷纷思考起来。

  “既然如此,那干脆村委帮忙想办法,去找钱给他们挖平宅基地。”覃承毅翻开文件,微笑道,“总书记说过,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所以我们不能只靠村委和政府,我们可以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志愿服务,简而言之,就是去找人献爱心。”

  这话一出,不知为何,在场的人齐刷刷地看向杜善薇,紧接着,他们又朝覃承毅望去。

  杜善薇脸上的笑容顿时一僵。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只有一更,明天再两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桃之夭夭、坏脾气~_~ 10瓶;真怕自己那天眼瞎、啾啾吉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4章 宝贝

  “看我做什么?”杜善薇眼睛一瞪,一一回看过去。

  众人齐齐低头,喝水的喝水,干咳的干咳,在笔记本上乱写几个字的都有。

  杜积明清清嗓音,率先开口:“让支书捐钱不好,支书帮得了一个,帮不了第二个,大家都是同村人,以后有些事不好做。”

  “我可以去和砖厂的老板交流,让他卖给徐江的红砖价格低一点,这样能省一些钱出来。”覃承毅似乎没看到大家的动作,继续说道。

  谢龙星很佩服他,表情竟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就好像那个把自己老婆差点坑了的人不是他一样。

  “这是个办法。”杜善薇点点头,“徐江那户明年才脱贫,最迟需要明年六月份之前开工,我们又不要求他们现在立即动工建房,如今才是九月份,等到年底,两兄弟回家过年,我们再去和他们商量,前提是他们的4万元不要乱花掉。”

  她说到这里停顿了下,还是提醒道:“找其他人捐款的事,大家先不要往外说,免得其他贫困户起了心思,个个说自己没钱,就像刚才主任说的,我们很难帮到这么多人。”徐江这户有两个儿子在外务工,情况已经比一些贫困户好多了。

  众人齐声答应。

  “我待会打个电话给徐江的大儿子,告诉他明年是最后一次得到危改指标的机会,如果再不建房,以后不会有指标了。”覃承毅说道,“给他一点压力。”

  杜善薇微微颔首,继续问道:“下一户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土家坳的最后一户,户主是徐传平,他有个弟弟叫徐传安,今年21岁,在省内读大学,有个妹妹叫徐丽丽,今年18岁,她初中毕业没有再读书,目前在县城的一家酒店工作。这家三兄妹,最大的户主才24岁,长期外出务工。这一户人同样是没有稳固住房,如果能建新房,等明年徐传安大学毕业,就能顺利脱贫。”

  覃承毅把情况一一道来,“因为徐传安和徐丽丽之前要读书,徐传平打工挣到的钱都花掉了,没能攒下什么钱,我问过了,他目前的存款只有一万多,缺口比较大。”

  众人听完这话,纷纷皱起眉头,徐传平这户比徐江那户的情况还要糟糕。

  “是缺口很大,三万多能建房吗?”谢龙星摸摸下巴,“就算他想借钱,一下子跟别人借几万元,我看很难,现在大家都不肯轻易借钱了,因为欠钱的是大爷。”他是有感而发。

  杜善薇看着自己笔记本上的记录,也有些头疼。果然,世上的烦恼大都是钱不够的缘故。

  “不过徐传平对建房很积极,他表示只要能得到危房指标,他的确会向亲戚朋友借钱,尽快把房子盖起来。”覃承毅又说道,“像龙星说的,唯一的问题是可能借不了多少。”

  徐家虽说是几十年前逃难过来的,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也是有亲戚的。

  众人一听,稍稍松了口气。

  “如果其他贫困户都能像徐传平户这么好说话就好了。”黄秀珍感叹。

  众人连连点头。

  “危改指标应该是能争取到的。”杜积明说道,“到时如果还不够钱的话,再帮忙想办法。”像这种愿意配合的人,大家也想尽力帮忙。

  说完搬迁的事,大家又说了近期开展的工作。没过多久,会议就结束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1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南山村致富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