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之细水长流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卉苗菁彩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5 MB   上传时间:2020-09-11 16:35:28

  于氏这一倒,家里的活计就全落在了郭氏身上––打草、喂猪、喂鸡、洗衣、做饭。

  家里的活计都做不完了,郭氏哪里还能顾得上地里?

  地里的活计,做不完,李高地想找两个短工。没想到,一打听,今年竟找不到工––村里家家都有山头,村人有了时间都在山头摘枸杞,不止人轻松,得钱还多。

  李高地十来年都没打过谷了,今年,没办法,只好和李满仓一起打谷。

  想想去年,割完了稻,他就在晒场看场,打谷都是李满囤、李满仓、李满园、王氏的活计。

  今年不过分了个家,这地里的活计,竟就没人干了。

  五十五岁,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竟然还要亲自打谷,李高地边打谷边咬牙:好好的,他咋就落到了这个地步?

  李满仓看着他爹李高地顶着一头花白头发,和他面对面打谷,心里也不好受––分家,他爹给了他八成的家产,他却让他爹的日子倒退了十来年。

  他无能啊!

  他兄弟三人,论理,原该合力秋收,相互帮衬。但可惜,年中的分家耗尽了大哥李满囤和他兄弟间的情分––今年秋收大哥能帮忙割两亩稻,已完全是看着爹的面子。

  而他的亲弟弟,李满园,也因为分家得的地少,和他起了嫌隙,不愿给他帮忙。

  偏他娘,还一天到晚的帮腔,说分家亏了满园,让他帮衬满园。于是,助长得满园愈加觉得自己委屈,愈加觉得他这个做哥哥的对不住他。

  果然是人算不如天算。想他娘为了他兄弟两个算计走了大哥,结果却得了这么一个他们两个亲兄弟离心的结果。反倒是被算计的大哥,天降横财,得了一百多亩的地不上算,还白得了几十个壮劳力,过上了人上人的日子。

  古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先前,他不信,现在却不能不信。

  人果是不能干一点坏事的。李满仓想:看他,就知道报应了––今夏,他明明攒了几十吊钱,分家,也得了最多的地。但他的日子却并不开心。他每天都活在愧疚和苦闷中。

  如果可以,李满仓情愿回到分家前,他兄弟三个同堂干活的日子––他爹歇着,他和大哥努力干活,满园在一边相帮着一边插科打诨,顺带再偷点懒。

  即便再次分家,他一定只拿该他的那一份。

  他不想再歉疚任何人,他只想安心的过日子。

第43章 老北庄的客堂

  王氏因要在家晒稻, 李满囤只带了红枣来老北庄。

  站在老北庄足有一丈多高, 200来米宽的石头围墙外,红枣仰头看着眼前虽然没有雕花、也没有刷漆、完全由剥皮原木加铁环拼接, 但个头也就比城门小那么点儿的气派大门,嘴巴禁不住张成了一个“啊”字––这不就是前世影视剧里那种天高皇帝远,我是土皇帝的土皇帝们住的那种山寨吗?

  这种占山为王的感觉, 红枣当年就很喜欢,现在自然就更喜欢了!

  这可是自家的!

  “爹,”红枣对李满囤道:“这庄子,真气派啊!”

  “嗯!”李满囤点头:“这围墙打得好。”

  “一看就知道,得花不少钱呢!”

  他爹还是这样的接地气, 红枣想:其实他爹说得也对。仅这一个大门,在她前世的家居城里也是要六位数了。她买不起, 便就只能看看。

  李满囤瞧这大门禁闭, 便即四下望了望,瞧到大门东面还有个侧门, 便即就走到侧门在门板上拍了两下, 然后就听到里面有人询问:“请问哪位?说上姓名,我好去通报。”

  李满囤想了想,说道:“我是前面高庄村的李满囤,麻烦告知余庄头,就说我来瞧瞧。”

  “原来是老爷,”里面的声音立刻回说:“失敬,失敬。”

  “小人这就去通报余庄头。”

  李满囤闻言倒是罢了, 红枣眨眨眼,心说:这看门的竟然让老爷我们等着他去通报,看来,这余庄头的势不小啊。

  余庄头听说李满囤来了,立从侧门接了出来。

  “老爷,小姐,”余庄头与李满囤、红枣行礼:“小人来迟,还请老爷、小姐恕罪。”

  “小人这就使人开大门,迎接老爷。”

  李满囤看看自己身上的家常补丁衣裳,刚想摆手说不用,就被红枣拉住了。

  “好啊,爹,”红枣笑道:“这便就有劳余庄头使人开门了。”

  余庄头对于红枣的自作主张颇为诧异,但他什么都没说,匆匆转回去开门去了。

  李满囤犹豫地看着女儿,低声道:“其实,我们从侧门走,也是一样。”

  不一样。红枣在心里小声反驳道:爹,你是不知道。我前世看电视里林黛玉进贾府走角门,远不及薛宝钗走大门威风不说,还掉价,以致后来贾府里的丫头下人,是个人就敢踩林黛玉一脚。今儿,咱第一次来,绝没有走侧门的道理,咱们得大大方方地从大门进来,才不会让这些庄仆小瞧。

  “爹,”红枣坚持道:“你觉得咱们第一次来自己的庄子,不该堂堂正正地走大门吗?”

  经红枣这么一说,李满囤也觉得在理,于是也就耐心地等着开门。

  余庄头隔着门听到外面的声音,心说:这老爷倒是好说话,只是这小姐虽然年幼,但这心眼子却一点也不少。

  随着大门敞开,老北庄的面纱缓缓揭开。

  迈步走进大门,大门后面是庄户人家没有的大门堂。大门堂是三间敞开式的轩堂。余庄头同两个年轻庄户就立在堂前。

  “老爷,小姐,”余庄头为李满囤父女介绍:“这两个看门的庄仆是小人的侄子,余福,余禄。”

  余福、余禄闻言,立叉手与李满囤红枣行礼:“小人余福/禄,见过老爷,小姐。”

  原来是余庄头的两个侄子,红枣心说,怪不得维余庄头马首是瞻。

  余庄头继续说:“这门堂的两侧还各有三间小房。余福、余禄平素就在这小房里听门。”

  红枣心说:听门是得两个人,一个通报,一个看着。安全第一,两个人不能省。

  大门堂后迎面是一条石板和碎石铺就的空旷院子。院子长有十米,宽有十米,东西两侧的院墙,也都是石头所打。

  院子的尽头,通着一个设了石头假山的大花圃。石头假山上长了些叶子果子,或绿或黄或红,树干却七扭八拐的灌木和藤蔓,郁郁葱葱的,颇为好看。

  余庄头领着李满囤红枣沿着院子中心的路往前走,走过假山花圃,方瞧见花木掩映下的五间瓦房。

  这五间瓦房的地基足有三四尺高,房屋四周都有回廊和可下到地面的青石台阶。

  房前回廊下的地面东西两边各有一棵碗口粗的桂花树,也是郁郁葱葱的,极为养眼。

  房屋四周除了桂花树还栽了好些树,仅红枣认识的就有腊梅、海棠、玉兰、紫薇这些。

  虽然上面这些花树,在红枣前世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但这一世红枣都还未曾见过。当下见得,红枣便十分欢喜,跟李满囤笑道:“爹,这房子修得好。”

  “但最好的还是这院里的树,都是咱们村没有的。”

  “想必一定很稀罕。”

  说心里话,红枣不大相信李满囤的审美,着实担心哪天李满囤犯浑,把这些树给砍了,以便空出地来种菜,所以,红枣觉得有必要把预防针给提前打好。

  这院子里的花树是余庄头和他爹、他爷三代人的心血,闻言当即便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

  在高庄村还是高庄的时候,庄子里也有不少花树,可惜,高家犯事后,这些树便即就为县里安置的流民给砍去取暖用了。

  有此前车之鉴,余庄头自是也怕李满囤砍了这些树。

  虽然这些树,只是先前主家的喜好,并没有什么出息,但这院子是他祖辈的劳作,余庄头还是极有感情的。

  “小姐,有见识。”于庄头毫不吝啬地赞道:“这房前的树,大多是原来的谢老太爷居官时,花重金从别处运来,分到庄子给培育的。”

  余庄头的话有点夸大,谢老太爷当年确是运了不少花木回来,但都长在谢家主宅和几个大庄子了。

  似老北庄这样连个谢姓都没有的庄子,是压根没机会的。

  不过上行下效,余庄头的爷爷自从知道主家喜欢花树后,便即就留了心。然后在听说高庄村流民砍树时,便即就带着儿孙混在流民里挖了不少花木回来,栽种在庄子里,精心伺候,就希望有一天主家心血来潮,来庄里瞧瞧,然后赏他们一个进身,不必世代都窝在这个庄子里。

  结果,没想到余家三代人兢兢业业五十多年,都没等来一个谢家人,只等来一个庄户出身的新庄主李满囤。

  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李满囤不大理解谢老太爷做官为啥不给家装银子,而是装花树––难道雉水县本地的桃花、杏花、石榴花还不够好看吗?但听得重金二字,还是上了心。

  庄户人可不兴糟蹋东西,特别是钱买来的东西。

  于是,李满囤点头道:“既是花钱买的,就好好留着。”

  “横竖,我家人口少。五间瓦房也够住了。”

  余庄头……

  思揣一刻,余庄头方说:“老爷,这里是庄子的正堂。”

  “是老爷您查账、理事的地方。”

  “正堂的东套间,铺了炕,老爷理事累了,可以休息。”

  红枣一听就明白了,这房不住人。于是,红枣当下笑道:“爹,这屋是您的客堂,见客的地方。”

  “我听说富贵人家的规矩大,男客女客都是分开见的,不似我们庄户人家,就一个堂屋。”

  这么一说,李满囤也笑了:“你说的是。先我进城时,也听说有钱人家的院子都是二进、三进的,四五进的也有。”

  余庄头一听李满囤明白过来,立舒一口气,笑道:“老爷、小姐说的是,这处客堂后面,才是正院。”

  “老爷、小姐、你们穿过客堂,就能瞧见。”

  踏上客堂的台阶,红枣忍不知吐糟:这人住的房子刚啥修得跟神佛住的庙宇似的,上上下下的麻烦不说,还给我一种进庙烧香的神圣感。这是在闹那样?

  (谢家大爷:我们富贵人家,要的就是这种端坐正堂,旁人过来膜拜的尊重感。学着吧,小红枣。)

  客堂五间,居中三间都是堂屋,当中贴墙摆了条案,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这些和红枣家的堂屋格局一样,差别也就是条案更长一点,八仙桌,太师椅更大一点而已,当然,木头也更好一些,不过,红枣和她爹两个人,都不识货,看不出来。

  与红枣家堂屋不同的是,这间堂屋除了以上内容,还多了八张椅子和四张茶几。每两张椅子间一茶几一行排着,整排了四排。这架势,就和红枣前世看的电视梁山寨里的聚义分赃厅一模一样。

  红枣:这派头,对她家来说,好像有点大啊。

  客堂的东间,倒是如余庄头所说,南窗下铺了炕,东墙开了窗,放了案几,几上摆了笔墨纸砚等文房。北墙和西墙,则是放了两排空架子。

  红枣瞧这架子像摆书用的。

  西间和东间类似,就是铺炕的地方,换摆了一张书桌而已。

  屋子一看就是许久没人住过,但干净得一尘不染。对此,红枣蛮佩服余庄头:干事不是一般的细致。

第44章 老北庄的院子

  站在客堂的后廊, 红枣方知道, 这客堂的东西两面都有荷塘。两处荷塘和后面的河水相连,后河里也长着荷花。这时节, 荷花虽说败了,但叶子还在,田田圆圆的, 还算能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7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70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之细水长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