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奋斗在七十年代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山楂丸子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98 KB   上传时间:2016-07-12 20:20:48

  她对姚宝忠道,“要不我们先这样,既然我们自个烧砖,那就可以先不用考虑砖钱的问题,大不了赊账,折成钱以后我们慢慢还,只要我们手里积攒够门窗瓦的钱,还有付泥瓦匠的,我们立马就开工建房。”

  姚宝忠一听韩乃云这么说,茅塞顿开,不迭点头道,“这法子可行,不过我们不能自己算快活账,毕竟砖窑不是我们自己的,明天我先跟兆科、兆丰两兄弟说下,如果行,等秋季庄稼收完之后,我们就准备盖房子,争取赶在年前完工。”

  姚宝忠没耽搁,次日去窑厂上工就同潘阳和潘兆丰提了这事,潘阳倒是没意见,毕竟要盖房结婚的是她大舅舅,如果姚宝忠手里头钱不够,她帮助他些钱也是可以的。

  只是潘兆丰听了姚宝忠的想法之后,久久没能言语,心道谁说姚宝忠老实巴交了?这不是挺精明的么,都知道先赊账盖房了,这主意,他都没想到呢!

  既然他大哥都没意见了,潘兆丰也不好多说,只能表示赞同,可等潘兆丰把姚宝忠赊砖盖房的事跟孟广美说了之后,孟广美当即就炸了,二话不说就闹到了大房家,嚷着要找潘兆科说事。

  潘兆丰打心眼里巴不得他女人闹腾闹腾呢,自然不会真揽着,最多是当着大房两口子的面骂孟广美两句,说她不懂事不消停而已。

  孟广美跟了潘兆丰十几年,能听不明白潘兆丰话里的意思?他骂她不懂事不消停,意思就是你再不懂事不消停些,索性把事情给吵嚷开了。

  得了她男人的应允,孟广美底气更足了,趁晚饭的功夫,当着潘恒春的面,孟广美道,“阿哒,大哥大嫂你们都在,那正好,我也把话说开了,姚宝忠要赊砖盖房的事我不同意,砖窑才盈利多久啊,他就想吃碗里看锅里,他家老大结婚要盖房,我们呢,大哥你也看看我家房子,漏雨漏成那样,还能住人吗?我们才是最赶着盖房的啊!”

  潘阳一句话点破了孟广美的来意,悠悠道,“说白了,你现在也想赊砖盖房?”

  孟广美哽了一下,方才硬着声音道,“难不成我们还不能盖房了?”

  潘阳点点头,看了看一声不吭的潘兆丰,心里跟明镜似的,明白两口子唱的是哪出戏,就道,“能,你们当然能盖房了,前提是砖不给赊,我们谁有盖房我不反对,前提是把砖钱垫上,包括姚宝忠也是,我明个就跟他说清楚。还有一点,你们盖房可以,但不能耽误去窑厂上工,窑厂哪天能少得了人?要是你们都在家忙活盖房了,谁去窑厂干活?那不成留我们父子三个在那儿累死累活的干?要真那样,也成,盈利我们自个独吞,只要你们两家有任何一家缺工,那当季烧砖的钱可就不能分给你们了。”

  孟广美没想到她大伯子会突然会说得这么开,原本她以为她大伯子会顺水推舟,也应了他们赊砖的事。这下孟广美可就没了刚才的一身劲儿了,就算眼下她家能掏得起买砖钱,也不能整天在家整房子而不去窑厂上工啊,不去窑厂干活,哪来的分红?

  潘阳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潘兆丰终于表了态,他先是骂了一句孟广美瞎折腾,而后笑道,“大哥说的在理,眼下正是窑厂忙的时候,我们都想着盖自家房,谁还去上工?既然这样,那大哥也跟姚宝忠说一声,让他好好干,等挣了钱,明年开工也是一样的。”

  既然我不能盖,那我也不让你盖。

  眼下潘兆丰就是存了这个心思,可他没想到的是,姚宝忠手里头竟然有足够的钱买砖,仍旧风风火火的盖起了砖瓦房来!

☆、74.3号二更

  潘阳当着潘兆丰的面,直接明说了三家之中无论哪家人想盖房,那可以,前提必须每天有人去窑厂上工,还不给赊砖。

  既然都说开了,潘阳不好当着潘兆丰一套,当着姚宝忠又是另一套,自然是把不能赊砖的事也跟姚宝忠说了下,姚宝忠这个老实憨厚的庄稼汉,当即窘迫的面红耳赤,不停搓着手,半天方才道,“兆科,我...你看我也是疾病乱投医了,叫你为难了,我...我...实在不行,我借钱开砖...无论如何这房子必须得盖啊。”

  都是当父亲的人,潘阳自然能体会姚宝忠的焦心,问姚宝忠道,“祺田的亲事定下来了吗?”

  姚宝忠卷了根烟点燃,抽了一口方才道,“定倒是没定,前些时候见了个姑娘,瞧着还不错,要是处着没问题,我也就准备给他定下来,老大再翻过这个年头都十九啦,该结婚了。”

  想到她大舅第一次不成功的婚姻,潘阳斟酌了片刻,方才又问道,“是哪家的姑娘?叫什么?”

  姚宝忠没想太多,直接道,“程家村生产队的,姑娘名叫程凤燕。”

  潘阳心里咯噔一下,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她前大舅妈好像是叫程凤燕!

  程凤燕这个人,用潘阳她妈的话来形容,那就是个风流女人,长得极为漂亮,穿着打扮也时髦,程凤燕嫁给姚祺田之后,只在一块生活了一年多就离婚了,至于离婚的原因,因为程凤燕耐不住寂寞,跟别的男人勾搭在了一块,给姚祺田戴了顶绿帽子!

  好在两人结婚一年多都没有孩子,不然眼下潘阳还真不好做了。

  既然没有孩子,潘阳也不怕什么改不改历史了,当即委婉的反对道,“姑娘好不好,还得你们再打量打量,先别急着定嘛,有好的头绪,我来给祺田说一个。”

  姚宝忠呵呵笑道,“你说的在理,是不能太急,何况房子都还没盖呢,说不准人家姑娘嫌我们家破烂,还看不上我家老大呢。”

  潘阳道,“宝忠大哥,这样吧,盖房子的钱我先借你,房子你先盖,我这边继续给你留意合适的姑娘,等一有头绪,我立马给你介绍。”

  姚宝忠一听潘阳要借钱给他盖房,心下大为感动,可却拒绝了潘阳的好意,道,“兆科啊,你家老二也快道娶媳妇的年纪了,你压力不比我小啊,盖房子的钱我可不能再借你的,你放心,我有办法,能借到买砖的钱!”

  潘阳清楚姚宝忠的为人,他说不要就真不会要,潘阳不多再多说什么,只是道,“成,实在凑不够我手里头还有些闲钱,你管我这里拿就成。”

  姚宝忠哎了一声,又叮嘱潘阳道,“兆科,你可得给我留心下合适的姑娘啊。”

  说起合适的姑娘,潘阳还真想到个,潘广臣有个幺妹子潘广玲,十七了,还没说成人家,长得虽然不算出挑,但性子好,干活也麻利,户上户下没有不夸这姑娘好的,潘阳有心把潘广玲说给姚祺田当媳妇,就把这事搁在了心上,找时间跟张学兰提了下。

  张学兰听潘阳这么一说,也觉着合适,顿时起了说媒的兴致,连声道,“这个好这个好,姚宝忠两口子都是实在人,尤其是姚宝忠,广玲要是能给他们当儿媳妇,也算是有福气!我明个就跟广臣他老娘提一嘴,看她同不同意,只要广臣老娘没意见,我立马安排两孩子见个面。”

  如此,这媒婆的活算是被张学兰揽了过去,张学兰动作倒也迅速,立马跟广臣老娘提了,潘广玲眼看就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既然有合适的相亲对象,广臣老娘还有不应下来的道理?自然是巴不得她老姑娘赶紧嫁出去!

  有了张学兰在中间牵线,姚祺田和潘广玲很快被安排见了面,见面的地点就安排在老潘家。

  见面那天,姚宝忠和潘阳都在窑厂忙烧砖,没时间回去凑热闹,韩乃云带着姚祺妹陪着姚祺田一块过来了,虽然张学兰恨不得把潘广玲夸上了天,但眼见为实,韩乃云还是要亲自看看才成。

  两下相看之后,张学兰又各自询问两家人的意见,广臣老娘对姚祺田这个后生没什么意见,长得高高大大,一看就是能干活的,心里自然满意,倒是韩乃云,她有些犹豫。

  韩乃云犹豫,倒不是说潘广玲不好,而是姚祺田前不久相的程凤燕还在哪儿搁着,人家那头没说不愿意,韩乃云也不好有下一步行动。

  张学兰摸清了里头的事之后,直接对韩乃云道,“那还不简单,就直接说你家老大跟程凤燕处不来,推了对方不就成了?”

  韩乃云道,“我们到底是男方,拒了人家女方,女方估计会觉得失了面子。”

  对韩乃云的‘体贴’,张学兰很不以为然,一语道破关键点,她道,“乃云啊,你也是糊涂,人家姑娘没说不愿意,可她说愿意了吗?你家老大都更她处多久了啊,该应下来的早就应下来了,依我看,人家姑娘也是在吊着你家老大,既不想放你家老大,还又想着去相更好的。”

  听这么张学兰这么一说,韩乃云越想越觉得是这个理儿,她就说每回只要她问她儿子跟程凤燕处得怎样时,她儿子都兴致缺缺道,“就那样,几乎见不着她面,我能说什么行不行啊...”

  她韩乃云也是死脑筋,人家姑娘都爱理不理的了,他们哪还能干拿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事儿,不是自甘下.贱吗!

  这么一想,韩乃云一拍大腿,对张学兰道,“成,回头我立马让宝忠给程凤燕家带个话,就说我家老大跟她性子处不来,至于广玲,只要广玲她娘没意见,我们也是没意见的!”

  既然两下都没意见了,那还不就是分分钟定亲的事?

  定下亲事之后,就意味着姚宝忠要抓紧时间盖房子啦,他的目标是争取今年年底把房子盖好,等来开春粉刷一新之后,立马给两个孩子办事,要知道,比他岁数还小的潘兆科都已经抱孙女啦,老姚家的下一代还没个影子呢,可把姚宝忠给急坏啦!

  可盖房子前,姚宝忠不得不要应对秋忙。不仅姚宝忠,潘阳、潘兆丰两家都得忙活,为了应对秋天的大丰收,他们不得不暂时停止了烧砖,全力以赴投入到秋忙中,毕竟对于老农民来说,收粮食可算是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啊!

  为了尽快把庄稼收完,三家商量之后决定今年就合在一块秋忙,哪家地里黄豆先熟了,就合力去哪家地里赶收,人多力量大,大家心里都想着赶快收完庄稼,好投入到烧砖事业中,所以没人敢偷懒,早起贪黑没日没夜的干着,几乎没用几天就把所有庄稼都收到了打谷场上。

  庄稼收是收了,可打谷粒却成了大问题,三家合起来二十多亩地的收成啊,要打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工!

  潘士尧就建议所有人道,“我们应该合买一台拖拉机,有拖拉机之后,不仅打谷粒的速度快,等庄稼收完之后,拖拉机还能开到窑厂上用,送个砖什么的方便,总比你们用驴车拉省事,从长远来看,买拖拉机是早晚的事。”

  潘阳又何尝没想过买拖拉机,只是买得起拖拉机,他们当中所有人却没一个会开的。

  潘阳道,“都不会开拖拉机,买了也是放着没用啊。”

  潘士尧一拍大腿道,“那还不简单,先买回来,我来教开拖拉机,阿哒你忘了,我连卡车都会开,何况是个拖拉机,这些都不算是个事,要我说赶紧买吧,别耽误时间了。”

  听潘士尧这么说,潘兆丰也觉得可行,就道,“大哥,买拖拉机我支持,单靠人力实在太费劲了!”

  姚宝忠也道,“买,赶紧去买!”

  既然三家人都没意见,潘阳也没耽搁,当即从公账上支了钱,和潘士尧一块去县城的农机市场买拖拉机,正是大丰收的季节,农机市场里来买拖拉机的人不算少,但他们多数是生产队中很十几户家庭合力买一台,像潘阳他们三家合买的还是头一份。

  农机市场的销售员领潘阳父子二人参看不同品牌的拖拉机,有东方红、东风这些家喻户晓的品牌,还有像五征这样的地方品牌,还有华川、中州等品牌。

  潘阳让销售员挨个介绍价钱,她从公账上支出了一千八百块,他们预算有限,超过一千八百块的价位都不能考虑。

  销售员见潘阳父子二人诚心要买,也就热情的挨个介绍道,“我们目前有的东方红牌子的拖拉机卖价最高,要一千五百块,东风一千四,五征、华川还有中州要稍微便宜些,五征一千三百八,华川一千三百二,至于中州,和华川价格差不多,要一千三百五。”

  听销售员这么说,潘阳吁了口气,这么说来她带的钱还算足够,潘阳对拖拉机性能使用方面的问题一窍不通,扭头低声询问潘士尧的意见,“士尧,你对这些比我们在行,你看买哪个好?”

  潘士尧仔细看了看,方才对潘阳道,“阿哒,我建议你买东方红,虽说最贵,但口碑是最好的,耐操性也强,旋地的时候四缸增压省油...”

  潘士尧说得头头是道,潘阳听着云里雾里,外行看外观,内行看门道,最后潘阳还是听了潘士尧的意见,花一千五百块钱买了东方红牌的拖拉机,并且在父子二人的软磨硬泡之下,销售员赠送他们一缸柴油,足够他们开到家。

  潘阳父子二人开着崭新拉轰的拖拉机进潘家村生产队时,可把潘家村生产队的乡亲们给羡慕坏了,要知道,当初分开单干前,他们整个生产队也就只有一辆拖拉机而已,还是使了十几年的老爷车,眼下才分开单干一年多而已,潘兆科这个老货居然买了台新的!

  拖拉机发动机不停的发着‘突突突’的声音,一直响到村头打谷场上方才停歇。

  所有人都围观了上来,爱不释手的抚摸着这辆宝贝,张学兰更是忍不住问道,“兆科,快说说,花了多少钱?”

  潘阳给他们比划了一个数字,道,“一千五百块。”

  一千五百块啊,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烧两万块砖才能净盈利两百多块而已,一千五百块就意味着等秋忙之后,他们得没日没夜烧出十万多块砖才能把拖拉机的钱赚回来,实在是太贵了!

  这么贵的东西,在所有人眼中它就是个宝了,如果不是等着它来打谷粒,他们实在是想把它供起来放着啊...

  有了拖拉机之后,学开它也是个问题,虽说潘士尧会开拖拉机,打谷粒的事,他辛苦点,在家开个几天能把谷粒全部打完收回家,可他总不能一直待在家不去城里干买卖了吧,等他走以后,远的不说,就搁在眼前的犁地、旋地该由谁来做?

  必须得先教会一个人开才行!

  潘兆丰抢着要先学,无论如何,开拖拉机可是门技术活,所谓技多不压身,学会了可不是件坏事儿。

  潘兆丰心里打的那点小算盘,大家心里都清楚,只是嘴上不说而已,可背地里张学兰还是忍不住跟韩乃云嘀咕道,“学开拖拉机这种事,就该让小一辈的人先上,小年轻们手脚灵活,反应又比我们快,还是应该让他们先学,兆丰也是的,生怕赶不上似的,尽在里头添乱。”

  因为给姚祺田说亲的事,张学兰和韩乃云的关系又拉近了些,眼下这两个中年妇女可算是找到了伴儿,成天没事就坐一块东家长西家短的,反倒是孟广美,因为潘兆丰,张学兰不乐意同她说‘心里话’。

  到底是张学兰的小叔子,说白了人家都姓潘,才是一家子人,哪怕张学兰在背后说潘兆丰坏话了,韩乃云也不能接着话茬继续说,反而宽解张学兰道,“哪个学不是学,兆丰兄弟先学会了一样的,以后小一辈的几个孩子就让兆丰再教他们。”

  不管如何,还真叫张学兰给说准了,潘兆丰到底不比年轻人,学起拖拉机来笨手笨脚,反应实在是慢,把潘士尧急得不行了,最后不得不对他三叔道,“叔,我等着回城里呢,实在是没工夫教你了,还是让士勋他们来学把,等他们学会了,你再跟着慢慢学,你看成不成?”

☆、75.4号一更

  潘士松这个半大的毛孩子成了三个孩子中最先学会开拖拉机的,十四岁的潘士松还没开始发育,足足比潘阳矮了一个头,遗传了老潘家男人瘦长的身材板子,每回潘阳见他身上罩着肥大的对襟小褂,稚气的脸上挂着严肃之色,坐在拖拉机扶手坐位上像模像样的开拖拉机时,就忍不住要咂舌。

  她爸可真是好样的!

  等秋忙结束之后,姚宝忠家的房子就开始动工了,因为他和姚祺田这两个汉子少不得每天都来砖窑烧砖,家里盖房子的活儿就只能留给韩乃云看着。

  姚宝忠家请了三个大工,每个大工后头又配了两个拎泥桶子、搬砖的小工,大工一天两块的工钱,小工一块五,香烟姚宝忠用的是九分钱一包的握手牌,三个大工六个小工只要来上工就得发一包,酒姚宝忠用的是散酒,一天至少得打两斤,此外姚宝忠还得天天管饭,韩乃云留在家就是负责每天给工人们烧饭,外加看着工人们有没有偷懒。

  盖个房子代价这么大,韩乃云得要精打细算呀!

  眼见姚宝忠家盖房子娶媳妇了,张学兰也有些蠢蠢欲动,她也想给她家老二盖房子娶媳妇了。

  虽说眼下家里有两间石瓦房,可在张学兰看来石头瓦房早就过时了,瓦房要红砖的才够气派,而且家里地方太小,都潘士勋再娶了媳妇有孩子,都住在一块未免太拥挤,张学兰心中隐隐生出了另找地方盖新房的念头。

  她把这个想法说给了潘阳听,潘阳心里也在想这个事呢,就道,“新地方我已经想好了,就用兆丰他们家后边的那块地方,地是兆丰的,我出面跟他谈,我们用底湾或坝下的地跟他换。”

  潘兆丰家就住在大巷最里面的‘后岗头’,再过了他家,后面就是光秃秃的地了,潘兆丰家的两分自留地也在那里,若是把潘士勋的房子盖在那里,倒也清净。

  可是想到潘兆丰向来是个鬼点子多的人,张学兰不得不事先提醒她男人,道,“兆科啊,要是兆丰他漫天讲条件,你可不能为了那点地方让我们吃太多亏,实在不行就我们就给别人换地,我就不信还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了!”

  潘阳点头道,“放心,我心里清楚着呢,他想占便宜,还要看看我同不同意。”

  这边潘阳和张学兰已经把最坏的结果都想齐全了,可却没想到潘兆丰在听了潘阳要换地方的话之后,毫不犹豫的就应了下来,干脆道,“就那两三分地,大哥拿去用就是,不用拿别的地方换啦。”

  潘兆丰突然这么爽快,倒是让潘阳心里直打鼓,原本以为潘兆丰会好好‘敲诈’她一番,没想到竟然这么好说话?

  不管如何,潘阳还是拿了别的地方跟潘兆丰换了地,并且让潘恒春作证,拟定了协议书,双方签字按手印之后,后岗头的那块地方就算归潘阳所有了。

  要说潘兆丰心里真没打小算盘吗?那倒也不是。潘兆丰眼瞅着也要盖房了,可盖房的钱他一时半会都凑不齐,眼下大房算是承了他们三房的人情,到时候盖房了,他跟老大提借钱的事也好张嘴说,毕竟他帮了老大在先不是?

  后岗头的地方是弄到手了,可潘阳一时半会却不准备盖,一来窑厂正是忙的时候,她没那个精力再去操心盖房的事,二来也是因为她手头确实紧。

  买拖拉机就从公账上花了一千五百块,她还得还潘士尧小夫妻二人的三百多块钱,手里头剩下的哪还再够盖房啊!

  尽管潘阳一时半会盖不起新房,可潘士聪那头还是剃头的担子一头热。潘士聪现在一门心思的认为潘阳手里有钱,飞黄腾达那是迟早的事儿,房子没盖起来不要紧,照样张罗他外甥女来跟潘士勋对象。

  潘士聪他外甥女不是别人,还就是潘阳她二妈妈王家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1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奋斗在七十年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