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16-07-12 20:20:48

  潘阳心里咯噔一下,郑师傅要说的重点来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郑师傅和她非亲非故,又凭什么白帮她忙呢?

  这么一想,潘阳直接笑道,“行了郑师傅,我们也算熟人了,您就直接开价吧。”

  郑师傅把过滤烟嘴吐掉,又吐了口浓痰,拍手道爽快,他比划了个二,对潘阳道,“二十块一天,这是我在别村的工钱,你也说我们是熟人了,我可没跟你多要。”

  潘阳在心里呵呵了两声,二十块钱还不算多要,他咋不去直接抢钱呢!

  潘阳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反问郑师傅,“那师傅您准备多少天把我教会烧砖?如果原本三两天的事,您拖个半月一月的,那这工钱我可真出不起。”

  潘阳这么直接的问,郑师傅倒也没生气,笑骂了声鬼机灵,他道,“放心,第一窑砖我来给你们烧,你就跟在后头瞧着,我保准你烧出来的砖成色没话说,第二窑砖你烧,我跟在后头看着,要是没问题了,你就是让我多待,我也不愿。前前后后大概要五六天左右,这样成不成?”

  潘阳搁在心里头算了笔账,就按郑师傅出工八天来算,一天二十块,八天一百六十块,郑师傅住在她家吃在她家,毛估计一顿一斤粮食,八天就是二十多斤,外加菜肉,零零碎碎下来估计得十五块钱左右,还有烟酒呢,这些都少不了,估计总得算下来,至少两百块出去。

  潘兆丰入股拿出的钱才两百块啊,还不够给郑师傅付工钱的!

  潘阳忍不住暗骂前头把郑师傅胃口养大的人,面上却不得不维持着笑,咬着后牙槽应承了下来,道,“成,那我们就这么说定,郑师傅您看您什么时候能跟我回去?”

  郑师傅想了想道,“明天吧,今天让我先把这头的事交代清楚,也得回家收拾两件衣裳不是。”

  两下说定后,潘阳又不得不回县城,在潘士尧那儿再将就睡一晚。晚上吃了饭后,秀英蹲在压井口刷碗筷,潘士尧抱着闺女逗玩了一会儿,他见阿哒坐在门口廊檐下乘凉,面上忧心忡忡的,又思及阿哒打从城关村回来之后,就没平常话多了...潘士尧想了想,把闺女递给了潘士松,让潘士松抱她玩儿,潘士尧挨着他阿哒坐了下来。

  潘士尧递了根烟给潘阳,道,“阿哒,来一根吧。”

  潘阳摇摇头,“我抽不惯这东西。”

  潘士尧自个点了一根,抽了一口烟,才问道,“阿哒是遇着什么烦心事了?”

  潘阳把郑师傅狮子大开口要工价的事跟潘士尧说了一遍,潘士尧静静地听着,等潘阳说完了,他才道,“阿哒,孬好郑师傅精通烧砖,这亏我们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要是惹恼了他,烧坏了砖,我们损失更大,阿哒是在为钱的事操心?要真是这样,我和秀英手里头存了些钱,大概有三百块,阿哒你先拿去应应急。”

  潘阳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你和秀英在城里生活也不容易,城里东西贵,哪天开了门不得花钱,可不比乡下,能靠两分自留地种的菜过活,钱还是留着你跟秀英存着吧,我另想办法。”

  父子二人的谈话给秀英听见了,潘阳话音刚落,秀英就给话茬接了过去,道,“钱放着也是放着,阿哒急用就拿去用吧,我和士尧暂时都花不到钱,再说我们平时吃的米面,哪样不是从家带过来的?平常就买菜买油盐酱醋花点钱,别的地方压根花不到。”

  潘士尧直接起身回了屋里,再出来时,就把他和秀英积攒下的所有积蓄都给了潘阳,道,“阿哒你就拿去用吧,自家又不是没钱,还去找别人借做什么,再说我这房子都是你买的,我们父子要真计较这么多,那我岂不是要把房子的钱也全还给你?”

  小夫妻二人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潘阳也就不再拒绝,接下了潘士尧的钱。眼下她确实急用,等窑厂运转盈利了之后再把钱还给小夫妻二人也成。

  加上潘士尧手里的三百多块钱,潘阳心里多少有了些底,次日潘阳带上潘士松,在县城汽车站门口和郑师傅汇合,潘阳出钱买了三张车票,把郑师傅带到了他们乡里。

  等一行三人到家,潘阳让潘士松去喊潘兆丰,又让潘士勋骑自行车去姚家村喊姚宝忠过来,潘阳准备中午在家烧一顿好菜,算是给郑师傅接风洗尘,虽说郑师傅漫天要工价有些过了,不过既然人都请来了,潘阳也不想因为在吃食方面慢待了他,让他心生意见。

  潘阳把郑师傅请到堂屋上坐,又泡了杯茶,递了包香烟给郑师傅。

  对潘阳这一套殷勤,郑师傅很是受用,不觉就跟潘阳多讲了些烧窑的技巧。堂屋里潘阳陪着郑师傅唠嗑,外头张学兰挎上藤篮,准备去自留地里摘菜,临走之前,她叮嘱潘士云道,“士云,去你三婶家,把你三婶也喊过来,让她中午过来烧饭。”

  其实张学兰心里是不满的,因为在她看来,窑厂又不是她男人一个人在干,明明是三个人合伙干的买卖,凭什么请客就是她家请?

  蔬菜就不说了,自家地里种的,也不值几个钱,可肉烟酒呢?哪样不要她家掏腰包?姚宝忠家住离得远就算了,三房离这么近,说什么也得让孟广美来忙活。

  不仅要孟广美来忙活,以后郑师傅在这的每日花销,也必须得三家平摊!

  中午三个合办买卖的‘兄弟’一块陪郑师傅吃了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又领郑师傅去了他们的工地,两亩的黏土地,约莫半亩的地方被盖上了砖窑,下用石头打地基,上用红砖砌成,老式的坟包模样,外口留有三个出砖门,出砖门正对的就是紧实平整的码砖坯场地...

  在窑厂巡视了一圈回来,家里张学兰和孟广美妯娌两个又张罗了一桌饭菜,八仙桌上几个当家的爷们吃吃喝喝,关于窑厂的事,郑师傅又提了些他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关于烧砖的经验,他能说上三天三夜,尤其喝了两盅酒之后,话匣子怎么也收不住,潘阳‘兄弟’三个只好作陪,等散席之后已是深夜。

  当天晚上,郑师傅就在潘阳家歇了下来。潘恒春晚上去杂货铺看门,张学兰就把原先潘恒春的睡的房间收拾了出来,换上干净的床单被罩,等众人歇息了一夜之后,次日早就算是正式开工了。

  眼下并非农忙季节,三家人几乎是全家老少都上阵了,铁锹刨土和泥,装模具制砖坯,晾干,推车装窑,再烧火,出砖...

  对于这三家庄稼人来说,现在这片窑厂就是他们所有的心血,若非实在有其他事,他们恨不得没日没夜的待在窑厂上。

  要说烧砖,前头的步骤不算难,只要有样学样,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差错,关键的是在砖坯入窑之后,隔多少个砖坯就要放一个煤饼,还有装好窑之后,烧砖要把握的温度,什么时候高温,什么时候减温,什么时候要冷却...这些都是他们急需要把握的。

  好在拿人手短,郑师傅在老潘家吃好喝好,工钱又每天都能拿到手,心情自然不赖,教潘阳他们也算尽责,郑师傅先带头烧了一窑砖来,他技术好,烧得成色自然好,光红而结实。等潘阳接手烧窑时,烧出的砖就明显不如郑师傅烧得了,她把火烧大了,颜色有些暗,不少砖还被烧裂了开来。

  出现这种情况,潘阳难免心急,倒是郑师傅安抚道,“已经不错啦,可比我烧第一窑砖时好太多,就你烧这成分的砖,也能卖出去,别人卖两分两厘,你就要两分钱,保管有人要。”

  潘姚两家的窑厂上,大烟囱每天都冒着大气,砖块一批又一批从窑洞里出来,整整齐齐的码在晾砖厂上,合作社往日荒芜的东头陡然间出现了一个新的格局,几乎没用几天,整个合作社的人都知道,紧挨他们乡通往姚家村的大马路旁开了窑厂,以后哪家哪户想盖新房,可就不用大老远跑镇上拉砖啦!

  在这个猪肉才七毛钱一斤的年代,一块红砖两分多钱,绝对不便宜,在广大农村地区,红砖在他们眼中,历来是一种富贵的象征,现在他们合作社里竟然有了专门烧砖的厂,这景观可算是给了整个合作的人一个启示,趁着现在世道活泛了,赶紧闹腾挣钱吧,家里那两间破茅草房,早该换成红砖瓦房了!

  窑厂的大烟囱连冒了几天大气,出窑的砖毛估计有两万块,按照一块砖两分两厘的价钱,两万块砖能卖两千多块钱,人力是他们自己出的,不用付任何人工钱,只要刨除烧煤的钱,剩下全是净得,估计能落一千五百块左右!

  潘阳他们做的第一笔生意是来自公社中学的订单,公社中学的教室仍旧是老式的泥瓦房,墙面已有裂痕,碰到阴雨天,房顶还总漏雨,都新时代了,这样的中学实在是有些寒碜,校领导再三向上头申请之后,终于得了批准,争取在秋季开学前把学校盖完工。

  校领导预备盖一排八间大瓦房,六间用来给学生上课,一间作为教师办公室,剩下的一间用来存储书籍杂物。

  一间七米乘八米的大瓦房大概需要一千五百块砖,八间则需要一万两千多块砖,对于潘阳他们来说,一万多块砖,无异于是笔大订单了!

  可相应的,校领导要求潘阳他们送砖到工地,而不是自己派人过来拉,这就意味着潘阳他们原本就充足的人手,不得不再分派出一批人去送砖。

  在这份合伙生意中,潘阳是大头,她有话语权,潘阳没做犹豫,直接让潘兆丰和姚宝忠的儿子姚祺田一块送砖。

  原本潘兆丰也没多想,可孟广美却不太乐意了,直接对潘阳道,“苦活累活都让兆丰干了,他整天去外头送砖,什么时候才能把烧砖技术学会?”

  眼下潘阳、潘兆丰和姚宝忠三人中,只有潘阳学会了烧窑的技术,潘兆丰和姚宝忠还差些火候,潘阳一时半会都不敢让他们冒险烧砖,万一烧坏了,损失的可是他们,买卖才刚起步,他们实在输不起。

  要说孟广美也是个有心眼人,这种话她当然不会当着姚宝忠的面说,更不会和潘阳吵架,只是放工回潘家村之后,孟广美才以商量的方式让她这个大伯子好好想想。

  哪知潘阳却公私分明道,“当初算批子时,人家姚宝忠占的就是三成,兆丰出的本钱比他少,我总不能开口让姚宝忠去送吧?”

  “再说了,姚宝忠家好歹让他儿子一块去送砖了,你家呢?兆丰要是有能顶事的儿子,我也能好办!”

  潘阳这一番话说得孟广美哑口无言,是呀,平常在窑厂上干活的,姚家有姚宝忠父子二人外加姚宝忠他女人,潘阳家则是潘阳领潘士勋、潘士松兄弟二人在干活,潘兆丰家呢?只有潘兆丰一个男劳动力,潘兆丰的儿子只比潘士告大了几岁,才上小学一年级,根本不能当回事儿。

  涉及到利益的事,就是这么现实,潘阳断然不会折损到大房的利益再去拉扯三房,当初让三房参与分红已经足够照顾他们了,潘阳可不是慈善机构,对谁都好心。

  退一万步来说,潘兆丰只是她三爷爷而已,姚宝忠可是她亲外公啊,孰轻孰重,还用别人提点么。

  潘阳这般不可商量,孟广美心里多少不舒坦,在老潘家大巷口同潘阳分开之后,孟广美就忍不住跟他男人嘀咕道,“兆丰啊,你可得长点心眼,别总会死干活,你倒是找机会跟在你老大屁股后头多学学啊。”

  孟广美不舒坦,潘兆丰还能痛快到哪去?眼下在潘兆丰两口子眼里,潘阳无异于是胳膊肘往外拐,可他们出的本钱少,又能怎么样!

  两口子絮絮叨叨的讲着话,途径二房家门口,朱秀芝正坐在门外端了个碗喝稀饭,稀饭碗里零星夹了几筷子酸白菜。潘兆丰两口子在见到朱秀芝那一刻,不约而同的停了嘴,不再谈窑厂的事。

  朱秀英似笑非笑的招呼了潘兆丰两口子一声,“哟,刚忙活回来呀?”

  虽说大房和二房闹僵之后不再来往,但二房和三房表面上还说得过去,朱秀芝、孟广美妯娌两个还能坐在一块唠唠嗑,不过这种‘和谐’的现象在三房和大房合伙开砖窑之后就不复存在了,对于朱秀芝来说,三房无异于是背叛了他们二房,转而投奔大房,这种‘叛徒’,朱秀芝还能给他好脸子看?

  朱秀芝不给孟广美好脸子,难道孟广美就会拿热脸去贴冷屁股?反正二房烂泥巴扶不上墙,无利可图,又费什么鸟时间去巴结她!

  对于二房和三房之间的恩怨,大房人自然是不知晓,他们也不关心,毕竟自家的事都顾不全面呢!

  这不,潘阳父子三人刚放工回来不久,现任潘家村生产队的书记潘士聪耳朵上夹了根烟匆匆赶来了,进门就道,“兆科叔啊,我可算是逮着你了,快,我要跟你说个好事。”

  潘阳笑问道,“什么事啊,看把你给乐的。”

  潘士聪哈哈笑道,“我想给你保个媒,把我外甥女说给你家士勋当媳妇儿怎么样?”

☆、73.3号一更

  如果潘士聪不提说媳妇的事儿,潘阳压根就没把潘士勋结婚的事放在心上,毕竟潘士勋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呀,在潘阳那个年代,才是上高中的年纪,哪怕搁在这个时代,也有些小了。

  潘阳没好直接回绝潘士聪,就道,“我家老二才十六呀,太小了,自己都狗.屁不通呢,哪能养活媳妇儿,两个小孩子成一家,一个脾气不和,一准天天干仗,太叫老人操心啦。”

  潘士聪却道,“十六哪里小了,我十六的时候,我家闺女都出世啦,别看你家老二现在还不能主事儿,只要结了婚,再有个孩子,一准能成熟不少,有个媳妇管着,你和学兰婶子也能少操心不少!”

  话虽这么说,潘阳还是不想让潘士勋这么早结婚,总觉得她是在残害未成年小孩。潘阳跟她二大爷打小就不亲厚,长大之后因为她爸和她二大爷闹过矛盾,潘阳也不怎么跟她二大爷一家人来往,潘阳除了知道她二妈妈叫王家美之外,其他一概不知。

  眼下潘阳不准备应下潘士聪提的媒,自然也不好询问潘士聪他外甥女到底叫不叫王家美。

  潘士聪是个会察言观色的,看出潘阳面上带着犹豫,他也不恼,转而从张学兰下手,对张学兰道,“学兰婶子,你就不想再使个媳妇,早点抱孙子?”

  张学兰对抱孙子一直心心念念,可惜她大儿媳妇肚子不争气,潘盈都七八个月大了,她肚子还没动静,也不知道孙子什么时候能来。

  要是她二儿子结了婚,给她生个孙子也不错。

  只是还没等张学兰表态,潘阳就道,“士聪,还是再等两年吧,不是我有心回绝你,而是你看家里现在乱糟糟的,也没个像样的房子,等叔手里再有些余钱了,再给士勋娶媳妇也不迟。”

  闻言,潘士聪瞪大眼道,“兆科叔啊,现在咱们户上户下的乡亲,哪个不知道你开了个砖窑,生大财了,就这样了,你还说自己手里没余钱?你唬我呢兆科叔,还说家里没房子,我看你家那两间石瓦房就挺好,虽说是给你家老大盖的,可你家老大不是去县城了吗,留给老二结婚一样的。”

  潘士聪这边说得是头头是道,整得潘阳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绝了,她脑子里正琢磨言语回话时,张学兰就把话茬子接了过去,道,“士聪说的在理,你外甥女俊不?多大了?我看倒是可以让两个孩子见一见。”

  潘士聪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拍手叫好,笑道,“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外甥女长得是真俊,说得过一些,不比你家老大媳妇丑,就是有一点,比你家士勋大一岁,今年十七啦,不过她月份小,不得岁,其实也就大几个月而已。”

  张学兰一听潘士聪说姑娘比潘士勋还大一岁,顿时有些迟疑了,女人比男人还大,这样不好吧,哪怕同岁也行啊...

  潘士聪之所以这么极力要给他外甥女说媒,也是想着以后能跟老潘家沾亲带故,若非潘士聪跟老潘家是一个老祖宗,他一准把自个亲闺女说给老潘家当儿媳妇。

  潘兆科这个人不简单啊!没分开单干的时候,潘兆科干的就是投机倒把的事,就差没本他潘士聪逮个正着了,分开单干也是她想的主意,现在终于分开干了,别人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的时候,人家已经开杂货铺捯饬小生意了,眼下可倒好,又把砖窑给整起来了,日后他外甥女要是嫁过来,还能吃亏不成?!

  到时候他潘士聪也能跟老潘家亲上加亲,以后遇到个什么事,也能互帮互助不是?

  潘士聪心里的小算盘打得是噼里啪啦响,发挥他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力,愣是把潘兆科两口子说得没法回绝,最后只能应了他找时间见见面。

  潘兆科两口子应了下来之后,潘士聪喜滋滋的立马回了家去,他要尽快去一趟王集村生产队,把这个好消息跟他妹子说一声,让他妹子给他外甥女好好捯饬捯饬,别忒大的姑娘了,还穿打补丁邋遢兮兮的衣裳,简直白瞎了俊俏的姑娘!

  潘士聪前脚刚走,潘阳就忍不住责怪张学兰道,“你也真是的,没看到我不想应下啊,还这么快就松嘴。”

  张学兰也是后悔了,没好气道,“我哪知道那姑娘居然比我们士勋还大一岁,要是早知道,我也不能应承下来。”

  毕竟相亲也算是大事,晚上潘恒春从杂货铺回来,潘阳把这事跟潘恒春说了下,潘恒春就笑道,“就为这么大点事也能把你两口子难住?不想应承还不容易?等士勋和那姑娘见了面之后,再随便找个借口,就说两个孩子相处不来,不就完事了?”

  潘阳不迭点头道,“还是阿哒有主意!这样潘士聪还不好说什么,这法子好!”

  可下一秒潘恒春却又道,“诶,要是姑娘家还行,我看呀,让士勋早点结婚得了,也能收收性子,你看他这么大的人,还成天狗屁不通,士松倒比他还小两岁,瞧着比他可稳重多了。”

  听潘恒春夸奖潘士松,潘阳心里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确实是这样,别的不说,单从在窑厂干活上来看,潘士松是个更有主意的孩子,手脚麻利不说,还一点就通透,只要潘阳烧窑,他哪怕熬夜也要陪着潘阳一块,一定要从头到尾跟着把砖烧出来,因潘士松的话来说,他要自己把握烧砖经验。

  可潘士勋那个熊小子倒好,懒驴上磨屎尿多,他倒是也陪潘阳烧过窑,只是还没等上半夜熬过去,熊小子就倒在窑厂的简易帐篷里呼呼大睡了,压根不去想干一行精通一行的事。

  眼下听潘恒春也同意让潘士勋早点结婚,潘阳也就不再过于执着年纪的问题了,严格来说,她跟她二大爷也没什么感情可言,早点给他盖个房结婚,也算是能向她爷爷交付了一件差事。

  打定了主意后,潘阳也就不再想多,只等着潘士聪那头什么时候定下时间就什么时候见面。

  熬过了最炎热的夏季,立秋之后一场雨下来,气温降了不少,顿时让所有人都长吁了一口气,烧窑本是件极为炎热而难熬的事,更何况是赶上了夏天,只是为了出砖挣钱,所有人只能咬着牙干下去。

  所幸付出是有回报了,这一个夏季,潘阳他们除了接下公社中学这笔大单子,有零零碎碎接了些小单,不外乎是家里有孩子要结婚盖两间新房子。

  总得算下来,这一季砖窑卖了大约五万块砖,尽盈利一千多块,按照批头分盈利,潘阳占大头,能得七百来块,姚宝忠分五百来块,剩下的三百来块归潘兆丰。

  别的不说,单说潘兆丰,盖砖窑之初,他不过是出了两百块而已,现在一个季度下来,他竟然获利三百来块,可把他和孟广美高兴坏了。

  照这个速度下去,等干到明年初,就能考虑把家里的茅草房翻新盖瓦房了!

  不止潘兆丰在打算翻盖房子,姚宝忠也有打算,如今他家可不再是姚家村的穷户了,姚家村生产队的哪个人提起他不要竖上一个大拇指,看着老实巴交的人,怎么就知道跟别人合伙整买卖呢,还干得像模像样!

  以前还是姚家村穷户的时候,没人愿意给他家老大姚祺田说媳妇,现在可好了,风向大逆转,一连好几个要给他家老大说媒的。

  这现象,可把姚宝忠两口子乐坏了,乐归乐,不过姚宝忠还是有他焦心的事,别看外头人都在传他现在手里有多少多少钱,可只有他自个心里清楚,他手里的闲钱还不够盖三间大瓦房的,再翻过这个年头,他家老大就十九了,在户上户下没结婚的后生里可不算年轻了,为了老大的婚事,姚宝忠夜不能眠,翻来覆去想心事,想到焦心处就直叹气。

  儿子不是姚宝忠一个人的,不仅姚宝忠急,韩乃云比他更急,两口子绞尽脑汁想法子,还真叫韩乃云给想出了个主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七十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