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_分节阅读_第66节
小说作者:三春景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6 KB   上传时间:2021-04-19 20:16:50

  杨家都几口人了?挤在两间倒座里,说实在的,那样的环境连喘口气都觉得难!

  “这样行吗?”毛思嘉真心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因为无论怎么选,感觉都不太好。

  大姐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只是说:“不这样能怎么样?再不结婚,肚子就要鼓起来了!”

  这个时候打胎可不容易,几十年后人流的小广告贴的到处都是。人流这件事,只要自己心里那道坎过得去,别的障碍几乎不存在!这个时候则不然,一个未婚女子去人流?开玩笑呢!

  或许也有未婚女子能够不声不响地人流吧,但那是极少数了...估计和大夫通着关系。现在的情况就是,这家姑娘估计没什么医院里的亲戚,想要不声不响地流掉孩子都做不到!

  就这时,杨家客厅里说话的声音陡然大了起来,毛思嘉站在自家屋檐下都听到了。

  “你们就是做梦!就仗着这么点儿事欺负人!我告诉你们,想好处占尽,白白骗我家这么一个大闺女没那么容易!大不了一拍两散,我家养着闺女一辈子——到时候我还要去你家老二单位去闹,让领导评评理,还管不管了!我家闺女名声没了,你家这个小流氓也别想好!”

  然后就是那姑娘一家气呼呼地往外走,姑娘也跟着出来了。后面还有杨家老二追着,似乎想留一留,但最后也没留住,让人当着面走了。

  “嘿!谈崩了!”大姐感叹了一句。

  毛思嘉转天和孙继东出去玩儿的时候说起了这件事,当然她对这绯闻只是一笔带过,这到底是别人的私事,太八卦了总觉得不好...她也不想让孙继东觉得自己就是个长舌妇...她也是要形象的...

  她主要说的是分房的事。

  “现在分房可真难啊!杨家的屋子住着已经很挤了,但看看我家在的胡同,像他家那么挤的还不在少数...这可真是...”毛思嘉以前觉得房价起飞的时代很不好,但现在想想,也比这个说是‘免费分房’的年代要强!

  唔...至少在北京和上海这两座超级都市是这样——毛思嘉也是从毛爸那里听说的,上海的住房情况并不比北京轻松。至于其他的城市,大抵是好一些的,至于好到什么程度,具体看就是了。

  不过总体而言人均居住面积都很不乐观,只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北京和上海,这一个政治中心、一个经济中心,表现的格外严重而已。

  “前段时间我看报纸上说,北京城市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是4.11个平方,实在是太吓人了。”毛思嘉说着自己都摇头。

  这个数字已经很可怕了,典型的五口之家,父母和三个子女就住二十个平方?放在几十年后,恐怕会觉得要挤死了吧!不会觉得连腿脚都伸展不开,走在家里随时要和其他的家庭成员碰着吗?

  然而更可怕的是,这还不是最糟的数字!必须得考虑到,不少在二环外建立的宿舍区,就是各个部委、高校、军队的家属区。这些宿舍是建国之后新修的,用以容纳建国后新涌入北京城的领导班子以及他们的家属。

  这种新修的楼房宿舍大多是筒子楼,在几十年后的人看来也是丝毫没有居住想法的玩意儿!住进去一点儿都不舒服!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是相对较好的居住环境了。至少人家是可着家庭数量修建的家属区,不像老城区,就是不停塞人!

  民国时期就快挤不下了,由此才形成了不少早期的大杂院(四合院里面乱搭乱建,增加更多住人地地方,破坏了不少四合院原有的格局,这就是大杂院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人口迅速增长,虽然也有新修一些住宅,但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呢!

  平均数这种东西,往往都会出现‘被平均’的情况。也就是说,只算老城据隐藏在胡同里的民居的话,居住空间会更少!

  这也符合毛思嘉的生活经验...这个时候往往一大家子住在小则十来个平方,多则二十来个平方的房子里。而一大家子有多少人?像她家这样的三口之家是凤毛麟角,一家有个六七个人是常态!如果再带爷爷奶奶什么的,就是十来个!

  孙继东替陈嫣拎着冰鞋,两个人今天来了什刹海冰场这边玩儿。他一点儿也不在意毛思嘉她邻居家的住房困难,对此他也很难有切身体会...他也是从小就有自己房间的人。

  “我们结婚的时候肯定能分到房,你不用担心这个。”孙继东还以为毛思嘉提这个是担心他们以后。

  他现在在单位混的还可以,最近刚刚提了副科长。虽然分房的情况不容乐观,但级别肯定是有加分的...分房问题不大。

  毛思嘉眨了眨眼睛,哭笑不得:“你想到哪里去了,我不是担心这个...”

  她本来还想解释解释的,但发现只会越描越黑,就选择闭嘴了。

  “算了,不说了,去冰场那边吧!”什刹海冰场相对于外面泼出来的冰场,不只是体验好了不少,还有给人放东西、看东西的地方。毛思嘉和孙继东先去了那里换了冰鞋又换了东西,这才上冰场。

  中间毛思嘉到处张望:“我还是第一次来什刹海冰场这边呢...颐和园那边的都冰场我也没去过。”

  准确的说,首都这些能在冬天形成天然优质冰场的好地方,她一个都没去过!

  主要是她觉得这些地方乱,不怎么安全。偏偏毛爸毛妈对冬天滑冰这项这个时候首都的全□□动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自然不会陪她一起来...毛爸毛妈对她唯一的支持大概就是给她买了冰鞋。

  她这双冰鞋花了三十四块钱,这个时候是绝对的天价!

  冰鞋贵到这个程度,滑冰的孩子也不太可能人手一双。一般是家里孩子多的,只买一双,几个孩子轮换着用。再有,上冰场也不见得就是滑冰,还可以玩儿冰车。特别是对于年纪稍微小一点儿的孩子,冰车可能更得他们青睐。

  因为冰车可以搞冰车大战,算是冬天里最令男孩子激动兴奋的游戏了!不少孩子会早早寻摸角铁,就为了冬天能有一辆‘拉风’的冰车——冰车用的是木头‘车身’,底下为了滑冰还得安装铁条,公认的,最好的材料就是角铁。

  过去毛思嘉和大多数北京孩子一样,也会在冬天的时候滑冰。但她不回来颐和园、什刹海、玉渊潭这些水域形成的天然冰场。这些冰场开阔、场地质量好,是很多年轻人和孩子滑冰的聚集地。

  她一般就在家附近,找一个别人泼出来的冰场玩儿,过去她和于欣都是这样的。

  这次孙继东约她出来滑冰,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个时候倒是不记得这里有点儿乱了。

  早几年,冰场的乱更多是人多的缘故,人很多,又什么人都有。有的时候擦着碰着了,一言不合就茬起来的不是没有。现在的乱,大概有另一种因素...这个时候北京的顽主、小流氓胆子真的挺大的,在冰场这种地方‘拍婆子’的可有不少!

  特别是那些还在读初中、高中的孩子...正是胆子最大、好奇心最强的时候呢!

  换好了冰鞋,毛思嘉就下场了,滑的很好。她这辈子并没有去学跳舞,但她曾经之所以能学跳舞学的很好,就在于各方面的资质都很好,比如说平衡感、身体的柔韧性等等,都是很出众的那种类型。

  这些优势在滑冰上面当然也会体现出来。

  学滑冰就是要摔!她因为身体条件好,一开始就摔的不多。滑过了这么多个冬天,她已经很有水平,足够做冰场上最靓的那个崽了!

  这个时候冰场上的人是很多的,说实在的,如果水平不行,随便就能碰着或者摔倒。毛思嘉却仿佛是闲庭信步一样,穿梭在无规律的人群中间,虽然没有做什么高难度的动作,但那流利的感觉就让人觉得美观有水平!

  孙继东稍隔了一点儿距离缀着,他也滑的很好。这个时候北京孩子大都夏天游泳、冬天滑冰,平常就点缀乒乓球和篮球,真要说起来鲜少有不能玩儿的。孙继东小时候在部队大院儿长大,一帮孩子到处玩儿的时候他也是在的。

  滑冰水平自然而然地就锻炼出来了。

  不过要说他的水平有多么神乎其神,那也是没有的,他和自己的发小们在这些事上保持者齐头并进的水准。

  风从耳边刮过,毛思嘉很庆幸自己围巾、口罩、帽子是全副武装,不然脸上该刮的生疼了!

  她以一种很快的速度滑过,周围的人和物快速倒退...滑冰真的是一项很令人愉悦的运动,当然,前提是要有一定水平。对于上冰场就是摔的人来说,感受到的愉悦可能就是很有限的了。

  对于毛思嘉来说,穿上冰鞋不仅不会觉得紧张,反而会有一种特别轻松自由的感觉!水平不好的人才会在中间注意调整自己的身体,以免出现种种意外。水平高的人就像走路一样简单,有谁走路还要特别精力集中的吗?

  当然,如果想要滑冰的时候玩什么花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即使是国家选手在那种时候,也是需要全神贯注的。

  滑了一会儿,毛思嘉才扭转了一些身子,又原地旋转了几个圈圈,停了下来。摘下口罩,呼出了几口白气,然后没什么理由就乐了起来。

  孙继东等她乐了一会儿才滑了过来:“边儿上的小吃店有卖烤红薯的,吃吗?”

  毛思嘉点点头,又在孙继东转身要去卖红薯的时候叫住了他:“哎,你等等!”

  毛思嘉摘了手套,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黄色圆圆的小铁盒。打开盒子,取了里面的膏体就要往孙继东脸上抹:“你出门的时候连蛤蜊油都没抹一点儿吗?”

  语气中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孙继东微微低下头,让毛思嘉更轻松一点儿。然后答非所问:“和你平常用的味道不一样。”

  毛思嘉平常用的要么是自己调兑过后的甘油,要么是雅霜,前者没什么味道,后者的味道和手上这一盒也不一样。

  “平常用的雅霜...今天要滑冰,风很冷很干的,友谊雪花膏的膏体要油润一些,比较防风啦!”其实真要说油润防风,肯定还是蛤蜊油最好。不过年轻姑娘媳妇都不会用蛤蜊油,觉得那是小孩子、老年妇女和男人用的。

  毛思嘉倒是没有这种想法,现在这些雪花膏的香味大多过于浓烈,没有味道的蛤蜊油在这方面甚至更得她好感。只不过蛤蜊油真的是太油了,糊在脸上她有一种呼吸不上来的感觉。

  毛思嘉擦脸擦的很仔细,连耳朵后面都没有放过。等到她觉得满意了,这才拍拍孙继东的肩膀:“行了,你去吧!”

  孙继东不慌不忙地滑走了,旁边才有一个年轻姑娘悠哉游哉地滑过来。表面上就是普通滑冰,实际上一直在用余光看毛思嘉的衣服——毛思嘉今天又穿上了过年时穿的那件白大衣!

  这件大衣用到的羊绒面料是孙继东送她的,衣服做好之后他却还没有看过。再者说了,‘女为悦己者容’!做了这么漂亮的衣服,她肯定是想要在孙继东面前穿的!

  不过这件白大衣也确实惹眼,毛思嘉穿着这件衣服出门,一直都有人看她!

  这个凑过来的姑娘只不过是最大胆的而已!

  这个姑娘穿一身棉军服,戴军帽、围红色拉毛围巾、踩着冰鞋,俨然就是现在最时髦的女孩儿了。发现毛思嘉注意到她在偷看之后她也不假装了,干脆正大光明地看她。

  似乎是想看看剪裁的细节。

  为了达成目的,她干脆过来和毛思嘉搭话:“姐姐,刚刚那是你对象吗?你们好亲热啊!”

  给男朋友擦个脸而已,放在以后,光明正大啃上去都算不了什么呢!只不过时代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以这个时候的标准来看,刚刚确实出格了。只不过冰场这种地方,人多杂乱,这种事不好管、也管不过来,这才显得没事儿!

  毛思嘉对这个来搭话的姑娘也印象挺好,对方大方自然的态度很是加分,让她想起了于欣,都是那种典型的北京大妞。所以她笑着点了点头,并不排斥对方的靠近。

  话题一旦开始,自然就可以往下延展。顺着对方的心意,很快就说到了剪裁上!这衣裳虽然不是毛思嘉亲手做的,但整个过程中她一直有和毛妈沟通,所以也很有话说。

  她是手残,记性还是很好的。

  军服姑娘一直用心记着毛思嘉说的剪裁方法,心里已经想着去哪里搞差不多的料子,去做这么一身了。

  正说话的时候,有一个看起来十七八,还有些稚气未脱的男孩儿过来。伸出手说:“姑娘,交个朋友?”

  毛思嘉和军服姑娘都表现的气定神闲。

  这其实就是传说中的‘拍婆子’了,这个年纪的男孩儿最喜欢在冰场、剧院,甚至是大马路边儿上这样找年轻姑娘搭话。

  他们的战略基本上是‘普遍撒网式’的,搭话的时候并没有一定要发展出什么关系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搭话金句‘交个朋友’倒也没错,真的就是交个朋友,认识认识而已。

  有的姑娘并不会理这些搭话的,有的姑娘倒是会答应一两句,但也没有真的要发展的意思...但是不要紧,只要搭话的姑娘足够多,总有那么一两个姑娘能和自己聊下去,发展出新的关系。

  毛思嘉之所以这么气定神闲,当然是因为这种事遇见的多了!其实这种事也不是到处都有,敢于这么干的孩子,基本上都有点儿大众眼中‘不学好’的意思。怎么说也是‘非主流’了,哪能随便都有。

  不过毛思嘉长得漂亮啊,所以她作为‘目标人群’的可能性更大。这几年下来,这种事儿她还真不止遇到一次两次。

  至于那姑娘也气定神闲,一方面她也年轻时髦(至少以这个时候的标准来看,确实是时髦的)、模样不错,另一方面嘛......

  男孩儿是真相‘拍’这俩姑娘一道,就算被两人冷淡对待也没有走开,而是招呼了小伙伴们一声,又凑上去:“姑娘,一起玩儿吧!冰场上不就是玩儿的么!”

  因为曾经有被小痞子骚扰的关系,毛思嘉对这种场面很不喜欢,眉头都皱了起来。

  军服姑娘挑了挑眉,拉住毛思嘉的手,朝旁边一喊:“哥!有人要拍我!”

  这一声喊,从人群里溜出十几个男孩儿,大都和军服姑娘年纪差不多。领头的那一个倒是比她大一点儿的样子,眉眼间还有些相似。

  看到几个男孩儿围着自己的妹妹,冷笑一声:“孙贼!耍流氓啊?”

  这就是军服姑娘气定神闲的另一个原因了,她常常和自己哥哥,以及哥哥的朋友一起出来玩儿。虽然她不是‘圈子’,哥哥和朋友也不是什么流氓团伙。但确实,各种人都见过了。

  想她这么个年轻时髦的姑娘,跟一群男孩儿一起到处乱跑,确实更容易被拍婆子。

  冰面上没什么人在意这一小小冲突,这种事在冰场上最近见得越来越多了。一群男孩儿看到一个年轻姑娘想要去拍,可是一般年轻姑娘是不会一个人来这种大冰场的,一起的哥哥弟弟(别管真的假的)可是很多的!

  首都人讲究个面儿,这种场合没人会认怂,最后就免不了一场小冲突。

  确实是小冲突...不过今天可能连小冲突都起不来,因为两方‘实力’根本不对等,茬不起来。

第76章

  孙继东回来的时候就只能看到尾声了——一帮孩子一边往后退,一边放狠话,类似于‘老子今天先这样儿,回头收拾你们’。

  其实也不能单纯地说是放狠话,对于满身精力无处发泄的孩子,再加上特别好面儿的特性...这种事后报复的可能性还蛮大的。这个时候学校里的孩子茬架,一方就算是赢了也不能掉以轻心,就是要预防着‘敌人们’着急更多的人手,实现‘反攻’!

  不过在场的人并不放在心上,因为那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双方认识的前提下。大家冰场上萍水相逢,谁知道谁啊!回头想要找麻烦都找不到仇家!

  “怎么回事儿?”孙继东把烤红薯递给了毛思嘉。

  毛思嘉三言两语就概括了,正准备说什么的时候,军服姑娘的哥哥打量了孙继东好一会儿,迟疑地扶了扶快遮住眼睛的军帽:“继东哥?”

  孙继东这才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张旭他表弟?”

  张旭就是孙继东他一个院儿长大的发小,之前毛思嘉和孙继东在‘东来顺’还碰到过他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9页  当前第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1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